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童養媳

一個兩進的四合院,磚瓦結構的門樓影壁代表曾經的輝煌,不過眼下房屋傾斜,泥牆脫落,又顯示門戶的頹敗。

這就是王斗的家,從小生長的地方,在王鬥來臨後,也回來過數次。

大門虛掩,雞鳴的隱約聲傳來,王鬥推門進去,正院上,一個少女正在那兒餵食,粗布長裙,身材瘦小,可以看到衣上幾塊明顯的補丁,一羣雞鴨正圍著她歡叫。

聽到動靜,少女轉過身來,一張小小柔弱的臉,有些蒼白,見是王鬥,她臉上現出歡喜的神情:“哥哥回來了?”

王鬥點了點頭,走了過去,少女過來接過王斗的軍帽與長槍弓箭,仔細放好,又輕聲問他累不累。

王鬥應了幾聲,見旁邊一個木椅旁放著一些麥種農具,問道:“秀娘,麥種都撿選好了?”

少女道:“今晌便全部好了。”

這少女正是王鬥家的童養媳謝秀娘,今年十七歲,是王鬥十歲時西山孫家溝一個謝姓人家送來的待年媳,當年王家家景相對他們家不錯,那戶人家將女兒送來,也是希望她能過上好日子。

明末風氣奢靡,不但官富人家窮奢極欲,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是相互攀比炫耀,反應在子女婚事上,就是娶妻嫁女都有破家之說。童養媳男方不需要付出昂貴的結親聘禮,女家也不要陪出嫁妝,雙方都可以大大減少開支,所以童養媳在當時的大明非常流行,就是富裕人家也有把女兒送給人家當童養媳的,甚至很多地方還盛行交換女兒。

謝秀娘在王家待有十二年,不過她雖與王鬥都到了完婚的年齡,可惜現在王家連個正式成親的錢財都沒有,這婚事便一拖再拖下來。童養媳雖然完婚時不需要聘禮,婚禮儀式也可以從簡,不過成親完婚這筆錢仍是筆不小的數目。

王母又是個要強的人,她不希望自家唯一男丁成親時被人說閒話,所以一直努力存錢,希望將來爲兒子辦一個風光體面的婚禮,她的計劃是在明年或是後年爲兒子完婚。

對於謝秀娘,王鬥感覺有些複雜,以往的王鬥對謝秀娘一般,他雖在外面被認爲是傻子,膽小鬼,不過在謝秀娘面前卻很有架子,喝叱打罵是常有。

現在的王鬥來臨後,來自後世對女性無意間體貼與關愛,謝秀娘能體會到,這種嶄新的感覺她用語言描繪不出來,不過她很高興,也很期盼王鬥回來。不過她發現王鬥每次回來都沉默了許多,她不知道如何應對,也沒人向她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她只是小心翼翼的服侍。

對於這個女子,王鬥內心有些憐愛,也有些無奈,沒有共同語言,沒有感情基礎,兩個人要一起生活一輩子?算了,不談這個,或許這是自己在這世界的命運,談這些太奢侈了。

兩人說了幾句,便無話可說了,謝秀娘察覺到王斗的沉默,便乖巧地立在一旁不說話。

王鬥柔聲道:“秀娘,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孃親呢?”

謝秀娘臉上露出笑容:“我不累,還要整理些農具呢,孃親在裡頭。”

……

王鬥走進裡屋,母親鍾氏正在織布,一臺簡陋的織機,那種單調的動作,一天要重複無數次。每日不停,有時夜間做到雞叫,才休息一會,織出布匹換一些錢米,她的技藝很好,織出的布往往很受歡迎。

鍾氏眼下不到五十歲的年齡,不過頭髮己經全部花白了,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深,不過頭髮仍是梳得一絲不茍,身上的衣裳雖是破舊,卻漿洗得十分乾淨。

王鬥聽說母親是從蔚州那邊嫁過來的,爲了這個婚事當時還與家人鬧翻了,這在當時的大明可是驚世駭俗的事情,很是沸沸揚揚了一陣。鍾氏嫁來時,人稱鍾四妹,現在當然升級爲鍾四嬸了,她與王鬥父親王威育有幾子幾女,不過接連夭折了,只剩王鬥這個獨子。

