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

歷史上,多爾袞是在四月十三日率清軍主力前往山海關,然而實際上,多爾袞一直都沒想過要直攻山海關。

素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的山海關,不僅有吳三桂的幾萬關寧軍鎮守,山海關總兵高第的幾萬明軍也在此協同。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萬從寧遠一帶內遷的遼東百姓,這些人同仇敵愾,再加上山海關絕佳的地利優勢,想要直面攻下山海關?談何容易。

歷史上的多爾袞就是聽說了中原混戰,纔想藉此機會直接入關爭奪北京,繞過山海關從喜峰口一帶直接入關,很明顯纔是最得當的決定。

但進關都走了一半,卻忽然聽說李自成已經拿下了北京,多爾袞這纔是大舉進逼山海關,想以高官厚祿逼迫吳三桂投降。

現在李自成並沒能攻下北京城,反而和官軍主力在寧武一帶打的不可開交,這對多爾袞來說,自然是先發制人,奪下京師的天賜良機。

所以,多爾袞自打從盛京出發之後,便是偃旗息鼓直接從崇禎二年入寇的原路進關。

沿途明軍各城堡其實真不少,人數全家在一起也夠多爾袞喝一壺,但明軍聽說清軍大舉寇關都是怕的要命,看見建奴大軍從城下經過壓根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還不止於此,這些地方的軍將和文官異常默契,爲了逃避朝廷的追責,甚至根本都不會上報,全當沒看見眼皮子低下騰騰經過的建奴大軍。

除了山海關以外,京畿、薊鎮一帶的城堡早就是形同虛設,多爾袞長途跋涉千里,但直到大軍兵臨北京郊外崇禎皇帝尚還不得而知,這就是關鍵鎖在。

多爾袞進來之後也根本沒急著暴露自己,四出哨騎之後,便一直帶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還有朝鮮六旗兵力總計二十餘萬人蹲在平谷一帶等待機會。

吳三桂這邊做等有等,一直沒見多爾袞叩關,實際上心裡也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多爾袞這廝肯定是繞過山海關直接奔著京師去了。

不過崇禎皇帝是怎麼想的吳三桂也搞不明白,年初下達了勤王旨意,還沒等吳三桂收拾好行禮就又把旨意給撤了,緊跟著又用英國公張世澤代替他老爹做了京營提督。

本來對這件事吳三桂是當個笑話看的,京營什麼鬼樣子他還不知道麼,不過這幾個月下來,據說京營現在被那張世澤搞的還不錯。

張世澤起碼是英國公,開國名將後裔,京城勳戚的第一人,他老爹也是少見以敢戰聞名,對於這個人,吳三桂實際上有些忌憚。

至於現在的甲子營提督董琦,那都是吳三桂平日正眼都不會看的小角色,現在崇禎皇帝可真是無人可用了,就這麼個角色都能做提督。

吳三桂每天翻看著京城傳來的大事小情,雖然臉上冷笑連連,但心中卻更加捉摸不透這位皇上到底是怎麼想的。

難道這天底下還有比自己關寧軍戰鬥力更強的兵馬不成,不用自己,他還能用誰?

吳三桂明知北京城危在旦夕,可還是帶著關寧軍待在海關不挪窩,實際上也是打著在亂世中保存實力的小算盤。

在清軍大營之中,多爾袞和衆王公貝勒大臣正在議事,卻忽然間聽帳外傳來馬蹄聲,緊跟著一陣腳步聲過後,渾身血跡斑斑的阿巴泰走了進來。

阿巴泰本來憋了一肚子氣,接到撤軍命令後是馬不停蹄的跑了回來,看見面色深沉的多爾袞之後這氣也不敢往外撒,只得跪下來悶聲道:

“攝政王,我回來了。”

“回來了?軍情刺探的如何?”多爾袞抽了口大煙,先是吞雲吐霧一番,這才淡淡的出聲詢問。

不過滿帳的王公大臣都知道,多爾袞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在藉機向阿巴泰興師問罪。

