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8節 收網(上)

一場傾盆大雨剛剛停歇,陰慘慘的天際,猶如墨水暈染的厚重雲層依舊在緩緩涌動,一股令人彷彿要窒息的沉悶感絲毫沒有消散的跡象,視野中是一片繚繞著灰濛濛霧氣的茫茫大海。

不斷升騰的溼氣讓海面上一片朦朧,能見度幾乎低到只能望見身前五指的程度,因而受到阻隔的視線完全無法分辨海面上是否存在著什麼東西,更看不到僅僅離這片海域不到一千米的前方便是蜿蜒的海岸線和模糊的大陸輪廓。

四下裡一片異樣的寂靜,安靜得甚至讓人有些害怕。

直到忽然之間,一陣輕微的劃水聲響起,才讓人恍惚中從彷彿五感失去知覺中猛地驚醒過來,循著盪漾的水痕和聲音望去,只見霧氣中出現了一個龐大的黑影,黑色越來越深,最後終於撞破模糊的水霧露出本來的面目。

那竟是一艘船!一艘巨大的戰船,剛剛看到的黑影便是它那高高翹起的船首部分,而現在,大約半截船身都已經駛出濃霧,足足有十幾米長,船的結構很簡單,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艘典型北歐式的蠻族長船,雖然還沒有後世維京長船那樣顯著鮮明的龍首特徵,但依稀已經能看出幾分同源,這種船採用的是歐洲通用的搭接造船方法,船隻沒有縱觀首尾的龍骨支撐,因而穩定性和堅固性都不是很好,吃水也比較淺,無法勝任大型運輸船和應對海上風浪的要求,但顯然這艘船爲了裝載更多的‘貨物’因而特意加寬加長了船身以提高運載量。

至於‘貨物’是什麼,濃霧中漸漸近了的喧譁聲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答案,船上滿載的都是人,當然,確切的,應該說是裝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兵。

眼前這片海域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名稱,雖然不遠處靠岸的地方距離巴黎已經並不太遠,而且這裡幾乎是不列顛北部地區通航陸地的斜向航線的唯一幾處被探明和熟悉的登岸路徑之一,但這裡實際上少有船隻停靠,所以岸邊仍舊是一片荒野人跡罕見,然而這裡如果放到1500多年後,卻會因爲一件某種程度上決定歐洲近現代版圖的重大歷史事件中徹底爲人銘記,那時,這裡的名字叫——敦刻爾克。

如今的敦刻爾克還是一處蠻荒之地,就連在大陸和不列顛之間往來不絕的商人們都還沒有興趣開發這裡,當然,也正是因爲這一點眼前這艘船纔會出現在這。

哦,也許我們弄錯了,並不是只有一艘船,而是有……很多。

因爲濃霧中,越來越多的劃水聲傳來,那是船槳撥動海水不斷加速的聲音,緊接著我們就看到無數密密麻麻的巨大黑影從濃霧中顯形而出,即使濃厚的霧氣也無法掩蓋它們那巨大的魁偉身姿。

短短十幾分鍾時間過去,從眼前水面上劃過的長船已經超過了兩位數,而眼前這狹小一塊,不過是偌大的臨近海岸的水域的區區一隅而已,那麼粗略的加以估算,我們不禁會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在這片茫茫的水霧之中,竟然至少有不下數百艘這樣的長船,而這樣的特殊長船每一艘大約能運載兩百人,也就是說,眼前竟然有一支上萬人的軍隊正不爲人知地漂浮在這片海面上,悄然等待著什麼,而如果再稍微用心去聯想一下,長船是蠻族纔會使用的船舶,而此刻,能夠集結如此大規模的兵力,還要通過船舶進行海面運輸,這支軍隊的身份頃刻間不言而明瞭。

