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0章 禍福難測

所謂“外四家軍”的說法,不是秦堪獨創(chuàng),卻是朱厚照先提出來的。

朱厚照尚武,京師裡無論是皇宮還是豹房,都特意開闢出一塊演武場,以此作爲他指揮軍隊演武之用,朱厚照讀過許多兵書,而且他也絕非趙括那種紙上談兵的誇誇其談之輩,他深知理論和實際的區(qū)別,所以讀完兵書後,對每個新學到的陣型也好,大軍前後的調(diào)動也好,幾種兵器的結(jié)合使用也好,全部付諸於演武場,總要親自調(diào)動軍隊試驗過這些理論,才能完整地消化它,認同它。

去歲親征韃靼之前,朱厚照便有親自與韃靼小王子伯顏猛可決戰(zhàn)的念頭,於是大軍還未離京便給宣府,大同,延綏,遼東四大邊鎮(zhèn)的總兵官下了調(diào)兵旨意,旨意的最後,竟對四大邊鎮(zhèn)的邊軍將士以“外四家軍”相稱,惹得四大邊鎮(zhèn)的總兵官彷彿被青樓花魁主動勾引了似的,莫名驚喜榮幸不已。

而邊軍與京營將士對調(diào)的說法,也是朱厚照的首創(chuàng),而且這個說法很久以前便提出了。

正德三年年尾之時,朱厚照剛剛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還京,此戰(zhàn)朱厚照深感京營將士戰(zhàn)力不強,軍心不盛,於是太廟獻俘之後便在朝會上提出京營與邊軍將士對調(diào),每三年爲一輪換,是爲實戰(zhàn)練兵之故。

無可諱言,朱厚照的這種想法委實有些前衛(wèi),不過並非昏庸,反而很有道理,這位皇帝的尚武之好並非胡鬧,對於軍事確實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的,邊軍和京營互調(diào)便是神來之筆,堪稱絕妙。

只可惜朱厚照正應了唐大才子那句詩。“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如此絕妙的計劃在他人眼裡卻是驚世駭俗離經(jīng)叛道,終不能被朝臣所容。甚至連最開明的李東陽亦無法認同這個想法。正德三年底。即將致仕的李東陽向朱厚照上了他政治生涯的最後一道奏疏,名爲《疏諫京營邊軍兌調(diào)十不便》。針對的便是朱厚照提出的兌調(diào)京營和邊軍一事。

連開明的李東陽都上疏反對這個太過前衛(wèi)的計劃,其餘的大臣就更不用說了。

朱厚照對自己的天才腦袋沾沾自喜了沒兩天,便被鋪天蓋地的口水淹沒,那種感覺比當頭一盆涼水淋下更痛苦。簡直是無數(shù)人掄圓了膀子噼噼啪啪扇了他無數(shù)耳光,鼻青臉腫的朱厚照咬著牙……忍了,當然,邊軍京營兌調(diào)的計劃從此束之高閣,不見天日。

直到正德十三年,朱厚照又動起了北征韃靼的念頭,早年的京營邊軍兌調(diào)的計劃再次萌芽。於是爲了鋪墊,遂下旨將四大邊鎮(zhèn)的邊軍將士稱爲“外四家軍”,原本打算親征歸京後正式將此事提上日程,結(jié)果還沒來得及開口。朱厚照卻不幸溺水昏迷。

今日秦堪提出邊軍入京也正是時候,皇帝昏迷,京師羣龍無首,大明各地藩王流寇盜匪蠢蠢欲動已是必然,調(diào)動邊軍入京防範確實很有必要。

一個沒有子嗣的皇帝若命懸一線,天下窺伺大寶的野心之輩何其繁多,若無一支強大的軍隊駐守京師,誰知會發(fā)生怎樣的鉅變?

秦堪的話很簡潔,但說完後涼亭內(nèi)卻久久陷入沉寂,楊廷和楊一清等人捋須沉默不語,保國公朱暉的臉色卻有些難看,神情隱隱有股怒意。

朱老爺子的怒意很好理解,畢竟京師十二團營由他統(tǒng)領,十二營裡,每一營皆由一位開國侯負責,平日裡任何一營皆不得隨意調(diào)動,必須由國公和國侯親眼見到聖旨和調(diào)兵虎符後才能調(diào)動兵馬,十二位開國侯和一位保國公便組成了京師這支精銳之師的高層指揮,現(xiàn)在秦堪當著朱老爺子的面說什麼京營將士戰(zhàn)力堪虞,等於赤裸裸打朱暉的臉,老爺子焉能不怒?

