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0章 羣兇雲集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明軍自杏山進軍松山當日,錦州南面乳峰山。

乳峰山源於女媧補天的傳說,歷史上清取得政權後,乳峰山又被命名爲罕王殿山。來源於當年努爾哈赤逃難,逃到峰頂一塊巨石上連困帶累睡著,傳聞這塊巨石就是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

因爲這個原由,後來清政權將這塊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

其實應該是憨王殿山,老奴自立稱汗王,明人諧音翻譯過來,稱之爲憨王,不知爲何成爲罕王。或許便如紅衣大炮一樣,明人可稱之爲紅夷大炮的,殺胡口也變成殺虎口。

乳峰山由無數大小丘陵山嶺合成,面朝錦州一面,大多地勢平緩。面對松山一面,同樣山嶺起伏,丘陵不斷,不過快到主蜂時,山勢略顯陡峭,且嶺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銳步軍,不可行騎軍與戰車。

此時乳峰山東側數百米的山脊上,女媧補天處三塊險峻的巨石聳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巨石旁,一桿高大的黃龍大傘高高撐起,大傘下,站著一個極肥極胖的清國男子,正是清國皇帝皇太極。明人稱之爲黃臺吉,或是洪太,小憨王不等。

此時的皇太極,正對著山下的松山堡處眺望,不知在凝神細想著什麼。

大傘旁邊,則站著滿滿的清國王公貴族,各旗旗主。固山額真,貝勒王爺不等。烈日爆曬下,各人汗流浹背,但都不敢稍動。隨他們小憨王樣子,都往山頂下眺望。

而沿著山脊處,又佈滿了清國精銳的巴牙喇營軍士與葛布什賢戰士,密密旌旗獵獵。

凝神良久,皇太極冷然問道:“洪承疇,王鬥他們,由杏山進軍了嗎?”

鑲藍旗主濟爾哈朗排衆而出,來到皇太極身旁跪下。回答道:“回皇上,正是。”

他說道:“哨騎回報,明國兵威極盛,浩瀚人馬。步,騎,炮交加,人數超過十萬人。”

“他們終於來了。”

清國皇帝眼中寒光閃動,又轉首看向身旁的巨石。

因爲老奴之故。清國上下,將乳峰山視爲神山,將三塊石視爲神石。此時皇太極看著巨石,也不知是否祈求“神山”護佑。還是祈求祖宗英靈護佑,在將要與明軍的大戰中。勝利大捷。

看了巨石良久,皇太極眼神莫名。他淡然道:“回山城,商議應對軍務。”

鼓樂聲中,皇太極開始擺駕,沿著平緩的山脊山嶺,往乳峰山東面奔去。

他說的山城,卻是離乳峰山主峰東側數裡的一處原明軍堡壘。

那是一座石築山城,城池依山勢而建,城內平坦,城外則多山崖。站在山城處,北可觀錦州,南可瞻松山,放眼望去,鬆杏各堡,各處墩臺,盡收眼底。

乳峰山爲錦州城屏障,山城又爲乳峰山屏障,地利地勢極爲重要。不過該城有一個缺陷,若大軍從乳峰山北面進攻,則堡壘難守,清人圍困錦州多時,該處山城早被清軍佔去,反作他們盤據要處。

兩天前,皇太極領精銳親軍急馳到達錦州時,他巡視錦州、松山各地,便將該城作爲自己行營要地。

一路行去,此時的乳峰山己經大變樣。

山上山下,原本少樹木,多荒草,此時那些樹木或荒草,己經全部砍光或是拔除燒光。此舉一是增強山上守軍的視野,利於於大軍防守,二也是防止明軍用放火燒山之計。

九邊的明軍,每年有出塞燒荒的傳統,每每在草原上大力放火。放火燒山什麼,對他們來說很有心得的,若山上荒草不除,他們攻山前放一把火,這天乾物燥的,山上的清軍要全部成爲烤雞……

除了山嶺各處光禿禿的,便是面向南面,如松山堡各處,順著山嶺丘陵,圍著主峰各處,挖了數不清的淺溝深溝壕溝,築了數不勝數的土牆石牆。

這些土牆壕溝,各嶺處陡處緩處均有分佈,大體是兩溝三牆式。

就是一道牆前兩道壕溝,每道牆離了不到兩百步,便於相互支援。很多石牆土牆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塊加黏土砌成各道牆壘,有些石牆,甚至蔓延長達十數裡之多。

