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山東之局2

實際上,滕縣對於周顯還有另一番意義,它東南方向的棗莊儲煤豐富。周顯將萊州炮廠的一些工匠遷移到此,鍛造刀槍等冷兵器。並徵發了一些流民,在當地打石開礦。目前,在當地的礦工和工匠已有近五千人,日產槍頭千個,長刀三百柄,箭頭近兩千枚。

以前靠著在會通河北岸設立防線,勉強可以擋住隆武軍。但之所以如此,是因爲周顯兵力充足,而李定國因擔心兩虎相爭使闖軍得利纔沒有大舉進犯。一旦闖軍開始進攻魯西,李定國必然會盡力來爭奪滕縣。到時候恐怕泗水之南的棗莊、滕縣、費縣,乃至更北的平邑、曲阜都將不歸周顯所有。

萬元吉掃視了一圈衆人,接著說道:“目前我軍在魯西有兩萬餘衆,滕縣周邊亦要部署至少一萬士卒。分去在駐守各地的兵卒,我軍可調用的機動兵力僅剩不到一萬人。而且軍內多爲新卒,還缺少騎兵,同時又要面對兩線作戰,兵力不足是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而將來無論哪邊戰事失利,後果都極其嚴重。”

這時,一衙役走進大堂,抱拳向周顯道:“督帥,泰安知州夏允彝,德州知州吳徵文,青州同知顧鹹正,參將俞百易,守備溫開,守備閻應元,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已經趕到,是否現在就請他們進來?”

周顯點了點頭,“讓他們都過來吧!”

不一會,十幾人分先後走進堂內。

周顯揮了揮手,讓他們隨意找位置坐。幾個身份較低的屬吏主動站起來,將自己的位置讓給官職較高的,而自己自動退到後列站著。陳名夏、韓暢等人下去,小聲將剛纔所議的內容告訴新來的人。

巡撫衙門的大堂很大,但三四十人擠在裡面也顯的有點擁擠。幾個僕人進來,給衆人上了新茶,並把屋內的炭盆移了出去。外側不知何時已多了幾十個士卒,列於五十米開外,確保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等衆人安靜下來,高名衡站起來說道:“督帥,目前的形勢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那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周顯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這不是召集諸位來商議嗎?但首先,我們應該確定幾個重要的前提。一、如果闖賊勢如破竹,攻入京畿,朝廷必然會召四方之兵勤王。在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出兵是肯定的,但出多少兵?是盡攜山東之兵前去,還是在能自保的前提下,出一定量的兵力增援京師?”

王章勃然大怒,站起來高聲道:“周督帥,你什麼意思?京師乃朝廷中樞之所在,一旦有失,大明覆亡,天下震動,當然是應該盡攜山東之兵救援京師了。如若京師有失,保全一個山東又有何用?”

夏允彝皺眉道:“王大人說的有理。但山東本身就受闖賊和隆武叛軍的夾擊,正是因爲有督帥率大軍在此才能勉強守住。若是盡攜山東之兵前往京師,那山東必然落入賊人手中。百姓遭難倒是其次的,一旦賊軍奪了山東,再從這邊北上進攻京師,那京師還能守得住嗎?與其盡攜大軍前往京師,還不如採取圍魏救趙之計。在保有山東的前提下,西向進攻闖賊的腹心之地河南。如若能圍困,甚至攻下開封,或許對大明來說更好。”

周顯讚賞的看了夏允彝一眼,說道:“王知府忠心爲國,值得讚賞。彝仲說的倒也不失爲一條可供選擇的方案。但問題是,在我看來,無論是盡攜山東之兵北上還是圍魏救趙之計,恐怕都救不了大明。前者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山西、河北局勢糜爛,亂民無數,糧草緊缺等諸多問題。後者的問題是我軍要抵禦李定國所率的隆武軍,能分出對付闖軍的兵力有限。別說打下開封,能奪下豫東已屬萬難。況且,以李巖的才學和對山東局勢的瞭解,他不可能不對我軍有所防備。即使李自成率大軍北上進攻陝西,恐怕留守在河南防備我軍的兵力也不會少。”

吳甘來道:“那督帥的意思呢!可有解決京師困局的辦法?”

