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八十二章 明清結姻

“哼,明國之中,能想出這狠辣的上中下三計者,也就只有這個李嘯了。”

聽了陳子龍報出李嘯的名號,皇太極臉色驟然陰沉了下來,他冷冷地低語了一聲。

想到是個堪爲自已死敵的李嘯,爲出訪清朝的使臣出了計策,皇太極已憑直覺知道,自已想在這次談判中佔得上風,撈取大大好處的想法,可能會是相當困難了。

鳳凰樓上,忽然一陣怪異的寂靜。

倒是豪格打破了沉默,他冷哼一聲道:“這個李嘯,雖未曾與本王交過手。但以本王看來,此人多有名過其實之處,哪天他要落在本王手裡,本王定要當衆斬了這個出身卑賤的混蛋,方解我心中之恨!”

聽得豪格在一旁大言炎炎,皇太極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只不過,當著明使的面,他也不好多斥責他,只得輕咳一聲,示意他就此打住。

這時,一旁的范文程扭頭對周元忠陳子龍說道:“二位貴使,薩爾滸之戰,已是過往,就不再多談了。不過,你等也都知道,我大清自天聰初年以來,已是三次越邊入關,進擊明朝,每一次都是將沿途的明軍打得一敗塗地,攻州克縣,擄獲包衣牲畜極多,錢糧物資皆十分豐厚。可見,我大清若要攻打明朝,實是易如反掌。二位明使,範某所說的,沒有錯吧。”

聽了范文程的話,陳子龍復大笑起來:“範學士此話差矣,你清國入犯我大明,彼此衝突交戰,明明是有勝有敗之戰況,何以說得你們這般據有優勢了?且不說早期的遵永大捷,寧錦大捷之類我大明獲勝之戰役,就是後來,我大明虎將李嘯李大人,亦曾多次打敗清軍,這往事歷歷,範學士卻多忘乎?”

陳子龍不待范文程說話,便厲聲繼續說道:“我大明赤鳳伯李嘯,出身寒微,藉藉無名,然其武功智謀,皆殊卓於世。從一介鄉野草民,升百戶、千戶、指揮使、總兵、左都督,直到今天被崇禎皇帝封爲赤鳳伯,這般年輕英才,少年豪雄,乃我大明不世出之英傑也。李大人自當日去遼東廣寧中屯所投軍後,便多次與清軍交戰,幾乎每戰皆勝。就有前兩個月,李大人兵援朝鮮,大破阿巴泰部軍兵,救下朝鮮皇族,逼迫清國簽下朝清停戰協議。此事猶在昨日,範學士何健忘乎?”

范文程被陳子龍說得臉上一陣發燙,他凝視著陳子龍的笑臉,良久方道:“明國這般頹落之勢,竟得這般難得之虎將,實是何其僥倖。不過,正所謂形勢比人強,那李嘯,雖然猖獗一時,但以範某看來,此人最終必滅於我大清之手!”

陳子龍不依不饒地頂了一句:“好,那咱們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陳某隻希望範學士,到時不要自打自臉方好。”

眼見得兩人言語開始生硬相持,皇太極及時地叉開了話題。

“你二人休得爭執,二位貴使,既然我國之方案,爾等不能接受,那以你二人看來,這明清議和,明國可接受之條件,又是什麼呢?”

聽得皇太極這般發問,周元忠笑道:“依我大明議定之見,我大明所同意的條件,爲以下三條。”

“講。”

“其一,是兩國議和後,以兄弟之國相稱,大明爲兄,清國爲弟,自此兄愛弟恭,息兵罷戰,永爲和好。其二,清國退出廣寧一地,兩國以遼瀋爲界,自此永不相犯。至於遼中遼南,我大明仁德,就不予索回了。其三,議和協定簽定後,大明同意與清國進行貿易,各國可互派商隊,進行貿易,以濟不足。”

聽了周元忠的話語,一旁的豪格竟大笑起來。“瞎子,你說的這話,真真笑死了人了。”

周元忠冷冷道:“不知周某有何話語,讓肅親王這般發笑?“

豪格冷哼一聲道:“臭瞎子,你聽好了,第一,讓我大清與你朝朝稱爲兄弟之國,竟還是大明爲兄,清國爲弟,簡直是癡心妄想!第二,你等還想要我大清退出血戰得來的廣寧地界,真真癡人說夢!第三,我大清與你明朝議和,竟只得了一個準允貿易的空頭好處,竟無半點實利,豈非純爲笑談!“

一旁的范文程亦搖頭道:“二位明使條件過於茍刻,這般沒有任何實際利益的議和條件,我大清絕不答應。“

龍椅上端坐的皇太極臉上同樣十分不滿,他搖頭道:“二位明使,若你等只能開出這等條件,那我們就沒有再會談下去的必要了。朕對於明朝議和的誠心,實是深表懷疑啊。“

皇太極說完,陳子龍卻笑著站了起來,他向皇太拱手說道:“皇上,這般條件,也並非沒有再商談的餘地,我大明還有一備選方案,陳某想稟明皇上。“

“你說吧。“

“皇上,我大明天子,意欲求娶皇上嫡女爲妃,以此鞏固兩國關係,永結姻親和好,不知皇上尊意如何?“

陳子龍笑意吟吟地說出這番話,皇太極卻不覺臉上肌肉一顫,眼神中滿是震驚之色。

不是吧,那向來標榜華夷之辨的崇禎皇帝,竟然想求娶自已的女兒爲妃子?!

