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山東之局

孫傳庭出陝西,盡攜三邊之兵,留守在陝西的不過是周遇吉的數千弱卒。即使盡力而守,恐怕也守不了多久。而山西、河北等地之前先是遭遇旱蝗之禍、鼠瘟之災。而後滿清大軍侵入關內,燒殺搶掠,兵連禍結,兵少糧缺。一旦陝西失陷,山西恐怕也難以守住。山西尚有險關要隘,可供堅守。

但闖王大軍若最後攻入河北,便可直接殺入京畿,圍困京師。到時候金鑾殿上的那個龍椅是姓朱還是姓李,誰也說不準。以前的闖賊只是賊,但此刻他們已經成爲天下第一強軍,是來奪天下的。

看衆人沉默不語,萬元吉繼續說道:“如若趁闖賊進攻陝西之時,朝廷徵調足夠的兵力,在山西境內利用溝壑縱橫的有利地形設立防線,或許可以暫時擋住闖賊。但目前黃河之北,朝廷能調用之大軍總共只有三支,一支是吳三桂所率的關寧軍,第二支便是包括唐通居庸關守軍在內的京師禁軍,第三支便是我山東之兵。京師禁軍,朝廷不會輕易調動。關寧軍鎮守遼東,用以防備滿虜。除非完全放棄寧遠,否則能調去增援之兵定然不多。而我山東之兵,目前雖有近五萬之衆。兵力按說不算少,但半數以上都是在最近三個月之內新近招募的。保境安民或許可以,但若是率兵北上山西。士卒遠離家鄉,一無長久堅守的勇氣和決心,二無足夠大軍食用的糧草輜重。也就是說,朝廷沒有足夠的人馬將闖賊增援山西。我推測,短則兩個月,長則四個月,闖賊大軍便可攻入京畿。”

只聽一聲響亮的冷哼,彷彿從馬脖子裡哼出來似的,拉的老長。“萬大人所言似乎有點危言聳聽了吧!從河南去往陝西,再由陝西攻入山西,最後抵達京師,這一路何止千里。即使南陽戰事失利,朝廷還保有潼關、西安、陽城、太原、大同、宣府等堅城險關。即使各城兵力並不多,闖賊一城一城的打下去,等到達京師恐怕也是數年之後了。萬大人所說的長則四個月,闖賊便可攻入京畿。您這是視我大明將士爲瓦罐爛瓷,還是覺得這些闖賊長了翅膀,可以直接飛到京師來?”

王章在出外任濟南知府之前,一直在京師擔任御史。他性格孤僻耿介,說話直來直去。在京師那種權貴遍佈的環境內,在官場怎麼可能得志?崇禎帝大概也厭煩他數次頂撞自己,又覺得他忠心任事,便派他來濟南擔任知府,配合高名衡、吳甘來等人一起限制周顯的權力。他也無愧於他以前御史的身份,凡是他覺得不對的地方,無論什麼場合,針對什麼人,都直接大肆出言撻伐。不僅只針對周顯,對高名衡這個山東巡撫亦是如此。因而,高名衡、吳甘來和王章三人皆爲崇禎帝所派,但私下議事之時,高名衡常常將王章排除在外。

堂內每個人都知道,萬元吉爲周顯親信。王章雖然不知道萬元吉爲何要說這些,但他心中隱約覺得周顯另有目的,便遇事必吵的意識讓他首先跳出來反駁。他說話很不客氣,直指萬元吉。而且,從表面上看,他說的好似也十分合理。堂內頓時發出一片糟雜的議論聲,大多數是支持他的。

萬元吉臉帶苦笑,沒做迴應。

“王大人最近可曾去過山西?對那邊的情形是否真的瞭解?”一聲高昂的問話壓倒了衆人的聲音。

王章定眼望去,說話那人年不到三十,頭戴方巾,穿著一件半新的青色棉袍。雖立在衆官末位,但傲然挺立,雙眼炯炯有神,給人一種凜然不可侵的氣勢。“本官去過如何?沒去過又如何?”