在清軍的苦心經營下,整座乳峰山,己經成爲一座戰爭要塞。放眼望去,旌旗遍佈,刁斗傳習,人叫馬嘶。密密麻麻的帳篷,寨子,似乎鋪滿整座山脈。

清軍佔據乳峰山,便佔據地利,北據雄山,南俯川原丘陵,有若一頭遠古巨獸冷冷俯視。他們盤據進入錦州要地,不攻下乳峰山,就休想進入錦州半步。而據雄山,明軍若攻此山,怕要撞得頭破血流,傷亡慘重。

皇太極策馬而行,雙目漠然,似乎沒有絲毫人類感情,他雙目掃過乳峰山的南北。

南面,是要塞之地,北面嶺下丘陵盤地平緩處,則是屯兵之所。特別沙河溝等地,一直到女兒河邊,到女兒河與小淩河的交匯處,更是連綿的軍營旗幟。

視線越過,往更東北去,又是石門山,石家嶺等山地。

這些山地的東面,小淩河蜿蜒流出,小淩河北岸,就是紫荊山,磨盤山諸山地。此時那些地方,同樣駐紮了清國守軍,防止明軍攻擊大淩河堡等要地。

很快的,清國君臣,就來到山城處。

……

該山城不大,東西約長一百多步,南北寬約七十多步,城牆皆以石塊壘砌,只城的東面有門。一桿十數丈高的龍旗大旄,在城中迎風獵獵作響。

因爲該山城作爲清國皇帝的行營之所,所以城內己經裝飾一新。

特別原守備大廳,作爲皇帝下榻之處,屋內都換上了黃花梨桌椅,地板上更鋪著厚厚的精細羊毛地毯,四壁還掛上象徵滿洲人圖騰的五顏六色掛毯,顯得富麗堂皇。

皇太極進入行宮後,高居在鑲嵌了寶石與黃金的鑾座寬椅之上,眼神銳利,彷彿神祗一般,俯視居於下方兩邊滿滿的清國各臣們。此次大戰,除了索尼等少數巴克什留守盛京外,餘者滿,蒙,漢各旗大臣,都隨皇太極出征,清國境內,可說傾國而來。

看皇帝神情嚴肅,下面各臣,也依滿蒙漢排列,各自身份地位,一一肅立站好。

滿洲八旗雖言各旗平等,事實上,各旗地位高低不同。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就是他們身份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

至於蒙八旗與漢八旗,在蒙、漢八旗成立之前,他們是八旗滿洲各貝勒的屬人。

在蒙、漢八旗與八旗滿洲分離之後,其固山額真、梅勒章京對原八旗滿洲旗主、親王、郡王、貝勒的隸屬關係,依然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並未因此而稍有變更。

他們的地位,都低於八旗滿洲各旗主。

此時在屋內,屬八旗體系的二十四旗各旗主,固山額真全部到達。

八旗滿洲記有正黃旗旗主、固山額真阿山。

鑲黃旗旗主、固山額真拜音圖。

正白旗旗主,固山額真多爾袞

鑲藍旗旗主,固山額真濟爾哈朗。

鑲紅旗旗主,固山額真杜度。

鑲白旗旗主,固山額真多鐸。

正藍旗旗主,固山額真豪格。

正紅旗旗主,固山額真代善。

八旗蒙古有正黃旗固山額真阿代、鑲黃旗固山額真達賴、正紅旗固山額真恩格圖、鑲紅旗固山額真布顏代、正白旗固山額真伊拜、鑲白旗固山額真蘇納、正藍旗固山額真吳賴、鑲藍旗固山額真扈什布。

八旗漢軍有正黃旗固山額真耿仲明、鑲黃旗固山額真馬光遠、正紅旗固山額真孔有德、鑲藍旗固山額真尚可喜、正白旗固山額真石廷柱、鑲紅旗固山額真劉之源、正藍旗固山額真祖澤潤、鑲白旗固山額真吳守進。

