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

整個登基儀式,基本全由李嘯一手操控。

這位安平皇帝朱慈炤,這名對自已登極稱帝這樣的大事,依然懵懵懂懂的九歲孩子,則完全如受李嘯操控的傀儡一般,根本沒有半點自已表現的空間與能力。非但如此,他在登上帝位後,自然而然地,更是對李嘯有一種近乎全方位的依賴。

當然,他這樣的做法,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自甘爲傀儡,任由自已全憑李嘯操控,實是令人駭然。

而李嘯這個權勢薰天的權臣,他這樣做,更是近乎堂而皇之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般態度與做法,儼然已是大明王朝的隱形皇帝。

不過,這樣的安排,對現在年僅九歲心智都未成熟,根本不懂治國爲何物的朱慈炤來說,反而是一種難得的解脫與放鬆。

畢竟,這樣的一個年紀尚幼,又根本不知治國理政爲何物的懵懂少年,在時代的劇變中,突然糊里糊塗地被人推上了帝位,心下的恐慌與不安,自是可想而知。

處於極度惶恐不安中的他,自然近乎本能地想要找一股強大的力量,使自已得以倚靠,而這位拼卻性命救他出京,又一手推他登上帝位的李嘯,自然成爲了他最大的倚恃。

這樣的情感狀態,簡直有如孩童對父樣的依賴一般。

再說回來,這年僅九歲的朱慈炤,就算李嘯放手讓他掌權,他也根本就沒有半點能力,去組建忠於自已的官僚隊伍。再退一步來說,沒有半點親信勢力的他,就算受旁人鼓動,想去組建自已的勢力與人馬,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的。所以現在的朱慈炤,不依然兵強馬壯又威信極重的唐王李嘯,又還能指望誰呢。

所以,這年紀尚幼,性格又軟懦怕事的朱慈炤,只能一切聽從李嘯安排,自已連發表一點個人意見的權利與能力都沒有。

這樣的結果,對於李嘯這樣極度擅專的權臣,對於怯弱無能的皇帝朱慈炤來說,可謂都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畢竟,在臣強主弱的局勢下,朱慈炤只有甘做傀儡,放手將一切權力全部交予李嘯,方可得到李嘯的信任,爲自已換得最爲切實的人身保障,換得最終平安到老的良好結局。

政治,從來都是冰冷而現實的。

於是,李嘯從擁立朱慈炤登基爲帝的政治選擇中,繼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利與榮寵。

現在的他,受九錫,準稱孤,真真可謂已成大明帝國的隱形君主。而在其治下,也再無任何人,能有這般權勢與榮耀,能對李嘯的權力提出挑戰或置疑了。

李嘯在擁立這位安平皇帝之下,僅僅復與家人呆了兩天,就立即又帶著陳子龍與姜曰廣這兩位最爲親信的貼身贊畫,返回南京,處理政事。

而現在的安平皇帝朱慈炤,則是受到了宮廷總管吳亮的進一步監控與管制,沒有得到唐王的親筆諭令,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藉口接近皇宮,再不能隨意去覲見皇帝。

而李嘯這樣做,自然也是吸取了朱慈烺的教訓,下決心要防微杜漸,不再出現類似的紕漏,讓自已的敵人鑽了空子。

在前往南京之前,李嘯輕裝簡從去了濟南城外的圓靜庵,想再看一看自已曾經的結髮妻子,看一看這位身世淒涼,且與自已從未有與肌膚之親的大明長平公主朱媺娖。

結果又是如他所預料的那樣,朱媺娖不肯見他,只是派出小尼出來傳話,說化外之人,不願再與世俗之人見面交談,還請唐王自回。

李嘯心下暗歎不已,卻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在庵外遠遠地看了緊閉的庵門許多,最終默默在帶著一衆待從返回。

到了南京後,安頓諸事已畢,李嘯復與兩名贊畫,一道在乾清宮之中議事。

燭光搖搖,殿中靜謐一片,三人卻皆是目光灼灼,臉上都滿是堅毅之色。

陳子龍率先道:“唐王,據安全司來報,現已查明唆使重興重帝與唐王你作對的,乃是滿清的主意。是他們派出使者,南下福州,假借那鄭芝龍之手,讓高宏圖潛到山東,調拔教唆重興皇帝與唐王決裂,卻最終落得……”

李嘯擺了擺手,示意自已已然知道,他不必再多說下去。

他的目光,平靜無波,又如無底沉淵,深不可測。緩緩地掃視過二人後,方沉聲道:“此事安全總司司長黃保已向孤說過,你二人覺得,孤要如何加以反制,方爲合適?”