“哼!調(diào)動邊軍入京?這說法是不是太駭人了?滿朝文武能答應嗎?陛下昏迷不醒,京師正是風聲鶴唳之時,一點點小火星兒都能將臣民之心點爆,這種時候調(diào)邊軍入京,滿朝文武豈能答應?若陛下真有不測,另立新君已是必然,新君豈能答應臥榻之側(cè)有如此多的兵馬走來走去?”

朱暉的語氣不善,幸好亭內(nèi)在座之人同爲一黨,彼此之間利益關係緊密,否則依朱老爺子那火爆脾氣早就掀桌子翻臉了,現(xiàn)在只是語氣不善,足以證明他對秦黨是真愛。

秦堪朝他歉然一笑,道:“老爺子息怒,我的提議只是對事不對人,京營將士相比邊軍的戰(zhàn)力確實稍有不如,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我擔心陛下昏迷之事一旦傳遍天下,那些藩王和素有造反野心的流寇邪教們必然不會毫無動作,能多調(diào)一些將士入京防範總歸是沒錯的,畢竟藩王們皆是陛下的血脈親人,理論上來說都有繼承大統(tǒng)的資格,可皇帝只有一人能當,那些藩王們可不是講道理的人,萬一爭搶皇位時做出什麼過激的動作,京師有一支強大的兵馬彈壓方爲萬全之策。”

秦堪語氣懇切,所言入情入理,朱暉滿肚子火氣卻發(fā)作不得,只能重重一哼,不再說話。

楊廷和搖頭道:“秦公爺此言未嘗沒有道理,凡事防範於未然終歸是沒錯的,然而邊軍入京不是小事,後果亦很嚴重,今晚過後陛下若被太醫(yī)們救醒,我等朝臣未經(jīng)請旨便調(diào)兵入京,陛下難免不快,若陛下不醒,來日新君即位,此舉亦免不了令新君恐慌甚至猜疑敵視,我們皆知公爺一片丹心體國,可新君會這麼想麼?”

楊廷和的話令亭內(nèi)衆(zhòng)人連連點頭,顯然都很贊同。

秦堪神情有些鬱卒,苦笑嘆道:“說來說去,我終究落得裡外不是人,罷了,調(diào)邊軍入京只是一個建議,既然此事不可爲,不提也罷,我們便耐心等待陛下醒來吧。若是……”

秦堪語氣忽然變得複雜起來:“若是陛下不醒,這攤子亂局終歸要有人來收拾的,不是新君便是舊臣。”

唐子禾從豹房走出來時已是深夜。

深夜本是萬籟俱寂之時,但此刻豹房門外卻仍聚集著百多位朝臣。三五成羣聚在一堆竊竊私語。氣氛頗爲凝重。豹房的宮門吱呀一聲打開,一身大紅蟒袍的司禮監(jiān)張永。以及谷大用,戴義等宮中權(quán)勢太監(jiān)滿臉殷勤地簇擁著唐子禾走出來。

聚集在門外的大臣們一楞,接著呼啦一聲全部圍上來,七嘴八舌問著陛下醒否。

張永和谷大用屬狗臉的。對唐子禾一個模樣,對朝臣又是另一個模樣,轉(zhuǎn)換之快,變臉之自然,簡直是影帝級別。

面對朝臣們的焦急詢問,張永臉色很不耐煩,揮了揮袍袖道:“陛下未醒。太醫(yī)們正在全力救治,多虧唐姑娘妙手,陛下性命尚無大礙,諸臣工這便散了吧。回去後各守其職,勿使懈怠,少時司禮監(jiān),內(nèi)閣和都察院自有商議。”

大臣們的吵吵嚷嚷聲裡,張永和谷大用等人朝唐子禾恭敬地笑了笑,然後轉(zhuǎn)過身便回了豹房,豹房的大門在一衆(zhòng)大臣們的憤怒目光中再次關閉,隔絕了門外無數(shù)人的複雜心思。

衆(zhòng)人的目光落在唐子禾身上,大家剛朝她邁進一步,忽然數(shù)十名錦衣校尉衝出來將唐子禾圍住,非常蠻橫地將大臣和她之間隔開,簇擁著唐子禾往外走去,整個過程裡唐子禾一言不發(fā),神情漠然,任誰也無法從她臉上瞧出絲毫端倪。

眼看豹房關了,唐子禾也走了,聚在門外的大臣們又急又怒,卻無可奈何。

刑部尚書楊子麟看了看緊閉的大門,再扭頭看了看唐子禾的婀娜的背影,許久忽然重重一跺腳,怒道:“陛下生死何等大事,張永這閹賊一句話便將我等打發(fā),視我等朝臣爲何物?走,咱們?nèi)フ覂?nèi)閣三位大學士,總要給咱們一個說法纔是!”

