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6 治平天下捨我其誰

“我從軍數十年,爲國家除暴平亂,罕有敗績,將之五德,我自以爲也皆兼備,如論天下名將……”董卓轉手,伸出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子,眼中精光射出,問荀貞,“君侯以爲我稱不稱得上?”

荀貞笑了一笑,沒有回答。

董卓逼問:“怎麼?君侯以爲我稱不上名將麼?”

“倘只有軍功,怕難稱名將。”

“如此,如何才能稱爲名將?”

“將之五德,有‘智’、有‘仁’,如左將軍者,乃心王室、仁民愛物、爲百姓所頌,貞以爲,如此方爲名將。”

“哈哈哈哈。”

“將軍緣何發笑?”

“我以爲皇甫義真不智,而君侯卻以爲皇甫義真智,看來你我對‘智’的理解不同啊。”

荀貞微微一笑,從容答道:“《易》雲:‘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有所不同,亦不稀奇。”

“你我對‘智’的理解雖不同,但有句話,想來你我的意見卻應是一致的。”

“噢?敢問是何事?”

“威宗以降,朝中閹豎當權,兩次黨錮,士人受害,漢室昏沉至今,急待英雄志士出世,以挽狂瀾,……君侯,你可贊同我此話麼?”

荀貞默然。

“威宗永康元年,朝廷第一次黨錮,先帝熹平五年,朝廷第二次黨錮。兩次黨錮,牽連受害的名士、士大夫不知凡幾!君侯,你家亦在其列!……故沛國相荀公是君侯何人?”

“故沛國相荀公”,這說的是荀攸的從祖、黨人“八俊”之一、曾任沛國相的荀昱。

荀貞答道:“是我族父。”

“‘天下好交’之名,誰人不知?如此的一位慷慨烈士,卻竟也被牽連到黨錮之中!與李膺俱死。……君侯,實令聞者流涕、志士憤懣!”

董卓說到此處,覷看荀貞表情,卻見荀貞只是默然無語,他頓了下,接著往下說道:“我雖只是個武夫,但每當想及此事,卻也忍不住拍案拔劍!我一個外人尚且如此,況乎君侯?想來君侯對此應早是憤慨滿懷,久欲報之了吧?所以纔有了後來捕殺‘鄴趙’之事?”

董卓停下話頭,看著荀貞,等他回答。

荀貞已然猜出了他底下會說些什麼,卻不肯直面回答他,而是直接問道:“將軍想說什麼?”

果不出荀貞所料,董卓拍了下案幾,從席上站起,握著腰中劍柄,行到堂上,龍驤虎步、揚眉大聲,說道:“如我前邊所說:‘漢室昏沉至今,急待英雄志士出世’!卓雖武夫,卻久懷澄清天下之志,現今天子年少、不能當國,大將軍被害、朝中無人,我欲……。”

荀貞打斷了他的話:“將軍欲何?”

董卓剛纔那一番話本來是該一氣呵成的,說到半截腰,突然被荀貞打斷,話固然是可以繼續說下去,但之前的那股“扶持漢室”、“當仁不讓”的氣勢卻不覺就消散了許多。

董卓卻也沒有爲此惱怒,他行到荀貞案前,挺著肚子,一手握劍柄,一手撫須,慨然說道:“我欲效伊、霍之事,君侯以爲可否?”

伊尹、霍光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他兩人均爲輔佐新帝的大臣,一個是他兩人均廢立過天子。

荀貞聞得董卓此言,心道:“我記得董卓後來曾行廢立之事,他忽然提及伊、霍,難不成他現在就有了廢立天子之意?”

卻也不奇怪。

董卓一個外臣、一個武人,在朝中沒有什麼威望,也不是士人,他要想趁此靈帝崩、新帝登基、京都大亂的機會入朝掌權,可以說是名不正、言不順,“阻力重重”。

但有一個辦法,卻可以讓他名正言順,那就是:把他自己變成“外戚”。

漢家故事:“大將軍”向來由天子的舅氏擔任,如桓帝時的竇武、如本朝的何進。

董卓只要能把他自己變成“外戚”,那麼他就可以出任大將軍,即使不出任此職,他也可以以“天子舅氏”的身份名正言順地“輔佐”天子,執掌朝權了。

那麼,要想把他自己變成外戚,就有兩件事必須要辦。

一件是:他姓董,已經死掉的董太后也姓董,他必須要和董太后家攀上親戚,把他變成董太后的本家。

第二件即是:廢掉現在的天子,改立陳留王。

陳留王即“董侯”,從小跟著董太后長大,早把董家看成是他的“外家”,也即他的“母家”了。如能把今天子廢掉,改立陳留王爲天子,那麼,做爲“董太后族人”的董卓,豈不是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爲天子的舅家,名正言順地執掌朝權了?

這個辦法看來是仍然有些牽強,難以服衆,可卻是董卓能夠名正言順入朝執政的唯一辦法。

只是不知道:這個辦法是董卓自己想出來的,還是他手底下的謀士爲他想出來的?

董卓帳下有名的謀士,荀貞知道的有兩個,一個賈詡,一個李儒,只是對這兩個人,他現在都還不熟悉,如果是董卓手下謀士爲他想出的這個辦法,又不知是賈詡、李儒二人中的誰?

