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一章 開封戰(zhàn)啓

李自成攻城受挫,在李巖的建議下開始採取圍攻戰(zhàn)術。分兵出擊,奪取開封周邊諸縣以爲支點,以阻擋官軍援軍。

陳永福看外側闖軍調動,以爲有機可乘,率八百精騎趁夜突襲闖營。官軍來勢兇猛,農民軍毫無防備,竟然被官軍船營兩次而過。李自成親率大軍追擊,追至小西門之時被城牆之上的冷箭射中。雖無大礙,但農民軍軍心爲之一挫。

劉宗敏等大將以爲開城城堅,難以攻破,意欲先行退往洛陽再作他圖。但以李巖爲首的衆(zhòng)人卻堅決反對,他們以爲一旦退守洛陽,再想東出就會難上加難。一旦明廷遼東事了,九邊精銳內調,闖軍的境況就會難上加難。與其到時候任由官軍宰割,還不如以圍困開封爲次,在開封周邊與官軍來一次徹底的大決戰(zhàn)。

勝,則開封城手到擒來;敗,再退到洛陽堅守也不遲。

李自成心中糾結,雖感覺李巖的計策太過冒險。但這樣退回洛陽,他心中又有所不甘。在李過率一部人馬從孟津趕來,極言如何挫敗楊文嶽之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準備一改昔日作風,準備就在開封城外擊破官軍。

二月下旬,左良玉、賀人龍兩部在督師汪喬年的督促下,率兵北上。與猛如虎等將合兵一處,共計大軍十萬,渡過穎水,擊破在那裡駐防的劉體純部,兵鋒直指開封。山東總兵劉澤清,河南總兵許定國,聚衆(zhòng)三萬,陳兵歸德府。保定督師楊文嶽也率大將猛如虎渡過黃河,率殘兵數(shù)千,也在北側威脅開封。

雖然陝甘督師傅宗龍被牽制在秦地不得東出,但在開封周邊已聚集了超過十五萬的官軍,足可與農民軍一戰(zhàn)。

而正當官軍齊聚開封周邊之時,準備應對李自成大軍之時,孫可望卻突然南下。不僅收回了新野,還趁勢擊破了湖北的張應元部,攻下了漢水之北的樊城,與襄陽城隔江相對。徵調了數(shù)萬農夫,積極造船,看似隨時就要渡船南下。

周顯手中拿著從前線傳來的最新情報,眉頭緊蹙。

在明末,李自成三攻開封。在最後一次,他更是聯(lián)結了張獻忠、羅汝纔等部在內的大部分農民軍,號稱五十萬,對開封進行了長達數(shù)月的圍攻。而這一場戰(zhàn)事,最終演變爲兵禍水厄的雙重悲劇,六個月的血刃肉搏後是大水沒城,是一望無際的滔滔的黃河水。

這一戰(zhàn),李自成沒勝,開封城的財富他沒得到分毫。但官軍也沒勝,拼死固守到頭來還是城破人亡。

據(jù)史料記載,開封城中原住民有三十餘萬,先是在殘酷的攻防戰(zhàn)中死傷一部分。後又因爲開封城缺糧,官軍始終無法解困,又餓死了很多人。到了後來,秋日的那場暴雨,最終讓不知誰掘開的口子在黃河水的衝擊下不斷擴大,最終河堤倒塌,演變爲滔滔洪災。

在災情過後,有人重新統(tǒng)計人數(shù),原住的三十餘萬百姓僅餘兩萬七千,超過九成的汴梁人在這場兵禍中喪生。這其中還沒有統(tǒng)計那些逃難入城的百姓,以及那些開封周邊受洪水所牽連的。否則,恐怕這個死亡人數(shù)還要增加不少。這場兵禍直接導致繁華異常的開封變爲一片白地,在三十年後才慢慢恢復生機。

論明末戰(zhàn)事慘絕程度,開封之戰(zhàn)絕對是處於貫守位置的。而且最令人驚奇的是,在城中嚴重缺糧,百姓易子而食的情況下,自始而終城中竟然沒有出現(xiàn)過大規(guī)模的騷亂,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守城的奇蹟。

但開封城最終還是失陷了,以一種異常慘烈的模式。這樣一個結果是誰都不願看到的,但它卻真真切切的發(fā)生了。

周顯在心中暗想,自己穿越到此,改變了歷史的整個進程。到現(xiàn)在爲止,李自成纔開始第一次進攻開封。而且目前是二月份,比他在原有歷史上第三次進攻開封早了三個月。只要圍攻不持續(xù)到秋日,黃河就不會有足夠的水。無論這一次戰(zhàn)事會如何的慘烈,應該都不會出現(xiàn)那種那種損民九成的慘景吧!

如果官軍最後能解開封之圍,那當然最好;如若不能,即使到時候城池失陷,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跟著死亡。開封雖重,但不至於讓數(shù)十萬百姓跟著它一起陪葬。只不過目前官軍和農民軍齊聚開封,這場決定勝負的大戰(zhàn)或許要等到幾個月後才能見分曉。

而眼前的,周顯所關心的。是海水已經開始解凍,雖還未完全解化,但已經可以行駛小型的船隻。

崇禎帝的詔書基本上同時下到了盧象升和周顯這邊。兵部不支持從登萊出重兵奇襲遼東,認爲以重兵深入敵境,後援斷絕,太過冒險。他們更傾向於從海上牽制清軍,而大軍仍然從遼西出發(fā)進攻高橋,一步步的向前推進,以達到救援松山的目的。

