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啓民智商會辦新學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叢淺淡一叢濃。平生不借*光力,幾度開來鬥晚風?”南京郊外的紫金山下一個身著一席青色素裝的年輕**正低聲地吟唱著。她口中的這首《秋海棠》乃是弘武年間閨房私塾中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歌。據說此詩乃是當今弘武女皇陛下所作。其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不借外人之力獨自奮鬥的巾幗氣概,不知引起過中華大地上多少才女心中的共鳴。“才女現象”是自明末起出現的一道奇特的文化現象。一方面,明朝禮教對女子的限制極其苛刻。而另一方面,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明朝上流社會,卻又十分流行聘請私塾入府給自家的女眷授課。這一現象看似矛盾,可仔細想來卻又極其自然。一個德才兼備的夫人,不但能爲其身爲士大夫的丈夫添香夜伴讀,還能在家親自爲子女授課。可謂下得廚房,上得廳堂。於是一時間,衆多擅長詩詞、通辨古今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成爲了明末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而眼前這位妙齡女子便這衆多閨秀中不可多得的佼佼者,關中才女鄧太妙。

縱觀鄧太妙之前十餘年的經歷似乎正應了那句紅顏薄命。像許多出身書香門第的女子一樣,鄧太妙自小便接收了一系列完整的教育。之後又毫無懸念地被關中名士文翔鳳所迎娶。然而,她還未來得及將自己的學識用在相夫教子上,丈夫便早早地撒手人寰了。青年孀守的她若是生在太平盛世,或許還可以留在夫家一邊守節一邊給族中的其他年輕女子做女夫子,以求日後能得個貞節牌坊。可崇禎朝卻是一個戰火連天的亂世。在李闖的逼迫下鄧太妙不得已出任了大順朝的女太傅。雖然她只是入宮給大順皇后公主授課,並沒有被李自成收納爲妃。但鄧太妙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的舉動在那些士大夫們看來是不可饒恕的。於是在李闖撤出關中後不久,這位年輕的女才子便出家做了女道士。

可正當鄧太妙打算就此長伴青燈香燭了卻此生之時,一個特殊訪客的到來改變了她的後半生。此人便是弘武女皇的親信女官董小婉。說實話,作爲一個出身書香的清白女子,鄧太妙在內心深處是十分看不起青樓出身的董小婉的。在她看來董小婉、柳如是、李香君之流再怎麼有才華,說到底不過是在用詩詞變相勾引男人罷了。但董小婉帶來的東西卻讓鄧太妙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那是來自弘武女皇陛下親筆手諭。手諭中女皇以誠懇而又熱情的口吻邀請她來京城出任女官。受寵若驚的鄧太妙從未想到自己還會受到女皇的重視。這讓她那顆止水之心又再一次泛起了漣漪。

“國家欲富強,必先開民智;欲開民智,必興女學。”鄧太妙至今還清晰的記得女皇陛下在講這句話時嚴肅而又充滿憧憬的表情。正因爲有了這句話,此刻的紫金山腳下才會矗立起一所前無古人的女子學院——紫金皇家女校。而鄧太妙則十分榮幸地被女皇陛下指派爲了紫金皇家女子學院的第一任院長。

“夫人,您瞧,陛下的御輦到了。”身旁女教員的一句提醒讓鄧太妙立即回過神張望起來。果然,不遠處的原野上旌旗招展,一羣錦衣怒馬的侍衛中簇擁著一輛鑲有金邊的黑色馬車緩緩地朝這邊駛來。見此情形,鄧太妙趕忙整了整儀裝,帶著一干精心選拔的女教員信步上前恭迎起聖駕來。

“鄧太妙率紫金女校教員恭迎聖駕。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平身吧。”像往常一樣孫露的臉上依舊掛著隨和的笑容。卻見她順手扶起了鄧太妙,打量了一番面前的學院後,關切的囑咐道:“鄧院長,今日是女校終於得以開學,這幾日真是辛苦你了。”

“能爲陛下分憂是臣的責任。託陛下的洪福,這次籌建女校之事進行得十分順利。依照陛下您的吩咐,學校共開設國文、數學、歷史、德行修養、音律、繪畫、自然科學、家政課、儀態等科目。目前共招收10至16歲女童五百餘人。” 鄧太妙恭敬的道了個萬福後,不由指著身後的學院向孫露介紹道。

“嗯,看來學院招收到的女童還真是不少呢。”孫露興致盎然地點頭道。她原本以爲女校在設立之處在生源上會多多少少遇到點問題。不過就現在看來自己的這點兒擔憂似乎是多餘了。

“回稟陛下,這五百多女童,乃是臣等悉心篩選後得出的。陛下放心,她們各個身家清白,資質聰怡……”鄧太妙邊說,邊在心中泛起了一陣自豪。正如她所言學院中的女童可是個個經過精挑細選的。從外貌到骨骼,從資質到品行,女校這次招生的標準可不比當年皇宮選秀來得差。說其是中華帝國的貴族女校亦不爲過。

