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4章 通州失守

事已至此,李棟也沒有辦法,只能勒住戰馬,高聲喊道:“長安候李棟有緊急軍情稟告。 Ш Ш Ш .xinЫ ”

他一聲喊去,只見三軍震動,起碼有一半人聽得清清楚楚,就算沒聽見的,也在別人的議論聲中知道大概。

如果崇禎就在軍中,那麼他便沒有聽不見的理由,李棟距離隊伍非常見,只見前面全都是三大營的士兵,不過依然無法知道崇禎是否在其中。

你將官身穿蟒袍,腰跨玉帶,在戰馬上打量了李棟幾眼,恍然說道:“侯爺,真的是你,你怎麼來了。您不是在山東吃了敗仗,正在休養嗎?”

“你是?”李棟看著眼前的將官,自己卻是沒有見過的。

“神機營統領,張定國。”

李棟微微一驚,眼前這個少年人雖然不熟悉,但是京都事變之時,此人訓練的神機營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如果不是李巖煤山炮轟神機營,那麼自己很可能陷入險地。此人據說是長公主最好玩伴的兄長,頗爲崇禎信任,而且進退有據,是京城難得少年英雄。

李棟在陝西好幾次聽到他的消息,今日得見,果然是風流非凡,心裡頗爲佩服。

不過見張定國言語間似乎有些異色,什麼真的是你,李棟很是奇怪,見到軍陣的陣勢,三大營又在此,想來崇禎應該在京城內視察。

想到這裡,李棟突然有些哭笑,想來自己一路風塵僕僕,歷經磨難,看起來擔心大明百姓的生死,但是表面上卻是一副忠臣形象,似乎有多麼關係崇禎的樣子,其實自己應該與崇禎之間應該有更多的仇恨纔是。多少次崇禎想要自己的姓名啊,自己到底是爲了什麼救他?

李棟自己也很是不解。

將長槍掛在得勝鉤上,李棟翻身下馬,身後的騎士巍然不動,張定國羨慕的看著眼前的騎兵,只要三千這樣的騎兵護衛在軍陣一側,那麼自己便算得上是大明頭號強軍之一了。

就在張定國神遊的時候,聽到李棟說道:”小公爺,韃子十五萬兩軍,如今已經拿下遵化,想來通州也是不保了。“

李棟的話剛剛說完,便聽到張定國失聲說道:”那個廖振國真的是您派來的人嗎?但是他已經被處死了。“

李棟向通州方向望去,只見狼煙有多了幾柱,知道韃子的隊伍聚集的更加多了,李棟急忙將事情跟張定國說了一遍。

眼前的張定國雖然年輕,但是卻是忠心體國之人,知道事情可能真的麻煩了。

”這狼煙出現的真的有些突然,但是後金使者范文程去說不是他們後金的隊伍,很可能因爲後金衰落導致不受控的蒙古的小部落挑起的摩擦,如今大明朝新軍這麼強,抵禦蒙古人的摩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就連楊嗣昌大人也認爲是這樣,我想打探消息,卻被范文程恥笑,說我大明朝白白編練了十幾萬新兵,連蒙古人犯邊都嚇得慌張失措,陛下是個要面子的人,范文程的話深深的刺激了崇禎,自然也就駁回了張定國關於查探軍情的想法。

那廖振國拿出了侯爺的印信,但是楊嗣昌大人卻說將軍在山東兵敗,正在休養,怎麼會出現在京城,所以他認爲此人乃是妖言惑衆的探子,所以便要將他處死。“

”不是已經處死了嗎?“

李棟指著城門上的人頭問道。

”那卻不是廖振國,乃是據說是盧象升大人派來的使者,說京城方向似乎有異動,要陛下謹慎小心,並且盧象升大人的脾氣,聽說陛下想要與後金議和,自然上書將楊大人罵了個狗血淋頭,楊大人一怒之下說他是妖言惑衆,將他派來的使者處死了。如果您不來,一會這廖振國我也要殺了祭旗,如果真的如後也您所說,看來我們可能真的中了韃子的詭計了。“