正是此刻龜縮於巴黎城內、滿腹焦灼,面對兵臨城下的羅馬大軍懼意漸生,轉而苦苦盼望儘快到來救下自己小命的日耳曼人援軍。

不得不說,馬克西穆斯很幸運,這幸運在於兩點,一是他在發動叛亂後便立刻派遣密使,偷偷浮海前往不列顛,向已經在這裡棲居下來的日耳曼部族求取援兵,當然,那時馬克西穆斯並非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而只是希望藉助日耳曼人壯大自己的聲勢,乃至真正在歐洲割地稱王,但不管初衷如何,結果卻是一樣,誤打誤撞的舉動讓原本淪爲甕中之鱉的馬克西穆斯有了最後一絲掙扎求生的希望。

幸運之二,仍然是意外的收穫,那就是格拉蒂安死了,這個率領羅馬大軍在歐洲縱橫馳騁,將祖祖輩輩生活在高山莽林之中的日耳曼人狼奔豸突地全都趕了出來,有股子熱血的都成了羅馬軍團軍功簿上的數字,剩下的屁股尿流地丟下家園,浮海逃到了不列顛。原本在已經徹底喪膽的日耳曼人看來,這筆血仇只能在自己的臨死時候咕噥著交給下一代了,羅馬人太強大了,格拉蒂安更是無法戰勝的敵人,與其將族人的生命白白送死,不如老老實實地呆在不列顛,繁衍生息也許日後還有機會回返故土。

然而,這些說得好聽是遷徙實際完全就是逃命的日耳曼人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只能日夜咒罵卻不敢稍作挑釁的敵人,竟然死了!而且是被一名披著羅馬人的皮的日耳曼人殺死了!這簡直是從天而降的天大喜訊!馬克西穆斯是不是真的要認祖歸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個日耳曼人!雖然這無疑是一種弱者自我滿足的阿Q精神,但格拉蒂安畢竟是真的死了,這就足夠了!

猶如一座無法撼動的山嶽壓在日耳曼頭頂的巨人倒下了,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慶賀的事呢?正是帶著這份激動難抑的心態,對於馬克西穆斯的求援,不列顛日耳曼的最高長老議事會幾乎沒有做太多的猶豫便果斷地答應了馬克西穆斯提出的條件,開始組織軍隊和船隻準備再次浮海返回大陸和羅馬人再次爭雄,在日耳曼人的簡單頭腦看來羅馬人的皇帝都死了,那些軍團恐怕也已經陷入了混亂,於是他們立刻沉浸於奪回故土的幻想中難以自拔了。

不過幾萬人的軍隊和運輸所需的船隻,吃喝拉撒都是難以想象的麻煩,尤其是對於像日耳曼人這樣仍然處於原始組織形式沒有國家動員制度的部落來說,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因而時間上距馬克西穆斯要求的期限仍不免延續了數天時間,結果導致坐困巴黎的馬克西穆斯如坐鍼氈惶惶不安。

終於,今天日耳曼人的船隊一路有驚無險地偷渡過了海峽,順利抵達了預定的著陸區域,但沒想到,原本長天一色的晴朗天氣忽然之間狂風大作、驟雨突降,將日耳曼人嚇了一大跳,生怕遭了神靈的怒火一個浪頭打過來,船隻傾覆一身肉餵了海里的魚蝦。好在有驚無險船隊距離深海已經有了一段距離,趁著最初風暴不強的關頭船隊加速駛進了安全的岸邊海域,

不過,日耳曼人並沒有急著讓船隊靠岸,日耳曼人雖然肌肉多過腦細胞,但也不是傻子,基本的警惕性還是有的,否則他們也不會多費了許多天的工夫派人去偷偷摸清楚了不列顛海峽艦隊的巡航區域從而巧妙避開了可能遇到羅馬戰艦和商船的水域,選擇了一條最荒僻的航路,冒著風險到這裡來。

所以,在登陸之前,必要的防備日耳曼人還是充分考慮到了,所以船隊藉著雨後海面升騰起的濃霧隱藏起來,單獨放下了幾條小舢板和十幾個士兵先行一步上岸,小心搜索一下附近,以防萬一。

而就在剛纔,小舢板劃了回來,徑直靠在了眼前這支第一批返回大陸軍隊的指揮官所在的長船邊,帶回了仔細搜索一番後的情報,這片海岸的地形非常有利於登陸,岸邊都是綿延的沙灘,長船不必擔心觸礁擱淺,直接衝上灘頭就行了,而岸上正對著的是一覽無餘的平地只有稀疏的一片小樹林,根本藏不住人。