聽鄧太妙這麼一說,孫露的心中亦是感慨萬分。想來當初她下旨宣佈建立女校之時,確實有一些人以有傷風化爲理由站出來反對過。甚至還有人在報紙上寫文章痛心疾首的大聲疾呼。可當鄧太妙向天下公佈了女校那近乎苛刻的入學標準以後。卻吸引了一干大臣、縉紳、財閥趨之若鶩地將自家閨女送來選拔。連帶著江南的輿論也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有傷風化的女校轉眼間就成了大家閨秀的首選。彷彿誰家的閨女進了女校,身價就連帶著不凡了起來。甚至民間亦有流言說女校的學員就是日後皇家後宮的首選。不管底下的百姓怎麼想,就目前來看孫露的目的算是達到了。見自己嘗試的第一所皇家女校已然成功,此刻的她不禁在心中又開始盤算起是否要開設第二家女校來。

可正當鄧太妙興致勃勃地向女皇介紹女校之時,身後卻突然有人咂嘴道:“呵,沒想到女校的入學條件這麼高!還要講究家世。”

聽了這話,鄧太妙不由回頭一看,發話者卻是一個約莫三十多歲,留著山羊鬍子的男子。於是她當下便昂起下顎傲然的向對方反問道:“請問這位先生是?”

“啊,朕忘介紹了。這幾位是來自南京商學院的教授,這一位是院長李光先。朕剛在商學院視察完畢,所以就帶他們一起來了。”孫露微笑著將身後的衆人一一介紹道。

“南京商學院?莫不就是那個香江商業協會出資創辦義塾吧。”鄧太妙明知故問道。其實南京商學院的名號現在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與公立的紫金皇家女子學院不同的是,南京商學院是一所完全由商業協會出資籌辦的私立學校。在鄧太妙看來這幾個人顯然同他們的資助人一樣渾身散發著銅錢味。因此纔會對入學的學生不加鑑別,一律照單全收。想到這裡,她不禁傲然的發話道:“紫金皇家女校是由陛下欽點籌辦的。女校從校址的選擇到教員的落實,再到學員的錄取,吾等豈敢怠慢陛下的心血。”

“夫人所言甚是。女校乃是陛下欽點,學員的要求自然不比其他學院。吾等剛纔孟浪了,還請夫人恕罪。”意識到自己的屬下有所失言,李光先當下便一個拱手賠罪道。

眼見對方的院長賠了罪,鄧太妙自然也就不再追究,跟著禮貌的迴應道:“李院長客氣了。紫金皇家女校新辦不久,有何紕漏之處還需諸位多多指點。”

“嗯,女校與商學院都是帝國新式學校的典範。兩位日後可要多加交流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給帝國的其他學院作出好榜樣來啊。”孫露見狀語重心長地向兩人囑咐道。

與普及基礎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發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還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但中國地域廣闊人口衆多。這一方面需要政府出資建立大量綜合性的公立大學。同時也需要由民間投資籌辦的私立專業學校來爲國家彌補高等教育的不足之處。這種私立的實業學校,也不再像傳統的書院那般以考取功名爲目的。而是旨在爲國家培養各種專業性人才。在這期間作爲投資人的商業協會,可按本身的職業需求來設定學校的科目安排,亦是在爲自己儲備人才。當然既然是商業協會投資的私立學校,無可厚非的就會帶上營利的色彩。因此爲了進一步完善中華帝國的教育體系,孫露之前還責成文教部頒佈了《帝國大學令》、《示範學校令》、《中學校令》、《小學校令》、《實業學校令》、《女子學校令》、《私立學校令》等一整套規定,以求規範帝國的整個教育體系。而紫金皇家女校和南京商學院正是孫露心目中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兩大典範。

“陛下所言極是。作爲帝國其他學院的榜樣,商學院在科目設定方面,還真應該向紫金女校多多借鑑纔是。商學院雖是以商爲重,但終究還是學院,不能光關心鑽營之術,而忽略了讀書人本該重視的修身治國之道。”一旁的文教部的王侍郎忙不迭地便接口道。

其實王侍郎的說法並不是他個人的想法。文教部乃至整個中華帝國的儒林都有不少學者對商業協會出資籌辦的私立學院存在著這樣的不滿。不同於傳統的私立書院,商業協會出資創辦的私立學院,大多爲專業的“實業學校”。除了開設傳統的國學科目外,還另設的諸多專業性的科目。而在南京商學院之中,會計、速記、測量等專業科目,無論是在課時上,還是在關注程度上更是遠遠超過了傳統四書五經。其在課程設置上如此“不務正業”,也難怪在不少士大夫會在私下裡嘲笑,南京商學院的匾額少了兩個字,應該叫做南京商學“學徒”院。