說到這裡,張定國皺著眉頭說道:”侯爺,趕快隨我去見聖上吧。“

此時李棟卻有些猶豫說道:”邊臣未曾奉召,不可入京城,這是規矩,小公爺還是先將大軍派入城池,準備堅守吧。“

張定國點點頭,便傳令下去,三大營雖然不明所以,但是張定國雖然只是神機營統領,但是崇禎讓他暫管三大營事,別人也不能說什麼,只聽令回城。

倒是對於李棟,張定國說道:“事急從權,到了這個時候哪裡有那麼多講究,侯爺感激隨我進城。”

李棟者纔跟著張定國來到了大軍之中,與崇禎見了一面,只見崇禎正在穿戴黃袍,皇后長在幫助崇禎將幾個補丁掩蓋住。

聽著那皇后心疼的說道:“陛下怎麼對自己那麼心狠,捨得花幾百萬兩銀子編練新軍,就捨不得給自己換身新衣裳,讓外國的使臣看到,傳出去豈不是笑話。”

崇禎笑著說道“皇后,你我夫妻,你還不瞭解我,如果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我就算是受再多的哭,又有什麼呢?如今大明內憂外患,已經到了非常困難的地步,索性天佑大明,出了不少英豪,我自然要以身作則,護衛大明三百年江山不倒,倒是苦了皇后你了。“

聽了崇禎的話,皇后低著頭,小聲說道:”我一個婦道人家,只要在陛下身邊,便是最大的幸福了,哪裡有吃苦一說。“

正在說話的功夫,突然聽到外面有腳步聲,見到張定國進來,跪下慘白,李棟身上帶著補丁的龍袍還沒穿完,打著補丁的靴子被張定國看的一清二楚,崇禎感覺面子上過意不去,便微微怒氣說道:“規矩都不講了嗎?也不通報,就急匆匆趕了進來,成何體統。”

剛剛罵完張定國,卻發現李棟也跪在一邊,便吃驚的問道:“李愛卿,怎麼是你?不是說你的隊伍扮成山東響馬偷襲多爾袞不成,反而被多爾袞反擊了個潰不成軍嗎?你怎麼會在這裡?”

李棟看到崇禎的表情,恨不得用長槍一槍扎死他。

崇禎這個人太過於偏執,又太愛面子,很多事情做起來有些想當然了,所以導致很多可以做成的事情,最終都失敗了。

不過這些年來,李棟也感覺到崇禎在慢慢改變,這一點從他原來御史和東林,自己有意識的暗中施行新政,編練新軍就可以看得出來。

不過本質上,崇禎又有些軟弱,他被韃子打怕了,但是又深深的恨著韃子,他總是想著先消滅了國內的流寇,然後再與韃子決戰。

所以這個時候,哪怕韃子沒有以前強了,他也不敢與韃子交戰,而是選擇與韃子和親議和。

所以韃子犯邊,范文程一席話就讓他相信了,如果不是自己急匆匆的趕過來,也許用不了幾天,他就是階下囚了。

大明朝是硬氣的,就算是皇帝被人家抓起來,也會選一個新皇帝,但是大明朝現在除了崇禎之外,也選不出新的英明的皇帝了。

李棟趕得很快,但是他趕得在快也沒有用,因爲所有的時間都浪費在質疑和不信任上,等到李棟把話說的清清楚楚之後,崇禎依然疑惑的問道:“愛卿,你說的是真的假的,你不會吃了敗仗,來誆騙我吧。”

李棟讓崇禎雷的半天沒有說話,半響才問道:“陛下以爲以臣的性格,臣會騙陛下嗎?”

李棟語氣有些異常,倒不是因爲惱怒,因爲李棟的怒火早就燃燒了,此時被崇禎這麼一問,心裡反而多了幾分悲哀。

難怪後世的史學家都說大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爲氣數盡了,氣數這個東西,玄而又玄,一個人就算在怎麼努力,也挽救不了一個王朝的危亡。

崇禎見李棟不像是說謊,便將楊嗣昌宣進來問道,吩咐太監將事情說了一邊,對他問道:“楊愛卿,你的意思呢?“

楊嗣昌似乎也知道事情隱瞞不住了,便望著狼煙的方向,良久才說道:”長安候說的也許是真的,雖然前線一直沒有哨探回信,可是微臣總是感覺心裡惴惴不安。“

李棟聽了楊嗣昌的話,把楊嗣昌全家從楊鶴到他,挨個罵了一個遍,心裡暗道:”就你會裝好人。“

楊嗣昌的話剛剛說完,崇禎突然站起身來,皺著眉頭問道:”我怎麼聽到了紅衣大炮的聲音。”

