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胡說八道,邪門歪理,一竅不通!”

聽到這兒,實際上根本沒細聽的甘肅總兵王世寵坐不住了,“都什麼屁話,哪裡來這麼多歪理邪說,費勁巴力的,最後還不是要繞回去?”

“將闖賊逼入湖廣,再圖後事,這便是最爲穩妥之舉,什麼請君入甕,我看你這小娃子是兵書看多了!”

“要知道,這可是商量戰策,不是在武學院過家家!”

王世寵雖然壓根沒聽戚元功方纔的計策,他就只是想找機會扳回一局,但方纔這一番話卻不無道理,得到了在場軍將的一直支持。

畢竟戚元功雖然在年輕一輩算是軍功卓著,但與這些老人在一起站著,那點東西也根本不夠看,更別提如今還只有五千的新戚家軍了。

部下人數太少,在許多大帥眼中,甚至不足以道之。

Wшw▲TтkΛ n▲¢ ○

“王總兵,你也知道這是在商量戰策?當今聖上就在城內,督師仍在眼前,身爲領軍總兵,言談舉止怎能不顧禮節!”

戚元功冷笑一聲,未曾把這些倚老賣老的將帥們放在眼裡。

“嘿嘿,你這小娃子,倒還學會先打一手了?”王世寵怒極反笑,被氣的心中砰砰直跳,當著堵胤錫的面卻又不好發作,只能悶著。

“先都退下吧,讓我仔細想想,戚元功、戚元輔、戚元弼,你們三人留下,本督還有話要說。”

少時,衆將紛紛退出大帳之後,堵胤錫招手示意他們坐在一邊,先是重重嘆了口氣。

“你們三個,都是年輕一輩中軍功較多的,方纔大帳之中,見到你們的言行,於私於公,有些話都是本督要說的。”

戚元功有些不明白,與身後兩個弟弟對視一眼,紛紛抱拳說道:“請督師示下,我等無不遵從。”

“王世寵是榆林的將門世家,馬爌也是名將之後,方纔大帳之中的,要麼軍功赫赫,要麼威望不低。”

“你們都是戚家後人,戚家出了個戚少保,至今聖上都念念不忘,當初他也是你們這個脾氣,但他有胡宗憲保著、護著,很多話傳不出去,你們卻沒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要懂得藏住鋒芒,若一味的拔尖出刺,想要出人頭地,到最後,受傷的總歸還會是你們。”

聞言,戚元功心中‘轟’地一下,轉瞬明白了什麼,趕緊站起來說道:“末將謝督師提點,稍後出了大帳,就去找王總兵...王大帥去道歉。”

“嗯,王世寵也並非是胡攪蠻纏之人,他這關好過,但若日後因此你們得罪了什麼小人,可就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了。”

堵胤錫說罷,擺擺手。

“我們明白了!”三人又敬又服,亦步亦趨退出了大帳。

......

