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

劉備這一垂淚,可算是把李基給整胡塗了。

就連今早蔡昭姬送自己出門之時,那也是強撐著儘可能保持笑臉,以免李基擔憂或心生不捨。

“主公勿憂,此去瀛洲縱是徒勞無功,基也定當會將大軍完完整整地帶回來的。”李基溫聲地安撫道。

“吾所憂者有大軍,但更憂子坤也。此去瀛洲何止千里,且子坤或一去最快需一年有餘方能折返,若是出現了什麼差池,備該如何原諒自己?”

劉備忍不住憂心忡忡地說著。

李基與張飛都將遠征瀛洲,如果他們二人葬身大海,劉備覺得自己的半條命也要跟著沒了。

對此,李基也只能是溫聲安撫著劉備道。

“主公放心,吾已看到了未來,或不敢言一切俱在把握之中,但是天象變化於基而言有如掌中觀紋,一目瞭然。”

劉備聞言,神色爲之一怔。

此前,劉備還當真不知李基有這本事。

並不喜歡特意賣弄的李基,也唯有此前事事貼身的郭嘉清楚此事罷了。

而劉備此刻的第一反應便是“我家子坤似乎變得更厲害了”。

“那子坤覺得今日有雨乎?”劉備試著問道。

“出征之日乃是基於五日前所定,自是料定今日無雨,免得影響大軍出征士氣。”

頓了頓,李基掀起馬車簾子細細觀察了一下天象,又以“計謀模擬器”推演了一番,開口道。

“不過今夜子時有大雨,西北風向,約持續一時三刻,主公可自證之。”

聽著李基那平淡儒雅的聲音,劉備當場便已經信了大半,清楚李基若無九成把握,斷然不會如此開口。

而如此一來,劉備當真覺得心中安定了許多,道。

“子坤有如此之能何不早說?以至於備擔憂了許多時日。”

李基眨了眨眼,看著自己的摺扇放在馬車一角,乾脆便拿起來打開微微扇風,自信地說道。

“主公還請對基多些信任,若無把握,基定不行兇險之事。”

劉備見狀,隨之跟著笑了起來,道。“好好好!如此一來,子坤縱使行萬里碧波,也將如履平地,這樣備可就放心許多了。”

只要大海不會成爲李基的阻礙,只要李基沒有葬身於大海的風險,劉備對於李基征伐瀛洲有著絕對的自信。

區區彈丸小國,焉會是子坤與翼德的一合之敵?

只要今晚夜間驗證一番李基對於天象的判斷,那麼結論自出。

等馬車抵達港口之時,諸多將士已然準備完畢。

四萬人!

即便這個港口頗大,但依然將整個港口都佔得滿滿的。

出征之前皆有鼓舞士氣之慣例,劉備與李基走上提前準備好的高臺,俯瞰著下方的衆將士。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大儒、名士、官吏在一側觀禮。

出征瀛洲,聲勢之大,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瞞得過去的,李基從一開始也未曾想過瞞過去。

相反,李基讓劉備主動向朝廷稟報了瀛洲倭國之事,再補充了一系列關於暴秦遺民的證據。

黃金白銀!

又兼營造出了理由充分的大義。

一時間,天子劉宏對瀛洲的興趣比劉備來得都要強烈得多。

只是西羌之亂未平,反倒是幽州東邊烏桓也跟著開始明目張膽地劫掠漢民,天子劉宏就算有心征伐,眼下朝廷也壓根就沒有絲毫的餘力。

並且,大漢此前對海船有關的科技根本就沒有任何重視。

僅有的那一點海船科技還是從秦朝繼承下來的,就算朝廷有心打造海船也需要耗費大量功夫。

因此,在動用了鈔能力以及鄭玄等大儒的人脈,一番政治交鋒過後,劉備很順利地拿到了準許便宜行事前往瀛洲探查真相的允許。

甚至,天子劉宏還給了劉備一個“護倭將軍”的雜號將軍頭銜,意在鼓勵劉備進一步主動去查清楚瀛洲是否真的是黃金白銀遍地。

如果當真確認了黃金白銀的消息,被逼得天天賣官鬻爵的天子劉宏斷然不會跟瀛洲講什麼武德。

可以說,雙方都各有心眼。

但李基深知以著天子劉宏的身體,恐怕是看不到平定瀛洲的那一天了,瀛洲也只會成爲劉備的囊中之物。

反正,並沒有誰就規定前往瀛洲探查真相不能多帶一點點兵馬。

只要沒有實質證據,誰又能證明這些兵馬就是衝著攻下瀛洲去的,就不能是李基惜命,所以多帶些兵馬保護自己嗎?

