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鄉親們笑”是共產黨人執政的根本原則
“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農村考察與村民們話家常,一席話生動懇切地表明瞭中國共產黨人執政爲民的根本原則,也道出了我們黨始終植根於人民羣衆沃土之中的真諦所在。
“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話與那句“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一樣,話語通俗樸實,意思相近相通,我們至少可以從中領悟出三層含義:其一,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所有的方針政策都是爲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順應民意、把黨的政策落到羣衆心坎上,應是我們黨制定一切政策的根本依據和遵循;其二,人民羣衆是黨的各項工作得失成敗的最終評判者,我們幹什麼、怎麼幹,都應當聽取人民羣衆的意見和建議,是否符合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和期待,是檢驗我們黨一切工作的試金石;其三,爲民謀利,爲羣衆謀福祉,讓黨的好政策普照千家萬戶惠及最廣大人民羣衆,是我們黨一切活動的根本歸宿,也是我們黨得民心的根本條件。這三條緊密聯繫,互相依存,相輔相成。順民意是基礎,謀民利是根本,得民心是目標,三者形成了共產黨人執政的根本特點、根本規律和根本優勢。“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利益,必然獲得人民羣衆全心全意的支持和擁護;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謀福祉,人民羣衆就會“始終”爲黨注入不竭的強大力量。執政爲民、執政以“鄉親們笑”爲依歸,既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也是我們共產黨人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原則;既是科學的思想方法,也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就是要把羣衆的情緒作爲檢驗我們工作的晴雨表,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傾聽羣衆呼聲,反映羣衆意願,集中羣衆智慧,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使我們
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更好地體現人民羣衆的意見、願望和利益。“政之所行,在順民意;政之所廢,在逆民願。”我們是辯證唯物主義者,歷來強調動機與效果的統一。沒有真誠尊重人民願望的態度,就不會有真正符合人民意願和要求的政策和決策,更談不上獲得讓“鄉親們笑”的效果。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爲崇高理想奮鬥與爲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體現在制定政策問題上,一是政策決策的產生應來源於人民意願。要廣泛而充分地徵求人民的意見、建議,根據大多數人的意願制定大政方針,決定幹哪些事項、做哪些工作。二是政策決策的完善應依據於人民意願。如何幹好工作,要依據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和方案。比如,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制定國家“十三五”規劃,各地要根據具體情況和發展條件的不同,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確保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質量。三是政策決策的執行應受制於人民意願。堅持跟蹤問效,多渠道、多方式地接受人民的意見和建議,“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切實讓人民監督政策決策的執行過程,確保執行不出偏差、不走彎路。一句話,就是要始終堅持把爲民放在第一位,以羣衆呼聲爲第一信號,以羣衆意願爲第一抉擇,讓“鄉親們”的“哭還是笑”進入領導決策,體現於政策決策的具體推進過程。
“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就要利爲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確保將好的政策落實好,讓羣衆實實在在得到實惠。謀民利,是執政的本質和核心。古語曰:爲政之道,以厚民生爲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如果不能讓人民羣衆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的政權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人民羣衆的支持和擁護。體現在落實政策問題上,一是誠心誠意辦實事。始終把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關心羣衆疾苦,體察羣衆情緒,力戒空談,以“馬上就辦”的精神,紮紮實實撲
下身子爲羣衆辦實事。二是盡心竭力解難事。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羣衆意見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急羣衆之所急,幫羣衆之所需,解羣衆之所難,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在爲羣衆排憂解難中打開工作的局面。三是堅持不懈做好事。凡事想著羣衆,一切爲了羣衆,時時處處心裡裝著羣衆,把爲羣衆做好事當作永恆的追求。尤其是對那些棘手問題、撓頭事,要敢於列出落實時間表,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靠上抓、摽上幹,“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問題不解決不撒手,跑好“最後一公里”,確保好事辦好、實事落實。
“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就是要情爲民所繫,始終與人民羣衆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樂民之所樂、憂民之所憂,在思想感情上真正同人民羣衆融爲一體。體現在政策最終評判題上,就是要堅持把實現人民願望、滿足人民需要、維護人民利益,作爲衡量黨的政策好不好的根本標誌,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檢驗黨的政策是否正確、執行是否到位。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與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是維繫黨盛衰興亡的根本問題。古希臘神話中有個“安泰”的故事,說古代一個英雄安泰力大無比,戰無不勝。他的敵人經過研究發現,安泰的力量源於大地,於是就想辦法讓他雙腳離開大地,這樣安泰就失去了力量之源,結果被戰而勝之。這個故事啓示我們,一刻也不要離開人民羣衆這個“大地”,否則就會失去力量之源。我們黨自誕生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得民心,黨就能發展、壯大;失民心,黨便遭受挫折、損失。只有得民心,才能保證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爲堅強的領導核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一撫今思昔、鑑古知今的認知,正是我們學習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思想,感悟“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之真諦的要義所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