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7章 土袋

劉永忠是宣府鎮城,新軍前營的一名鳥銃手甲長,他的家小,原來都是長安所的普通軍戶,在崇禎七年與崇禎九年的韃子入寇中,他失去了自己父母,失去了自己幾個哥哥姐姐,對韃子充滿了深仇大恨。

崇禎十一年那場戰事後,大明全國興起了編練新軍的浪潮,楊國柱楊大帥,同樣在鎮城編練新軍,在鎮城各處招收青壯丁口。

劉永忠那時剛滿十八歲,正當年輕力壯,人又長得憨厚老實,附合招兵需鄉野老實之人的標準,順利地成爲新軍一員。由於他的視力好,最後更成爲鳥銃兵。

楊大帥愛兵如子,劉永忠一參軍,就有好幾兩銀子的安家銀子賞下,隨後又分到了龍門衛附近的田地近十畝。聽說幾年後,自己名下更有全部田地五十畝,餘者新軍也是如此,這讓新軍戰士們沸騰,人人感激涕零。

劉永忠斗大的漢字不認得一籮筐,不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道理他還是知道的。他本名劉滿倉,爲了表示對楊大帥的崇敬感激之情,包了一份厚禮,請軍中的撫慰官將自己名字改爲了劉永忠,意思便是永遠忠於楊大帥之意。

據劉永忠知道的,很多新軍戰士同樣改名,軍中如忠國,忠柱之類的名字數不勝數。

加入新軍兩年,劉永忠剿過匪,出塞打過蒙古韃子,由於劉永忠訓練刻苦。他的鳥銃打得很準。立下了不少軍功,從小兵榮升爲甲長。不久前,他還分到一桿東路鳥銃,若干發的威勁子藥。

這是楊大帥從王大帥,東路的忠勇伯那要來的五千桿精良鳥銃之一,這可是聞名天下的東路鳥銃,還有威勁子藥,百步可破重甲。

分到鳥銃後,劉永忠愛不釋手,不過威勁子藥有限。所以新軍營的訓練中,上官只讓每人打個三發,感受一下罷了。餘者威勁子藥,還是要集中到戰場中使用。

劉永忠隨軍出征到遼東。他不是沒上過戰場,就是韃子也殺過,不過打正牌的滿洲韃子還是第一次。雖然急切報仇,也渴望這一天的來到,不過到了戰場上,還是難免有些心情緊張。

他隨在軍陣中,周邊是連綿不絕的號鼓旌旗,隨著地勢,一波一波的涌動。

滿洲韃子果然與蒙古韃子不一樣,他以前隨軍出塞打過韃子。那些蒙古人的弓箭,在己方的鳥銃與戰車下,毫無還手之力,只敢策動馬匹,逃得遠遠的。

而這些滿洲韃子竟然有火炮,而且火炮非常厲害。

他行軍過程中,一發又一發的炮彈,從身旁呼嘯掠過。

他就親眼看到,一輛堅實的戰車,上面鋪著厚厚的棉被還有皮革。都被火炮轟成齏粉。一些車後的鳥銃兵兄弟,還有推車的民夫倒了大黴,身上扎滿了尖利的木刺,痛苦地躺在地上哀嚎。

印象中無敵的戰車,都擋不住韃子的火炮。聽說他們還有不少鳥銃,與傳說中只會騎射的韃子兵大爲不同。

看著軍中兄弟的慘樣。韃子火炮不斷轟鳴,甲中戰士都有些不安。劉永忠大聲安慰他們,說只要挺過去,韃子火炮很快就不響了。因爲韃子紅夷大炮都要散熱,一般打個三發炮彈,就要停下來散熱一刻到兩刻鐘,這個空隙,是安全的。

這是劉永忠從隊中楊隊官那聽來的,而楊隊官交遊廣闊,認識了好幾個靖邊軍的兄弟,他這話,又是從靖邊軍兄弟那聽來的。靖邊軍是大明公認對火炮火銃使用最有心得的強軍,他們說的話,當然不會有錯。

對靖邊軍,劉永忠當然不會陌生,他原來所在的長安所,就有不少軍戶跑到東路去務工。聽說那邊發財機會不少,就算髮不到財,一口飯總有得吃。每到過年時,這些人大包小包的回家,看得沒出去的人羨慕不己,聽他們吹噓東路見聞,也是心生嚮往。

他們還用一種紙叫糧票什麼的,聽說可以代替銀子使用。長安所也有幾家店鋪開始使用糧票,不過劉永忠還是覺得使用銀子更安心。

出征遼東途中,劉永忠也認識了幾個靖邊軍兄弟,比如靖邊軍右營後部乙總丁隊的甲長趙榮晟,後營前部的神射手陳晟與鞠易武,還有別的一些人。

感覺他們爲人和善,不過能說會道,個個都象秀才,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什麼華夷之辯,神洲太平之類的,連自己軍中的書吏,撫慰官等人,都沒有他們會說。面對他們時,有點象蒙生面對先生,除了不知所措,就是乖乖受教。