周顯點了點頭,“有。放棄京師,遷都南京。南京爲大明留都,保有所有的政府結構,六部尚書,各部侍郎一個不缺。如果遷都南京,在數月之內便可重啓朝政。而且,東南數省歷來富裕,善加利用,足可招募足夠自保的兵力。而把殘破的北方留給李自成,任由闖軍和滿清兩虎相爭。只要隱忍圖強數年,或許就可以引兵北上,克復京師。”

大概是周顯說的跳躍有點大,沒人再發言,都是窸窸窣窣的小聲議論聲。

高名衡沉默了半晌,說道:“我聽聞督帥已經就此事好幾次上書聖上,但每次都被聖上所拒絕?”

周顯點了點頭,“確有此事。但現在形勢不同了,或許聖上會同意。況且事情不在於聖上同不同意,而在於我的提議到底對不對?如果對,臣子不言,是不是也算不忠?百史,拿出來吧!”

陳名夏點了點頭,拿出一封紙疊。打開之後,裡面是有關京師不可守的各種理由,以及遷都南京的種種好處。最後一列是周顯的官職和名字,提請遷都南京。

周顯道:“這封奏摺是本帥上書聖上的。如若在座的諸位認同,就簽上自己的名字,與我一起,就當是我們一起上書的。如若不認同,也沒關係,只當沒見過這封奏摺。”

奏摺首先到了高名衡手裡,他拿著奏摺,問道:“督帥,目前南北阻斷,交通不暢。如果最終決定要遷都,公卿王侯,后妃嬪眷,朝中文武,人數何止數十萬。還有各種文牘,器物,定然也是堆積如山。若是聖駕到了山東,這麼多人,你又如何將他們盡數運往南京?”

周顯回道:“用船,走海路。忠清,你對我軍所擁有船隻的情況最清楚,你說說高巡撫所擔心的有問題嗎?”

wωw? тTk án? c o

顧炎武沉默了片刻道:“一趟肯定不夠,但可以依人物的重要程度分批前往。至於器物、文牘這些,可以耽擱一些日子再運,反正也沒什麼影響。況且這個時候,也不是所有的東西和所有的人都要南運去南京。高巡撫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只是耽擱點時間而已。但海上風高浪急,比江上航行要危險很多。但只要小心行駛,並且多準備一些後備船隻,想來不會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高名衡沉思片刻,最終輕輕的點了點頭,在奏摺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令周顯稍微有點吃驚,在場的除他本人之外,高名衡的官職最高。他本致仕還鄉,被崇禎帝重新啓用才擔任山東巡撫。因爲立場的問題,他和周顯在很多方面的意見都不一致。周顯本來沒指望他能簽名,但沒想到這次他會這麼的沒有一點猶豫。

隨著高名衡簽下自己的名字,吳甘來、萬元吉、顧鹹正、夏允彝等人也先後簽名。雖然有以濟南知府王章、德州知州吳徵文爲首的少數人沒有簽名,但已出乎了周顯的意料。

看到高文采拿著筆猶豫不決,周顯站起來走到他身邊按住他的筆道:“高千戶,你是錦衣衛,就不必表態了。這封奏摺就麻煩你通過自己的途徑上呈給聖上,同時亦可將這次會議討論的一切告知聖上。”

高文采擡頭看著周顯,臉色間滿是吃驚。同樣吃驚的還有王章,他猶豫了片刻,最終站起來望向周顯道:“督帥,屬下可否問您一個問題?”

周顯點了點頭道:“王知府請說。”

王章道:“朝廷若是南遷,整個北方都將落入闖賊手中。徐州被隆武叛軍所佔,河南被闖軍佔據,山東將徹底與朝廷隔絕。那督帥在這個時候準備如何做?是完全放棄山東隨聖上一起南遷?還是堅守山東,爲大明守住這一片飛地?”

