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節 科舉

當各部的官吏正在忙於應付“公試”的時候,吏部尚書史可法則正爲數個月後的會式做準備。如今各地的鄉試都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始了。雖然這次開科的範圍僅限於兩廣、湖廣、江南、南直隸、河南等地。但這畢竟是隆武朝的第一科。史可法同吏部的官員們絲毫不敢有任何的鬆懈。由於這些地區戰事已經漸漸穩定,各地的士子對此也表現得很踴躍。因此此次“開科取士”的規模絲毫不比崇禎朝時期差。這讓史可法很是欣慰。朝廷這麼快就開科無疑是穩定了天下學子的心。更始朝廷走上正軌的重要標誌。現在唯一讓史可法覺得不舒服大概就是那個後來加出來的內部“公試”以及前幾天孫露親自向他提起的在“會試”之後各部要另加“附試”。原本這麼做也無可非議。但當史可法拿到各部所謂的“學習材料”後,便覺得這事情沒那麼簡單了。姑且不論那些“學習材料”中具有爭議的言論。光是其中的“雜學”就讓史可法有些犯難。算術、天文、地理、格物這些同四書五經根本就粘不上邊。怎麼套入原來的八股文中?看來,這事還是要同佐平和集生他們好好談談才行啊。史可法考一邊慮著怎樣向湯來賀等人請教一邊慢慢的走下了臺階。此時一個熟悉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史大人,請留步。”

“啊,首相大人,”史可法客氣的朝這個害他失眠多日的女子做了個揖。

“打攪史大人了。大人,現在有急事忙著回吏部嗎?”孫露也客氣的回禮道。

“啊,沒,沒有。”史可法口是心非的回道。

“那就一起走走吧。”孫露朝著史可法會心一笑道。

“哦,是,是。”雖然有些不願意但史可法也不敢就此回絕孫露。只要有一搭沒一搭的隨著孫露步行著朝內閣方向走去。

“史大人,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見史可法有些憔悴的樣子孫露關切的說道。

“謝首相大人關心,這是下官應盡的職責。只要能爲朝廷選拔棟樑之才就行啊。”史可法故意將“棟樑”二字說得很重。

但是孫露好象並沒聽出史可法的弦外之音,只是擡頭看看天感嘆的說道:“是啊,無論在什麼時候人才都是一個國家最寶貴的財富。正所謂‘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朝廷現在也正是求才若渴啊。否則也不會忙著頒佈《招賢令》,忙著開科取士了。不過,在大人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夠得上棟樑之才呢?”孫露回頭看著史可法反問道。

“德才兼備、任人唯賢。正、直、中、和之謂‘德’;聰、察、強、毅之謂‘才’。因以‘德’爲先。”史可法不假思索的就說出可這條萬古不變的準則。

“恩,不錯德才兼備,有道理。正所謂‘德不稱其任,其禍心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史大人所說的確實是選材之道。”孫**頭首肯道。卻絲毫沒注意到史可法在聽到她說“德不稱其任,其禍心酷”時的奇怪表情。只聽孫露繼續問道:“大人又說以‘德’爲先。如何能看出一個人品德的好壞呢?”

“這就要看一個人是否接受聖人教誨了。我朝開科取士一方面是爲了檢驗一個人的才情,另一方面也是要檢驗一個人的品行。”史可法向孫露解釋道。在他看來想孫露這種沒讀過聖賢之書的人是更本不瞭解聖人教化的重要。所以纔會搞些“雜學”來辱沒斯文。

“哦?史大人真的認爲僅憑一篇文章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是否端正?”孫露不置可否的反問道。

“言由心聲,從一個人的文章上面往往可以看出一個的人抱負與品性。”史可法認真的說道。

“可大人也該聽說過‘言不由衷’吧。如今我朝乃是八股取士。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且內容也僅限於朱熹版的四書五經。前人的範文也不少。據說市面上賣的《試題集》中‘四書五經’上每句話都有10篇相應的範文。若真是花費了心思鑽研也能寫出華麗文章。至於這華麗背後所藏的目的想必就不是考官可以一眼看出的吧。宋時的蔡京、秦檜,我朝的嚴嵩那個不是文才橫溢。可他們的品性卻爲人所唾棄。說句過分的話,我朝不少士子就是在借八股投機取巧。”孫露死直盯著史可法說道。心想你可別和我說那是不可能的啊。想我6歲出入考場,12年來身經大小陣戰無數。從《小學作文大全》一直看到《中學作文大全》。從小學起就被灌輸“起因,經過,結果外加提升中心思想”了。每年寫的範文都是一打一打的。這還沒算上其他學科的“題海戰”呢。

“大人所言及是。這幾年的試題確實偏些,我等這次一定會注意的,”史可法略顯尷尬的迴應道。其實他也清楚現在四書五經裡已經沒什麼可出的題目了。這些年來偏題、怪題層出不窮。惹得不少士子怨聲再道。但一來八股取士已經延用多年無論是考官還是考生都已經習慣這種題材;二來史可法他們實在不知道除了這些還能考些什麼。難道真要去考那些“雜學”?