劉永忠沒靖邊軍兄弟懂得多,不過他認爲,做人應該知恩圖報,總之,永遠忠於楊大帥就不會有錯。

火炮呼嘯,有韃子兵的炮彈射來的,也有己方神機營大炮向韃子陣地開炮的。隨著火炮,軍中激昂的行軍鼓樂不斷,而且越發響亮起來,伴隨鼓樂之聲,連綿的軍陣不斷前進。

巨大的鼓樂聲音,也讓各軍陣中,軍士們恐懼的內心下降不少,劉永忠踏著大步,隨著樂聲不斷前進。

他企盼,能讓自己接近韃子的戰壕,到時他一定要用手中的鳥銃,狠狠打爆幾個韃子的腦袋,爲爹孃他們報仇!

……

黃土嶺清軍炮陣中,轟隆聲不絕,炮陣中佈滿刺鼻的濃煙,清軍的各炮手,不斷的刷膛裝彈,然後炮擊!

他們的炮兵訓練有素,特別內中多葡萄牙炮手,竟比神機營的炮手還打得快速,打得準確。

特別……

他們的四輪磨盤炮架,可以左右轉動,當找到有價值的目標時,幾個粗壯的炮手。就用粗木桿插入炮身木孔中。隨後他們用力。將炮身旋轉,調整角度,就可以朝目標轟擊。

大顆大顆的炮彈,不斷朝起伏的明軍軍陣中射去,落入他們的陣中。特別明軍離主嶺兩裡多,離黃土嶺第一道清軍防線不遠時,他們佈置在中嶺的火炮,那些六磅炮、八磅炮、十磅炮也開炮了。

對這邊的清軍來說,明軍離他們不過一里多,處於自己火炮的有效打擊範圍之內。

而明軍的神機營炮陣。雖然離黃土嶺第一道防線的清軍不到二里,不過離中嶺的清軍有三裡多,離主嶺的清軍炮陣更有四里,對他們的火炮徒呼奈何。

中嶺與主嶺的清軍火炮輪流炮擊。一方冷卻時,一方開炮,一方開炮,一方又冷卻,使得他們的炮擊,幾乎連續不斷。

隨後清軍第一道防線的一些紅夷三磅炮也開炮,不過他們遭到憤怒之極的神機營副將符應崇狠狠炮擊,他的一腔怒火,都發泄到他們頭上。

實心炮彈,毒煙彈。灰彈,震天雷等炮彈,只管朝第一道防線的清軍招呼,打得他們哭爹喊娘,狼狽不堪。

不過在中嶺與主嶺的清軍火炮輪流炮擊下,結陣逼去的楊國柱部,山西總兵李輔明部,也遭受了巨大的傷亡。隨在二鎮中軍位置的大量攻山器械,以及四個車營,也在清人火炮下。狼藉一片……

楊國柱站在元戎車上,這輛戰車,以四匹健馬拖拉,打造得極爲堅固,可以防止二十斤炮彈的炮擊。這本是王斗的座車。在楊國柱攻打黃土嶺時,王鬥硬讓楊國柱乘上自己的座車。楊國柱推辭不得,只好接受。

辛虧自己乘上這輛元戎車,剛纔一發炮彈,正巧擊中這輛戰車,不過遠遠的彈了開去,戰車安然無損。

楊國柱慶幸,若不是這輛戰車,或許今日自己就陣亡在黃土嶺之下,出師未捷身先死。雖然楊國柱不懼怕死亡,也常以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勉勵自己,但沒有擊殺一個敵人,就這樣默默死去,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不過楊國柱安然,麾下的將士卻沒有這麼幸運,清人的炮彈,己經不斷射入他的中軍位置。

他們巨大的炮彈呼嘯過來,經常還伴隨著羣子,每一波炮彈,就是大小數百顆炮子。他們落入軍陣中,亂滾亂砸,不斷有將士斷手斷腳,血肉橫飛。

特別一些火炮,對著正兵營的騎軍炮擊,呼嘯的炮子中,便是身經百戰的騎軍戰士,一樣擋不住炮子的威力。若被炮彈擊中帶中,就是骨折身死的下場。便是飽經沙場的戰馬,被炮彈掃中,也是不斷慘嘶哀嚎,到處亂蹦亂跳。

楊國柱臉色難看,內心憤恨,雖然己方軍陣擺得疏稀,但也經不住這樣的折損炮擊啊。

還有,中軍部那些友軍的車營戰士,與推拉轒轀車,尖頭轤,巢車,幔車,壕橋等攻山器械的民夫們,面對清軍火炮,更是驚慌混亂……

楊國柱心念電轉,便是逼近奴賊第一道戰壕,己方大部分軍陣,也處於山上虜炮數層打擊之下,攻打黃土嶺,比自己想象的困難啊。

正尋思間,聽山上又是一陣尖利的天鵝聲音,炮聲轟隆,又是一波沉重的炮彈呼嘯而來。

轟隆隆巨響,大顆大顆沉重的實心炮彈,激射在地面上,橫衝直撞過來。

轟!