周顯搖頭笑道:“王大人說錯了。即使朝廷南遷,山東也不可能淪爲飛地。路上雖然斷絕,但海上卻會一直暢通。只要朝廷給予一定的援助,山東便可守住。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怎會棄山東於不顧?無論何種情況,我必留守山東,與賊軍相戰到底。”

王章點了點頭,走上前去。從周顯手中拿過毛筆,在奏摺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周顯帶著奇怪的眼神看了王章一眼。遲疑了一會,雙手合上奏摺,把它遞給高文采。“高千戶,交給你了,務必儘快送到聖上手中。”

高文采站起來拱手道:“督帥放心,會後我便派人將它送往京師。”

周顯點了點頭,回到主位坐下。“那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那我們再議第二個問題。無論朝廷是否決定南遷,山東都必須有足夠的自保能力,甚至要有多餘的實力增援京師。我們要議的是,如何能做到這點?”

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遊擊將軍第947章 議和2第七百七十八章 處罰第二十一章 協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巨匪謝遷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襄陽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別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五百九十四章 范文程的想法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八百九十一章 激烈廝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祖大壽2第二百六十七章 殺戮的序章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四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二十四章 改軍制第九百八十二章 隆武封侯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的序章2第二百六十九章 懲戒污吏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震遼陽19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四百二十八章 林慶業升任副將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勝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會聚第十四章 山東之局14第一百零二章 書市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礦入官第八百二十五章 震遼陽21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名夏2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四百三十章 賺銀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一百八十九章 遊擊將軍第七十二章 京師7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來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故3第五百一十三章 孔有德出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爲將2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化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四章 大侄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七十章 京師5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八百九十章 起兵追擊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滅虜之策2第四百八十五章 對戰3第二百八十七章 劫糧第三十章 收心第二百零九章 激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六百七十五章 誘導第八百八十八章 牛金星第九百一十五章 河邊閒談第五百五十章 孔有德之死2第四十章 出軍第七十二章 陳鋒抉擇第952章 變革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五百四十四章 城外來客第六百一十八章 崇禎問罪2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鄉流民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
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一百八十九章 遊擊將軍第947章 議和2第七百七十八章 處罰第二十一章 協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三十八章 交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巨匪謝遷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襄陽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一百三十四章 離別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六十九章 京師4第五百九十四章 范文程的想法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八百九十一章 激烈廝殺第四百三十八章 祖大壽2第二百六十七章 殺戮的序章第九百三十四章 協議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四方第一百一十二章 歸家第二十四章 改軍制第九百八十二章 隆武封侯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的序章2第二百六十九章 懲戒污吏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二十三章 震遼陽19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四百二十八章 林慶業升任副將第二百一十九章 決勝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六百三十八章 意料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一百六十六章 會聚第十四章 山東之局14第一百零二章 書市第一百七十章 應對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礦入官第八百二十五章 震遼陽21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名夏2第九百一十章 崇禎帝的旨意第四百三十章 賺銀子第一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一百八十九章 遊擊將軍第七十二章 京師7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九章 敵來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故3第五百一十三章 孔有德出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爲將2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化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四章 大侄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七十章 京師5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八百九十章 起兵追擊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滅虜之策2第四百八十五章 對戰3第二百八十七章 劫糧第三十章 收心第二百零九章 激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六百七十五章 誘導第八百八十八章 牛金星第九百一十五章 河邊閒談第五百五十章 孔有德之死2第四十章 出軍第七十二章 陳鋒抉擇第952章 變革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五百四十四章 城外來客第六百一十八章 崇禎問罪2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鄉流民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3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三百零二章 掌控鹽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鹤山市| 宝丰县| 山东省| 运城市| 正镶白旗| 西昌市| 惠安县| 林周县| 朝阳区| 西宁市| 永善县| 密云县| 阳泉市| 从化市| 长岛县| 常德市| 怀宁县| 含山县| 江陵县| 桐城市| 铜陵市| 施秉县| 阜新市| 榆林市| 洛川县| 颍上县| 宜兰市| 武夷山市| 前郭尔| 霞浦县| 张家界市| 宣城市| 大石桥市| 南投县| 壤塘县| 桃园县| 册亨县| 嘉荫县| 嘉善县|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