在王鬥兩歲時,父親王威得了一場大病,爲了治病,家內的田地都典賣得差不多,連耕牛都賣了。王威去世後,十六歲那年,爺爺又去世,家內的生活越發艱難,全靠鍾氏一手操持。她的性格貞烈,王威去世後曾有人打她主意,言語輕薄,她硬是拿菜刀追砍那人幾條街,直到那人跪地求饒爲止。這件事轟動鄉里,此後不敢有人再打她的主意,官府也對她的行爲大爲表彰。

眼下鍾氏爲夫守節己經快二十年,有司己在商請是否爲鍾氏旌表貞節牌坊。對於這個事情,里長姜安也很上心,畢竟這是桑乾裡的榮耀。

或許是鍾氏太過專注,王鬥走進屋時,鍾氏還未察覺王鬥進來。

屋內光線不是很好,王鬥隱隱可以看到母親臉上剛強的輪廓,他叫了聲:“孃親。”

鍾氏轉過頭來,見是王鬥,臉上露出歡喜的笑容:“鬥兒回來了?”

她站起身來,仔細打量王鬥:“又瘦了,在墩內當值可是辛苦?”

王鬥微笑道:“也不辛苦,只是無聊了些。”

鍾氏笑道:“吃官家飯是這樣子的。”

對於鍾氏,以前的王鬥是心下畏懼依賴,現在的王鬥則是內心尊敬。他陪母親說了幾句話,鍾氏也覺得兒子近來似乎懂事了許多,人也有了沉穩的樣子,這讓她高興。不過就是話越來越少了,有時靜靜的看著你,連她這個當孃親的也不知道兒子在想些什麼,可能是在靖邊墩內不順心的緣故。

她看了看天色,道:“時候不早了,該做晚飯了。”

她笑著對王鬥道:“孃親自下廚,給你做些好吃的。”

王鬥微笑道:“謝謝孃親。”

鍾氏瞪了王鬥一眼:“這孩子,越來越見外了。”

……

鍾氏在竈臺上忙活著,手上一團白麪不住變幻形狀,謝秀娘在旁幫忙。王鬥則是換了一身粗衣常服坐在一旁觀看。

鍾氏的技藝很好,動作如行雲流水,看著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從小開始,王鬥最喜歡就是吃她搟的白麪拉條子了。不過白麪珍貴,農家人哪捨得隨便吃,多是拿小麥去換一些粗糧回來吃,那些白麪饅頭,白麪拉條,只有在年節時才能敞開肚子吃。

眼下時節不好,普通人家能吃上黑麪蒸饃烤餅就不錯了,許多辛莊人現在都是用麩子混合野菜,甚至草根樹皮來吃。

後世提倡白麪、麩皮混合一起吃,認爲這樣更有養生、保健作用,天天白麪饅頭,其實營養都丟光了,不過在這個時代,能天天吃上白麪,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了。

鍾氏一邊幹活,一邊與王鬥談論家事,除了田地的農活,還有一些秋糧徵稅之事。或許是她認爲兒子己經懂事了,可以爲自己分憂了,所以話不免多了一些。

夏稅早己交過,秋糧的徵收很快又要開始,不過上個月韃子來劫掠過,保安各地大爲遭殃,很多地方家空如水,希望官府能減免秋糧的徵收,否則到了明年真不知怎麼辦。

明季田賦分夏、秋兩季徵收,稱爲夏稅和秋糧。規定夏稅無過八月,以小麥爲主,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以米爲主。行“一條鞭法”後,夏稅、秋糧大都徵銀。

王家現在只餘二十幾畝地,由於不是近河良田,加上乾旱不斷,眼下小麥出產量每畝不到一石,一年收入約在二十石。從萬曆年的遼餉開始,到眼下的崇禎七年,大明己有過幾次的田賦加稅,正稅其實不多,可怕是地方上附生出來的無數加派。還有地方官紳將他們應納錢稅轉派到小民頭上,象王家這樣的小自耕農,負擔是越來越沉重。

由於徵銀,只得將麥米換成銀子,又要忍受一次商人的盤剝,這樣交了稅後,所得己是去了一大半,籽種、農具、債息等等費用還不含在內。餘下是家口的嚼頭,以三口之家一天吃食一升五合計,餘糧僅足支用數月,這樣到了第二年的糧食出產期,還有數月的空白,這就是所謂的青黃不接了。

