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

當然,除了這些事,這些天他們在鎮內行走,一路情形,倒讓各人大開眼界。

宣府鎮已經非常繁華,京師雖大,然乞丐滿地,流民滿街,到處是餓死倒斃的人羣,特別垃圾處處,土灰滿城,這裡卻是生機勃勃,充滿生氣與活力,特別臉色紅潤的人到處都是。

而且這裡的百姓,怎麼說呢?

總讓人有一種怪異的感覺,或者說他們身上有與衆不同的氣勢,那是一種自信與昂揚交雜的氣勢,個個走起路來也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渾然沒有李邦華往常所見那種麻木,卑微,畏懼與憐苦。

似乎這裡人等,上上下下,都懷有一種希望,或者說懷有一種夢想。

李邦華仔細觀察著,進入宣府鎮後,寬大的沙石路面就非常平整,主幹道上,還混有一些石灰泥水,一直向遠方蔓延過去。

雖然道路寬闊,可使數輛馬車並排行走,但卻實行著一種當地人稱爲“交通規則”的行駛方式,左來右往,車馬再多,也無需避讓,更不會擁擠,顯得井然有序。

沿途屯堡村落密集不斷,而且規劃井井有條,沒有絲毫雜亂。

這些聚居地也處處可見繁華,各類商鋪鱗次櫛比,百姓與商人往來不斷。真是雞犬相聞,人煙茂盛,便若這裡非大明之地,而是另一個沒有災禍,沒有戰亂的美好國度。

李邦華還觀察到一點。這裡乾旱現象並不比京師各處爲輕,但處處卻有著完備的水利。特別灌井水車雲集,可以保證糧食的收穫,這讓李邦華凜然他們基層的組織力度。

其實天災歷朝都有,大明初期、中期,各樣大災也屢見不鮮。特別萬曆年間爲重。但最終都挺過去了,便是那時基層組織力量還在,朝廷中樞也有著執行能力。

但因爲裡甲制廢弛,特別張居正改革後折糧爲銀,全大明裡甲長皆成賤役,地方變爲士紳把持,造成真正的皇權不下鄉。府縣以下全爲鄉間自理,無政府主義橫行,這纔是財政破產的真正原因。

身爲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隱隱明白這內中積弊,然要回頭,現在已經不可能。

種種路上情形,也讓各隨員部衆看得嘖嘖稱奇。早聞宣府鎮繁華。親眼看見,遠比想象的要富裕繁盛得多。

特別這裡的安寧讓許多人砰然心動。

或許一行人中,許多人生活要比這裡普通百姓爲好,但那種安全感,是別處遠遠不能獲得的,怪不得那麼多人對宣府鎮嚮往。將自己族人不斷移居過來。

李邦華神情更爲鄭重,心想:“此乃王霸之業也!”

特別讓他心驚的是。此處武風極盛,很多路人行走的人多有佩帶刀劍,然他們並非生員秀才,也非巡檢兵丁,只是普通百姓罷了。

雖然大明朝,還有歷代漢家皇朝默許百姓擁有五兵,只盔甲、長槍、勁弩、強弓等不得擁有,但其實還是一種潛規則,沒有王鬥這樣公然許可的。

這豈不是說,王鬥若有異心,只需登高一呼,再增數萬強軍只是輕而易舉?

李邦華還聽說了,宣府鎮內許可百姓購買或擁有火器,靖邊軍最顯著的標誌就是銃炮犀利,果真如此,他們入伍之時,甚至不需要多少訓練,就可以成爲精良銃兵。

這是何等驚人的事?李邦華越想內心越是沉重!

……

這日車馬儀仗走到懷來城,懷隆兵備道馬國璽率官員出城十里相迎,更隆重設宴款待,並送上儀金什麼。

其實早前車馬走過榆林堡時,延慶州知州吳植,南山路參將俞桂,陵後總兵陳九皋,多少也有送來儀金,雖然不多,但足以讓人熱淚盈眶了,終於遇到自己人了,還是自家人好啊。

按照舊例,欽差下來,隨員一路勒索地方只是等閒,巴結的官員更是如潮而致,到宣府鎮這麼憋屈的事情,衆人還是第一次遇到。

好在宣府鎮還是有忠義之士的,不象王鬥那一派,如此的無君無父。

便是李邦華,也是一陣感動,雖然他仍然不收錢,婉言拒絕了各方儀金,但衆人的心意,還是讓他感覺到了尊重,這纔是朝廷大員該有的體面。

禮不可廢!我不收錢,這是我的風骨,但起碼的尊卑體統,又豈可不要?

王鬥畢竟是小兵起家,粗野無行,這底蘊,就是差了。

當然,他自己不收錢,但底下人收錢,就很難管到了。

特別隨行幾個太監與錦衣衛,只是考慮到李邦華欽差身份,朝中派人護送罷了,並不怎麼將這個棄員放在眼裡。

現在宣府鎮的舊官體系,其實說沒錢沒錢,說有錢還是有錢的。

宣府鎮的民戶人口持續流失中,餘下越多的人,也申請改爲軍戶,馬國璽等人要交稅,全要看王斗的臉色,看他是不是會轉一點錢過來,否則,他們哪有稅糧上交國庫?