對於來自儒林的種種嘲笑,身爲南京商學院院長的李光先並不感冒。作爲一個早年追隨孫露從河南遷徙至廣東的難民。當年還是個少年的他最初受到的教育正是來自先今的女皇陛下。之後進入雲山學院求學,再到進入商業協會謀職,一系列的經歷讓李光先深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雖然以前商業協會也開辦過一些培訓職業技能的學校。但傳統方法培養的學徒早已滿足不了快速發展的帝國貿易了。而今的帝國貿易就像是發酵了麪糰一般越長越大,連帶著職業分工也跟著越分越細起來。精細的分工需要更高素質更專業的人才。而帝國的貿易也需要有精通專業的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分析,以求掌握其發展的規律。因此,李光先堅信這種專業化的實業學校,終將成爲日後學院發展的主流。至於那些單純以研究儒學爲目的的傳統書院,亦免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卻聽李光先當下便毫不示弱的反駁道:“侯大人所言差矣。所謂學問,並不限於能識難字,能讀難讀的古文,能詠和歌和做詩等不切實際的學問。學校應該教育帝國的年輕人專心致力於接近世間一般日用的實際學問,遠離那些不切實際、空疏無用的學問。在商學院,教授與學員一起研究經濟學,從一身一家的生計始討論國家世界的生計。此外學校也會向學員闡述合乎自然的修身交友和處世之道。至於學有餘力者還可修習各種外文、以深切追求真理,滿足當前需要。總之爲適應迅猛發展的工商業發展對科學技術的需要,整頓興辦實業學校最終會是大勢所趨!”

李光先一席話說得有理有據,駁得那王侍郎牙口無言。而在場鄧太妙等人則被他的言論一下子給吸引住了,紛紛跟著交頭接耳起來。眼見自己當年培養的雲山學子,而今正將自己當年的治學理念發揚光大,孫露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十年的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二十年的教育能改變一代人的想法。開啓民智看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看到早年埋下的種子長成大樹時,那種成就感絲毫不遜色於建立一個國家。而那種成就感也讓孫露對自己的教育改革充滿了信心。於是她整了整思緒,爽朗的高聲宣佈道:“王侍郎私立學院有私立學院自己的管理方式。學院只要沒有違反《實業學校令》和《私立學校令》,如何設置課程有其自己決定。據朕所知道日後這樣的私立實業學院會日益增多,文教部在這方面還需與學院多加磨合才行。好了,諸位還是別在這兒傻站著了。女校的師生們還等著朕爲她們主持開學典禮呢。”

【……60 興女學女皇辦女校 啓民智商會辦新學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8節 紅月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七節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4節 登基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7節 揚帆第四十節第33節 交易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3節 民惟邦本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5節 痢疾!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27節 下決心施瑯意決戰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14節 漢奸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28節 返航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8節 銀圓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19節 國會(三)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6節 五月內閣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三節第三十八節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二十三節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22節 雙頭鷹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瑯下伏筆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2節 首相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九節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一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8節 天下之法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5節 科舉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35節 朱仙鎮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二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6節 盛宴(一)第24節 登基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34節 密使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瑯下伏筆第20節 湯若望第10節 驚變(一)
第18節 紅月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75節 定青藏張煌言回京 安軍心張家玉出面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七節第363節 達和約中奧擬簽字 揚國威君臣議閱兵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第294節 龔紫軒書房析局勢 弘武皇御園見公爵第24節 登基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26節 蜀中攻略(三)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7節 揚帆第四十節第33節 交易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3節 民惟邦本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5節 痢疾!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3節 楊紹清的心願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第327節 下決心施瑯意決戰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14節 漢奸第28節 蜀中攻略(五)第28節 返航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8節 銀圓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第265節 聞讒言家明訓驕妻 議開戰女皇粗算帳第19節 國會(三)第2節 帝都風雲(二)第6節 五月內閣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41節 赴晚宴皇女展英姿 回軍校皇子遇煩惱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三節第三十八節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二十三節66 移僑民商會開農場重膚色土王怠華使第22節 雙頭鷹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54 受盤查細作險被捕不甘心賭徒另闢徑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瑯下伏筆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12節 首相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九節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19節 再戰松山(下)第一節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28節 天下之法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第5節 科舉55 仿武器英倫初成效識龍威護國忌黃禍第35節 朱仙鎮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2節 忙碌的四月第二節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第6節 盛宴(一)第24節 登基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109 御花園女皇撫學士科技宮陳王欲進言64 開國門東瀛受衝擊圖奮進倭使窺天學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45節 火槍與聖水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34節 密使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瑯下伏筆第20節 湯若望第10節 驚變(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广元市| 巴里| 洛阳市| 阿克陶县| 田林县| 冀州市| 大石桥市| 三原县| 南通市| 东阿县| 井陉县| 绥滨县| 疏附县| 民县| 永仁县| 绥江县| 赫章县| 洛宁县| 延寿县| 马关县| 桐庐县| 镇巴县| 勃利县| 恭城| 陇川县| 阳朔县| 顺昌县| 喜德县| 凤翔县| 南溪县| 武定县| 霍城县| 青冈县| 慈溪市| 兰溪市| 栾城县| 宜宾市| 望城县| 阿拉善右旗|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