下邊有堵胤錫、張世澤他們安排,基本沒什麼大事小情,崇禎皇帝做的,無非也就是壯了軍心,

這段時間可真是崇禎自穿越以來最悠閒的一段時光,戰局已定,萬事都有下人搞定,還不用在京師受那些大臣的氣。

作爲高高在上的皇帝,當然要給自己找點樂子。

首先崇禎是在李自成的‘皇宮’裡轉了轉,發現雖然也有假山池塘什麼的,但除此之外,實在沒什麼有意思的地方,很快就感覺沒勁。

西安城可以算得上如今陝西內百姓數量最多的地區,崇禎出來一看,發現還算得上熱鬧,其餘地方基本都是十室九空。

崇禎在西安城裡瞎轉悠的時候,大約幾十裡外的函谷關和武關城內,卻並不是很安穩,連續召開了多場的會議。

李友和吳汝義分別帶著幾萬闖軍來到兩處關隘駐守,他們起初並不知道李自成要將自己放棄,但也還是一臉懵逼的來了。

後來接到消息,說是他們的李闖王丟下西安直接跑路,到商洛山去了,官軍也是緊接著就圍山,大有將逼入湖廣的意思。

當然,他們如今依舊不知道李自成已經將這兩地的大順軍視作戰略棄子,還在想著萬一闖王被圍在山中如何去救的問題。

這就是古時候消息不發達的弊端了,官軍已收復地區,重新增設驛站就是崇禎在解決這個問題。

雖說消息傳遞的往往要慢上幾日,但最起碼流通還是挺順暢,被圍在兩處關口的闖軍可就完全不同了,消息閉塞,全靠流民之間的口口相傳和道聽途說。

最近他們就聽說了一個消息,有人自稱是從商洛山中逃出來的闖軍餘部,說是闖王被徹底圍在山中,官軍守住了進出通口。

一個叫王世寵的甘肅總兵自告奮勇守在那裡,大約有兩三萬的兵馬,而這個時候,其餘的官軍還都在各自的防區自顧不暇。

那個叫王世寵的,李友和吳汝義都沒聽說過,兩三萬人不多也不少,這就說明官軍還是挺重視這個關口。

但可能因爲各地鬧事的原因,負責堵住缺口的這支官軍並不是特別強的精銳,餘的官軍距離又遠,看起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去援救闖王的好機會。

當時在西安的時候,李自成是刻意只找了一部分心腹說要自商洛入湖廣的想法,李友和吳汝義都是棄子,自然都被矇在鼓裡。

加上兩關消息閉塞,一傳十,十傳百的,關內的闖軍幾乎全都相信了這個說法,開始風風火火的準備出關援救闖王。

李友對此深信不疑,但吳汝義覺得很蹊蹺。

原本圍堵函谷關和武關的官軍,都是山東軍、京軍這種精銳,但後來居然逐漸一點點的撤走,如今還剩下的,多隻是地方衛所團練兵馬。

這樣看來,就只有兩種情況。

其一,是真如流言傳聞的那樣,陝西、河南出了亂子,精銳被調去平叛了,朝廷又不願留下缺口,所以只能讓這些數量多的衛所兵前來圍堵。

其二,就是這是一個設計好的圈套,李自成被圍在商洛山的消息是假的,官軍主力也並沒有調走,而是在暗中埋伏。

若是第一種,那自己就要立刻毫不猶豫的出兵馳援商洛山。

時間不等人,先不說李自成能在山中撐住多久,官軍主力緩過神來,再想翻盤的機率就微乎其微了。

至於第二種,吳汝義覺得是自己多疑了,往常第一種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而且是常常發生。

官軍往往在形勢即將大定的時候就忽然自己出亂子,要麼是戰策出了問題,要麼就是建奴叩關,主力都被調到遼東。

事實上,就算是第二種,對於李自成被圍商洛山中,即將彈盡糧絕的消息,吳汝義也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畢竟,李闖王就是他們大順的魂,他們冒不起這個風險,李自成一旦死了,餘的大順軍就會立即土崩瓦解。

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七百一十五章:著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四發章推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隨便說說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
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驅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數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閣操盤的皇帝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一十八章:不滅其國,誓不罷休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勸降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內遷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陽鐘鳴,刀兵大起第八十九章:甕裡有洞第七百一十五章:著急認大哥的沙賈汗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四發章推第四百九十一章:說媒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十章:給山西官軍發餉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三百八十章:惠國公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二百四十四章:宮闈之變,明暗之奏第六百章:得與失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體純反正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一百四十六章:鬧劇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七百二十二章:沒有援軍的戰鬥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五百八十七章:全民兵役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鎮聯軍第六十九章:‘兇’名赫赫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經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試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戰 確定形勢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六章:御馬監 錦衣衛第三百零四章:金陵龐氏之衰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隨便說說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實的“武舉”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蹺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十章:羣臣出手了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圍,退保寧武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監國,出師遵化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七百二十四章:會戰遼東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二百零三章:奪權之辯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離別,柔妃闖禍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曲松县| 大连市| 贞丰县| 孙吴县| 青川县| 太仆寺旗| 许昌市| 保德县| 鹿泉市| 石渠县| 北流市| 沅陵县| 辉南县| 大名县| 盘锦市| 集安市| 尚义县| 久治县| 阿克苏市| 吐鲁番市| 阳谷县| 重庆市| 兴文县| 抚松县| 含山县| 荃湾区| 华池县| 姚安县| 桦甸市| 区。| 喀喇沁旗| 屏东市| 宣恩县| 三都| 株洲县| 石家庄市| 彩票| 观塘区| 郸城县| 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