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章四九 退路

“八十萬兩啊,看來還是有油水可以榨啊。”吳襄心中想到。

吳襄說道:“皇上,遼鎮勤王不是不可商榷,將士知道朝廷乏餉,國事艱難,六百萬安家銀子也不是立刻就要的,臣和三桂也是可以安撫一二。”

崇禎略略點頭,道:“如此,便仰仗吳卿了。”

說到這裡,崇禎微微擡手,王承恩捧著兩套服飾進來,崇禎說道:“朕身爲天子,無糧餉籌賞勤王將士,卻也不可薄待你吳家父子,既如此,便封吳三桂爲平西伯,吳卿爲廣寧伯,若你父子立下雲中侯那等大功,便是封侯拜公也不過是等閒事。”

吳襄連忙謝恩,這倒是在他的預料之中,畢竟大明武將有孫伯綸那個侯爵押著,想要再高爵位也不可能,只是吳襄沒想到皇帝竟然封了自己,而不是祖大壽,顯然也有分化兩家的想法。

吳襄謝恩之後,問:“敢問皇上,遼鎮勤王,可否入京協防?”

崇禎直接愣住了,想起了當年己巳之變中,他與內閣防邊鎮甚於防東虜,竟然出現了不許傷員進入甕城,乃至炮擊勤王軍的事情,如今形勢大變,朝廷更加仰仗遼鎮,遼鎮更有資本談判。

“廣寧伯,京師防禦,你與兵部尚書陳大人商議便是,只要守住京畿不失,朕無不許可。”皇帝徑直說道。

得到準信的吳襄退出了武英殿,他走後許久,武英殿裡,崇禎一把掃平御案,高聲咆哮:“朕要記住今日之恥!”

王承恩連忙收拾,甚至於不敢勸慰,自從中原局面大壞之中,皇帝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崇禎盯著身後的輿圖看了許久許久,忽然問:“王大伴,你說遼鎮和北府,誰更可信些?”

王承恩沉聲說:“雲中侯不貪腐,不跋扈,最爲可信,然,遼鎮跋扈不過是一時之辱,北府入關卻是天翻地覆啊。”

皇帝長嘆一聲,終究還是選擇了沉默。

已經是傍晚,皇帝看著日落西山,皇城遲暮,對王承恩道:“王大伴,去把溫先生和錢先生請來吧。”

吳襄從皇城出來,直奔城門而出,到了通州,進了一間由兵士守衛的客店,見到了一個英俊的青年男子,正是吳三桂,吳三桂起身問:“父親,如何了?”

“哼,皇上吝嗇的很,又有滿心的小心思,只給了八十萬外加你我封伯。”吳襄坐定,喝了一口茶,不悅的說道。

“父親沒有提永平的事兒?”吳三桂問,在原本的計劃中,遼鎮的條件除了六百萬銀子,祖大壽與吳三桂封伯,再就是把盧龍、遷安、灤州、遵化封給遼鎮安置士卒。

吳襄呵呵一笑:“看皇帝那樣子,若是當時提出來,怕是連爲父都走不出那紫禁城,不過也無妨,四城我們勢在必得,待大軍進了京城,錢糧、封地,一點也不能缺!”

“父親,我們何不降闖,索性和李自成平分京畿、中原!”吳三桂正聲說道,顯然對結果不滿意。

吳襄搖搖頭:“朝廷尚有大半江山,便是京師陷落,南京亦可再續,你我何必造反呢,再者,真要是降了李闖,那.......那可是要與北府爲敵的啊!”

聽到北府二字,吳三桂心中一凜,沒敢再繼續建議,如今北府已經是塞外一方大勢力,天下何人不懼,遼鎮雖然未曾與之交鋒,但和東虜打了幾十年了,東虜的能耐他們清楚,縱使東虜都不能敵,遼鎮更是不能。

當初祖大壽與吳襄之所以願意入關勤王,且要封地和封號,其中也要北府的因素在裡面,天下人都知道,北府與東虜之間是不死不休的關係,如今雙方在老哈河僵持住,但北府已經佔盡了戰略優勢,東虜傾舉國之兵作戰,依舊不能速勝,便是北府這次敗了,過不了幾年遼東也是北府的了,遼鎮可不願意和北府面對上,孫伯綸可不是大明朝廷,強兇霸道的他們可不會像大明那樣縱容遼鎮。

