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戰

半月後,一支兩三萬人上下的官軍隊伍,冒著大風在荒野上艱難前行。

“繼續向前!”

隊伍之中,不似尋常官軍那樣嘈雜,卻也時不時傳出軍官的喝令聲,聽見以後,許多人都是精神一振。

是啊,繼續向前,不平流賊誓不還......

他們眼前望及之處,看不見一座民房,身側的黃土路上,倒是白骨累累,牛羊馬騾等動物的不少,但人的卻更多。

看骨頭大小,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生前都是孩童,見這一幕,許多將士眼中有些溼潤,畢竟,天下實在亂了太久。

朱由檢,這位大明的皇帝勵精圖治,繼位二十餘年,堪稱文武蓋世,可至今還沒有完全平定全國的亂跡。

這次若是能將爲禍多年的闖賊平定,倒也真是好了。

忽地,周圍又颳起了呼嘯的大風,聽在耳中,就像一隻無形的野獸在前方嘶鳴。

現在官軍也不似多年前,各方都比較完備,聽見風聲,他們都緊了緊身上的皮襖,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有些人還提前戴上了六局下發的手套。

不過放眼望去,大家都是滿眼的興奮之色。

亂世雖艱,建功立業的機會卻也是太平時節的許多倍,他們當兵的、爲將的,不就靠這點出路求活嗎。

崇禎皇帝打頭走在最前,由於馬鞍的改良,第一次騎馬上陣時那種磨屁股的感覺已經不見,但屁股上的舒適,依舊讓人高興不起來。

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讓崇禎知道,自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天下糜爛,就是已經收復了近一年的山西,也是這般百里無人煙的可怕景象。

可想而知,被流賊禍患了多年的四川、陝西、河南等省,而今會是個何等悽慘的局面。

好在,這些日子崇禎親自走了真定、保定、順德等處收復的土地,發現那裡的日子雖然艱難,但總歸是趨於平靜。

這麼看來,自己便是沒有白白打拼這四年多。

“這是到哪裡了?”崇禎問。

吳啓華沒有猶豫,回答道:“回皇上,眼下大軍在山西太原府境內,距潼關不遠,不知堵大人那邊,戰況如何了。”

話音剛落,千總李世遙帶著十幾名哨騎風風火火趕回來,在馬上抱拳道:“皇上,前方有當地人馬在火拼,我們管還是不管?”

“管,既是在大明土地上,那就都是朕的事,不管行嗎?”崇禎皇帝說完,吳啓華隨即下令:

“皇上有旨,全軍加快前進,李千總,你帶本部人馬先上去摸一摸情況,不要貿然開戰。”

“遵令!”

李世遙點點頭,點了千把人的隊伍自大軍中分離,向南側轟隆隆跑去。

華夏幾千年,漢末,隋末,唐末,宋末,元末,每逢亂世之時,地方上的有勢力之人都是割地自保。

所謂‘皇權不下鄉’,小到一村一里之間都有王侯,這些人在本地是土皇帝。

這種戰亂年代,百姓放下鋤頭是難民,有個什麼不願意,揮起鋤頭便成了流賊,官府的命令執行不下去,相反還要依靠他們。

這些人在外搶掠,在內壓迫,無惡不作,地方上則是結寨自保,互相爭鬥,爲了一丁點小利益而大打出手,死傷的都是作爲炮灰的百姓。

等到如歷史上清軍或大順軍,這種真正大股的勢力來臨的時候,選擇抵抗的人微乎其微,大多是觀風看勢做牆頭草,加入一方,或做滿清走狗,或做闖軍的順民!

這類人往往是最大的禍害,不遇見是一回事,遇見了,就要把他們都解決的明明白白。

崇禎是皇帝,事情必須要往長遠去想。

不過對朝廷來說,不能牢牢的控制住已佔領的地盤,那就沒有一個穩固的後方,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收復戰爭中去。

所以,崇禎的許多想法,都和朝臣及天下人有衝突,很多時候只能選擇自己默默去扛。

畢竟,身爲皇帝,看著光線奪目,但就如董宛如看到的那個背影一樣,高處不勝寒。

他不僅要隨時防著從身後、身邊刺過來的匕首,對文臣武將、廠衛番役、商戶縉紳,甚至是普通百姓在內的所有人,都不能輕易和過分的信任。

帝王是最孤獨的那個,就如‘行樂圖’上的憲宗皇帝那樣,遠處熱鬧非凡,身邊卻門可羅雀,獨自看著他人‘行樂’。

村寨級別的戰鬥,畢竟不能稱之爲戰鬥。

李世遙帶人趕到的時候,當即就放鬆下來,因爲眼前的戰局,實在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