張定國趕忙蹲下身子,顧不得尊嚴,將耳朵趴在地面上,突然張定國的臉色大變,驚恐的說道:“陛下,臣聽到有大規模的騎兵正在靠近,還請陛下結束視察,陪著臣趕快入城。”

李棟有些冷冷的看著崇禎,心裡不停的發笑,崇禎到了現在,完全是他自己作死導致的,他很清楚,現在通州多半也失陷了,而且黃臺吉的大軍多半也快到了,到時候多爾袞的隊伍從山東的方向在殺過來,那麼崇禎……

反正他已經提醒過了,但是人家不聽,有些人就是命賤,你越是幫他,他越是感覺你是害他,將你的話完全不放在心上,等到出了問題,在後悔,那完全晚了。

皇后看著水杯的水泛起了微微的波紋,苦著臉說道:“真的有大軍來了。”

李棟一路趕來,先是在叢林中遭受到暗殺,接著便是吳暗中阻撓,現在又輪到楊嗣昌和范文程暗中使壞,故意不將韃子入侵的消息告訴崇禎。

李棟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楊嗣昌和吳這樣的大臣有背叛國家的理由,最後得出的結果是,爲了權利他們可以不在乎那些草民,甚至皇帝在他們心中也沒有什麼。

楊嗣昌雖然編練新軍,但是他是沒有勇氣與崇禎作戰的,而且崇禎雖然想著議和,但是面子上過意不去的,所以想來楊嗣昌找了崇禎多次,但是崇禎都沒有鬆口,或者崇禎老毛病犯了,根本就是崇禎想議和,但是卻不想擔這份責任,要楊嗣昌背黑鍋。

楊嗣昌也不願意做這個民族罪人,所以就靜靜的看著韃子入侵,等他們到了北京城下,不就可以簽訂城下之盟了嗎?

想到這裡,李棟爲崇禎感覺到悲哀,想想他挖掘出楊嗣昌來,本來以爲楊嗣昌是一個可以中興的人才,但是卻發現這個傢伙跟以前的大臣們一樣,也是跟著自己勾心鬥角,根本不想承擔任何責任的時候,崇禎該怎麼想。

不過李棟也有些焦急,那就是她派出去的那些使者,能否到達各個領兵的將軍那裡,就算到了那些人那裡,他們會不會派兵出來援助呢?就算真的派兵來援助,到底又能排出來多少呢?

關寧軍是否回來支援京城呢?

崇禎終於慌亂起來,剛纔的鎮定不見了,放棄了去視察新軍的念頭,下令全軍回城。

索性張定國已經下了回城的命令,這個時候也只有神機營沒有進城,不然大軍擁擠著進城也是個麻煩。

等到崇禎急匆匆進了北京的時候,大地就算不用貼著耳朵傾聽,也會發出微微的震動了。

神機營的將士在張定國的安排下,鎮定的護衛者崇禎入城,反而一副忠臣形象的楊嗣昌,緊張了很多。

等到崇禎和皇后入城之後,所有士兵在張定國的安排下,迅速進入城去,張定國想要率先與崇禎入城。

卻被李棟拉住了身子。

張定國不解的看著李棟。

卻見李棟笑著搖搖頭,暗道:“果然年輕啊。”

拍著張定國的肩膀說道:“爲將者,豈能坐貪生怕死之狀,撤退也要走在最後面。”

所有士兵本來還有些慌張,但是見小公爺和侯爺兩個人壓陣,其他士兵就沒有那麼緊張了,有序的走進了城池,結果比張定國想象的都要快一些。

李定國轉過身去,對李棟說道:”很多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學到的,真的希望能夠在侯爺身邊領兵,做李衛一般的令人聞風喪當的將軍。”

李棟說道:“陛下皇恩浩蕩,在他身邊,未必沒有立功的機會。”

說話間便見韃子已經殺了過來,遠遠望去塵土飛揚,旌旗蔽日,長槍如林,沒有盡頭。

還沒有進城的士兵,見到韃子的大軍果真殺了過來,一時間緊張起來了,那些進城了還好,那些沒有進城的,一個個緊張的不行,彷彿知道了等待便是死亡一樣,根本不管在城外壓陣的二人,拼命的往裡面涌。