“既然如此,兒子便回山海關,準備入關的事兒吧。”吳三桂說道。

吳襄擺擺手,說:“不可,你太年輕,對付不了洪承疇,你還是去寧遠吧,洪承疇由爲父和你舅父來對付。”

“爲何要對付他?莫不是他與雲中侯有什麼瓜葛?”吳三桂能想到的也只有這麼一個可能了,畢竟當初洪承疇可是孫伯綸的上司。

吳襄呵呵一笑,道:“那倒是沒有,但是三桂,不是皇帝讓我們勤王,我們就立刻勤王的。”

見吳三桂不解,吳襄解釋道:“如今漕運斷絕,糧餉缺乏,便是天子允諾六百萬,你以爲我們便能得到?錢糧一事還是要仰仗京師的那些勳貴、朝臣,要想法子讓他們捐輸一些出來,這羣鐵公雞見不到闖軍圍城,如何願意割肉呢?”

“父親,兒子擔心京城守不住啊。”吳三桂道。

“你也太高看那羣泥腿子了,己巳年,十萬東虜圍城,京師仍可固守,區區闖賊,又能如何呢?”吳襄擺擺手,就像趕走一隻蒼蠅一般。

吳三桂心道也是,自從陝西流賊造反以來,雖然遼鎮沒有親自出手,但剿賊各軍中,除了北府軍團,都有遼鎮的影子,當初曹文詔大破流賊,便是靠了麾下最精銳的關寧鐵騎,左良玉營伍之中也多有遼鎮的兵馬。

而只要有關寧軍出手,流賊幾乎都不堪一擊,這麼看來,闖軍戰力自然不算什麼。

武英殿。

已經休息的錢謙益從三姨娘的溫軟的懷裡起身,在內官的催促下上了轎子,轎伕踩著夜晚尚未清掃的積雪,一路進了紫禁城,在武英殿外,看到了同樣來此的溫體仁。

錢謙益下了轎子,看了一眼溫體仁,微微躬身行禮,算是完成了表面禮儀,實際上,他與溫體仁一向不太對付,在東林眼裡,溫體仁既和楊嗣昌是一丘之貉,又自成一黨,而溫體仁與東林的舊仇更是根深蒂固,更不用說他本人與溫體仁的私仇了。

錢謙益扭頭看了看周圍,再無其他閣臣,不得已走上前去,問:“首輔大人,不知皇上深夜召見,所爲何事?”

原本對錢謙益不鹹不淡的溫體仁此時卻是一臉笑意,熱情的從袖中拿出一個暖爐,遞給錢謙益,說:“錢兄,先暖和暖和手呀。”

錢謙益不知道溫體仁又這麼沒來由的熱情,倒也不好推辭,索性接了過來,溫體仁這才低聲說了皇帝召對吳襄的事情,而且把遼鎮勤王的事情和盤托出。

“首輔大人,皇上不會想讓我們去撫慰遼鎮吧。”錢謙益思索許久,忽然問道。

“蠢貨!”溫體仁在心中評價了一句,臉上卻是樂呵呵的:“不會,不會,薊遼總督就在左近,再者,遼鎮何德何能,值得出動閣臣嗎?”

二人閒談著,這時一個小黃門出來,說天子宣召,二人連忙進去,發現一天未曾休息的皇帝正坐在御座上,低頭沉思,二人行過了禮,皆是不語。

“遼鎮已經答應入關勤王了。”沉默許久的皇帝,淡淡的說道。

“恭喜皇上!”錢謙益站出去,朗聲道,繼而他說:“微臣明日便安排遼鎮的糧餉事宜。”

溫體仁見皇帝臉色仍舊冷冷的,已經是胸有成竹的他沉聲說:“皇上,闖賊進逼,京畿危困,皇上還是要早做準備呀。”

皇帝放下捏著鬢角的手,看了看溫體仁,問:“先生所說準備是指何事?”