“我看,再怎麼注意都一樣。現在考的是書裡的句子。以後呢?難道真的要逐字逐句的考嗎?所以我們擴展出題的範圍。”孫露擺擺手道。

“那我們可以引入其他典籍,改考策論。”史可法想了一下回答道。關於這一點他同不少同僚都討論過。大家的意見還算一致。

“恩,其實考策論和考八股並沒很大的區別。可以試試。不過既然說只憑一篇文章看不出一個人品行來。也就是不能評價其是否有‘德’。那我們就說說‘才’吧。何謂‘才’?難道只是指一個人的文采與才情嗎?那東西是不能當飯吃的。唐後主李煜文采風流,可他將國家治理好了嗎?一個稅官就算他文章寫的再好,若是他不懂帳目不會算術依然會被下面的奸商當猴耍。朝廷需要的是能做實事的人。而不是一些整天只知道吟詩作對的風流才子。”孫露越來越覺得這個時期的官吏缺少應有的專業知識。象沈廷揚、方以智、冒闢疆都是極其特殊的例子。而且這還同他們自身的興趣有關。

“首相大人,下官並不這麼認爲。一個官員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他知人善用,能以德服衆就行。具體的事情交由手下的差吏去辦就行。”史可法禮貌的拱手道。不過他在心中對孫露又輕視了幾分。心想真是婦人之見。儒家講究的中庸之道,御人之術。這種東西不是一個年輕的婦人所能理解的。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一個官員能知人善用當然好。可是他若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服衆的。末了爲了保持自己的職位要麼同手下打成一片,要麼就是不斷的討好上司。”孫露一針見血道。東方人同西方人在人才方面最大的差異就是一個講究人關係,一個講究個人能力。東方推崇的是“唯德主義”,而西方推崇的是“唯才主義”。這也使得無論是東方的政府還是企業總是帶著濃厚的人治色彩。

史可法聽孫露引用了韓非子的話不由皺了皺眉頭。他剛想反駁孫露引用的法家理論。卻聽孫露自顧自的繼續說道:“事實上,通過科舉我們能檢驗的只是一人本身的才學。至於該人的品德待到日後才能慢慢的評定。我朝設立的‘言道’不正是爲了在實際工作中檢驗一個官員真實的品行嗎?因此我纔會要求在會試之後再根據各部自己的特點開設‘附試’。這同士子們所取得的功名無關。只是爲了考覈他們的實際能力以便於將他門安排到各部適合的崗位。若是他們真有足夠的能力朝廷也好安心的將其下放啊。”

“可大人,各部考試的考綱下官都看過了。這些東西很是冷僻。估計多數學子們都不知道格物是什麼。對於天文地理也只是一知半解。這麼考會不會太偏題啊?”史可法擔心的問道。他也知道‘附試’的好處。可是考的內容也太冷僻了吧。十個學子裡有一兩個精通此道的人就已經不錯了。史可法可不想看見隆武朝的第一科被廣東學子包攬哦。

看著史可法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孫露不禁心中一陣嘆息。咳~~~只是加試了一些自然地理常識。我又沒有規定你們不考出某國鳥語4級就不能做舉人,不考出鳥語6級就不能做進士。想到這兒孫露嫣然一笑道:“史大人放心,‘附試’是在‘會試’之後。學子們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畢竟這是第一次,試題不會太難。就算考的不好,也不會挨罰。至於考題類型,我會做個範本給你們參考的。”

“是,是。大人所言極是。這下我等就有章可尋了。”聽孫露這麼一說史可法懸著的心稍微放下了。至少這次知道該怎麼考。以後也好有個借鑑。但他還是對那些考綱中的“異端邪說”略感不適。咳,算了總比北邊的那些人寫的那些獻媚夷狄之君的文章要好。

眼見史可法接受了自己的解釋孫露的心裡也是一片釋然。中國擁有這個時代最先進的公務員考覈制度——科舉考試。它或許不是一個完美的制度。但它卻是一個不壞的制度。透明度比起舉薦、裙帶這樣的暗箱操作高。最起碼出身寒門也有機會當官。關鍵是如何去操作這個制度。孫露並不認爲自己提出的考綱就比四書五經來得自由;也不認爲給出明確答案後再讓人“甲、乙、丙、丁”的做選擇題會比八股文來得先進。說白了自己就是在利用科舉考玩天下舉子於股掌之中了。統治者總是希望被統治者的思想統一。特別是手下的官吏更是要如此。但不能因爲這樣就使人才單一化。明朝的科舉已經走進死衚衕了。對思想的禁錮已經轉化成對能力的禁錮。孫露不希望看見新的“公務員考試”蛻化成新的八股。其實無論是科舉考還是後世的升學考。當一個考生只是爲了考試而考試時,這就是整個制度的悲哀。想到這兒孫露不由脫口而出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啊。”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史可法喃喃的重複著孫露話。沉思了一會後擡頭激動的向孫露說道:“說的好,說的太好了。不知此句出自何典故?”