這樣的情報已經足以證明岸上不存在什麼危險了,所以負責率領這一批返回大陸軍隊的日耳曼指揮官沒有再猶豫,直接下達了靠岸登陸的命令。

於是,這纔有了此章開始的一幕,靜靜的濃霧中越來越多的劃水聲響起,一艘艘滿載士兵的長船向著前方的陸地快速駛去。

幾分鐘後,第一艘長船衝上了灘頭,發出轟的一聲悶響隨即在沙子的摩擦阻力下穩穩停在了沙灘上,而不等船隻停穩,單層甲板上那些先前渾身被雨淋得透溼的日耳曼士兵早已迫不及待地跳下船,四下搜尋可以燒火的枯枝,開始搭起篝火來烤乾身上溼嗒嗒令人渾身難受的衣服。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長船也在第一艘船的左右位置順利上岸密密麻麻的日耳曼人跳下船隻,從天空俯瞰,猶如黑壓壓一片辛勤的工蟻利用攜帶的工具和物資開始在離灘頭稍遠一些的平整堅實的土地上搭建起建議的帳篷,顯然,他們並不打算馬上啓程前往巴黎而是要在這裡駐紮下來,等待下一批軍隊安全抵達之後再動身。

然而,這些日耳曼人並不知道,就在他們忙碌著搭建營地、準備食物的時候,幾百米外的那個他們偵查時並沒有在意的小樹立裡,一雙眼睛正一眨不眨地密切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而當確信他們並不會馬上出發而是準備修建營地後,這雙眼睛終於悄悄遁去。幾分鐘後這雙眼睛的主人披著一身的僞裝迷彩來到了距離日耳曼營地大約千米之外的一處山坳內,倏然呈現在眼前的一切令人震撼。