看著大聲喝令,但是卻沒有什麼作用的張定國,李棟暗暗搖搖頭,心裡很清楚,其實這完全是可以不發生的事情,全都浪費在了不應該的懷疑中。

張定國雖然編練新軍很不錯,但是畢竟沒有多少親自山戰場的機會,比起真正在戰場上廝殺的將領來說,差了很多。

李棟甚至有感覺,如果是張定國與黃臺吉突然遭遇,多半會被黃臺吉打的支離破碎。

京城的大門很是寬闊,但是因爲衆多士兵搶著往裡面走,本來的緊張有序變得混亂不堪,有的人甚至扔掉了手裡的火銃,也要往裡面擠。

騎在戰馬上的軍官,騎著戰馬,不管士兵死活,就往上面踩。

“軍法官何在,再有爭搶著,殺無赦。“李棟突然大聲吼道,話剛剛落下,便抽弓搭箭,射死了那個騎著戰馬想要奪路的軍官。

李棟的箭法非常好,那麼想要奪路而逃的軍官在戰馬上晃了晃倒在地上。

”刀斧手站在城門兩側,有奪路者,殺。“

李棟剛纔一箭之威,先聲奪人,接著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派出了大隊的刀斧手,站在城門兩邊,凡是有奪路的,一律用大刀砍掉腦袋。

張定國很是羞愧,他沒有想到,自己往日的威嚴,還不如一隊刀斧手管用,雖然剛纔死了人,但是在刀斧手的管控下,再也沒有人敢擁擠,速度也恢復了剛纔的樣子。

韃子的隊伍越來越近,張定國並沒有因爲李棟暫時奪去了指揮權而惱怒,反而有些崇拜的看著鎮定自若的李棟。

這纔是真正的男人啊。

韃子的大軍還沒有到來,卻有一隊兵馬狼狽趕了過來,李棟並不認識來著,倒是張定國怒喝說道:”左良玉,你來此作甚,通州失陷,你怎麼以身殉國."

那左良玉不停的喘息,急切的說道:“張大人,我是趕過來通知你們趕快入城的,如果大人認爲在下沒有以身殉國是不對的話,那在下殺回去就是。”

李棟看著左良玉雖然狼狽,但是士兵身上都是血氣,而且隊伍雖然狼狽,但是軍陣卻並不見散亂,可見左良玉還是有些本事的。

李棟鎮定的看著左良玉問道:“說什麼意氣用事的話,我且問你,通州現在如何?”

“通州依然失守了,韃子人太多,而且還有火炮,根本無法阻擋。”左良玉心有餘悸的說道。

“那你來的時候,有沒有見到吳大人。”張定國問道。

“吳大人本來考慮到要和我一起來京城的,但是屬下人考慮吳大人兵將太多,入城反而是麻煩事,不如留在京城外面,以牽制韃子。”

張定國長出了一口氣說道:“這樣也好。”

