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0章 大開發序幕

老白牛:陸續有書友提到井深二十餘丈的事情,覺得很驚訝,其實我已經說得保守了。當時北地用水的苦楚,現代人是很難理解的,隨便貼幾句資料。

長安城北有平原,廣數百里,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畢原,原南北數十里,東西二三百里,無山川陂湖,井深五十丈。陝西省澄城縣中部一帶井水深或26丈至30餘丈不等。合陽縣位於旱垣,井深達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萬泉縣縣中水井深者八九十丈,淺者也達五六十丈。

……

崇禎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孫傳庭得到自己的援助,匆匆忙忙趕回陝西去,同行的,還有吳爭春與高尋率領的三千靖邊軍。

王樸也率麾下回轉大同鎮,這段時間他停留在宣府鎮,糧草暫時由宣府鎮供應。

不過按大明軍律,這些糧草只算宣府鎮暫借給大同鎮,事後要由大同巡撫衛景瑗歸還的,不過王樸沒有計較這些,豪邁的掏了銀兩購買了糧草。

民政部也加緊了對安北都護府的規劃開發事宜,具體到各鎮措施,需要達到的目標,特別農牧方面,要建什麼水渠水堤,開墾多少田地等等,從部長張貴到部下吏員,個個忙得腳不點地。

溫方亮、鍾顯才、高史銀等人也相繼出塞,巡視自己的轄地,隨同有大量的民政部屯官,準備先期勘查各地方待墾荒地,爲來年的大規模建設作好準備。

王鬥準備在漠南實行大農場計劃,不說暫時的軍屯,民屯,便是未來商屯,移民屯,所需各類器械都是海量,特別耬車、水車、筒車等屯田良器械,可謂供不應求。

當然。使用這些器械需要雄厚的財力,便若靖邊堡大水車,雖然日灌溉能力達到三百畝,但一架水車造價高達到百餘兩之多,等閒人等根本用不起。

甚至民間很多使用的龍骨水車,日提水量雖可灌溉十畝至二十畝,但一架水車造價也需十餘兩。很多普通人家一樣造不起,一般是幾戶人家合用一部水車,鄉間地主士紳,經常有靠出租水車獲利。

王鬥當年在辛莊,不說水車了,需畜力挽拽。種種成本算下來要二十多兩的磚石深井都挖不起,一家三口,都是靠挑水灌溉田地,所以當時催生了挑水工,專門幫人挑水,一擔從幾文到十幾文,視路途遠近不等。