阿巴泰在戰場上勇悍,可到了這裡卻像個犯錯的孩子,擡起頭看一眼多爾袞,竟然直接主動承認錯誤。

多爾袞臉上表情緩了緩,很顯然是對阿巴泰老實巴交的態度十分滿意。

無論他此前多麼想把阿巴泰這沒腦子的莽夫給弄死,然後自己掌管正藍旗,但是關鍵的用人之際,滿清內部可不能再有什麼動盪,而且這種莽夫留著還是有用處的。

多爾袞立即放下手中大煙袋,起身說道:

“七哥說的哪裡話,大家都是八旗的王公貴胄,都是爲皇太后和皇上辦事,要什麼上下之分?”說到這裡,多爾袞臉色一變,沉聲道:

“下次若是再不服從本王的調令,擅作主張,可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阿巴泰前面正在誠惶誠恐的慶幸,聽到最後又是嚇了一挑,趕緊低頭認罪伏法,周圍的貝勒們也是出來打圓場,說了幾句有的沒的。

過不久,阿巴泰這纔是說起正事:

“攝政王,我帶人去黃村看了看,滿地都是紮營的痕跡,但卻沒見到一個南蠻子,會不會是阿哈們的消息有誤?”

多爾袞聞言沉思起來,抽了口大煙,問道:

“消息確切,不會有誤。本王想知道的是什麼兵馬你打了半個晚上,竟然傷亡了兩百多個勇士?”

聽見這話,阿巴泰有些不好意思,說道:

“應當...是流賊的人馬!”

“哈哈哈,阿巴泰,難不成你是打完才知道的?”忽然間,一旁穿著黃色全身鎧的豪格聽出了什麼,當即諷刺起來。

阿巴泰支支吾吾不出聲,但多爾袞此時的注意力根本不在這上面,聽到阿巴泰的話,他又是陷入沉思。

本來多爾袞就對流賊忌憚不已,畢竟這闖軍多年以來也是席捲中原,戰鬥力怎麼會弱了。

此次入關之所以搞出一次千里奔襲,爲的就是想避過這足有百萬之數的李自成大軍,沒成想明軍沒遇上,卻陰差陽錯先和大順兵交了手。

據阿巴泰所說,這支忽然冒出來的大順軍只有一萬多人,但衣甲兵器都十分整齊,居然在夜裡和正藍旗的騎兵打了個不可開交。

一個不知名的大順將軍,居然在和韃清的饒餘郡王阿巴泰過幾手之後活了下來,這更是讓多爾袞覺得吃驚。

阿巴泰的悍勇在清軍之中有目共睹,從來沒有任何明軍將領能和他過招之後活下來,這所謂的大順,到底還有多少這種將領?

清軍有二十多萬,這已經是全國之力,就連朝鮮的強徵軍都算上了,但其中稱得上精銳的只有十萬左右的滿洲八旗兵。

然而大順軍可是號稱百萬,就算洪承疇和范文程說的不錯,李自成這是在誇大其詞,大順軍人數上沒有這麼誇張,但多爾袞自己估計,五六十萬應該還是有的。

想到這裡,多爾袞眉頭皺得更深,如果幾十萬大順軍都是這種戰鬥力,那到底打不打北京城,還是要從長計議了。

“速叫範先生來帳內商議!”

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隨便說說四發章推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
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一百一十八章:詔書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六百二十九章:馮銓致仕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隨便說說四發章推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十九章:已經炸毛的羣臣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討平之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七百二十三章:最後的瘋狂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觀望,屢辱天使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三百九十五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上)第四百四十七章:強龍偶遇地頭蛇第六百零六章:魂牽夢繞的大明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將謝幕,新督定策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強軍伊始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錄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種神器都用上!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五百八十三章: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戰爭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一百六十五章:蓋州之戰第三百零五章:姓錢的,你的破事兒發了!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巫溪县| 自治县| 平南县| 屏东市| 怀柔区| 苏尼特左旗| 平湖市| 乐昌市| 新蔡县| 仁化县| 徐汇区| 佛坪县| 博罗县| 中山市| 华亭县| 西林县| 岱山县| 理塘县| 忻州市| 富顺县| 马龙县| 泸州市| 丹凤县| 阿拉尔市| 浦东新区| 潍坊市| 嘉禾县| 彭山县| 微山县| 磐石市| 曲水县| 保靖县| 左贡县| 台前县| 阳原县| 丽江市| 东光县| 陆丰市| 天水市| 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