姜曰廣拱手道:“唐王,此事首罪便是滿清,其次便是鄭芝龍,以微臣之見,二賊皆需懲之,方能讓其明白,我唐軍可不是好惹的。哼,不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他們還以爲這般苦果,我軍只能白白咽吞,卻無所作爲呢。”

陳子龍亦點頭道:“姜贊畫說得是。以學生之見,這二賊離間我君臣,攪亂我朝廷,確需大加懲戒,方解我軍之恨,方可一報先前之仇。”

聽了二人的話,李嘯卻是沉默無語。

他又緩緩地掃視了二人一遍,才低聲答道:“二位贊畫,孤明白你們急欲報仇的心情,但孤以爲,將不可因怒興兵,我們接下來的行動,絕不能讓敵人牽著鼻子走,而自亂我軍本來的步伐與計劃。對於這兩夥賊廝,自是要加以懲戒,但一定不能意氣用事,讓我軍在現在這關鍵時節,自已亂了分寸。”

見李嘯這般說辭,二名贊畫俱是一愣,下意識地齊聲問道:“那依唐王之見,我軍要如何應對呢?”

李嘯眼中閃過一絲凜光,他字句清晰地回道:“二位,以孤之見,對於滿清的懲戒,我們可以用那投靠我軍的豪格,來對付他們。”

“願聞唐王高見。”

“二位,現在豪格被孤任命爲所謂的滿洲統領,正令其率一衆滿州兵馬,暫時駐紮在山海關一帶。但孤以爲,讓他們繼續駐守在山海關一帶,其實意義不大,遠遠沒有發揮出他們最爲重要的作用。”

“哦?唐王的意思是?”

李嘯淡淡一笑:“孤以爲,可讓豪格領著那一衆滿州兵馬,搭乘水師船隻,前去奪佔復州,與我金州守軍,成互相拱衛之勢,從而加強我軍在遼南的存在。同時,令他的一衆部下,在整個遼南一帶,四下擄掠,殺奪清人,給滿清不斷地造成破壞與流血。而其所得的財貨,不需交公,皆可歸自已,而砍掉的清人人頭,則與北面那些歸化我軍的女真部落一樣,皆按人頭領賞。總之,要把豪格據下的復州,成爲我軍深深打入清廷的一顆釘子,更是給清朝重重打下了一根棺材釘!讓多爾袞這廝,好好嚐嚐後院起火的滋味,讓他們更加沒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我他處兵馬。”

李嘯這條建議一提出,姜曰廣與陳子龍皆是大爲稱讚。

“唐王此計甚好。讓豪格的滿州兵馬,調過頭來,去對付多爾袞的清廷,真是一條絕妙好計。”姜曰廣笑道:“豪格等人,現在山海關之處無所事事,還真不如派他們去復州,成爲我軍按插在滿清身體中的一顆尖銳深入的釘子。這些投效我軍的原清軍兵馬,見得唐王給他們提供瞭如此優厚的條件,必定會在遼南之地全力擄掠,以求儘可能地中飽私囊。而他們在遼南擄掠得越厲害,對清廷的損害便會更嚴重,正好有效地打擊滿清的發展勢頭,讓他們頻繁後顧,再無入犯中原之心。”

“是啊,唐王這般安排,讓豪格與其手下兵將,想要升官發財,那他們唯一的辦法,便是從清廷獲取。他們這般外出擄掠,不得擄得的財貨皆可以個人自得,那些砍下的清朝人頭,亦可按滿洲人、蒙古人、漢人三個級別給予不同的獎賞。唐王此法,倒與養鷹類似,若賞格良好,怕能讓這些傢伙個個眼睛放出光來。只怕到了復州後,必是個個奮勇,人人爭先,再無任何故舊之情,卻是全力對其先前的同胞與族人痛下殺手呢。以學手看來,這三千餘衆原滿洲兵馬,怕是要比先前駐守皮島的毛文龍,能給清廷造成更大更嚴重的憂患呢。”陳子龍亦是滿臉笑容,捋須稱讚。

李嘯亦笑道:“二位說得是,豪格雖已投靠我軍,但其這般行爲,卻是多爲被迫。故孤心下一直認爲,此人可用卻不可大用。如今,孤給他一個復州城,成爲他的立足之地,正好讓他以此據點,反過來擄掠征伐其滿清故國。這般做法,當可徹底斬斷其在滿清的人望與舊情,讓他非但與多爾袞徹底決裂,亦會深受其滿清國人的痛恨與非議。這樣一來,他就是心下對我軍再有不滿,或是想要在將重新在故國東山再起,都是再無可能了。故孤這般計策,看似讓其大佔便宜,其實,卻可謂是對豪格的誅心之計。”