朝廷對這些官吏糧餉的發放,也是時斷時續,若靠朝廷的俸祿,他們早喝西北風了。

好在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很多官員仍然“寧死不屈”,便若吳植,強硬與王鬥對抗到底,只是他的家人族人,已經紛紛轉入王鬥體系了,最少拿在手上的,也是一個歸化籍。

然後他們開店設鋪,倒也每日錢糧進項不斷,當然,他們的店鋪必須要交稅,開始各人不願,日子久了,也習以爲常了。

畢竟連王鬥自己都要交稅。足以堵住很多人的嘴,而且他的收稅部門太利害了,還是民政司,現在是部,唯一可以擁有武裝的部門,稱之爲稅警。真是如狼似虎啊。

王鬥現在倒很少在鎮內使用暴力。然軟暴力也很可怕,隨便一個封殺,或是東路商行,三晉商行一個小指頭指來,足以讓你開的小店鋪破產,關門大吉。

而且不交稅,便是沒有信用。宣府鎮各類賺錢事業他們不能參與,被排除在高端階層之外,所以讓外人不明白的,納稅光榮這個觀念,倒越發深入人心,在舊官體系內也不例外。

所以他們現在日子很奇怪,一方面隨著王鬥越發興盛。衆官吏各項灰色收入越少。官庫也越發乾淨得可以跑老鼠,官衙更破敗得令人觀之落淚。

一方面家中子弟廣泛參與經商,從宣府鎮的發展中獲利,他們個人家族生活也越發富足,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局面。

現在這些舊官舊吏。特別以東路的官員們,已無所謂上衙不上衙。辦事不辦事,因爲事務太少,沒事可幹。

衆人便是上衙,也通常過著一張報紙一杯茶,閒閒混混又一天的生活,甚至越多的吏員辭職,到王鬥治下屯堡做事去了,越發的讓各官員閒得發慌。

不少人已經成爲各茶館酒樓的重要客戶來源。

儀金,爲私人掏腰包,這點馬國璽等人盡是豪氣,不過招待費湊了湊,最後擠出二十個銀圓,主要是官方帳面上真的沒錢。

看到李邦華那一刻時,馬國璽等人都有一種流淚的感覺,這種熟悉的情懷,多長時間沒有了?甚至那太監帶著幾個錦衣衛,事後偷偷的向馬國璽等人勒索錢糧,也令各人泛起一種熟悉感與親切感。

只是回憶往昔歲月,不知不覺間,這天地已經變幻了。

現在各人依著慣性隨波逐流,然浪潮的激流,最終會將自己帶向何方?

……

與馬國璽人等一樣,李邦華看到這熟悉的官場作派,差點也是哽咽,天不棄大明,聚滿虎狼的宣府鎮內,還是殘留有忠臣義士的,此乃朝廷之幸也。

他與馬國璽相談甚歡,雖然二人一個是東林黨,一個是閹黨,但在大背景下,卻沒有絲毫隔閡。

而且雖派別不同,但馬國璽對李邦華的操守大節非常佩服,朝堂的事他也知曉,雖認爲李邦華做事方法有待商榷,然他拳拳爲國之心,奮不顧身之舉,自己就做不出。

那種情況下,他只會明哲保身,不象李邦華這樣不惜此身。

同樣的,對馬國璽一直在宣府鎮內堅守大義,心向朝廷,李邦華一樣非常欣賞。

宴後二人在客廳小聚,談起欽差儀仗一路所來之事。

馬國璽沉吟道:“倒不是永寧侯刻意刁難,宣府鎮的法令便是如此,便是他的岳父……宣大紀總督進入鎮時,一樣需要檢查證件,當時紀總督曾有不滿,然永寧侯仍然不改……宣府鎮便是如此,律法非常森嚴。”

馬國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他也認爲王鬥這方面做得不錯,並不願違心之談,只是……

依他了解的王鬥,其實這人很圓滑的,大關節上堅持,小地方細節上,還是寬容的。李邦華所行似乎不只是按章辦事,更似乎隱隱受到敵視,而這個事情,可能王鬥自己都不知道。

他心中暗歎:“李大人惹了衆怒啊。”

李邦華在閣內所言之語,又豈是秘密?至少他馬國璽就知道得一清二楚。

而宣府鎮這是什麼地方?在很多軍民百姓心中,皆視王鬥爲萬家生佛,再生父母。李邦華提議將王鬥調走,鎮民對他有好感纔怪了,一路受到的冷遇,甚至風言風語,就可以理解了。

甚至發生什麼暴力事件,都一點不奇怪。

好在宣府鎮律法森嚴,這類事倒不會出現,但各軍民刁難一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同時心下一陣恍惚,當年那個東路參將,轉眼間已然站到一個自己需仰望的高度了。

李邦華緩緩起身,馬國璽話中之意未盡,然他能官致都察院左都御史高位,聰明無比之人,豈又聽不出來?