在看向李棟之後,卻聽到李棟說道:“貪生怕死,還找這麼好的理由,難怪大明落了如此境地。“

第734章 母女交談第639章 城破斬亂民第17章 捧殺之策第210章 追悔莫及第682章 崇禎的嘆息第639章 城破斬亂民第217章 兄弟相認第348章 苦無出路遇佳人第520章 血戰哈密(二)第742章 停歇第379章 疾奔遵化第210章 追悔莫及第560章 朝廷的應對之策第247章 蒙金一家親第507章 敗華胥之國第715章 堅不可摧第335章 刑場較量,溫體仁死第500章 非凡的身份第291章 所見所聞第547章 李衛的反應第339章 李巖的計策第601章 誰是誰的黃雀第5章 京城姑娘第496章 較量開始第302章 司長之選(二)第402章 分食第752章 戰爭將起第670章 峰迴路轉(一)第746章 湮滅白蓮教第32章 努力建設第559章 決戰(三)第418章 招魂第308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四)第648章 常風道長歸來第551章 奇襲之策第373章 大事可成第42章 出兵與否第550章 文人反映第28章 父親離去第523章 被俘第214章 香豔療傷第689章 驃騎營第133章 對弈聽琴第346章 陳曦妤交權第377章 新的伏擊地點第392章 公主第19章 運籌帷幄第285章 反覆無常第471章 收服金鑲玉第524章 陣前廝殺第192章 穩定民心第145章 饑民入綏第565章 崇禎的無奈第61章 邋遢老道第339章 李巖的計策第436章 換將第699章 招攬第166章 巧遇高人第27章 確定接班第484章 給葛爾丹汗部落的警告第359章 下放基層第307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二)第459章 求援信第213章 一咒雪山崩第664章 血戰,保衛蘄州(一)第73章 無商不奸第52章 一頭野豬第608章 再次清君側第525章 不分勝負第442章 家事第751章 入京師前會議第403章 魚腸劍第377章 多情總被多情惱第254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第583章 李棟的謀劃第398章 埋伏第357章 會師德州衛第392章 公主第637章 真相與苦楚第283章 建功立業之日(六)第319章 李棟必須殺第308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四)第663章 哭城無果第364章 這酒有毒第575章 謀定而後動第173章 任君採拮第704章 一擊必殺第298章 繼續前行(五)第400章 虛張聲勢第459章 求援信第492章 心不服口不服第50章 洞房花燭第350章 化名李義的吳福第154章 卑躬屈膝第489章 最弱的人出戰第731章 謀劃第500章 非凡的身份第140章 適時撤退第444章 品茶言和第612章 崇禎的退讓
第734章 母女交談第639章 城破斬亂民第17章 捧殺之策第210章 追悔莫及第682章 崇禎的嘆息第639章 城破斬亂民第217章 兄弟相認第348章 苦無出路遇佳人第520章 血戰哈密(二)第742章 停歇第379章 疾奔遵化第210章 追悔莫及第560章 朝廷的應對之策第247章 蒙金一家親第507章 敗華胥之國第715章 堅不可摧第335章 刑場較量,溫體仁死第500章 非凡的身份第291章 所見所聞第547章 李衛的反應第339章 李巖的計策第601章 誰是誰的黃雀第5章 京城姑娘第496章 較量開始第302章 司長之選(二)第402章 分食第752章 戰爭將起第670章 峰迴路轉(一)第746章 湮滅白蓮教第32章 努力建設第559章 決戰(三)第418章 招魂第308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四)第648章 常風道長歸來第551章 奇襲之策第373章 大事可成第42章 出兵與否第550章 文人反映第28章 父親離去第523章 被俘第214章 香豔療傷第689章 驃騎營第133章 對弈聽琴第346章 陳曦妤交權第377章 新的伏擊地點第392章 公主第19章 運籌帷幄第285章 反覆無常第471章 收服金鑲玉第524章 陣前廝殺第192章 穩定民心第145章 饑民入綏第565章 崇禎的無奈第61章 邋遢老道第339章 李巖的計策第436章 換將第699章 招攬第166章 巧遇高人第27章 確定接班第484章 給葛爾丹汗部落的警告第359章 下放基層第307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二)第459章 求援信第213章 一咒雪山崩第664章 血戰,保衛蘄州(一)第73章 無商不奸第52章 一頭野豬第608章 再次清君側第525章 不分勝負第442章 家事第751章 入京師前會議第403章 魚腸劍第377章 多情總被多情惱第254章 大災之後有大治第583章 李棟的謀劃第398章 埋伏第357章 會師德州衛第392章 公主第637章 真相與苦楚第283章 建功立業之日(六)第319章 李棟必須殺第308章 聞香夫人又是誰(四)第663章 哭城無果第364章 這酒有毒第575章 謀定而後動第173章 任君採拮第704章 一擊必殺第298章 繼續前行(五)第400章 虛張聲勢第459章 求援信第492章 心不服口不服第50章 洞房花燭第350章 化名李義的吳福第154章 卑躬屈膝第489章 最弱的人出戰第731章 謀劃第500章 非凡的身份第140章 適時撤退第444章 品茶言和第612章 崇禎的退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新安县| 上高县| 奈曼旗| 香格里拉县| 理塘县| 广平县| 尼木县| 九江县| 水城县| 辽阳县| 巧家县| 奎屯市| 女性| 于都县| 黑山县| 富阳市| 潞城市| 鱼台县| 山丹县| 肇东市| 罗田县| 韶山市| 嘉鱼县| 磐石市| 高淳县| 明光市| 江达县| 雅江县| 安丘市| 扎赉特旗| 神木县| 全州县| 乳山市| 宁城县| 绿春县| 高要市| 海林市| 鲁甸县| 宁晋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