沒有例外的,八旗蒙古與八旗漢軍各旗,只都有固山額真沒有旗主。

八旗蒙古各旗,更只有阿代、恩格圖、布顏代、達賴四人爲蒙古人,餘者皆以滿洲人出任。

因爲王鬥影響,八旗漢軍比歷史上編建得早,所以歷史上某些固山額真此時卻沒有出任。只有劉之源、祖澤潤、吳守進三人與歷史上相同,不過所隸旗色卻不相同。

祖澤潤爲正藍旗固山額真,卻是皇太極考慮到祖澤潤爲祖大壽長子原故。他一直在召降祖大壽,此時更重兵圍困錦州城,以其子爲漢軍旗某一旗固山額真,此爲一石數鳥之計。

至於劉之源與吳守進,除去二人屢立戰功,也是二人對火器炮戰頗爲精通的原故。皇太極現在對火器充滿興趣,編建八旗漢軍,也是爲了對抗王斗的銃炮戰陣。

不但如此,屋內除了這些清國各旗旗主,固山額真,還有朝中王公貝勒,朝內治事大臣雲集。

如隸屬鑲白旗的饒餘貝勒阿巴泰,鑲黃旗固山額真拜音圖之弟,輔國將軍鞏阿岱、錫翰等,都察院參政張存仁、祖可法、段學孔、盛忠諸人。

又有外藩蒙古各部,如土默特右旗固山額真俄木布楚虎爾,土默特左旗的固山額真善巴,內外喀喇沁、察哈爾、科爾沁左右翼中旗、敖漢、阿祿諸旗王爺貝勒。

甚至還有外扎薩克蒙古(後世外蒙古境內)各旗或部落兵馬趕來助戰,朝鮮國也遣來一萬兵馬獻媚主子,使得清國此次錦州之戰,聲勢極爲浩大。

第499章 楊興嶺第794章 大側擊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下)第209章 分兵第817章 光復第51章 鄧一腳第485章 遇敵第789章 彙集第662章 思想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61章 風雨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345章 離去第814章 衝陣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754章 安慰第726章 登塬第433章 關外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745章 羅剎第678章 交鋒第221章 誰是兔第84章 去與留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517章 後路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4章 建堡第400章 天使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660章 清洗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59章 烏合之衆第6章 狼煙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577章 髒活第544章 優勢第13章 捷報第792章 天下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254章 肉搏第466章 樣子貨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808章 拉開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676章 孫傳庭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786章 大略第678章 交鋒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764章 進取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336章 反應第15章 還鄉第587章 農場主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484章 放肆!第19章 盤點第821章 大潰第779章 絕望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479章 哨騎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723章 怒了第646章 獎賞第668章 緩衝第791章 顫慄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561章 分錢第447章 土袋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639章 淚水第806章 火箭營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796章 起兵第46章 定裝火藥第706章 腰斬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92章 “封地”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
第499章 楊興嶺第794章 大側擊第672章 微服私訪(下)第674章 羣魔亂舞第358章 殺個痛快第605章 鴉兵撒星陣(下)第209章 分兵第817章 光復第51章 鄧一腳第485章 遇敵第789章 彙集第662章 思想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482章 主力西進第379章 不想死也得死第721章 銅牆鐵壁第61章 風雨第538章 崇禎是好皇帝(上)第345章 離去第814章 衝陣第442章 黃土嶺之戰(中)第754章 安慰第726章 登塬第433章 關外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745章 羅剎第678章 交鋒第221章 誰是兔第84章 去與留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517章 後路第130章 收穫、守備召見第24章 建堡第400章 天使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660章 清洗第89章 許月娥的槍術第635章 死戰便是第59章 烏合之衆第6章 狼煙第93章 威振宇內的背後故事第577章 髒活第544章 優勢第13章 捷報第792章 天下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第254章 肉搏第466章 樣子貨第409章 子女、糧票第546章 沸騰不休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527章 皇太極死了第808章 拉開第396章 匹夫無禮!第537章 新軍之議第676章 孫傳庭第220章 猛虎撲兔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522章 怎麼還不死?第786章 大略第678章 交鋒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498章 隔河炮戰(上)第764章 進取第371章 強攻、硬守(上)第336章 反應第15章 還鄉第587章 農場主第578章 可憐吾國吾民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661章 秦王破陣舞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484章 放肆!第19章 盤點第821章 大潰第779章 絕望第343章 衆星薈萃第479章 哨騎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723章 怒了第646章 獎賞第668章 緩衝第791章 顫慄第630章 半渡而擊第561章 分錢第447章 土袋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639章 淚水第806章 火箭營第503章 憑爾幾路來第796章 起兵第46章 定裝火藥第706章 腰斬第255章 唯有堅持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592章 “封地”第401章 交由世人評說第669章 世界前列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曲水县| 图们市| 哈尔滨市| 七台河市| 乌鲁木齐县| 伊金霍洛旗| 西乡县| 黄冈市| 环江| 于都县| 英吉沙县| 文安县| 大洼县| 永定县| 石狮市| 齐河县| 佛冈县| 渝中区| 兴安县| 常德市| 丹巴县| 惠东县| 沂南县| 新沂市| 汪清县| 凤阳县| 青铜峡市| 阿合奇县| 峡江县| 龙陵县| 吉水县| 永登县| 余干县| 隆昌县| 吉安市| 恩平市| 永新县| 华容县| 西安市|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