一輛車營的戰車被衝炸開來,推車的炮手慘叫著倒了一片,該輛戰車散落歪倒在地,連車上的佛郎機炮,都遠遠的摔落開去。

轟!

一輛巢車也散了架,推車的民夫,也倒了數個,餘者倖存的,更尖叫著遠遠跑開……

轟!

一顆十餘斤的大鐵球,呼嘯過來,正對的,正是幾個推著一輛長板車的民夫。該長板車上,堆滿了沉重的麻布袋,與土筐,本是載運泥土,作爲待會填壕之用。

看著炮彈當頭過來,幾個民夫面如死灰,完了!

他們想跑,然後個個腳步發軟,卻絲毫邁不動腳步。

電光石火的一剎那,炮彈己是激射在車上的土袋之中,一聲巨響,車身劇烈震動。

不過讓民夫們喜出望外的是,雖然泥土破布飛揚,不過那炮彈卻嵌入袋中,一動也不動。

自己幾人,安然無恙!

幾個民夫不由喜極而泣!

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680章 責任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444章 毒煙彈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739章 對策第121章 轉移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6章 狼煙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335章 驚駭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5章 比賽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579章 裹脅第271章 整編第579章 裹脅第105章 射殺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176章 廢物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152章 護送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773章 真男人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96章 烽火連天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280章 破營第823章 騎海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60章 清洗第426章 集結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350章 陳永福第793章 驚歎第497章 威力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464章 勇氣第490章 序幕第465章 側翼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468章 戰果第629章 過河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808章 拉開第394章 行刑!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76章 法與情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35章 驚駭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39章 水車第4章 童養媳第83章 家丁風波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4章 童養媳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767章 傾國第101章 來臨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9章 殺奴!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315章 定局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78章 火銃改進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283章 盡殺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753章 出關
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680章 責任第178章 盧象升視察(上)第500章 小淩河邊(下)第444章 毒煙彈第370章 闖兵圍城第739章 對策第121章 轉移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708章 死得好慘第6章 狼煙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277章 所謂的騷擾只是一個笑話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476章 魔盒打開(中)第335章 驚駭第599章 調虎離山(下)第316章 紛紛、軍工之業第25章 比賽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201章 遊擊將軍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579章 裹脅第271章 整編第579章 裹脅第105章 射殺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176章 廢物第347章 桃源、出發(上)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152章 護送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670章 欽差大臣第773章 真男人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241章 許月娥之事、清兵謀議第287章 銅牆臉皮第96章 烽火連天第501章 來自大明的征服者第410章 歸鄉、挑夫第318章 尊皇攘夷、驅狼吞虎第280章 破營第823章 騎海第162章 煉銀、收入與支出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660章 清洗第426章 集結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350章 陳永福第793章 驚歎第497章 威力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464章 勇氣第490章 序幕第465章 側翼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468章 戰果第629章 過河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808章 拉開第394章 行刑!第718章 緊急佈防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530章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第481章 豪傑王者第372章 硬茬子,不好惹(上)第76章 法與情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677章 吾代宣鎮萬民謝過第335章 驚駭第570章 任期、勳階第39章 水車第4章 童養媳第83章 家丁風波第85章 揚眉吐氣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700章 儒學與督察員(中)第380章 夜襲成功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359章 膽寒而去、到汝州第4章 童養媳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767章 傾國第101章 來臨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9章 殺奴!第159章 好狠的娘們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811章 一箭糜爛數十里第315章 定局第185章 炮隊、輜重隊第78章 火銃改進第371章 強攻、硬守(下)第328章 盛京謀議(上)第292章 合兵出戰第283章 盡殺第266章 如殺一狗爾!第753章 出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春市| 嘉荫县| 泉州市| 清苑县| 西丰县| 虎林市| 宁化县| 玛多县| 新安县| 丹东市| 禹城市| 通榆县| 鹤岗市| 贵州省| 英吉沙县| 壤塘县| 天长市| 外汇| 宜阳县| 满洲里市| 崇阳县| 慈利县| 五原县| 横山县| 晋州市| 焉耆| 景德镇市| 邹平县| 吉安市| 扎兰屯市| 阿瓦提县| 鄂温| 越西县| 巨鹿县| 湖南省| 嘉荫县| 浦县| 铜陵市| 晴隆县| 朔州市|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