…………

…………

從西華池東畔的涼亭離開,秦堪在丁順等人的護送下緩步走向金水街,此時街邊靜寂無聲,百十名侍衛(wèi)靜靜立在馬車周圍,朝秦堪按刀爲禮。

馬車的玉簾掀開,唐子禾那張絕色俏麗的面容出現(xiàn)眼前,朝他嫣然一笑,伸出手招呼他上車。

秦堪也朝她擠出一個笑臉,順勢便上了馬車,車伕手中鞭子輕輕揮落,馬車便在深夜無人的街上緩緩而行。

車內(nèi),唐子禾輕揉著秦堪的太陽穴,柔聲道:“折騰了一夜,你一定很累了,少時我爲你推拿一番,去去乏意。”

秦堪反手握住她的手,道:“先說正事,陛下此刻如何了?”

唐子禾猶豫了一下,臉色凝重道:“不大妥當,溺水獲救終究晚了些,氣血神志皆已極虛,怕是難醒了。”

秦堪一顆心頓時沉入谷底,整個人如同墜入冰窖,渾身一陣陣發(fā)冷,臉色也瞬間蒼白了。

“爲了一支金簪……值得麼?”秦堪失神喃喃自語,眼圈迅速泛了紅。

唐子禾黯然嘆道:“一代帝王,雄視宇內(nèi)四海,天下無人可比肩,英雄寂寞之時,爲一個女人的一支金簪而死,這樣的死法對他來說想必正是極好的歸宿吧,箇中風情旁人不懂,唯心自知。”

秦堪神情悲愴,聲音愈發(fā)低沉沙啞:“我曾想象過我和他的結(jié)局,也許很多年以後,當我滿頭白髮垂垂老矣,顫巍巍地邁著蒼老的步伐,一步一步走進皇宮,朝那位相處大半生,既是君臣又是知交的他最後施一次人臣之禮,靜靜向同是老邁的他告別,約定來世再見,最後我離開皇宮,躺在家中的牀榻上,幾位妻妾和一羣子女們圍在身邊,聽著他們悲痛的哭聲,帶著笑容漸漸辭世,而他,坐在空曠而寂寥的大殿內(nèi),回憶起我和他這些年一起做過的好事壞事,仍像個孩子般哭哭笑笑,待我葬禮之時,他被人攙扶著走到我墳前,和我最後說說話兒,最後給我的墳頭敬一碗酒。算是對我和他一生的君臣之義做個了結(jié),有始有終,彼此不負今生……”

秦堪的語氣很平靜,但眼淚卻忽然滑出了眼眶。

很陌生的液體。從來到這世上第一天到現(xiàn)在。從未流過淚的他,此刻卻淚如泉涌。無法抑止。

“我想過我和他的無數(shù)種結(jié)局,但……從來沒想過,他的結(jié)局竟是如此這般!太早了,太快了。太突然了,人生無常,我們總是在最無防備之時,便被上天驟然奪去一切,不論身份高貴還是低賤,上天對誰都是公平的,只是我沒想到。這種公平竟然會降臨到他身上……”

見秦堪罕見的流淚,唐子禾也驚呆了,沉默許久,一雙纖手輕輕拭去了他的淚。道:“人生禍福難測,帝王和匹夫都是一樣,壽數(shù)和富貴皆由天定,你莫太傷心,更不能自亂陣腳,很多事情等著你做,如今的你已不是孑然一人,你的一個念頭決定著無數(shù)人的生死,你可以傷心,但不能亂。”

不愧是曾經(jīng)號令千軍萬馬的女元帥,連安慰人都這般理智冷靜。

秦堪抽噎了幾下,道:“盡你所能,陛下能救醒嗎?”

唐子禾垂頭道:“我只能盡力延他十日性命,或許十日之後能有轉(zhuǎn)機……”

秦堪一楞,接著皺起了眉:“你剛纔說無法救醒他,現(xiàn)在又說十日後有轉(zhuǎn)機,究竟什麼意思?”