溫體仁躬身施禮,說:“皇上,此次闖賊進逼京師,朝廷能仰仗的唯有遼鎮與北府,遼鎮跋扈囂張,北府野心勃勃,便是戰勝闖賊,藩鎮挾制中央的情況也是出現了,一旦北府、遼鎮生出異心,便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皇上不可不防。”

“溫先生也是要勸朕遷都嗎?”皇帝語態不滿的問道,上一個力諫遷都的陳新甲已經被趕出中樞了。

溫體仁道:“微臣不敢,只是微臣覺得,不得不多做一手準備。”

“請先生教我。”崇禎說道。

“送太子南下南京監國,以備不患。”溫體仁正聲說道,實際上他心中早就想定天子本有這個想法,但與平日以死報社稷的作態不符,不好親自說出。

“皇上,微臣以爲,京畿已成是非之地,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將來無論是京城淪陷還是藩鎮做大,都是朝廷難以阻止的,好在成祖早已預見今時今日之困境,設立南京,常設六部,只需太子南下,便是萬全之策,無論將來發生什麼,大明還是大明呀。”溫體仁又補充了幾句。

這些話說進了皇帝的心坎裡,無論京城的局面發展到什麼地步,都再也恢復到以往的局面了,皇權會因爲這次動亂而旁落,只是不知道落在誰手裡了。

崇禎如何不明白這些道理呢,京城的勳貴自私涼薄,前些時日皇帝下詔令,捐糧助餉,便是嘉定伯也只是捐出不過一萬兩,這還是皇后上門勸慰的結果,而京營雖有數萬人,卻都平日不習練武事,已無戰力,京畿之地,已經沒了聽令朝廷的王師了。

“溫先生所言極爲有理,錢先生,你以爲呢?”皇帝輕聲說道。

錢謙益便是再愚蠢也應該知道此時應該說什麼,事實上也已經明白了溫體仁剛纔那沒來由的熱情。要知道江南,特別是江浙地區,那可是東林的大本營,除了少許勳戚,再無敵手,如果太子到了南京監國,一旦京師陷落,天子遇害,大明便是成了東林士紳手中的飯糰,可以隨意拿捏了。

便是京城與天子無恙,東林也可以利用太子這張牌和北府、遼鎮這類藩鎮對抗,面對囂張跋扈的藩鎮,天子會更加依賴東林。

“皇上未雨綢繆,微臣感佩。”錢謙益難掩心中的激動,當即說道。

皇帝微微點頭,問:“錢先生可願意陪同太子南下嗎?”

“微臣自當效勞。”錢謙益當即說道,心中更是志得意滿。

皇帝笑道:“既然如此,便勞煩兩位先生護從南下,朕會讓人安排,從天津衛上船,走海陸南下。”

“這......是!”錢謙益有些遺憾的說道,因爲南下的輔臣之中還有溫體仁,顯然皇帝用東林也制衡東林,溫體仁就是那平衡東林勢力的砝碼。

錢謙益退出武英殿的時候,心中還是飄飄然的,竟然沒有察覺天上落下大雪,便大踏步的走下臺階,這個時候,溫體仁拿著兩把傘快步追上,他年事已高,跑了兩步也是氣喘吁吁。

“哎呀呀,錢兄怎麼走的這般急呢,便是有急事,也不能冒雪呀,若是傷風了可是不好。”溫體仁打開一把傘,遮蔽了錢謙益,錢謙益本能的想去接,但伸出去的手又縮了回來,在他看來,如今這局勢,溫體仁日後少不得仰仗*****又算了什麼呢?

“溫大人見笑了。”錢謙益不鹹不淡的說道。

溫體仁笑了笑,低聲說:“如今天快亮了,回去也睡不下了,不如錢兄隨我去胡云樓飲宴如何,聽說那裡來了幾個江南的歌姬,正值妙齡,錢兄來京城許久,或許也想念江南風情了吧。”

以往謹小慎微的錢謙益哈哈大笑,說:“溫大人如此熱情相邀,我又怎敢拒絕了,再者說,過兩日便要南下了,再吃用京城的酒菜,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推薦一下輕風化雨的書《水滸之風雲再起》簡介:一樣的水滸,不一樣的故事!

