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

“現如今,我大清四面受敵,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否則自太祖以來的百年基業,就要毀於一旦!”

孫之獬跪在地上,說道:“皇上,此時關內的明國也在調動兵馬圍剿流賊,關外沒有重兵,我們可以與其講和,那朱由檢定會應允。”

“講和?”多爾袞聞言,細細思索一陣,“我大清與明國講和,豈不說明我們兵力不足,打不得了嗎?”

“皇上,如今不是礙於面子的時候了,據探子所說,李淏成了朝鮮國王,朱由檢廢了李倧,李倧全族都被遷往明國登萊。”

“沈器遠和林慶業都是八道元帥,李淏厲兵秣馬,說不上什麼時候就要北上配合明軍,那個時候就要四面受敵了,豪格的兩黃旗在右面頑抗,我大清如何抵擋?”

孫之獬說完這句,殿上的王公貴族們果真都是面色數面,紛紛談論起來。

朝鮮早年被阿敏征服以後,一直都是老老實實,盛京現在還囚禁著李倧的王子,爲的就是繼續控制朝鮮。

現在朝鮮內部政變,李倧被推翻,這王子便是留著也沒用處,如果朝鮮真如孫之獬所說那樣北上配合明軍,形勢還真不一定怎麼樣了。

正白旗內大臣董鄂碩上前說道:“大汗,孫學士所說不錯,如果朝鮮已不在我大清控制之下,除暫時與明國何談,別無它法。”

董鄂碩是建州五強部之一董鄂部的族長,這個董鄂部,最早還是極北之處的土著,因其它土著驅趕無法存活,於永樂年間內附大明。

當時永樂年間的大明,萬國來朝,盛況空前,永樂皇帝朱棣並沒有料到到了後世他們會不知反哺,趁亂背叛大明。

朱棣接受了這支當時還沒有族名的土著,敕諭建州左衛都督凡察將他們“安插於三土河及婆豬江迤西冬古河兩界間同李滿住居處”。

正統五年,英宗皇帝已經對建州女真起了一絲警惕,便敕“建州左衛西遷”,董鄂部隨建州左衛遷往明廷爲之規定的範圍之內,也就是今天的冬古河上游。

冬古河,即今天桓仁滿族自治縣境內的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龍江,在正統年間還是一毛不拔的荒涼之地。

英宗皇帝敕建州遷往此處,也是別有深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確將已經發展出一些的建州打回土著原形。

後來時長日久,到了嘉靖年間,這支土著開始以地爲姓,滿語稱冬古河爲“董鄂”,其部族長一系此後便爲董鄂氏,隨著人口每每繁衍,又自成一部,號稱董鄂部。

董鄂部屬建州女真,原是朱棣敕內遷於建州左衛的一個土著部落,後來又被英宗敕遷往冬古河,直到嘉靖年才形成族名。

董鄂碩是如今董鄂部的族長,其父曾爲大明建州衛指揮僉事,在奴兒哈赤時背叛大明最初率部歸順,逐漸成爲如今滿清建州五部中的強部。

聽了董鄂碩的話,多爾袞也是無奈,“看來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先與大明和談,趁和談之機剿滅豪格,可這北上的人選,又選何人爲好?”

“這......”

殿上一時寂靜無聲,這個情況,多爾袞不無意外,現在的八旗早已不如原先,看似整合,卻已是離心離德。

反觀倒是大明,愈發的團結堅韌,中興之兆明顯。

“依臣看,此次和談一定要讓明國看見大清的‘誠意’,所以必須要選派一名滿人前去,臣覺得,內大臣董鄂碩,最爲妥當。”

“你——”董鄂碩瞪大了眼睛,趕緊說道,“大汗,臣不通漢人的文化和語言,性子又急,只怕去了只是平白添亂哪!”