唐子禾擡頭正視著他:“十日已是我的極限,原本他連今晚都撐不過去的,我恨這個皇帝,剛纔在豹房裡,我什麼都不必做便足以讓他死在今晚,但我還是選擇了救他,只因他是你的君王,也是你的朋友,我害死一個皇帝毫無顧忌,但我不能害死你的朋友,我承擔得起天下人的仇恨,但我承擔不起你對我的失望,此刻他還活著,只因他的運氣好,十餘年前認識了你這個朋友,他託了你的福。”

秦堪冷厲的目光漸漸柔和,揉了揉無比疲倦的臉,嘆道:“你莫怪我,他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君王,更是我一生的知交好友,相識十餘年來,無論任何事情他總是毫不猶豫站在我這邊,我欠他十多年的知遇,他這一生活得太單純,也活得很累,我只希望老天開眼,給他一個多福多壽的結(jié)局。”

唐子禾淡淡道:“藥醫(yī)不死病,沒有人能真正選擇自己的結(jié)局,皇帝也不能。”

“他……果真只有十日壽數(shù)了麼?”

唐子禾垂下頭,眼中閃過一抹複雜,卻輕輕道:“不錯,若無奇蹟,他便只有十日壽數(shù)。”

秦堪卻沒注意到她一閃而過的複雜眼神,呆怔失神半晌,眼圈又紅了,無聲的悲痛在小小的車廂內(nèi)瀰漫。

唐子禾靜靜地看著他,許久之後打破沉默。

“儘管此時不合時宜,但有件事我不得不提醒你。”

“你說。”

“若皇帝駕崩……你別這樣看著我,這是迴避不了的事實!”

秦堪抿了抿脣,道:“你繼續(xù)說。”

“若皇帝駕崩,朝臣勢必再立新君,不管新君是哪位藩王,對你來說終歸是陌生人,如今你寧國公手握錦衣衛(wèi),朝中羽翼豐滿,連內(nèi)閣和東西二廠都不得不看你臉色,可稱一手遮天,權(quán)勢盛極一時,我想問你,若新君即位,他能容你嗎?”

秦堪眼角猛跳,臉色卻忽然陰沉下來。

唐子禾絲毫不懼他陰沉得嚇人的臉色,徑自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舊臣權(quán)勢過盛,對新君絕非好事,爲了立威也好,集權(quán)也好,但凡正常一點的帝王都絕不會容許自己的臣子權(quán)勢過大卻毫無制約,帝王之道本是制衡之道,國朝若欲運轉(zhuǎn)無阻,至關重要莫過於朝堂派系互相制約平衡,左手拉攏,恩威並施而令朝臣歸心,這些手段對帝王來說是家常便飯,來日新君即位,面對朝堂權(quán)勢最盛的寧國公,他對你是繼續(xù)恩寵還是毫不留情剪除羽翼,最後對你鋼刀加頸?將來何種結(jié)果,你想過嗎?”

秦堪冷冷道:“此時此地,你說這些不覺得太早了嗎?”

唐子禾亦冷笑:“早嗎?怕是不早吧?十日後若皇帝不醒,內(nèi)閣和朝臣們難道會繼續(xù)等下去?選擇新君的廷議你攔得住嗎?新君即位後對你動手的日子須臾便至,秦堪,你已是生死存亡的關頭了,何必還在自欺欺人?”

秦堪咬著牙,道:“若是陛下真有不測,我可以……”

唐子禾接過他的話頭:“你想說你可以致仕,對嗎?尋常臣子若是大禍臨頭,選擇致仕未嘗不是韜光避禍之良策,但是你不一樣,秦堪,你的羽翼太豐滿了,朝中故交門吏太多,勢力太大,任何皇帝都會對你起殺心的,這種殺心絕不會因你致仕而消除,你自己翻翻從古至今的史書,哪個權(quán)勢過盛的權(quán)臣能夠平平安安得以善終?”

