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zhàn)將啓

多爾袞選擇在這時候跑來大明找麻煩,而不是選擇如同往常一般在冬季之時進兵,其實也算是有些不得以而爲之的感覺。

首先一點,多爾袞雖然早有甚麼“墨爾根戴青”的名號,十七歲就成了正白旗的旗主,可是就算如今已經(jīng)成了皇父攝政王,那也比不上死這麼久的皇太極的威望。

在八旗之中,自己雖然領(lǐng)著實力最強的正白旗,阿濟格的鑲白旗也對自己悉奉遵命,但是現(xiàn)在的正白旗還是當初的正白旗嗎,現(xiàn)如今的滿洲八旗還有努爾哈赤那個時候吹的那麼牛嗎?

說點掏心窩子的話,自打渾河血戰(zhàn)之後,滿洲八旗的戰(zhàn)力就已經(jīng)一落千丈,早就不比當初了。

現(xiàn)在的遼東,到處都是滿人貴族建的莊園,莊園裡養(yǎng)著大大小小幾十個漢人阿哈,一天伺候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眼看著就連剩下這點血性都要消失不見。

多爾袞對此心知肚明,但是韃清內(nèi)部卻並不是他完全一個人說了算,代善和濟爾哈朗雖然看著不管大事,可一旦你做出和他們兩個利益相悖的舉動,馬上就會和你站到對立面去。

還有豪格,明面上看是那次爭繼位失敗以後變得老老實實,可若是有機會送上門,他也不會放過那個機會。

現(xiàn)如今的滿洲八旗,自打渾河之後再也沒有什麼真正的硬仗了,完全靠著南蠻子們害怕八旗軍的威名,沒打就自己崩潰,來獲得一場場看似碾壓的勝利。

渾河血戰(zhàn)是八旗軍根本沒料到的硬仗,各只有幾千人的戚家軍和白桿兵,硬是和數(shù)萬滿洲八旗打的有來有回,就連自己這邊素來依仗的鐵騎衝鋒,對白桿兵和戚家軍都沒有屁用。

當時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鐵騎,那可和現(xiàn)在不一樣,就沒有任何一支明軍能承受住一波衝鋒,就連當時的女真鐵騎都充不垮戚家軍和白桿兵,可見這兩支軍隊已經(jīng)“硬”到了何等地步。

多爾袞想想都覺得後怕,還好這兩支全都被消滅在渾河了。

人家手裡的傢伙事兒和正常南蠻子都不一樣,你衝過來,砍馬腿又是戳馬肚子的,反正用盡各種辦法將你的精銳騎兵弄下來,一旦騎兵落了地,等著把你弄死的伎倆更多,那可和死了沒區(qū)別。

歷史上,多爾袞在韃清內(nèi)部的地位就並不是很穩(wěn)固,在完全靠實力說話的滿州八旗之中,現(xiàn)在不聽話的苗頭都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了,尤其是上次圍困明國京師徒勞無功之後。

現(xiàn)在想想,多爾袞還覺得實在是太丟人了。

自己被封爲大將軍,走的時候就連大玉兒都親自給自己送行,滿臉都是等你得勝消息傳來,我就以身相許的神情。

誰能想到,自己去明國京師周圍兜了一圈,甚麼都沒幹成,反倒自家到處起火,雖然趕緊回去平定了,也能說是得勝還朝,但是就連多爾袞的臉上都火辣辣的。

這牛皮吹出去,實在不是那麼回事兒。

反倒那個時候的明國,好像開始迴光返照一樣,獲得了各種不可能的大捷,那個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一次竟然擊敗了席捲中原的大順軍,強行給明國續(xù)了一波命。、

韃清底蘊太低,甲申年之後和明國相持了兩年,如今國內(nèi)已經(jīng)有些動盪,再加上八旗貴族腐化嚴重,眼看著就要朝元代的蒙古人一個方向發(fā)展,這就是多爾袞極力促戰(zhàn)的原因。

山海關(guān)的吳三桂挺有意思,讓多爾袞氣不打一處來,雖然和明國不對付,但他卻也從不會正面回覆多爾袞的招降,所說都是模棱兩可,兩頭不得罪。、

多爾袞這次出兵先是試探性的大張旗鼓前往山海關(guān),果不其然,吳三桂這吃裡扒外的東西趕緊調(diào)動關(guān)寧軍守城,丁點放八旗軍入關(guān)的意思都沒有。

不得已,多爾袞只得重走數(shù)次入關(guān)的老路。

現(xiàn)在八旗軍聽起來挺厲害,把朵顏三衛(wèi)地界重新收回,擊潰大順降將藺養(yǎng)成,突破了喜峰口,多鐸分兵追擊藺養(yǎng)成,雖然人沒追到,卻也打破了大安口、龍井關(guān)還有洪山口。

但是別人不清楚,多爾袞自己心裡還能不清楚?這種小關(guān)口在大明的邊關(guān)到處都是!