而以著劉備在吳會之地的聲望以及自身魅力,不過是頃刻之間便將大軍的士氣盡數給調動了起來。

尤其是對於漢人來說,征伐異族,某種意義上就等於戳中了蘊藏在愛種田的漢人血脈之中的G點。而看著已經徹底被劉備調動起來的士氣,身上僅僅穿著一身簡單士子袍的李基走到臺前,並沒有多言,僅僅是拔出腰間佩劍遙指天際,喝道。

“封侯拜將,就在今日!”

“諸君請隨吾踏平四海,教那瀛洲倭人知我強漢之名!”

“列隊,上船!”

迴應著李基的,則是衆將士們幾近整齊劃一的聲音。

“喏!!!”

旋即,本就保持著列隊的士卒們按照著提前制定的順序開始依序上船,至於諸多所需用到的輜重物資更是早早就裝入船隻。

此次遠征瀛洲的海船更是調集了“瀛洲號”、“夷洲號”、“吳郡號”三艘郡級海船以及二十艘縣級海船組成艦隊。

至於甘寧以及“會稽號”由於身份問題,並不會出現在港口,而是在中途才與艦隊匯合,然後引領著艦隊前往瀛洲的航線。

或許,大漢不缺內河的戰船,甚至傾盡全力調集戰船的話,容納數十萬兵馬都不是問題。

可由海船所組成這等規模的艦隊,卻還是第一次,看得不少觀禮的大儒以及名士俱是頗爲感慨,且暗自地將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而真切到了分別之際,劉備看著李基、張飛的眼神可謂是尤爲不捨,且絮絮叨叨地不斷交代著。

這讓原本心中也有些分別之悲切的張飛,都不禁有些不耐煩了起來,道。

“大哥,放心好了,由子坤先生親自領軍,不可能會輸的,而且有俺和子龍護著子坤先生,也定然不會讓子坤先生遭遇到什麼危險的。”

劉備聞言,也只能是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後躬身朝著即將遠征的一衆文臣武將而拜,道。

“那麼諸事便拜託諸位了,備在吳郡等候諸位凱旋而歸。”

“定不負主公之託。”

以著李基爲首,一衆文臣武將也是回禮而拜。

旋即,李基方纔一手按著腰間佩劍,平日裡淡然儒雅的眼神也多了幾分銳利之意,領著諸將登上作爲旗艦的“瀛洲號”。

而隨著各海船的士卒都登船完畢,各艘海船以著旗語彙報給瀛洲號。

最終,隨著瀛洲號一聲悠長而雄邁的號角聲,這一支浩浩蕩蕩的艦隊以瀛洲號爲首離港而去,緩緩地消失在了站在港口目送的劉備一衆人視線範圍之內。

這一刻,劉備悠悠地嘆息了一聲,眼神反而是漸漸堅毅了起來。

雲長定夷洲,子坤與翼德平瀛洲……

所爲的,便是心中之志。

劉備或對於李基、關羽、張飛尤爲關切,但亦絕非是無能軟弱之人。

在劉備自港口返回府衙之後,並沒有如其餘官吏那般直接各自散去,反倒是直奔府衙之中原本僅自己與子坤所用的側廳之中處理起公務。

當李基需要遠征瀛洲,而不得不將一應重大提前做好的規劃都交到劉備的手中,劉備方知原來李基所準備爲吳郡描繪的藍圖是如此壯麗。

正因如此,劉備此刻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勤勤勉勉地盡力維持著李基的規劃一步步落實。

而這一忙,待劉備回過神來之後便是被嘈雜的下雨聲所驚醒。

“這是什麼時辰?”劉備連忙道了一句。

“主公,恰好是子時。”夏侯博答道。

劉備聞言,忍不住起身走到側廳大門,看著門外的傾盆大雨,喃喃道。“子時好啊,子時可太好了。”

護在劉備左右的夏侯博有些不解其意,但卻是小聲地說道。“主公,夫人派人來詢問了三次,問主公今晚回府與否?”