第471章 侯府定計(上)第174章 岳母進京第400章 空谷幽蘭第473章 侯府定計(下)第586章 強行綁架第708章 正德選妃(下)第460章 與虎謀皮(上)第20章 繼續(xù)賺錢第331章 經(jīng)營遼東第682章 意外戰(zhàn)果第340章 噩耗入京第734章 加恩進勳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613章 處處漏洞第263章 募兵圖新第528章 巔峰對決第672章 京師暗戰(zhàn)(下)第427章 恩威並濟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37章 不負年少第697章 緩緩歸矣第538章 各斬情絲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48章 初來乍到第697章 緩緩歸矣第47章 城外臨別第129章 是非難辨(上)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663章 身陷困局第454章 張永搶炮第84章 大婚之喜(上)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622章 安慶決戰(zhàn)(中)第720章 禍福難測第743章 大開殺戒第454章 張永搶炮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218章 進宮請罪第515章 會審劉瑾(上)第188章 太子救駕第9章 江南才子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270章 陽明問道第291章 已成定局第263章 募兵圖新第308章 駕至遼陽第240章 上天示警第571章 晉爵有道第672章 京師暗戰(zhàn)(下)第387章 滿堂不歡第3章 秦氏族叔第414章 子禾入衙第524章 戰(zhàn)火蔓延第464章 故友相逢第311章 改變戰(zhàn)略第351章 相逢一笑第72章 坑儒千戶(中)第357章 嚴嵩破題第303章 堅實後援第433章 平定天津(上)第299章 義州奪兵(中)第218章 進宮請罪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425章 不拖不欠第198章 家人團聚第303章 堅實後援第55章 崇明抗倭(上)第15章 化解危局(上)第703章 選妃暗流(下)第267章 師叔自薦第543章 攻守鏖戰(zhàn)第437章 平定天津第489章 陵墓逾制第462章 又挖深坑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3章 秦氏族叔第511章 決戰(zhàn)金殿(下三)第694章 駐兵之爭(下)第286章 正德大婚(下)第663章 身陷困局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403章 白蓮紅陽第295章 關外荒涼第93章 千戶上任第255章 劉謝致仕第208章 弘治大行(上)第76章 調(diào)令北來第24章 新紮師爺第660章 故地重遊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461章 與虎謀皮(下)第474章 三邊動盪第308章 駕至遼陽第700章 天家子嗣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696章 面授機宜(下)
第471章 侯府定計(上)第174章 岳母進京第400章 空谷幽蘭第473章 侯府定計(下)第586章 強行綁架第708章 正德選妃(下)第460章 與虎謀皮(上)第20章 繼續(xù)賺錢第331章 經(jīng)營遼東第682章 意外戰(zhàn)果第340章 噩耗入京第734章 加恩進勳第479章 無聲挑撥第613章 處處漏洞第263章 募兵圖新第528章 巔峰對決第672章 京師暗戰(zhàn)(下)第427章 恩威並濟第79章 紹興提親(上)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37章 不負年少第697章 緩緩歸矣第538章 各斬情絲第484章 四面楚歌第48章 初來乍到第697章 緩緩歸矣第47章 城外臨別第129章 是非難辨(上)第668章 大索京師第413章 相生相剋第663章 身陷困局第454章 張永搶炮第84章 大婚之喜(上)第326章 四朝名臣第622章 安慶決戰(zhàn)(中)第720章 禍福難測第743章 大開殺戒第454章 張永搶炮第355章 推新不易第362章 籠中金雀第218章 進宮請罪第515章 會審劉瑾(上)第188章 太子救駕第9章 江南才子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270章 陽明問道第291章 已成定局第263章 募兵圖新第308章 駕至遼陽第240章 上天示警第571章 晉爵有道第672章 京師暗戰(zhàn)(下)第387章 滿堂不歡第3章 秦氏族叔第414章 子禾入衙第524章 戰(zhàn)火蔓延第464章 故友相逢第311章 改變戰(zhàn)略第351章 相逢一笑第72章 坑儒千戶(中)第357章 嚴嵩破題第303章 堅實後援第433章 平定天津(上)第299章 義州奪兵(中)第218章 進宮請罪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425章 不拖不欠第198章 家人團聚第303章 堅實後援第55章 崇明抗倭(上)第15章 化解危局(上)第703章 選妃暗流(下)第267章 師叔自薦第543章 攻守鏖戰(zhàn)第437章 平定天津第489章 陵墓逾制第462章 又挖深坑第609章 絕處無生第3章 秦氏族叔第511章 決戰(zhàn)金殿(下三)第694章 駐兵之爭(下)第286章 正德大婚(下)第663章 身陷困局第391章 太廟請罪(中)第403章 白蓮紅陽第295章 關外荒涼第93章 千戶上任第255章 劉謝致仕第208章 弘治大行(上)第76章 調(diào)令北來第24章 新紮師爺第660章 故地重遊第537章 開拔霸州第707章 正德選妃(中)第461章 與虎謀皮(下)第474章 三邊動盪第308章 駕至遼陽第700章 天家子嗣第444章 劍指西廠(下)第696章 面授機宜(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绥化市| 曲阳县| 横山县| 乐东| 阳高县| 西畴县| 綦江县| 百色市| 上犹县| 牙克石市| 西丰县| 册亨县| 博爱县| 新闻| 如皋市| 东辽县| 政和县| 息烽县| 吉隆县| 双桥区| 大竹县| 商都县| 大安市| 襄城县| 鹤岗市| 沁阳市| 舟曲县| 武鸣县| 吴江市| 黄平县| 和田县| 连州市| 天柱县| 介休市| 台湾省| 沁水县| 江津市| 内黄县| 三门峡市|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