這種小關(guān)口沒有一千,也足有八百個,更別提像宣府鎮(zhèn)、大同鎮(zhèn)那種想想都讓人頭疼的大關(guān)了,唯一能真正算上一個韃清佔了便宜的地方,就是趁虛攻下同爲九邊重鎮(zhèn)的薊鎮(zhèn)。

吹牛批的代價是慘重的,這個代價崇禎皇帝手中延綿了近三百年的大明帝國完全承受得起,只要大局勢有改觀,崇禎也是根本是不會管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

然而韃清不行,打下這些毛用處沒有的小關(guān)口,多爾袞這一行已經(jīng)摺損進去一萬五千人了,其中大部分都是蒙八旗和漢軍旗。

可是誰能想到,後頭充當撿漏角色的滿洲八旗,竟然也折損了快兩千甲。

不過從大局上來說,從這些小關(guān)口和附近的莊子、村堡以及薊鎮(zhèn)搶回來的好處已經(jīng)足以彌補自己此行的損失,但是畢竟幾個邊鎮(zhèn)關(guān)口就折損一萬五千人,其中還有滿洲八旗兩千甲兵,自己又有多少個一萬五千能折損的起?

說破了天,還是大清立國太短,根本無法和明國相提並論,若是讓崇禎皇帝就這麼一年一年的拖下去,我大清怕是要遲早亡國!

每死一個八旗甲兵,多爾袞心中就是陣陣刺痛。

要知道,這些人雖然戰(zhàn)力下滑嚴重,但起碼也還是久經(jīng)善戰(zhàn)的舊女真八旗,各種經(jīng)驗都絕非一般的部隊可比,新?lián)Q上的雖然也是滿洲人,卻完全不如這一批。

現(xiàn)在多爾袞手裡握著的就是大清最後入關(guān)的希望,容不得不謹慎,他也不敢硬拼,但是阿哈到現(xiàn)在都沒傳回來御駕親征崇禎皇帝的動向,多爾袞卻一時不知是進是退。

在城外一直這麼耗著,十幾萬大軍每一天人吃馬嚼都是個天數(shù),而且長此以往,也會讓城內(nèi)的明軍起疑心,從容做好佈置,不能再拖了。

總算下定決心的多爾袞在這一天再次召集城內(nèi)的八旗王公貝勒大臣,宣佈了要在今日攻取三屯營的各旗規(guī)劃佈置。

還是同樣的套路,一處佯攻,一處主攻,東西兩道城門,蒙古八旗各分出四旗,餘者漢軍旗跟隨在蒙古八旗之後,主要在東門外佈置。

至於滿洲八旗,多鐸率領(lǐng)正紅旗還沒回來,多爾袞便讓豪格和鰲拜等人率領(lǐng)鑲紅旗在西門外佯攻,聲勢越大越好。

除此之外,阿濟格則和郡王巴哈納等人率領(lǐng)正白、鑲白兩旗等滿洲騎兵伏於東西兩門之外,伺機而動。

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guān)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chǎn),安定地方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zhuǎn) 自掘墳墓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xù)命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二章沒了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zhàn)遼東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zhàn)鬥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三百零一章:風雲(yún)突變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zhàn)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zhàn)鬥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nèi)爭,計議入關(guān)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zhàn)前斬將!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
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guān)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復生產(chǎn),安定地方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五百五十八章:峰迴路轉(zhuǎn) 自掘墳墓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懸一線,親征續(xù)命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二章沒了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四百九十三章:暗度陳倉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園留守司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zhàn)遼東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後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四十一章:兩廠相爭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二百八十八章:不爭功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zhàn)鬥第五百三十四章:國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三百零一章:風雲(yún)突變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二十一章:新曆第九章:復建東廠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脅朕?第六百六十六章:騎戰(zhàn)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zhàn)鬥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五百七十七章:既來之,則安之第七百九十三章:等會,這廝度蜜月去了?第四百五十二章:這怎麼玩,這根本玩不了啊!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一百零一章:爲弟兄們在忠烈祠搏一個名位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五百三十一章:祭禮 南征詔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讓你死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nèi)爭,計議入關(guān)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zhàn)前斬將!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伦春自治旗| 康定县| 响水县| 华安县| 伽师县| 塔城市| 威海市| 同江市| 东辽县| 西吉县| 习水县| 都安| 蒲城县| 泰和县| 土默特左旗| 武川县| 蒲城县| 阳山县| 保山市| 北川| 友谊县| 阳高县| 喀什市| 五家渠市| 宜兰县| 固镇县| 清涧县| 曲靖市| 荔浦县| 东城区| 高阳县| 安龙县| 金溪县| 望谟县| 石楼县| 白银市| 马关县| 六枝特区| 仙桃市| 阿荣旗| 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