他淡然道:“本官知曉,宣府鎮之事,甚至未來都護府之事,更多已不是永寧侯怎樣想,而在他底下人怎麼想,會怎麼做!”

他冷然道:“從私心上來說,本官對永寧侯是佩服的,吾與之,更沒有私仇,也沒有大恨!”

他想起當年自己整頓京營之事,他苦心孤詣,一心只爲國朝役弊之事,然失利者怨謗紛然,引爲腹心的都察院都事張道澤更乘間詆諆,最後言官交章論列,自己被罷免閒住。

這不是第一次了,前後自己被罷加起來,閒居在家時間已達二十年之久,人這輩子,有多少個二十年?

而自己去後,以後京營代者也皆引以爲戒,因循姑息,戎政不敢問矣。

每當想起這些事,他就感覺痛入心肺,爲國事擔憂不止。

而王鬥乾的種種事情,難度都不會下於整頓京營,特別那個驛站,崇禎初時整頓,最後整頓出了闖賊李自成,現在交到王鬥手上,卻如此的興盛發達,驛官們也自覺維護各站利益,特別王鬥以身作則,實是難得。

他緩緩說道:“永寧侯在宣府鎮如此,非常的了不起,本官遠遠不如。”

“只是,正因如此,纔可怖可畏啊……”

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345章 離去第204章 拷問第760章 馳檄第587章 農場主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94章 大側擊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666章 騷動第587章 農場主第612章 勝利第14章 升賞第738章 磨坊第622章 在哪裡?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728章 甲五號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62章 無知第34章 首戰之威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99章 不屈第417章 舉措第562章 雌雄第801章 盡出第490章 序幕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19章 銃劍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111章 佈陣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640章 炮轟第102章 炮擊第814章 衝陣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575章 蛆蟲第288章 秦軍到來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738章 磨坊第621章 紅顏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204章 拷問第308章 傳說第770章 兵臨第247章 血海上第29章 分解第483章 馬科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450章 破營第192章 不負你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384章 得知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112章 野戰(上)第283章 盡殺第389章 潰逃第626章 信念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150章 聯姻第100章 值得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55章 救援第738章 磨坊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27章 滅之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247章 血海下第750章 聯軍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779章 絕望第246章 滿江紅第335章 驚駭第312章 佈局(上)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06章 腰斬第282章 俘獲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550章 決斷第389章 潰逃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
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345章 離去第204章 拷問第760章 馳檄第587章 農場主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94章 大側擊第197章 什麼叫羞恥第666章 騷動第587章 農場主第612章 勝利第14章 升賞第738章 磨坊第622章 在哪裡?第211章 石橋之戰(中)第422章 宣大總督第233章 很刺激,很陽剛,很男人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728章 甲五號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762章 無知第34章 首戰之威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99章 不屈第417章 舉措第562章 雌雄第801章 盡出第490章 序幕第425章 人選、佳話第155章 出境剿匪第419章 銃劍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603章 大軍出塞(中)第111章 佈陣第226章 全軍奉以爲式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505章 暢快淋漓去戰鬥第432章 帝皇大閱兵(下)第640章 炮轟第102章 炮擊第814章 衝陣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中)第575章 蛆蟲第288章 秦軍到來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738章 磨坊第621章 紅顏第507章 排隊槍斃(上)第204章 拷問第308章 傳說第770章 兵臨第247章 血海上第29章 分解第483章 馬科第329章 斷了財路第141章 文恬武嬉第450章 破營第192章 不負你第116章 操守徐大人的吃驚第384章 得知第164章 田畝風波第431章 神火飛鴉第112章 野戰(上)第283章 盡殺第389章 潰逃第626章 信念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150章 聯姻第100章 值得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55章 救援第738章 磨坊第633章 狼奔豕突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132章 捷報傳聞、盧象升(上)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327章 滅之第402章 各方心思(上)第269章 下一個目標第247章 血海下第750章 聯軍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779章 絕望第246章 滿江紅第335章 驚駭第312章 佈局(上)第339章 鎮東商行第694章 斬賀人龍第706章 腰斬第282章 俘獲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550章 決斷第389章 潰逃第504章 鹿死誰手第541章 除奸隊(上)第411章 啊喲啊喲,啊喲啊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昌县| 子洲县| 天长市| 彭泽县| 瑞昌市| 博客| 漠河县| 祁阳县| 昌宁县| 松滋市| 阳西县| 商洛市| 长垣县| 秭归县| 嵊州市| 和林格尔县| 驻马店市| 湘潭市| 光山县| 通山县| 莲花县| 武鸣县| 德昌县| 屏东县| 锦州市| 通江县| 平邑县| 天镇县| 宁国市| 苍山县| 鹤山市| 二连浩特市| 济源市| 中西区| 砀山县| 方山县| 栾城县| 余干县| 原阳县| 邯郸县|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