“讓朕想想。”

其實多爾袞有點無語,一些信任和有能力的漢臣漢將如今已經剩不下多少,孫之獬說的也不錯,漢人如今的確不能再派過去。

尚可喜和耿仲明都死了,孔有德又跑回大明,洪承疇不知所蹤,范文程輔佐豪格去了,在多爾袞看來比較有能力的,除了孫之獬也沒幾個人了。

對孫之獬,多爾袞還留有大用,畢竟他們滿人要學漢文化纔能有更多的漢人來投效,范文程和洪承疇都不在,孫之獬在這方面是無可替代的。

至於內大臣董鄂碩,多爾袞想了想,卻忽然動了殺機。

早年其父倫布雖追隨太祖,驍勇善戰,董鄂碩雖屬自己所領正白旗,但卻素與兩黃旗交好,常與人說不齒其父的變節行徑。

這所謂的“變節”,說的不就是投降他們大清嗎,上次盛京內亂,豪格如此順利就逃出盛京,現在看來未免沒有董鄂碩的一份功勞。

哈達氏的王世忠,早年就曾在廣寧暗中對建州女真進行策反,當時多爾袞就曾接到消息,說董鄂氏有人慾要投降大明。

董鄂氏曾有心背叛女真復歸大明,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當時爲了大清內部的穩定,多爾袞沒有多說,可現在這個形勢之下,多爾袞的眼睛裡揉不得一粒沙子。

當時明國連戰連敗丟了關外全部土地,董鄂氏這纔沒有動作,如今八旗內亂不止,董鄂氏難免再起投降明朝的心思,在率軍出征之前,多爾袞不得不防。

就依孫之獬的話,順水推舟讓董鄂碩去談和,談和成功,日後更有理由殺他,談和失敗,借明朝之手除掉董鄂碩這顆棋子,自己除掉董鄂氏也就更簡單。

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次不賠本的買賣、

當然,董鄂碩是正白旗內大臣,在大清中地位比孫之獬要高得多,派如此重要的人去談和,明國不容易起疑,也是順水推舟之舉。

“好了。”

多爾袞揮揮手,制止衆人的議論,“孫學士說的不錯,這次講和要讓明國知道我大清的誠意,董鄂碩你走一趟,巴顏,你父親是漢人,對漢人文化比較瞭解,這次與董鄂碩同去。”

巴顏是正藍旗的固山額真,聽名字個女真人,但他卻流淌著一半漢人的血,是撫順降將李永芳的第五子。

與自己大哥李延庚不同,巴顏對自己血液裡的一半漢人血統深以爲恥,曾在盛京內亂當中率正藍旗背叛代善,堅定的支持多爾袞。

董鄂碩也能知道,多爾袞派巴顏與自己同去,肯定是爲了監視自己,看來早年自己與王世忠聯繫的事,他早就知道了。

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
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六十七章:這大明的皇帝,是朕!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國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一百五十六章:雙喜臨門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戰九捷,勇冠全川第六百一十八章:幾十年前的大殺器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二百九十四章:鬱悶的藺養成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錢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一百八十五章:幹就完事兒了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騎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國榷》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五十六章:魚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四百九十八章:誰是可汗第六百八十章:迫降餘賊,大局初定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災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戲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一百四十三章:解婚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二百八十章:戰前準備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三百四十九章:清軍壓境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零四章:歸化會盟(下)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師第二百九十五章:魏藻德辭官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五百八十八章:駙馬任遼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動盪,一意孤行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師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一百六十九章:開造器之先河第三百四十一章:三王亂國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九龙城区| 周口市| 沂水县| 开封市| 正镶白旗| 鄂尔多斯市| 资兴市| 沂水县| 柯坪县| 枝江市| 偏关县| 中卫市| 金塔县| 肃北| 南京市| 新余市| 明溪县| 海南省| 岢岚县| 曲松县| 石楼县| 呈贡县| 镇康县| 利辛县| 南陵县| 通海县| 黄陵县| 铅山县| 双鸭山市| 温泉县| 新密市| 绥芬河市| 博白县| 兴安县| 香格里拉县| 当阳市| 安乡县| 广平县| 高台县| 阜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