還有耦犁、耬車等先進的農具。特別是耬車,可同時完成開溝、播種、覆土等項事務,還保證行距、株距始終如一,效率上,也至少可日種一頃,這還是用牛的情況下。

這麼先進的播種機,早在漢武帝時便由粟都尉趙過發明,但一直在中原各朝使用稀少。爲何?太貴了!造價太高了。

這也是古代科技很難推廣的原因之一。

而且先進器械帶來的,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失業。

工業革命時,經常有發生工人搗毀機器的事情,是要生產效率還是要餬口飯碗?這是個難題。

各類水車廠訂單猛增,各個廠主拼命招募匠工,雖然目前下訂單的多是都護府軍方,官方。但也有一些準備搞商屯的商人眼光超前,準備訂購大水車、耬車等物。

甚至一些有財力的,準備移民到塞外的百姓士紳,一樣準備購買這些器械。

未來移民之人。遍及宣大三鎮,還有山西,甚至陝西各處,就算後幾種人需要的水車、耬車等物較少,但積少成多,最近做水車、大型農具這些人都賺個盆滿鉢滿。

而且在可預見的很多年內,水車等物的需求都是源源不斷,畢竟都護府開挖水渠,興修水利等等,暫時還是針對軍屯,還有官府民屯,自行移墾的民衆,還是需要自己解決用水問題。

他們未來田地就算靠近河水邊,但眼下乾旱之下,漠南很多河水水位一樣下降,需要用水車將河水引上來。

不靠近河水的田地,就更需要灌井與水車了。

所以一時間不但是宣府鎮的打井與制車人員,便是在外鎮,這些人一樣供不應求。

……

民政部科技司雖然總部設在鎮城內,但還是有一些研究所院放在郊外,農田邊,廠坊旁,以便更好的進行試驗與打製。

這是一片院落,臨近西南郊山坳不遠,堂內滿滿都是書籍,甚至還有一本新近收羅來的《奇器圖說》,中級研究員吳世宦戴著眼鏡,用一蛤鉛筆在硬紙上寫寫畫畫著。

紙上圖案是一種機械,有點象耬車,但又不是,原來的木匠吳世宦,現在已進入民政部科技司擔任要職,他們這些人還擁有一個響亮的稱號:研究員。

聽說這名字還是永寧侯爺親自定下的。

他們各人有各人的研究任務,吳世宦原來是木匠泥水工,當然主要研究的便是制械、城建方向。

按吳老頭說的,這真是光宗耀祖的事,自己臨近入土了,沒想到還有成爲官人,擁有類似文人稱號的一天。

不知不覺,吳世宦進入王鬥體系已經很多年了,他的鬚髮更是完全花白,不過仍然精神抖擻,擁有使不完的精力。

他現在也生活富裕,當初王鬥讓利於民,一些不重要的廠坊分包給民衆,當時吳世宦便與家中子弟開了一家水車廠,現在水車廠生意興隆,成爲宣府鎮有名的大廠之一。

衣食無憂,又身居要職,拿著豐厚薪俸,吳世宦別的沒什麼心思,就想著自己能否青史留名的一天。

便若粟都尉趙過一樣,發明耬車,名揚千古。

多年來,他也識字不少了,更決定在年底通過文化考覈,拿下匠師的稱號。

現宣府鎮工匠雲集,上等匠士衆多,匠師卻沒有一個,吳世宦老當益壯,決定率先成爲宣府鎮匠師第一人。

當然,若賴源龍等人願意考覈,他們要成爲匠師還是輕而易舉的,畢竟書吏大使出身,不過他顯然沒有進入工匠體系的意思,只在軍科司任了職,掛著高級研究員的稱號,一心研究自己的火器。

李茂森文化水平差了一些,李之芬潛意識認爲自己是士紳,就沒有想過去考匠師。

此時這片院落爲民科司一些研究員合用,各自在搗鼓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鄰近吳世宦這片大院的,便是一個叫龍琨的中年胖子,一樣是個中級研究員,整日神神道道就在搞一些蚯蚓。

“不對,不對,如此麥子雖可收割,但散落滿地,更增人工……”

吳世宦在圖案上改來改去,總覺不滿意。

他想研究的,其實是一種收割機,由於漠南要進行大開發,又暫時地廣人稀,沒有機器跟人工搶飯碗的問題,短時間內要多產糧食,這就對高效率的機械需求極旺。

按吳世宦的想法,世上有快速播種物什,自然也有快速收割的機械,近期他在研究的,便是這個東西。

此事更已經在民科司立了項,拿到了大筆的經費,只是遲遲不能出成果,讓吳世宦心急如焚。

他放下眼鏡,踱出自己的辦公室,來到前方大院中,一些助手與工匠,正對著幾架木製機器忙活著,看著這些機器,吳世宦眉頭皺起,眼下有幾個難題。

一是麥子割下後,如何整理整齊,裝筐妥當,否則散滿一地,還不如手工操作呢。

二是效率問題,依吳世宦的估計,此物成後,不過收割速度比人工快兩倍罷了。

此物若只比人工快兩倍,肯定難以推廣出去,耬車能日種一頃,但因爲價格高昂,民衆都不願意使用,這物更不用說了,這收割速度,必須要提高上去。

只是怎麼改進呢?

帶著煩惱,吳世宦在院中踱步,更不知不覺踱到鄰近的龍琨那方院落去,二人沒事,也會串個門,或在一起閒聊喝茶。

到了這邊,就見龍琨指揮著助手們,正往一陰溼安靜所在,不斷堆積著牛、豬、馬、雞等糞便,還有大量的果皮、樹葉等堆上去,一邊喃喃自語,在筆記上記著什麼。

“……地龍習性喜靜,偏好潮溼,冬日更需鋪上厚葉,糞便,以免無食而死……”

他在忙活著,根本沒注意到吳世宦的進來。

這個胖肥的中年男子因貢獻了草場養雞法,還有土缸孵蛋法,使宣府鎮的畜牧業大大發展,幾年過去,他現也成爲了民科司的主力人員,他身家一樣豐厚,因爲各用草場養雞鴨的畜場,都要向他交納一定的專利費用。

他現在在研究用蚯蚓餵養雞鴨,因爲他發現,養蚯蚓耗費少,餵養出來的雞鴨,更又大又肥,下蛋率都提高不少。

而且蚯蚓糞便可以增肥土地,醫藥又稱地龍,可以入藥,具有清熱、鎮驚,利尿,止喘等功效。

所以這兩年,他都在研究這個蚯蚓的事,民科司成立後,更是專門爲此立了項。

他喃喃自語著,吳世宦雖然進來,其實還是掛念著自己的事情,他看著龍琨在動作,又似乎沒看到,只是忽然喃喃說了一句:“麥子割時散落一地怎麼辦?”