章十六 引水章四二 突圍章二五 控制局面章十七 逃走?章十二 遏制策略章五二 豸突章二 夜襲章四五 進攻章二 夜襲章四二 決勝點章十一 佔雀巢章四 不散夥章二七 安置章四八 逆襲章十五 天由大明章四三 潰逃 下章十一 聯姻扎薩克圖部章三二 搶城章十一 佔雀巢章五四 面授章四五 收穫章五六 活路章二 論英雄章十 身後事章一 反應章四五 進攻章八 伏擊章四十 東虜章四三 潰逃 下章二一 首戰告捷章九 僞裝章六六 三方媾和章五九 不死軍團章五六 活路章十一 挑撥 (求推薦和收藏)章一百一 疾行千里章七六 山海關破章二三 皇帝的態度章二三 皇帝的態度章四一 方略章五八 闖軍盤算章三 出兵章一四五 唯有功勳章一五零 蘇泰的野望章五七 入關勤王章二三 父親的榮耀章一二三 最後的堅持章二六 功過是非章二四 北府章二七 萬國會談章一 新徵途章十五 來客章二二 炮擊章一零八 如何賑災章十七 出訪歐洲章十五 天由大明章一二七 張獻忠的聖旨章一五四 女人的堅持章四十 阿濟格的選擇章十三 兩軍交鋒章四八 逆襲章五八 晉商 下章十四 後發制人章一六四 吞併朝鮮章三四 召對 上章十一 撫兵 (求推薦票)章三四 勝利章十五 血戰章四四 屯田 下章八 抄家晉商章四八 遼鎮章六三 陰謀 上章二二 炮擊章五二 天險章六 喇嘛章三一 師生章三五 封賞章二七 相持章五七 入關勤王章八七 搶劫-最賺錢的行業章十 相助章三二 近戰 上章一二六 不甘的私心章二五 陣前佈置章一二九 共同的敵人章二三 晉商的覆滅章十三 主婚章三十 東林出手章一 新編制章二 論英雄章十三 主婚章十 相助章二一 接陣章十九 漠北戰略章一五一 建交葡萄牙章五四 分析章五三 態勢章一二零 中原寧定章七九 擲彈兵逞英豪章一 反應
章十六 引水章四二 突圍章二五 控制局面章十七 逃走?章十二 遏制策略章五二 豸突章二 夜襲章四五 進攻章二 夜襲章四二 決勝點章十一 佔雀巢章四 不散夥章二七 安置章四八 逆襲章十五 天由大明章四三 潰逃 下章十一 聯姻扎薩克圖部章三二 搶城章十一 佔雀巢章五四 面授章四五 收穫章五六 活路章二 論英雄章十 身後事章一 反應章四五 進攻章八 伏擊章四十 東虜章四三 潰逃 下章二一 首戰告捷章九 僞裝章六六 三方媾和章五九 不死軍團章五六 活路章十一 挑撥 (求推薦和收藏)章一百一 疾行千里章七六 山海關破章二三 皇帝的態度章二三 皇帝的態度章四一 方略章五八 闖軍盤算章三 出兵章一四五 唯有功勳章一五零 蘇泰的野望章五七 入關勤王章二三 父親的榮耀章一二三 最後的堅持章二六 功過是非章二四 北府章二七 萬國會談章一 新徵途章十五 來客章二二 炮擊章一零八 如何賑災章十七 出訪歐洲章十五 天由大明章一二七 張獻忠的聖旨章一五四 女人的堅持章四十 阿濟格的選擇章十三 兩軍交鋒章四八 逆襲章五八 晉商 下章十四 後發制人章一六四 吞併朝鮮章三四 召對 上章十一 撫兵 (求推薦票)章三四 勝利章十五 血戰章四四 屯田 下章八 抄家晉商章四八 遼鎮章六三 陰謀 上章二二 炮擊章五二 天險章六 喇嘛章三一 師生章三五 封賞章二七 相持章五七 入關勤王章八七 搶劫-最賺錢的行業章十 相助章三二 近戰 上章一二六 不甘的私心章二五 陣前佈置章一二九 共同的敵人章二三 晉商的覆滅章十三 主婚章三十 東林出手章一 新編制章二 論英雄章十三 主婚章十 相助章二一 接陣章十九 漠北戰略章一五一 建交葡萄牙章五四 分析章五三 態勢章一二零 中原寧定章七九 擲彈兵逞英豪章一 反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嫩江县| 宝兴县| 宜兰市| 淄博市| 台湾省| 高密市| 蓬溪县| 焉耆| 香格里拉县| 池州市| 灵宝市| 邵东县| 冕宁县| 宾川县| 商洛市| 沭阳县| 石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瑞金市| 舒城县| 长治县| 铜川市| 溧阳市| 榆树市| 吐鲁番市| 留坝县| 铅山县| 密山市| 达州市| 开封县| 永昌县| 含山县| 子长县| 遂昌县| 玉溪市| 临城县| 乐昌市| 扶沟县| 琼结县|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