于成龍擡頭看向周顯,發現他坐在主位,左手端著一個白瓷茶杯,正悠閒的喝著茶,好似眼前的這一切都與他無關。于成龍猶豫片刻,從末位走出來,站在正堂拱手向衆人道:“學生於成龍,山西永寧州人。三個月前,我和數十萬大明百姓一起被滿虜所擄。幸得督帥派人解救,才避免被擄到遼東淪爲奴隸。因而,說起山西的情形,我想我比在座的諸位大人都要清楚。”

王章有點不耐煩,“你到底想說什麼?”

于成龍淡淡一笑,“王大人剛剛說的並不完全錯。如果大明每座城池、每個關隘的守將都有王大人這樣的志氣,寧死不降,拼死守土。闖賊別說是打到京畿,就在河南境內便可被徹底剿滅。但可惜的是,忠將難求,良臣難覓。史書中多有忠勇之輩,但瀕臨生死絕境,在大勢面前,秉持忠義,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者少之甚少。而王大人以河南到京師的路途遙遠,城池衆多爲由推斷闖賊攻到京師乃是數年之後更是謬上加謬。”

王章勃然大怒,手指于成龍道:“你什麼意思,你是說我大明無忠義之士嗎?”

面對王章的指責,于成龍沒有退縮,反而上前一步道:“學生只是覺得凡事應以實際情況加以分析,而不能想著指望一二忠勇之士改天逆命,扭轉大勢。”

王章氣急反笑,“實際情況,那你告訴我什麼是實際情況?”

于成龍語氣平靜的緩聲道:“實際情況就是兩千滿虜便可橫行山西,連破十數個縣城,擄數萬之民北上而無有敢追擊者。如若李闖賊攜五十萬大軍進入山西,敢抵抗者定然了了,而叛變出降者如雲。只要數十萬闖軍攻入山西境內,李闖賊或許轉瞬間便可得百萬之衆。以百萬大軍攜必勝之勢侵入京畿,何等堅城不能攻下?”

王章急聲道:“大言不慚,何止於如此?”

于成龍嘆了一口氣,悲憤道:“何至於如此?王大人可算問了句該問之話。陝西、山西連旱兩年,很多地方顆粒無收。即使臨水良田,收成也不及往日七成。期間又遭蝗災、瘟疫,兵災,百姓餓死者,病死者不計其數。朝廷發下救濟糧食,經各級官吏盤剝,真正落入百姓手中者十不存一。而境內糧商,與貪官污吏相勾結,囤積糧食,哄擡價格。一石精米可以賣到三四十兩銀子,普通雜糧亦可賣到十幾兩銀子一石。百姓無法過活,只能淪落成賊。大小匪寇,多如牛毛,數不勝數。據學生所知,僅去年後半年,被賊寇攻下的縣城便有十幾座,村鎮壘堡更是不可計數。而且,連太原、大同等這樣的駐兵重鎮都曾被賊圍攻過,情況糟糕成何種程度可想而知。”

于成龍言語悲憤,疾聲高斥。“滿虜肆虐山西,擄數十萬百姓東歸,學生在路上聽到更多的是‘到了遼東,是不是就可以活下去’這樣的話。可笑,可悲!王大人是覺得靠這些對朝廷懷有憤恨之心的百姓可以抵禦闖賊,還是靠那些平時欺壓良善,逼的百姓無法過活的官吏將佐可以?而河北,京畿周邊的情況雖然比之稍好,但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萬大人所說的短則兩個月,長則四個月,闖賊便可攻入京畿,學生認爲事實恰當。”

王章張了張嘴,整張臉脹的通紅,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他臉上帶著憤怒,尷尬,但更多的是震驚和恐懼的表情,因爲他發現于成龍的話無從反駁,而事實才是最令人恐懼的。他歷來以忠臣自居,若李闖賊真能在短短四個月內攻入京畿,他又當如何自處。

堂內衆人或面露震驚,或皺眉沉思,或低頭不語。無人說話,靜的彷彿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的到。

過了良久,李虹用他特有的尖嗓子,低聲說道:“那是不是說,我大明就要亡了?”

一語激起了千重浪,衆人盡皆望向李虹。高名衡站起來怒聲斥道:“李公公,你可知道你在說些什麼?”

