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厭詐

廣寧城乃是遼北重鎮(zhèn),因醫(yī)巫閭山爲(wèi)北方鎮(zhèn)山而得名,素有“幽州重鎮(zhèn)、冀北嚴(yán)疆”之稱。

天啓二年,廣寧之戰(zhàn)明軍大敗,王化貞與熊廷弼退保山海關(guān),遼西土地盡失,以致朝野震動。

正是廣寧戰(zhàn)後,蒙古厄魯特部十七族,喀爾喀、科爾沁等強(qiáng)部悉數(shù)歸往後金,而明廷與蒙古諸部的聯(lián)繫被徹底切斷。

這樣的形勢,一直持續(xù)了二十幾年。

崇禎二十一年,山海關(guān)總兵黃得功率部自山海關(guān)而出,克復(fù)廣寧,周圍二十餘座村堡城鎮(zhèn)聞風(fēng)而歸,漠南蒙古諸部聽聞,又有幾個小部落遣使臣服大明。

對於這些小部落,崇禎皇帝來者不拒,全部接納,並且根據(jù)部落大小給他們重新劃分遊牧之處,封爲(wèi)地方鎮(zhèn)守將軍以取代韃清先前的貝勒號。

後來朝中對誰人把守廣寧曾有過一段爭執(zhí),崇禎皇帝本意是從關(guān)內(nèi)調(diào)寧武關(guān)總兵周遇吉來鎮(zhèn)守,但後來祖大壽率部歸明,打消了前者這個想法。

祖氏乃遼東望族,雖曾投降韃清,但崇禎皇帝心裡明白,祖大壽還是心向大明,無論威望還是能力,都是不二之選。

除此之外,重用祖大壽,更能讓遼東漢人看見崇禎皇帝的態(tài)度,促使更多的有識之士反正歸明。

由於對歷史上祖大壽的瞭解,崇禎皇帝再一次力排衆(zhòng)議,下旨復(fù)祖大壽爲(wèi)遼東總兵,率部坐鎮(zhèn)寧遠(yuǎn)及周圍村堡,爲(wèi)遼東藩屏。

......

廣寧城頭,祖大樂拿著聖旨興沖沖跑上來,人還沒來,爽朗的笑聲卻是先到了。

“大哥,朝廷的旨意下來了,我是參將,你是總兵,就連澤潤、澤波兩個侄子都給封了遊擊!”

祖大壽有些驚訝,但還是顯得很鎮(zhèn)定,靜靜問道:“還有呢?”

“還有皇上說理解咱們投韃子的苦衷,先前過錯既往不咎,自歸順朝廷開始,全部從頭再來,大哥,這是天大的好事兒,你怎麼悶悶不樂呢!”祖大樂說著,見祖大壽沒有喜色,便是問道。

“我是打心眼裡高興,高興就非要笑嗎,我現(xiàn)在笑不出來。”祖大壽搖搖頭,“經(jīng)過這麼多年的磨難,你那性子還是沒改,現(xiàn)在看來,倒是件好事。”

“皇上是聖君,我真是老眼昏花了,怎麼早沒看出來,若非如此,也不會做了這麼多年遭人唾罵的漢奸。”

聞言,祖大樂神情也是一暗,說的倒是,他們雖然是忍辱負(fù)重等待時機(jī)重歸大明,可在外人眼裡,就是和范文程、李永芳沒兩樣的漢奸。

不過幸好,大明的皇帝聖明無比,能看出他們的苦難,對前事既往不咎,便是連廣寧這種剛剛收復(fù)的重鎮(zhèn),都交給自己去鎮(zhèn)守,這已經(jīng)足夠說明問題。

“既然如此,咱們祖氏就更不能愧對大明皇恩,今後便是建奴再來一次圍城,餓死也不能再投降,不然可就真成漢奸了。”

祖大樂也明白祖大壽悶悶不樂的原因,攥起拳頭恨恨錘了一下城頭。

祖大壽看了祖大樂一眼,道:“說的好,我祖氏要爲(wèi)大明流盡每一滴血!”

從城下傳來一陣腳步聲,卻是一個遼東兵跑上來,抱拳道,“啓稟大帥,城下來了一小隊清軍,說是要和談。”

“哼,和談?”祖大樂哈哈一笑,“這多爾袞看來是怕了,撐不住了,這是來玩斡旋之計了!”

“多爾袞四面受敵,他打不下去了。”祖大壽點點頭,“這次他派人來議和,肯定是想要藉機(jī)除掉豪格。”

“那咱們怎麼辦?”祖大樂問道。

祖大壽冷笑幾聲,斬釘截鐵地道:“派人速速上報京師,先將他們接進(jìn)城好酒好肉的招待著,等京師的意思,到底是殺還是辦。”

“好!”

......

一匹自廣寧城的快馬,在五日後自永定門入京,聽見滿清與大明要議和這破天荒的消息,朝中頓時掀起了軒然大波。

同大多數(shù)時候一樣,朝中就此事分成了兩大派。

其一以閣臣馮銓和張瑞圖爲(wèi)首,主和,他們認(rèn)爲(wèi)這個時候大明也在雙面用兵,應(yīng)該騰出更多的資源用在剿滅流賊上。

其二則以首輔蔣德璟、英國公張世澤等人爲(wèi)首,主張繼續(xù)維持現(xiàn)在的狀態(tài)。

他們認(rèn)爲(wèi)韃清數(shù)面受敵,顯然力有不逮,趁其病追其命,要狠狠揪下一塊肉來,就算不能收復(fù)遼東,也要讓他們傷筋動骨,讓多爾袞疲於奔命,不能完全騰出手去對付豪格。

實際上,他們兩派說的都有道理。

要是議和,大明現(xiàn)在也需要時間去剿滅流賊,可是崇禎估計如果真的不管遼東,憑豪格那個吊兒郎當(dāng)?shù)膭牛慌率菗醪蛔《酄栃柊肽昃鸵矞纭?