李嘯說到這裡,姜曰廣插過話來,他長長一嘆道:“想當年,魏忠賢提出由大明出資,讓蒙古人獵獲滿洲國人頭顱之計,本是甚好之策,卻因大明國庫空虛,最終非但未能成事,反而讓蒙古人轉而投靠滿洲韃子,於今想來,甚是令人痛惜。而現在,我唐軍治下,錢財充足,國庫豐盈,支付豪格他們獵獲的滿州頭顱賞格,實在是小事一樁。所以,豪格縱心下不情願,但其部下爲了錢財與擄獲,怕是個個都急紅了眼,又豈非在乎他個人心情如何。故而此計,非但可令其盡失故國人心,亦可離間豪格與其部衆的關係。唐王之計,當可謂一箭雙鵰,何樂而不爲。”

只不過,這時的陳子龍,忽然想到了什麼,他低聲向李嘯說出了自已的疑問。

“唐王,若是那這樣的話,那豪格給遼南之地造成重大損失與禍患後,那清廷的攝政王多爾袞,豈非要開始全力對付豪格了麼?豪格手下只有三千餘滿州兵馬,那據守孤城復州的他,如何會是多爾袞的對手呢?”

李嘯彷彿料到他會有這般提問一般,淡淡一笑,便道:“豪格之部下兵馬,雖然不多,但多爾袞這廝,想要把他徹底消滅,卻亦是不易。因爲,我軍有個殺手鐗握在手中。那就是,我唐軍有極爲強大的水師,這是清廷所根本不具備的力量與手段。而那復州城,臨海而建,卻是極其便利我軍海船運輸。只要我軍能從海上不斷給豪格運送給養與軍械,那豪格便可與多爾袞長期周旋下去。就算多爾袞孤注一擲,全軍圍城猛攻,我軍亦可派出水師,阻斷其軍勢,讓其不得合圍,最終讓豪格等衆從復州城順利撤走。”

李嘯頓了下,複道:“而清軍縱然付出慘重代價,重新奪回復州城,也勢難久守。畢竟遼南已然一片瘡痍,實難再就地養兵,那清廷就不得不從滿清其他地方,花費巨資運輸錢糧軍械過來,以供應復州駐守的大軍。而這樣的開銷,極其巨大,清廷現在焉會有這樣的財力供濟得起。所以,他們在趕走豪格重新據佔復州之後,也必定會因爲供濟艱難,不得不令大軍回撤,只能在復州城中,留下稀少兵力駐紮。這樣的話,我軍水師又可重新運兵攻城,讓豪格之部衆重奪復州,最終恢復先前狀態,讓這多爾袞費盡心機,付出巨大傷亡纔拿下的復州城,再度成爲我軍治下之城鎮。如此局面,當爲必然之勢也。”

李嘯這般解釋,讓兩位贊畫,又皆是點頭稱讚不已。

安排豪格部衆,卻對付滿清的計策說完,李嘯接下來,便與二位贊畫商討如何懲治鄭芝龍與弘光監國。

姜曰廣與陳子龍二人,皆是提議,令唐軍集中兵力,全力攻打福建或廣東,務必給鄭芝龍這勢力範圍予以重擊,非但要大量消滅其治下兵馬,亦要大量奪取其治下土地,方爲解恨。

李嘯聽了二人的建議,卻是緩緩搖頭,對他們的提議,並不認同。

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十六章 暗謀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章 穿越第八章 船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十八章 軍令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瑯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
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十六章 暗謀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五十章 軍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湯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零二章 眼見爲實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章 穿越第八章 船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四百一十一章 降兵的妙用第四百九十八章 王之潛伏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二百五十一章 功敗垂成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一百六十八章 以利誘之 以威迫之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十八章 軍令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瑯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梁河县| 长泰县| 龙川县| 平泉县| 博湖县| 宾川县| 耒阳市| 延吉市| 新泰市| 正镶白旗| 宁武县| 双桥区| 贡嘎县| 武冈市| 丽江市| 桐城市| 武邑县| 军事| 安岳县| 肇庆市| 左权县| 青川县| 台南县| 张家港市| 秦皇岛市| 云阳县| 湾仔区| 清河县| 涡阳县| 利川市| 山西省| 望都县| 乌鲁木齐市| 怀仁县| 台东市| 新竹县| 图木舒克市| 文成县| 阜南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