往常豐年時,王家還能自給,或是用織布養蠶的收入來彌補一下,不過遇到這種災荒之年,事情就難辦了。如果家無積蓄,或是想盡辦法也不能度過這段空白期,一般人家除了鬻妻賣子,就只能借高利貸了。

不過借高利貸更無異於飲鳩止渴,和保安州各地的商計一樣,這境內的高利貸也是由那些官紳在控制,這些官紳,明面上飽讀詩書,其實背後行事狠毒,借一次高利貸,最終的結果就是進一步的貧困和徹底的破產。

便如辛莊內的李家,就是保安州出名的放貸之家,王鬥敢肯定,如果自家向李家借一次高利貸,幾年下來,不要說自家餘下的田畝不見,就是眼前居住的祖屋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問題。

鍾氏一一道來,言語雖然輕鬆,相信王家可以渡過各種難關,這些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不過內中的沉重與艱辛王鬥卻是可以體會到。

他心頭沉甸甸的,生存,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

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145章 處決(中)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725章 洪流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710章 胡寨主第103章 登城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81章 決戰(下)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549章 處置第408章 歸家第192章 不負你第615章 淒涼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577章 髒活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78章 火銃改進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553章 血河(上)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44章 變化第377章 內應第315章 定局第745章 羅剎第81章 我的理想第553章 血河(下)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24章 建堡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254章 肉搏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511章 難支第785章 開關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794章 大側擊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87章 動員第780章 轉機第77章 雙喜臨門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580章 負恩第728章 甲五號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247章 血海下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618章 方向第249章 看誰狠!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381章 決戰(下)第558章 反響第428章 中暑第668章 緩衝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80章 責任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119章 阿巴泰第67章 扮象第552章 責問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204章 拷問第475章 塞外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647章 情報第666章 騷動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
第498章 隔河炮戰(下1)第145章 處決(中)第654章 豈又不忠乎?第333章 霹靂手段,方顯菩薩心腸第725章 洪流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中)第54章 禁私鬥、婚期第452章 還是我們這邊舒暢第710章 胡寨主第103章 登城第695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47章 血本無歸(下)第381章 決戰(下)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549章 處置第408章 歸家第192章 不負你第615章 淒涼第352章 留我,需出大價錢第577章 髒活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427章 匯合行軍(下)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78章 火銃改進第625章 頭破血流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320章 東路兵備第553章 血河(上)第593章 朱仙鎮之序幕第500章 小淩河邊(上)第210章 移駐東郊第782章 借虜平寇第213章 向盧督臣第44章 變化第377章 內應第315章 定局第745章 羅剎第81章 我的理想第553章 血河(下)第323章 靜觀其變第24章 建堡第272章 看來真得學習王鬥之法了第254章 肉搏第265章 倉皇逃竄第511章 難支第785章 開關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794章 大側擊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224章 無用之物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729章 掌號第三聲第256章 紅夷大炮第443章 狂轟濫炸第548章 驚訝、內賊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787章 動員第780章 轉機第77章 雙喜臨門第510章 大崩潰、擒獲(下)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580章 負恩第728章 甲五號第104章 城頭血戰第540章 拭目以待第134章 衆官雲集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第498章 隔河炮戰(5)第247章 血海下第436章 議定、慘烈車營(上)第371章 強攻、硬守(中)第142章 推倒重建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671章 浪潮的激流第618章 方向第249章 看誰狠!第643章 大青山之上第381章 決戰(下)第558章 反響第428章 中暑第668章 緩衝第172章 許月娥不見了第375章 有我舜鄉軍在,何人可以破城?第680章 責任第603章 大軍出塞(上)第119章 阿巴泰第67章 扮象第552章 責問第258章 舒服了吧第291章 翁婿議事第204章 拷問第475章 塞外第650章 難解難分第647章 情報第666章 騷動第232章 有王鬥在身旁才安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黑龙江省| 微山县| 定日县| 北海市| 德庆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闻| 贵州省| 洮南市| 宿州市| 宜宾县| 民丰县| 连云港市| 华宁县| 乐亭县| 滦南县| 额济纳旗| 三门峡市| 奇台县| 马边| 宁安市| 东明县| 潮安县| 烟台市| 进贤县| 泸定县| 安化县| 陕西省| 丰原市| 平山县| 德兴市| 茶陵县| 韶关市| 阳城县| 甘泉县| 兴仁县| 神农架林区| 柘荣县| 民乐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