在這半年的時間內(nèi),自己能滅掉李闖嗎,就算滅了李闖,後頭還有張獻(xiàn)忠在四川根深蒂固,多爾袞滅了豪格騰出手來,到了那個時候,兩面受敵的可就成自己了。

可要是不議和,大明勢必要向關(guān)外收復(fù)的廣寧一帶增兵增民,這是個浩大的工程,財政只怕又要窮途末路所剩無幾了。

而且一旦要是那麼幹了,京畿與山東一帶只怕都要調(diào)走大部兵力,一旦要是生出什麼亂子,就得從南京調(diào)神武軍了。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嘴角忽然翹起來,既然如此,朕何不給多爾袞來一招兵不厭詐?

與歷史上不同,現(xiàn)在的大明兵力其實比滿清要足得多。

在北方,除去難堪大用的衛(wèi)所兵之外,還有設(shè)了四年的西北大營新軍,有戰(zhàn)鬥力的兵團(tuán)已經(jīng)有了好些支。

一爲(wèi)武昌新敗的左良玉部,擁兵不下二十萬。

不過這貨自從朱仙鎮(zhèn)一戰(zhàn)失敗以後,精銳的兵力差不多喪失殆盡,新募之兵加上歸附而來的將領(lǐng)多爲(wèi)烏合之衆(zhòng),軍力看起來雄厚,實際上戰(zhàn)鬥力著實堪憂。

除此之外,左良玉被高一功和張可望追的落水狗一樣到處跑,自顧不暇哪裡還有那個心氣兒顧得上其它。

況且左良玉比高傑更難以控制,後者只是單純的跋扈和目中無人,只要崇禎下旨便無有不遵,上下尊卑分得很清楚。

左良玉不一樣,雖然沒動過任何投賊的念頭,卻一直屬於類似遊走軍閥一樣的存在,在地方上殺的‘煙火蔽日、屍骨遍野’。

這樣畏敵如虎,對待百姓卻如屠豬狗一般的“大將”,就算真的掌兵二十萬,大明朝堂上下誰又敢對其寄予厚望,所以用左良玉,顯然只會越用越亂。

接下來的兩支,便是如今的宣府總兵高傑與大同總兵白廣恩,他們兩人領(lǐng)著戰(zhàn)功赫赫、驍勇善戰(zhàn)的宣鎮(zhèn)軍與大同軍。

不過此時他們正作爲(wèi)五省官軍的主力部隊,在堵胤錫的率領(lǐng)下集結(jié)在山西,不日就將圍攻潼關(guān),攻入陝西,動彈不得。

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jié)(上架求訂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zhàn)將啓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打了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fā)餉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隨便說說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nèi)廠李有成第六章:御馬監(jiān) 錦衣衛(wèi)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yuǎn)征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zhàn)九捷,勇冠全川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yún)集,爭鬥沙場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fù)社辦乾淨(jìng)了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二章沒了第三百六十八章:達(dá)延古的醒悟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shù)膼蹏閼?/a>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yǎng)成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fù)社辦乾淨(jìng)了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fā)餉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zhàn)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十二章:集結(jié) 誓師 出征(求收藏!)
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國之刃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jié)(上架求訂閱!!!)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zhàn)將啓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打了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fā)餉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隨便說說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nèi)廠李有成第六章:御馬監(jiān) 錦衣衛(wèi)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興之主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yuǎn)征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zhàn)九捷,勇冠全川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yún)集,爭鬥沙場第八十七章:小夥食也有大講究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於“全世界”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fù)社辦乾淨(jìng)了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二章沒了第三百六十八章:達(dá)延古的醒悟第四百一十八章:父子談心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shù)膼蹏閼?/a>第二百一十二章:老馮出塞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整肅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yǎng)成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三百六十三章:既然逃不得,那就殺吧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一百八十二章:奉旨會談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復(fù)社辦乾淨(jìng)了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五百二十八章:戲耍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東,下蘇杭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七百三十章:滿萬不可敵的八旗要不行了?第六百二十六章:錦州條約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中)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fā)餉第二十六章:撲朔迷離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六百六十章:出師未捷,總兵先死第六百三十一章:獎與懲第四章:以毒攻毒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五十七章:神秘書信第四十九章:驚變大同(上)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三百零九章:爭分龐氏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zhàn)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詔書第三百七十一章:遵東奇捷(下)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第五十二章:集結(jié) 誓師 出征(求收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水县| 星座| 丹寨县| 措勤县| 漳平市| 铜鼓县| 中阳县| 长白| 新化县| 太康县| 玉山县| 庄浪县| 三穗县| 新竹县| 友谊县| 文昌市| 昆明市| 肃南| 鄂温| 嘉义市| 会昌县| 乌拉特后旗| 澄迈县| 衡南县| 武宣县| 类乌齐县| 安顺市| 贵定县| 霍城县| 黎平县| 长兴县| 阿克| 龙川县| 郁南县| 四会市| 万州区| 杭锦后旗| 绥中县| 砀山县| 奉新县| 长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