李虹變了臉色,“咱家……,咱家只是……”

周顯突然緩聲道:“高撫臺,先坐下。今日召集諸位前來,就是議議此事,沒有什麼話是不能說的。”

高名衡愣了一下,緩緩坐下。

李虹則向周顯抱了抱拳,臉帶感激。

周顯轉向于成龍緩聲道:“北溟,你也先坐回去。”他沉默片刻道:“我和萬先生的推測一樣,闖賊打到京師也就在這幾個月內。萬先生,你繼續說吧!”

萬元吉向周顯拱了拱手,面向衆人繼續說道:“闖賊有衆五十萬,在其主力進攻陝西的同時,定然會分兵進攻山東。目前督帥已將深入豫東的我軍盡數調往曹州,又令濮陽、東平二地的守軍緊急馳往。目前劉副將已返回曹州,城中有兵力近萬,與鉅野成掎角之勢。在後又有濟寧大軍可以隨時支援,一定可以擋住闖賊。但如此一來,我軍大量兵力便被牽制在魯西。而李定國駐兵徐州,一直對山東虎視眈眈。這樣的機會,他斷然不會錯過,而與徐州臨近的滕縣和魯南重鎮臨沂便是其進攻重點。尤其是滕縣,是南下徐州的橋頭堡。只要被我軍佔據著,徐州賊軍便不得安穩,是其必攻之地。”

第九百一十九章 襲營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萊戰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第一百七十一章 愁思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諸官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搏殺之局第五百六十三章 迎候第一百七十三章 復社張溥2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蓮教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六百四十章 李邦華的提議第四百零六章 勝利在望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戰11第八十一章 出京9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五十九章 亂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航到達第六百三十一章 回到京師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四百九十章 高信鐘的自白2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州血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葉赫貴族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六十五章 圍困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953章 變革2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十八章 買酥第五百六十七章 林慶業突襲復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心之戰2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十四章 兵器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戰11第二十三章 風波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令副總兵第六十二章 審問4第二十章 舞侯祠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巖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一百零二章 書市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來客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亂之年第二十五章 決議開戰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四百零六章 勝利在望第五十章 追擊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的序章2第十章 山東之局10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一百零六章 李宅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脅第十八章 買酥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崇禎問罪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八十八章 渾河血戰第六十章 回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六十七章 京師2第三十章 攻城第九百零一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九章 山東之局9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七百八十八章 奪利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
第九百一十九章 襲營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萊戰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松山之戰18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六百三十六章 公祭盧象升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第一百七十一章 愁思第九百零五章 任命諸官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六百三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一章 搏殺之局第五百六十三章 迎候第一百七十三章 復社張溥2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蓮教第三百二十四章 船援松山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六百四十章 李邦華的提議第四百零六章 勝利在望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戰11第八十一章 出京9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五十九章 亂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航到達第六百三十一章 回到京師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四百九十章 高信鐘的自白2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州血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葉赫貴族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六十五章 圍困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953章 變革2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十八章 買酥第五百六十七章 林慶業突襲復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心之戰2第二百八十五章 心思第十四章 兵器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零五章 松山之戰11第二十三章 風波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一百八十三章 張令副總兵第六十二章 審問4第二十章 舞侯祠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巖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巖南陽獻策2第一百零二章 書市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來客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亂之年第二十五章 決議開戰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奇第四百六十九章 黃蜚之策第一百零五章 李信李巖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四百零六章 勝利在望第五十章 追擊第二百六十八章 殺戮的序章2第十章 山東之局10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九百一十八章 夏魁元第一百零六章 李宅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二百二十八章 威脅第十八章 買酥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六百一十七章 崇禎問罪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八十八章 渾河血戰第六十章 回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第二百零二章 斥候出發第六十七章 京師2第三十章 攻城第九百零一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九章 山東之局9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七百八十八章 奪利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浮梁县| 绿春县| 苍山县| 枞阳县| 日土县| 太仓市| 尖扎县| 印江| 湖口县| 合阳县| 濮阳市| 沙田区| 托克逊县| 赤壁市| 邹城市| 江达县| 泾阳县| 达尔| 喜德县| 彭泽县| 乌兰察布市| 应城市| 茶陵县| 阿鲁科尔沁旗| 喀喇沁旗| 车致| 太湖县| 海淀区| 海阳市| 读书| 乐山市| 东乡县| 新津县| 原阳县| 临高县| 德令哈市| 屏南县| 惠来县| 无为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