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

“住手!”

雖是一介文士,情急之下,堵胤錫卻伸出手接住了高傑手中利刃,並且出口呵斥。

這一幕,不僅使得高傑渾身一顫,便是餘的軍將、兵卒,也均是目瞪口呆。

過不久,高傑‘咣啷’一聲扔下刀,抱拳喊道:“督師在上,請恕末將無禮之罪!”

高蠻子都服軟了,白廣恩就更不能拿著雞毛當令箭,用自己的個人恩怨去強殺了李來亨,照他的估算,強行這麼幹,只會讓朝廷不滿意,屬於典型的嫌活得長。

很快,姓白的也嘿嘿笑著,若無其事的拍了李來亨一把,“督師請便,咱不去招他就是,一切聽憑督師定奪?!?

李來亨一時也有些疑惑,這堵胤錫還是個士人嗎,怎麼披掛著盔甲,騎著戰馬,就連高傑的刀都敢用手去接。

難道,他就不怕高蠻子一時興起,將他也砍了?

李來亨這個想法其實也是在僞順裡混跡慣了,李自成那邊沒什麼組織性,劉宗敏在的時候兩個人根本就是平起平坐,很多人自己帶著兵,都是各幹各的。

現在的官軍,每個兵士都重新入了軍籍,在已安定地區定居下來,安居樂業,早沒了原來募兵制的軍閥弊端。

高傑雖然是手握兵權,實鎮一方的大將,但他本身除了朝廷以外沒有任何去處,手下兵將,均也是各地的定居人士。

一旦與堵胤錫發生爭執,只怕沒幾個人會拋棄在家中妻子,跟著他去以下犯上,這就是如今崇禎治下穩定局面的基礎所在。

就算軍將有二心,下面的兵士也絕不會答應,李來亨在混亂的僞順制內多年,自然不會理解如此等級森嚴的從屬關係。

“無妨,都起來吧?!?

堵胤錫顯然也無心懲處這兩位戰功卓著的大將,將尚處在不可置信神情的李來亨扶起來以後,他道:

“來人,將他帶下去,護送到京師。”

“尊令!”君子營的坐營官李元胤立即上前,親自挑選一隊精銳兵士,就要將李來亨帶下去。

話音剛落,從後陣匆匆跑來一名標兵,遠遠喊道:“督師,各位將軍,皇上御駕親征來了!”

“等會兒,誰來了?”劉汝魁有點懵,皇上,難不成是朱由檢親自來了,自己這實在有點背。

讓堵胤錫報上去,好歹能給說點好話,崇禎皇帝親自來戰場上,看見這慘像,還不得活劈了自己給戰亡官兵報仇啊!

想到這裡,他面上一副慘白之色,前面被李元胤及君子營兵士押住的李來亨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這,這可是大明的皇帝啊,正統的天子,自己這輩子還沒見過,當即也是滿腦子的狠話都忘了個精光。

“轟隆隆......”

天空中再度傳來一聲悶雷,雨點開始變小,天空迅速放晴,一陣清新又有些涼爽的微風取代了原本呼嘯了一整日的狂風,雨後的夜晚顯得那樣明亮。

“恭迎皇上,萬歲萬萬歲!”

“萬歲萬萬歲!!”

陡然間,後方傳來山呼海嘯一般的叫喊聲,清一色灰黑甲冑的禁軍,如排山倒海一般的向這邊進發過來。

他們人人精神抖擻,又推著不少各式火炮,兩側小跑跟著手持遂發火槍的槍手,足以蔽空的玄鳥旌旗迎風飄揚,還有身著土黃色亮甲的皇家火槍騎手緊隨而至。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如衆星拱月一般被圍在中間那人。

此人穿著金黃色衣甲,腰繫一把寶劍,坐下的坐騎,在場許多久經陣戰的將軍一看便知,那是一匹可日行千里的神駒。

沒有意外,這個人就是崇禎皇帝,堵胤錫也沒什麼遲疑,連忙帶著還在驚訝中的高傑、白廣恩等人迎上前去。

“臣堵胤錫,率五省官軍各部,恭迎吾皇萬歲萬萬歲,前陣危險,還請聖上移駕萬金之軀,到後方觀戰!”

其實崇禎皇帝來了,堵胤錫鬆了口氣。

因爲自打繼任督師以來,成了朝廷在中原、西北一帶的軍政總指揮官,每一步他都走的謹小慎微,唯恐有半點出差錯,毀了數年來的剿匪大業。

現在比自己更大的來了,許多事情也就沒了那麼多顧慮,甚至不需要報上京師,在這裡就能解決。

而且最主要的是,決策方面的大事,他現在只負責提供意見,都有崇禎皇帝親自手拿把攥的去管,輕鬆了不少。

“不必,潼關戰況如何?”