龍琨無意間的回了句:“用筐筐著唄。”

吳世宦眼前猛然一亮:“對啊!”

他匆匆忙忙出去了,龍琨仍然繼續往自己筆記上記著什麼,根本沒意識到吳世宦的進來,出去。

他們這些搞奇技淫巧的人,在宣府鎮這種環境下,個個都煥發出火熱的工作激情。

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41章 春耕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413章 新營制第95章 仁與義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16章 小小心思第713章 崩潰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198章 留守第808章 拉開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511章 難支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32章 反響第355章 想伏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424章 出征第112章 野戰(上)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628章 凹凸陣第65章 爭奪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111章 佈陣第710章 胡寨主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248章 對策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485章 遇敵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21章 紅顏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820章 一箭第732章 血溝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576章 自刎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720章 二溝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480章 輜重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771章 人心第743章 南門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95章 檄文第34章 首戰之威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450章 破營第499章 楊興嶺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08章 爭糧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742章 過溝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2章 貧窮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551章 說服第549章 處置第679章 舌戰第791章 顫慄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57章 原則第382章 勝利第640章 炮轟第464章 勇氣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636章 淹沒第44章 變化
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41章 春耕第200章 清兵入寇下第216章 多爾袞、阿巴泰第506章 大決戰(下)第211章 石橋之戰(下)第413章 新營制第95章 仁與義第645章 繳獲、處置第565章 崇禎十五年了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149章 沸沸揚揚第298章 以逸待勞、聖上天威第16章 小小心思第713章 崩潰第227章 追盧象升第598章 朱仙鎮之醞釀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2章 甲長鍾大用第198章 留守第808章 拉開第340章 觀摩王鬥練兵第476章 魔盒打開(上)第631章 豈曰無衣第511章 難支第191章 紀小娘子逃婚第300章 擊其奔散第196章 不患貧而患不安第532章 反響第355章 想伏擊?第427章 匯合行軍(上)第424章 出征第112章 野戰(上)第295章 無可奈何地退走第536章 永寧侯(上)第326章 殺蟲焉用牛刀第628章 凹凸陣第65章 爭奪第602章 這片土地第294章 王鬥爲前鋒、大丈夫當如是第111章 佈陣第710章 胡寨主第338章 一舉兩得第194章 恕下官直言第248章 對策第215章 要不要搶一把第485章 遇敵第133章 意外、吃驚第621章 紅顏第348章 軍臨中州(下)第218章 出兵搶糧第685章 他們就該死是吧?第820章 一箭第732章 血溝第701章 督查專員第576章 自刎第547章 血本無歸(上)第541章 除奸隊(下)第720章 二溝第456章 凹陣應銳陣(中)第480章 輜重第171章 水力鑽牀第771章 人心第743章 南門第383章 反響、去襄陽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609章 沒有懸念了第313章 重新評價第188章 馬水口守備、發財機會第591章 革、左五營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595章 檄文第34章 首戰之威第231章 友軍兇猛第127章 英靈、退兵第367章 到洛陽、嫉妒第450章 破營第499章 楊興嶺第299章 伐明之策、鰲拜前鋒第208章 爭糧第493章 逼向女兒河(下)第219章 殺他個落花流水第742章 過溝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72章 貧窮第284章 向京師報捷第551章 說服第549章 處置第679章 舌戰第791章 顫慄第236章 光捱打不能還手第57章 原則第382章 勝利第640章 炮轟第464章 勇氣第392章 名動天下第328章 盛京謀議(下)第332章 他們以爲我不敢動手?第636章 淹沒第44章 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鄱阳县| 海淀区| 饶河县| 垣曲县| 喜德县| 太和县| 高州市| 江阴市| 易门县| 科技| 治县。| 略阳县| 锡林郭勒盟| 时尚| 章丘市| 峨眉山市| 仁布县| 壤塘县| 东兰县| 平原县| 响水县| 鄂托克前旗| 托克托县| 怀柔区| 陇西县| 双桥区| 广州市| 台南市| 白朗县| 中牟县| 嘉荫县| 仁布县| 屏山县| 河南省| 葵青区| 临沂市| 海门市| 甘德县| 长海县| 松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