不過,就現下來說,這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聽董卓話音,他卻是似乎現在已有了廢立之意。

“廢立天子”的話頭,但凡有點政治頭腦的人都不會接聲。

荀貞面色平靜地迎向董卓的目光,答道:“宣帝之世,霍氏族滅。輔佐之臣是不好當的,將軍有此壯志固然值得稱讚,但是將軍難道沒有看到其中兇險的一面麼?”

霍光死後沒兩年,霍氏就被宣帝給誅族了。天無二日,朝廷也無、國家也好,爲了安定也好,只需要一個權威,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董卓熟識荀貞良久,又哈哈大笑,說道:“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當五鼎烹!我欲行伊、霍之事,非但是爲了我自己,更是爲了漢家天下!只要能生遂其志,死後如何,非我所能管之!”

他這次不等荀貞回答了,轉身回到自家座位,按劍坐下,又盯著荀貞,說道:“當今朝中,宦官雖除,而在位之諸公,貪濁者多、清正者稀,貴重如公卿者,其位也多是用錢買來的,我聞故司徒崔烈嘗問其子:‘吾居三公,天下議論如何?’其子答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任卿守,論者皆以爲大人當爲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崔烈問‘爲何?’其子答曰:‘論者嫌其銅臭’。……崔烈名重北州,猶以錢買三公位,別的就更不必說了!

“君侯,現今朝中昏濁如是,爲漢室計、爲天下百姓計,非得有大氣概、大豪情的英雄入朝不可!我雖讀書少,亦聞孟子云:‘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我意已決,欲行伊、霍之事,君侯可願爲我臂助?君侯家賢者輩出、子弟英才濟濟,君侯如有意,我便上奏天子,不但會以顯貴之位與君侯,而且會大力擢用君侯家的賢長、子弟。”

27 蘇合湯餅孰爲香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24 文聘(下)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2 安南借重荀與張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30 臨大事從容不迫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7 計劃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8 詐降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7 無禮賠罪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1 寇至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81 瑯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7 敬老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0 鐵營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 張長詈罵府門外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27 敬老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59 荀君爲政(上)15 玄德仁義愧獨生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8 君子報仇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32 督郵一怒(中)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50 祭祀族宴16 虎狼之威(上)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上架感言17 第一天(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58 孫堅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9 輜重已備35 潛光爲養羽翼成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3 劫人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81 捕拿張直(上)19 誅滅沈家(下)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7 計劃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70 孫曹通脫荀慎行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
27 蘇合湯餅孰爲香292 陳國相襄軍第一(一)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70 劉玄德率部西攻159 趙子龍三捷擊相24 文聘(下)90 胡徐呂內鬥兵亂 甘潘凌初戰先功2 安南借重荀與張214 一時羣賢鳳凰聚87 風捲雷動誅鄴趙(三)30 臨大事從容不迫74 太谷甲士逆戰敗 前頭報來呂奉先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7 計劃299 陳國相襄軍第一(八)49 本初情誼銘記不忘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78 了卻山中寇賊事(二)27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八)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37 文遠突陷潁川營(下)28 詐降90 周毖巧言說董卓 袁紹得赦拜渤海78 好立功業潘文珪 乳虎欲奪猛虎功?24 太守驪馬從白駒37 無禮賠罪96 善將兵何如善將將56 橋蕤稱權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1 寇至107 克曹而後可圖荊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206 萬金不如一文重81 瑯琊太守牢騷盛 孔明當年正少年60 樽前豪傑意難決27 敬老2 由許仲復仇試看兩漢復仇之風40 鐵營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79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上)260 浮華交會時之弊116 三戰盡復東郡地(一)1 張長詈罵府門外12 自以爲得逼負荊 小計略施迫人窮19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233 數騎星夜報州郡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27 敬老13 倏忽如白駒過隙32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三)59 荀君爲政(上)15 玄德仁義愧獨生92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28 君子報仇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32 督郵一怒(中)54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50 祭祀族宴16 虎狼之威(上)84 襲陣兵退夏侯惇(二)156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45 董卓狼顧問英雄(下)80 故齊晏子因君顯 北遊橫連舊蘇秦(下)上架感言17 第一天(中)140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七)58 孫堅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48 其人卻恐不易輔也154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71 許顯臨機能應變(中)36 天下之中洛之陽152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49 輜重已備35 潛光爲養羽翼成38 名將不必後世知 取義安雅各有道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58 曹子孝奉令趨行23 劫人17 偏將軍用計賺蓋282 今貴舊勳徐與冀189 聚得幹才羽愈豐(下)81 捕拿張直(上)19 誅滅沈家(下)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7 計劃116 荀公達重任兗州47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八)25 臨水慨嘆古今事 蒞敵思量遠近兵78 開陽連營屯兵地 陶謙厚待泰山軍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70 土爲季夏序主養 將臨戰至紛請前70 孫曹通脫荀慎行78 聞聽道上辱郡丞(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东宁县| 龙江县| 岱山县| 天水市| 马山县| 阳高县| 黄梅县| 西城区| 金寨县| 黄龙县| 乌拉特中旗| 锦屏县| 界首市| 潞西市| 邯郸县| 绩溪县| 日喀则市| 四平市| 泸溪县| 毕节市| 昆明市| 来宾市| 湄潭县| 龙口市| 扬州市| 武夷山市| 桂平市| 毕节市| 桐柏县| 莆田市| 松桃| 开封市| 胶州市| 大丰市| 巴马| 潮安县| 星子县| 石泉县| 临湘市|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