這可是西魏的宇文泰,與東魏的高歡,這樣以國家爲重的豪傑,才能做出的事情。這個庸碌無能向來被自已鄙視的崇禎皇帝,竟也有這般心胸與計謀,願意以姻親的方式,來與清朝息兵罷戰,永爲和好麼?

皇太極感覺自已的腦子一時有些轉不過彎來,他一斜眼,發現范文程與豪格,亦是滿臉震驚之色。

莫非,這個陳子龍,是個口無摭攔的騙子?

想到這裡,皇太極臉上驟然陰沉。

“陳副使,二國相交,當以誠信爲要,斷不可信口胡縐啊。”皇太極冷冷說道。

“皇上,陳某所說,句句屬實,我大明天子,願意迎娶皇上嫡女爲妃,這樣,兩家可成翁婿之國,於兩國而言,卻是好處多多啊。”陳子龍笑言道。

“哦?陳副使何出此言?”

“皇上,若我大明天子,迎娶皇上嫡女後,便可以女婿之名,將遼中遼南之地,以彩禮的方式,贈於清國,這與當年唐朝安定吐蕃之策,頗爲相像。這樣一來,皇上得到了實惠,且成爲了大明崇禎天子的岳丈,地位更是尊貴無比。而崇禎皇帝亦保全了臉面,大臣縱多有非議,卻亦可以這翁婿關係,加以摭掩過去。然後,皇上也退一步,可以將廣寧地界,作爲嫁妝歸還給明國,這樣,格格若嫁過去後,必會倍受重視,從而獨得崇禎皇帝之寵愛。如此一來,兩國捐棄前嫌,結爲姻親,自是可永息兵戎,貿易往來,和睦共存。”

陳子龍頓了頓,又壓低聲音說道:“皇上,恕陳某直言,格格若在明宮獨受寵愛,將來必能懷上龍子,其子若生,因有清國爲堅實後盾,此子必會倍受崇禎皇帝所重視,將來,就是立爲儲君,亦是大有可能啊。”

陳子龍說到這裡,皇太極眼中,已閃出如狼一般狠戾的目光。

他瞇著眼,陷入了沉吟之中。

成爲崇禎的岳丈,雖然虛名成分爲多,但如果真的能把自已的女兒嫁給崇禎,以後又能生下皇子的話,自已當可以外公之名,強扶他成爲大明的儲君,這樣的話,整個幅員廣闊的大明,都將會被自已逐漸滲透進去,並加以實際控制了。

也許,再等到崇禎死掉之後,自已如有機會,再把上位爲大明天子的外孫除掉並取而代之的話,那麼,自已終將以兵不血刃偷樑換柱的方式,成爲混元宇內,一統天下的偉大君主了。

就算自已等不到這一天,自已的繼位子孫,亦當可完成自已的遺願。

想到這裡,皇太極臉上,已是泛起了莫名笑容。

而現在,最爲適合嫁給崇禎的,無疑是自已那已年滿十四歲的二女兒馬喀塔了。

本來,馬喀塔已由自已,許配給了率插漢餘部投降了清朝的額爾克孔果爾額哲,並約定去年年底成婚。但因額哲的母親蘇泰太后,忽生重病,額哲便以要照顧母親爲由,暫時推後了婚期,皇太極也同意了他的請求。

現在看來,額哲這番推讓,卻是正好給了自已悔婚的理由,完全可以讓一直待嫁閨中的馬喀塔,去嫁給崇禎皇帝。

當然,爲了滿蒙和好,皇太極並不打算徹底冷淡額哲,他已想好,再等幾年,待自已的三女兒或四女兒長大了一點的話,再配嫁給額哲,亦不爲遲。

至於自已的女兒,是不是真的願意嫁給那明國的崇禎皇帝,那就完全不必考慮了。畢竟這個年代,女人純粹是政治的附屬品。她們的婚姻安排,全憑父兄說了算。

想到這裡,皇太極心下已然豁然開朗,只不過,他還不打算就一口應承陳子龍的條件。

畢竟,大清的軍事實力,遠在明朝之上,如果不利用這個議和的機會,爲自已撈得更多的好處,皇太極心下也著實不能接受。

“二位使者,爾等此條建議,倒也甚是不錯。朕思慮良久,決定接受貴使的請求。朕願以固倫溫莊公主馬喀塔,嫁予明國崇禎皇帝爲妃。“皇太極換了一副笑意吟吟的臉孔,對陳子龍大聲說道。

陳子龍一臉喜色,忙道:“皇上聖明遠慮,兩國若能就此結爲姻親,達成議和協議,堪稱一段難得佳話,亦可大爲造福兩國軍民百姓矣!”