不過看起來,這兩家結寨自保的豪強,實在也都是在暗中積攢了不少東西,每家的人數都在四五百人。

加在一起,也是規模有小一千的戰鬥了。

一邊打著雷家破旗的人馬是進攻方,實在是有點東西,居然還能調來十幾名弓箭手,遠遠對方家字號的寨子放箭施壓。

不過很顯然,方家也不是善茬子,早就在寨前立起了不少拒馬,設置了許多陷阱。

雷家攻寨的時候,方寨之中也是鬨鬧嘈雜,一批持著土銃的人上牆,直接開始雜亂無章的反擊。

火銃的爆響出現以後,作爲攻擊方的雷家隊伍一下子就有些約束不住。

李世遙見了,也沒什麼訝異。

雷家雖然準備充足,但畢竟不是正規兵馬,就連流賊和山賊都算不上,這麼迅速分出勝負,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這時候方家的人倒也是悍勇,寨門打開,從中衝出幾十號拿著馬刀的人一頓亂砍。

雷家人馬早被土銃的爆響聲擊散了心智,此時更徹底崩散,便是後方騎著馬好似領頭的那個雷家老爺都管束不及,驚慌失措的退下來。

見雙方已經如此之快的結束衝突,李世遙不失時機的一聲令下,緊接著自己率先跳出,千人左右的禁軍跟在他身後,穩穩地壓了上去。

?千人規模的戰鬥,禁軍平時也操練過。

一般來說,這種小規模的打鬥,只要佈局得體,正規官軍基本可以零傷亡把這兩家豪強全都解決,更別提是久經善戰的禁軍了。

事實上,李世遙也是這麼幹的。

“殺!”

在他指揮下,兵士們形成三行三列,打前一排的長槍手放平長槍,不由分說,在五十步左右的距離突然加速衝刺過去。

刺殺的精髓就是一個‘刺’字,人在猛然衝擊時刺出去爆發出的力量最爲強大,殺傷力極強。

以如今禁軍的鋼製槍頭來看,便是環身三層重甲的八旗兵,面對這成排的攢刺,幾乎都難逃一死。

雷家中人凡是被刺中的,身上霎時都出現若干的血洞,直接斃命。

十幾個弓箭手倒是都有些勇力,看來平時這雷家也沒在他們身上少花銀子,這些人便是扔了弓與箭,手中一把破爛樸刀也揮舞的微微生風。

可惜蠻力終究還是對抗不過井然有序的陣型,這十幾名弓箭手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連續攻擊。

這些弓箭手,大部分人也就是剛剛扔下弓與箭,就連刀都沒揮出幾下,直接就被緊隨而至的禁軍長槍手刺死。

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
第一百八十六章:東廠的威風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二百八十九章:張鼐的想法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七百二十九章:你這個皇上,老子不認!第五百九十章:讓朕告訴你,誰纔是強權第三百六十六章:三屯營之戰(中二)第十六章:以張世澤代吳襄提督京營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八十五章:黃闖子到了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亂第一百三十四章:民憂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軍隊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個不留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說一說今天的情況吧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七百八十一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二)第三百三十章:好漢歸家,欽賜殊榮(下)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四百六十九章:備戰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下)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鹽礦爲首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復襄陽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三百六十章:忠貞候、左柱國——秦良玉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三百九十七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下)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四百四十四章:聖旨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五百七十一章:這棋越下越大了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場作戲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九十七章:真夠鬧騰的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四十章:高處不勝寒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二十二章:東廠大牢裡的慘叫聲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七百八十五章:讓一個文明終止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三百六十八章:達延古的醒悟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儀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燒的巴黎城第七百一十章:聰明人的做法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錢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獄第二百三十章:西安誓師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宜丰县| 蒙山县| 叶城县| 崇礼县| 三都| 壤塘县| 略阳县| 贵南县| 罗城| 晋江市| 会泽县| 文成县| 平湖市| 凤翔县| 广饶县| 铜鼓县| 河间市| 玛纳斯县| 商水县| 西盟| 榆中县| 湛江市| 宿迁市| 吴忠市| 灵宝市| 巍山| 延吉市| 丁青县| 莎车县| 扎囊县| 卢氏县| 双牌县| 永昌县| 东兴市| 临西县| 井研县| 甘德县| 绥棱县| 沐川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