孫露尷尬的看了一眼史可法。心想爲什麼人家項少龍偶爾冒出一句經典臺詞就會被奉爲文壇泰斗。我偶爾抄一句後世的詩詞你就知道不是我作的。也太不給面子了吧。難道自己的水平在他們眼中真的是個半文盲。有些鬱悶的孫露只好解釋道:“這是我以前無意間聽一個屢試不中的士子吟唱。”

“此子才情不錯啊,怎麼會屢試不中呢?”史可法一邊回味著一邊納悶的問道。孫露只覺得頭皮一麻在心中連連後悔抄襲了龔自珍的名句。於是她連忙轉換話題說道:“這就可以看出不少學子對現在單一的八股取士很是不滿啊。所謂的人才是沒有定形的。我們應該給所有人以機會來爲朝廷效力。必要時不是大明的子民也行。這樣纔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嘛。”

“是,是。我等一定會照此原則辦的。前幾天龔侍郎還提出過要開‘女科’。不知首相大人意下如何啊?”史可法小心翼翼的問道。對於龔芝麓要求要開“女科”的意見。史可法同吏部右侍郎瞿式耜都很是反感。認爲龔芝麓這是在藉機討好孫露。但現在一聽孫露提出要給所有人機會。這所有當然包括了女子。識相的史可法立刻想到或許龔芝麓的建議就是孫露本人的意思呢。

“我看這‘女科’還是不要搞了。”孫露皺了下眉頭道。

聽孫露這麼幹脆的反對搞女科史可法一陣欣慰。但轉念一想還是不放心於是問道:“那首相大人的意思是?”

“恩,女子可以參加科舉的。但要和男子一起考試不得有任何的特例。當然考試時可以爲她們單獨闢出一塊場地。她們的卷子上不得標有任何代表她們性別的標誌。”孫露想了一下說道。

史可法哭笑不得的看了孫露一眼只好回道:“那就照首相大人所說的辦吧。”

孫露知道史可法認爲女子很難同男子競爭。但她卻並不爲此擔心。在她看來所謂的“女科”簡直就是一種對女子智商的歧視。況且在這時代一個女子若是沒有足夠的才學和異於常人的膽量是不敢來參加科舉考的。若真的成績不好也沒什麼好羞愧的。女子上學的機會本來就少。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只有推廣教育。想到這兒孫露回頭向史可法邀請道:“史大人,這兩天有空嗎?香江商業協會在京城附近的義學剛剛開學。我想請大人一同參觀一下。”

“義學?好,好吧。”史可法猶豫了一下答應道。

【……】@!!

()

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45節 火槍與聖水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第三十四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23節 賜名第9節 盛京之戰(三)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二十七節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43節 長路漫漫第25節 蜀中攻略(二)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9節 朝貢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十九節第二十八節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3節 鄭家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11節 海盜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17節 暗戰(三)第12節 首相第12節 首相第28節 天下之法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15節 關中日落第23節 君與臣(上)第二十五節第23節 賜名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18節 國會(二)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4節 東路第3節 誰是獵物?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節 藩王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7節 盛宴(二)第三十節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1節 宗族會議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7節 銅錢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17節 前夜(下)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9節 搏弈之間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7節 盛宴(二)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
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45節 火槍與聖水138 受重託鄭森押黃金苦守關完淳終升遷第三十四節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第23節 賜名第9節 盛京之戰(三)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二十七節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4節 中華悍龍心繫大漠 北極惡熊指染東土第43節 長路漫漫第25節 蜀中攻略(二)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第9節 朝貢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184 爲峰會羅威細進言債臺築英倫局勢亂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十九節第二十八節第44節 北京方式第23節 鄭家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203 爲解壓中華忙移民承夫志女皇設基金第254節 董訟師大理寺陳詞 刺皇案依律法宣判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213節 御書房紫軒析局勢 午門外鄭森求面聖第11節 海盜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17節 暗戰(三)第12節 首相第12節 首相第28節 天下之法第319節 回京師夏完淳覆命 見女皇衆議員暢言28 十六鋪口當家行禮水城上下市民選官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15節 關中日落第23節 君與臣(上)第二十五節第23節 賜名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18節 國會(二)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4節 東路第3節 誰是獵物?第32節 朝鮮使節第2節 藩王第297節 欲效華博士進直言 析戰局王室圖雙贏第7節 盛宴(二)第三十節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第26節 蜀中攻略(三)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1節 宗族會議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7節 銅錢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5節 帝都風雲(五)第344節 傳皇子女皇嚴訓斥 見聖上學士報喜訊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17節 前夜(下)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12節 北方使者第39節 搏弈之間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7節 盛宴(二)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濮阳县| 隆昌县| 高陵县| 盐源县| 大荔县| 双流县| 罗山县| 鄱阳县| 金溪县| 贵溪市| 朝阳市| 巴林右旗| 阿拉尔市| 永寿县| 伊川县| 历史| 兖州市| 乐山市| 读书| 城固县| 馆陶县| 十堰市| 色达县| 佛教| 壶关县| 焦作市| 廉江市| 河东区| 都昌县| 定安县| 兰州市| 望都县| 宜宾县| 锦屏县| 静宁县| 孟连| 搜索| 房山区| 大关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