自己纔剛到,怎麼可能屁都沒放就回去觀戰,起碼得和良鄉之役時一樣,就算不上陣,也得站著裝逼裝到最後才行。

堵胤錫道:“回皇上,本還需要些時間,但劉將軍及時反正歸我朝廷,很是減少了將士們的傷亡。眼下大部流寇都已歸降,只有李過與部分老營還在城頭頑抗?!?

“嗯,做得好,大家都辛苦了?!背绲澔实埸c點頭,轉頭看向劉汝魁,斜倪著道:“你就是李自成從西安派過來的援軍主將?”

說實話,劉汝魁現在心虛得要命。

不得不說,這正統皇帝和李自成那種冒牌貨一比,的確不可同日而語,光氣勢上就不一樣。

李自成說白了還是闖王那股勁,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純靠部下兵多的暴發戶,就是自己兵比他多,他也就算不得什麼了。

但眼前這位,劉汝魁真心是又敬又怕。

敬在哪兒?

崇禎渾身上下都散發著一股帝王的氣息,也便是後世俗稱的王霸之氣,這是皇帝當慣了當出來的一種感覺,畢竟朕最大。

那又怕在哪兒?

有的皇帝是空名,有的則握有實權,崇禎顯然屬於後者,不僅朝堂上是一句話定乾坤,便是在軍中,那也說一不二,軍政一把抓。

蠱惑人心的‘東林羣賢’全讓他砍了,維繫千年的孔家店,說辦就給辦了,至於地方上不聽調令的劉良佐、劉澤清等一干軍閥,現在你看還活著嗎,墳頭草都不少了。

這麼一個皇帝,真真正正一句話能讓你死無葬身之地的人就站面前,而你還是個賊寇,你慌不慌?

劉汝魁是慌得一批,聽到崇禎問出來這第一句話,更是直接‘噗通’一聲跪了下來,連聲道:

“罪徒自知罪孽深重,願迷途知返,歸順朝廷,負荊請罪,還望皇上能給個立功贖罪的機會,罪徒感激不盡......”

聽他滔滔不絕的說著,崇禎呆了,而後有些無奈的擺手,淡淡道:“朕就問你是不是,扯這些沒用的幹甚麼?”

劉汝魁立即打住,有些忐忑的道:“...是...”

“嗯,既然你有這份心,此前之事朕也不記著,就一筆勾銷吧,本朝不拒報效之士,儘快散了部衆,朕授你福建泉州參將之職?!?

“還不快領旨謝恩!”堵胤錫忙在旁邊推了他一下。

劉汝魁這才反應過來,顧不得地上全是泥水,慌忙磕頭喊道:“罪將謝過皇上不殺之恩,必捨生忘死,爲朝廷建功以贖!”

崇禎擺擺手,“儘快上路赴任吧。”

“謝陛下!”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
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五百四十章:法與情第六百五十八章:魚水軍民,流寇出山第三百九十章:賜名,趙忠第一百一十三章:命運的捉弄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講和,暗行三招第八十一章:御駕親征,戰前斬將!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七十三章:貌合神離的八旗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內議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二百八十三章:劉宗敏的強勢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五十二章:集結 誓師 出征(求收藏?。?/a>第五百四十一章:恩與威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十五章:平定 召臣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謀,先下一城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六百一十章:天下鉅商會於京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當我不敢動手?第三十五章:整篩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七百四十章:不能讓他們好受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條鞭法第五百五十九章:澤候歸明 闖王西逃第五十五章:建奴議政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二十六章:多爾袞盡誅哈達,崇禎帝再設驛站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八十四章:決戰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時候到了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襲破敵第七百零九章:已經甦醒的東方巨龍第二章:著吳襄提督京營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個弟弟第二百六十八章:東廠與城防軍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四十章:爲了大明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強的集權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一百五十九章:邪書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圍孔府(中)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四百八十五章:清軍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將何來第五十四章:一箭誅敵,悍將鎮關第二百零八章:文采下登萊,牟氏靖曹州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零六章:大閱、建城第五十章:驚變大同(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十七章:好一個國丈!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七百零三章:來了還想走?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誰臉皮更厚第九十一章:我叫唐幸運第四百三十七章:鄭森與許扒皮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四百九十二章:這可太亂了第六百零一章:鐵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一十章:羣起而攻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青阳县| 南宁市| 集安市| 佳木斯市| 定结县| 崇礼县| 灵璧县| 永川市| 眉山市| 平湖市| 泰安市| 营口市| 彭阳县| 赞皇县| 错那县| 佛冈县| 许昌市| 乐陵市| 建昌县| 孝义市| 海门市| 长子县| 美姑县| 绵阳市| 阿克陶县| 垫江县| 阿巴嘎旗| 喀什市| 东宁县| 泾源县| 浑源县| 利辛县| 韶关市| 都匀市| 皋兰县| 喀什市| 罗源县| 越西县| 祁连县|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