盧象升心緒鬱結,對此極爲不滿,但也無可奈何。只不過他思考之後,給了周顯充足的自主權,讓他決定何時進軍,以及從哪裡進攻?本來他還打算給周顯從遼東調三千士卒,但被周顯直接拒絕了。

既然主力是從陸上進攻,自己這邊僅是一個牽制作用,登萊的兵力應該是完全足夠了。士卒放在遼東能起的作用,比自己這邊更大。現(xiàn)在的主要問題是從哪裡進攻,以及怎樣最大程度的起到這個牽制作用。

周顯仔細詢問了林慶業(yè)和黃蜚,他們一個是朝鮮人的水軍主將,一個是東江軍的舊部,對遼東那邊的地形遠比周顯熟悉。

只不過他們的意見很不一致,林慶業(yè)支持拿下皮島,進而出兵鐵山,隔斷清軍與朝鮮國的聯(lián)繫。這樣做的軍事作用不大,但政治影響力很大。

而黃蜚則支持進攻金州,以其爲支點,向遼東腹地進攻。因爲金州距松山較登萊近的多,只要攻下了它,不但可以震懾清軍。也可以隨時增援松山,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牽制。

周顯沉思良久,感覺他們兩個所說的各有優(yōu)劣,始終不能決,便打算召集衆(zhòng)將共同商議,畢竟這牽扯著每一個將士的未來命運。

第八百六十三章 收降王俊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zhàn)19第四百八十章 夜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獻禮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2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zhàn)19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通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戰(zhàn)用間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zhàn)2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九十七章 五關城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一千章 議事第九百九十七章 南陽大戰(zhàn)7第七十四章 離京2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爲將2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6第九百五十三章 宋應星第八百四十六章 欠銀百萬第九百八十章 戰(zhàn)後第四百四十九章 士商出海2第四百零四章 英俄爾岱第三百零八章 攻破防線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zhàn)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州血戰(zhàn)5第三百零三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計第九十三章 豫地戰(zhàn)局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六章 說服楊嗣昌2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第一百九十二章 勝績第五百九十章 送行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爲將2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zhàn)第八百二十七章 震遼陽23第二十五章 軍械第六十三章 驚變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tài)勢2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襲2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fā)援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態(tài)勢3第八百三十一章 引軍東向第三十八章 交戰(zhàn)第六百零二章 松山之戰(zhàn)8第六百二十七章 搶劫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議事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亂之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席間閒敘2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故第四百一十七章 殿內和談5第三十八章 交戰(zhàn)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陽之戰(zhàn)9第五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3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軍兵力第五百三十一章 對峙4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tài)勢5第三章 志向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鄉(xiāng)流民第八百八十一章 猶豫不決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zhàn)3第四十章 出軍第九百九十四章 南陽大戰(zhàn)4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風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二百一十二章 乞降信第九百四十八章 劉玉尺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礦入官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七十八章 滅寇計劃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七十四章 離京2第一百二十七章 誘敵之士第四百七十八章 李率泰的打算
第八百六十三章 收降王俊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zhàn)19第四百八十章 夜襲第六百三十二章 獻禮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2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一百一十三章 松山之戰(zhàn)19第七十六章 出京4第九百六十九章 入通州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戰(zhàn)用間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zhàn)2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九十七章 五關城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一千章 議事第九百九十七章 南陽大戰(zhàn)7第七十四章 離京2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爲將2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6第九百五十三章 宋應星第八百四十六章 欠銀百萬第九百八十章 戰(zhàn)後第四百四十九章 士商出海2第四百零四章 英俄爾岱第三百零八章 攻破防線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zhàn)第五百五十七章 金州血戰(zhàn)5第三百零三章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計第九十三章 豫地戰(zhàn)局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六章 說服楊嗣昌2第四百七十五章 盧象升聚將2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第一百九十二章 勝績第五百九十章 送行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五百零九章 何人爲將2第七十三章 離京第九百七十九章 接戰(zhàn)第八百二十七章 震遼陽23第二十五章 軍械第六十三章 驚變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態(tài)勢2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襲2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fā)援兵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態(tài)勢3第八百三十一章 引軍東向第三十八章 交戰(zhàn)第六百零二章 松山之戰(zhàn)8第六百二十七章 搶劫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議事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亂之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席間閒敘2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六百六十三章 變故第四百一十七章 殿內和談5第三十八章 交戰(zhàn)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陽之戰(zhàn)9第五十三章 風雨欲來第四百二十一章 返回大明3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五百一十六章 清軍兵力第五百三十一章 對峙4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tài)勢5第三章 志向第六百二十二章 歸鄉(xiāng)流民第八百八十一章 猶豫不決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心之戰(zhàn)3第四十章 出軍第九百九十四章 南陽大戰(zhàn)4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風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船向皇城島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九百七十章 入通州3第二百一十二章 乞降信第九百四十八章 劉玉尺第四百四十六章 攻遼三途3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礦入官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七十八章 滅寇計劃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七十四章 離京2第一百二十七章 誘敵之士第四百七十八章 李率泰的打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边坝县| 陇川县| 沭阳县| 怀远县| 崇义县| 阿鲁科尔沁旗| 信阳市| 依兰县| 朔州市| 米脂县| 天门市| 宣城市| 航空| 扶沟县| 本溪| 泰来县| 驻马店市| 兴国县| 华阴市| 溧阳市| 井陉县| 榆社县| 云龙县| 定安县| 洛宁县| 晋宁县| 雷山县| 南部县| 鄂州市| 遂溪县| 九寨沟县| 正宁县| 丰台区| 海伦市| 阜宁县| 常山县| 靖安县| 比如县| 临泉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