皇太極大笑起來,然後,他淡淡地加了一句:“陳副使,若要朕同意這條協議的話,有二點條件,朕也要向你們明朝講清楚,如果貴國不能同意的話,那這兩國結姻之事,朕亦不能同意。”

陳子龍哦了一聲,忙問道:“皇上的兩點條件,卻是如何?”

皇太極笑道:“第一點,便是我大清絕不會退出廣寧,放棄這血戰得來的寶貴土地。第二點,便是兩國既已結爲姻親,那女婿孝敬岳丈乃是自然,朕要求,自此明國每年要進貢給我大清銀子30萬兩,絹布30萬疋,耕牛2000頭,藥材一千石,糧食五百萬石,以此作爲孝敬之禮,使兩國關係得以鞏固與穩定。”

一旁的周元忠,聽了皇太極說出這話,竟又大笑了起來。

“周主使,何故發笑啊?”皇太極問。

“我笑皇上這般條件,竟比宋金議和還要過分啊。”周元忠哈哈大笑著,拍著大腿說道:“周某在想,皇上每次進關擄掠數月,所得之物,怕也不及此數吧?”

皇太極冷笑道:“周主使,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周元忠昂然道:“皇上,若是廣寧不還,倒也罷了,只是還要我本已財物皆匱的大明,每年提供如許之多的財貨,豈非空談?若所談之條件,根本不能達到,這樣的談判,又能有何意義呢?”

一旁的豪格聽到了這裡,坐不住了,他忍不住插了一句:“臭瞎子,你既這麼說,那你這明朝,莫非是個鐵公雞不成?”

范文程亦插話道:“周主使,想來普通人家,每年都有個三節六禮的,怎麼你明朝與我大清成了翁婿之國,反而每年的孝禮都不打算給,豈非笑話?”

陳子龍從一旁接過話來,復對三人說道:“皇上,肅親王,範學士,我大明乃是禮儀上國,安得不知禮數規矩,只是皇上開價太過,我大明便是想要答應,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矣。這樣吧,爲了鞏固兩國關係,陳某也說出我大明的底線來,那就是,廣寧不還也罷,我大明另每年向清國進貢孝禮爲銀子10萬兩,絹布10萬匹,以爲女婿孝敬岳丈之禮。至於糧食藥材耕牛之類,我大明國中,亦是極缺,難以供奉貴國,還望皇上見諒。”

“操,只有10萬兩銀子,10萬匹布,你他孃的打發叫花子呢!”豪格一聽就火了,他拍桌大罵。

一旁的范文程亦是連連搖頭。

皇太極同樣一臉陰沉。

這個陳子龍,還價也太狠了點吧。

“陳副使,你這般條件,未免壓價太過,朕不能同意。”皇太極搖頭道。

陳子龍掃視了皇太極、豪格、范文程一眼,便朗聲大笑道:“皇上,這樣吧,我也給你們報個最後的實價。那便是,每年上供給清國15萬兩銀子,15萬匹絹布,另外,我大明再以諸如香菸綢緞之類的商貨,價值銀錢總數爲10萬兩銀子,一併作爲孝禮上供給清國,如此一來,我大明已盡展孝敬之心,皇上當再無異議了吧。“

皇太極久久地凝視著陳子龍的笑臉,最終從嘴中淡淡地吐出了兩個字。

“成交。“

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
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三十七章 驚變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用漢奸對付叛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五百零六章 海陸聯合作戰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九百四十九章 撞門攀梯 齊攻拉薩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奸難辨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二百三十章 反間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百零三章 內外交困的多爾袞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折兵堡牆 難以爲繼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奪城突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邑县| 苍梧县| 临漳县| 平南县| 钟祥市| 禹州市| 连江县| 石柱| 本溪市| 兴和县| 重庆市| 伊宁市| 乐山市| 凌云县| 周宁县| 姚安县| 隆林| 镇雄县| 赤城县| 仁寿县| 嘉兴市| 浦北县| 衢州市| 正定县| 阜阳市| 石嘴山市| 江门市| 称多县| 龙里县| 嘉荫县| 柘荣县| 新营市| 伊宁市| 竹溪县| 德保县| 杨浦区| 许昌市| 鹤岗市| 年辖:市辖区| 建瓯市|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