“不回,不回……”

劉備擺了擺手,道。

“子坤出征之前尚且不惜耗費心神推演大事,今子坤遠去,備豈能如過去那般將諸事交予他人,安心注目於個人私事,自當時時以正事爲重,回府便算了,今後便在府衙常住了。”

“季常,汝遣人去告知夫人,讓她好生照顧阿斗便是,備今後不會有多少空閒回府。”

頓了頓,劉備的目光再度放在眼前的這一場大雨,嘴角忍不住流露出幾抹輕鬆的弧度,喃喃地說道。

“子坤所言果真非虛,料定子時有雨便是有雨……子坤有如此之能,備便可徹底安心矣!”

而劉備就這樣站在門口觀雨足足一時三刻之久,暗自掐著時間,看著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果真是一時三刻而停,心中更喜。

一時間,劉備只覺得整個人都輕鬆了許多,然後才頓感睏意來襲,直接在側廳之中和衣而眠。

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982章 大勢已去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09章 當街弒君?!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62章 茍利國家生死以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9章 漢!威武!!!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89章 斬草除根?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8章 大興,大興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952章 洗馬?第8章 大興,大興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962章 茍利國家生死以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801章 玉帶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835章 誰是魯肅?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492章 司馬懿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603章 半渡而擊之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352章 三姓家奴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790章 倒反天罡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第97章 請君入甕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642章 中計矣!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514章 天子氣第739章 掘開了世家的命脈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766章 屍體暖暖的
第518章 滿堂唯我一個聰明人?第982章 大勢已去第270章 幽燕無屏障乎?第732章 或將波及徐州的水災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286章 白馬義從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620章 徐州局勢第215章 山越襲營第420章 這有何難?第677章 論戰:鯨吞豫州第809章 當街弒君?!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753章 袁氏末路第962章 茍利國家生死以第382章 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201章 言準還是不準第949章 虓虎梟首第191章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第743章 豬狗與城牆第827章 子坤想不想當王?第580章 四郡蠻亂第870章 返璞歸真的妙計第565章 平平無奇的臨陣指揮?第164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第49章 漢!威武!!!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673章 拒之吞之第247章 難成氣候劉玄德第747章 護民檄文第966章 中東門立纛第299章 塞外局勢第89章 斬草除根?第848章 相隔千里的對弈第398章 真的只有一點第373章 遠方表親第104章 區區七連敗第543章 腦後反骨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8章 大興,大興第495章 臥龍已入我手第118章 禽獸不如你第595章 諸生爭論第676章 冷靜與貪婪第942章 幾分自信第952章 洗馬?第8章 大興,大興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831章 封侯拜相第962章 茍利國家生死以第517章 上中下三策第50章 薄落津之變第586章 有妖人指點第801章 玉帶第69章 證“有罪”易,證“無罪”難第835章 誰是魯肅?第935章 八百張遼第704章 小登元龍第492章 司馬懿第343章 督糧之爭第363章 匡扶漢室第277章 易如反掌第459章 主帥人選第317章 漢劍可斬於瀛洲否?第603章 半渡而擊之第710章 司馬懿之計第352章 三姓家奴131.第131章 茶話會第790章 倒反天罡143.第143章 你說你劍很利?第10章 門下督賊曹第332章 盟主之爭第878章 淳于城戰況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875章 李氏三傑第181章 父亡母病弟體弱第415章 峴山之陷第226章 爲大婚獻上賀禮第405章 江東鼠輩第264章 此去,踏四海第844章 唯願大漢不老第97章 請君入甕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737章 來自揚州的援助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424章 “大漢魅魔”穩定發揮第444章 以棉花爲渡船第860章 北伐戰事起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642章 中計矣!第609章 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第198章 太想進步之人第904章 射殺子坤?第514章 天子氣第739章 掘開了世家的命脈第873章 隔岸猶歌舞第766章 屍體暖暖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胜| 涟水县| 宿州市| 黄骅市| 垦利县| 四子王旗| 光泽县| 科技| 民勤县| 雷波县| 镇雄县| 福清市| 潼关县| 安图县| 灵山县| 张家川| 高邑县| 台山市| 高阳县| 南昌市| 庆云县| 多伦县| 澳门| 抚顺县| 都匀市| 长宁县| 宜兰市| 焉耆| 绥中县| 屏山县| 萨嘎县| 称多县| 加查县| 德昌县| 百色市| 临泽县| 合川市| 驻马店市| 津市市| 永春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