一支甲冑如火、刀槍如林的大軍正悄無聲息地躲在這裡,而他們的指揮官,赫然正是奧卡本人!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61節 行藏暴露第20節 戰神馬爾斯的致意第44節 血腥國度第19節 落後就該捱打第19節 落後就該捱打第28節 鬥戰十方之長空烈焰第16節 勝負難料第72節 塵埃落定第89節 擁抱蒼穹的孤鷹第14節 故人第24節 悲愴第2節 用生命來捍衛祖國第58節 戰法威能第71節 烏拉來投第35節 重拳出擊第13節 基督領土第25節 震撼羅馬(上)第12節 奇妙午餐第48節 民衆的眼睛第49節 奧利安的行動第61節 輕重緩急第43節 打草驚蛇第61節 悲戰第7節 受訓第52節 動亂之夜(上)第37節 襲殺第32節 改革風潮第47節 血濺圍場(中)第18節 談判第35節 安置營地第90節 安奎拉的家族第73節 軍隊的意志第71節 曙光中的陰影第12節 露營第97節 輜重遇襲第16節 舉棋不定第60節 老兵!老兵!第37節 解散第67節 燃燒的旗幟第64節 兩翼合圍與中央突破第71節 曙光中的陰影第79節 驃騎橫行(下)第18節 弩陣第35節 狩獵的是誰(下)第59節 驚天噩耗第32節 宴會風波(下)楔子第18節 弩陣第35節 重拳出擊第58節 臨終的懺悔第37節 最後的烽火(中)第16節 勝負難料第39節 毒箭第19節 全面展開第32節 宴會風波(下)第56節 各自出招第29節 鐵騎 板甲 長弓第33節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2節 私生子第21節 變天第34節 納入彀中第59節 假象第71節 曙光中的陰影第35節 安置營地第13節 孤膽潛入第100節 空城計第15節 哥特騎兵的覆滅第26節 鬥戰十方之圍城第22節 高瞻遠矚的老者第72節 高歌進軍第58節 臨終的懺悔第48節 林蹤魔影第86節 揚名第49節 邊城烽火(上)第59節 記得擡我回去第66節 抗令拒捕第71節 燃燒的海洋第4節 設伏第38節 密林喋血第30節 羅馬人的幸福享受第16節 棋逢對手第30節 談判桌上(下)第30節 帝國政體(下)第21節 第一縷曙光第8節 若有所思第89節 擁抱蒼穹的孤鷹第35節 失落與找回第6節 匈奴未勒之烈火焚城第8節 哥特人叛亂!第30節 腐朽的軍團第19節 三軍對壘第23節 匈奴驍騎第35節 狩獵的是誰(下)第36節 颯沓流星 鳳凰九擊第62節 私生子第70節 新紀元之戰略始動第2節 插手第47節 全面部署第38節 最後的烽火(下)第20節 元老院
第61節 行藏暴露第20節 戰神馬爾斯的致意第44節 血腥國度第19節 落後就該捱打第19節 落後就該捱打第28節 鬥戰十方之長空烈焰第16節 勝負難料第72節 塵埃落定第89節 擁抱蒼穹的孤鷹第14節 故人第24節 悲愴第2節 用生命來捍衛祖國第58節 戰法威能第71節 烏拉來投第35節 重拳出擊第13節 基督領土第25節 震撼羅馬(上)第12節 奇妙午餐第48節 民衆的眼睛第49節 奧利安的行動第61節 輕重緩急第43節 打草驚蛇第61節 悲戰第7節 受訓第52節 動亂之夜(上)第37節 襲殺第32節 改革風潮第47節 血濺圍場(中)第18節 談判第35節 安置營地第90節 安奎拉的家族第73節 軍隊的意志第71節 曙光中的陰影第12節 露營第97節 輜重遇襲第16節 舉棋不定第60節 老兵!老兵!第37節 解散第67節 燃燒的旗幟第64節 兩翼合圍與中央突破第71節 曙光中的陰影第79節 驃騎橫行(下)第18節 弩陣第35節 狩獵的是誰(下)第59節 驚天噩耗第32節 宴會風波(下)楔子第18節 弩陣第35節 重拳出擊第58節 臨終的懺悔第37節 最後的烽火(中)第16節 勝負難料第39節 毒箭第19節 全面展開第32節 宴會風波(下)第56節 各自出招第29節 鐵騎 板甲 長弓第33節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62節 私生子第21節 變天第34節 納入彀中第59節 假象第71節 曙光中的陰影第35節 安置營地第13節 孤膽潛入第100節 空城計第15節 哥特騎兵的覆滅第26節 鬥戰十方之圍城第22節 高瞻遠矚的老者第72節 高歌進軍第58節 臨終的懺悔第48節 林蹤魔影第86節 揚名第49節 邊城烽火(上)第59節 記得擡我回去第66節 抗令拒捕第71節 燃燒的海洋第4節 設伏第38節 密林喋血第30節 羅馬人的幸福享受第16節 棋逢對手第30節 談判桌上(下)第30節 帝國政體(下)第21節 第一縷曙光第8節 若有所思第89節 擁抱蒼穹的孤鷹第35節 失落與找回第6節 匈奴未勒之烈火焚城第8節 哥特人叛亂!第30節 腐朽的軍團第19節 三軍對壘第23節 匈奴驍騎第35節 狩獵的是誰(下)第36節 颯沓流星 鳳凰九擊第62節 私生子第70節 新紀元之戰略始動第2節 插手第47節 全面部署第38節 最後的烽火(下)第20節 元老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稻城县| 华安县| 囊谦县| 从化市| 泰兴市| 永平县| 沙坪坝区| 怀来县| 云林县| 沙洋县| 阳西县| 尉氏县| 红河县| 申扎县| 湖北省| 定边县| 丹阳市| 易门县| 晋宁县| 化州市| 绥宁县| 泸西县| 左贡县| 庄浪县| 鲁甸县| 商都县| 潮安县| 广灵县| 广宁县| 西安市| 隆化县| 勐海县| 上思县| 古蔺县| 寿光市| 资兴市| 稻城县| 隆子县| 稷山县|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