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戰(zhàn)書

蔡河從廣利門進(jìn)入汴梁外城,從裡城南中門朱雀門樓前流淌而過,龍津橋橫臥在朱雀門前的蔡河之上,似一道飛虹。

龍津橋以往,穿過朱雀門,直至北面的州橋,兩側(cè)鋪樓林立,曾幾何時這裡是汴梁城裡最爲(wèi)著名的美食街:

當(dāng)街水飯、熝肉、幹脯、獾兒、野狐,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旋煎羊白腸、鮓脯、燴凍魚頭、批切羊頭、薑辣蘿蔔、水晶鱠、豬髒、煎夾子等等,幾乎包羅世間美食。

龍津橋往南則是太學(xué)、國子監(jiān)所在地。

雖說太學(xué)、國子監(jiān)乃是當(dāng)世讀書人的聖地,但左右街巷除了居住數(shù)以萬計的人家,殺豬巷等地也是汴梁最具盛名的妓館聚集之所。

不計其數(shù)的大小妓寨楚館幾乎將太學(xué)、國子監(jiān)包圍得水泄不通,叫當(dāng)世最心高傲的那一小撮讀書人,真正領(lǐng)教到什麼叫市井氣息,什麼叫紅塵美人,什麼叫清靜幽然見鬼去……

然而此間早不復(fù)往昔的紅塵繁華。

數(shù)以十萬計的民衆(zhòng)逃出汴梁,到處都是倒塌燒殘的屋舍樓鋪。太學(xué)、國子監(jiān)以及中一觀等道觀寺廟, 也都在戰(zhàn)火中損毀。

僞楚此時還只顧著百般壓榨城中殘存的民衆(zhòng),沒有想到要收拾一地的狼籍。

楊景臣在皇城司諸將吏的簇?fù)硐拢巧现烊搁T城樓。

這時候日頭剛爬上樹梢頭,給汴梁城塗上一層金輝,叫滿城的狼籍看上去有一種詭異的瑰麗感。

雖然之前對南薰門的兩次反攻都被擊潰,但此時又有上千雄州精銳在朱雀橋南列陣,楊景臣看了稍稍寬心。

他主持汴梁守禦之事,原本對汴梁降軍就沒有什麼指望、信任,但又不得不用,最後只是用之守汴梁外城,而將內(nèi)城、皇城牢牢置於雄州兵馬及赤扈精銳騎兵的控制之下。

雖說賊軍突襲奪得南薰門之後,往兩翼突進(jìn)很快,蔡河進(jìn)出汴梁上下水口的廣利門、普濟(jì)門,此時都被賊軍從內(nèi)側(cè)圍住,與城中的別處軍營駐地被分割開,但其他地方還算平靜,混亂更沒有往裡城蔓延。

“拔格將軍!”楊景臣朝一名體形軒昂的赤扈大漢拱拱手,問道,“拔格將軍對這支突襲而來的賊軍,有何感觀?”

拔格將軍小眼塌鼻扁平臉,其貌不揚(yáng),但手按著腰間的佩刀站在垛牆前,自有一股凜冽威武的氣度。

“賊軍有兩千兵馬極爲(wèi)精銳,不似普通賊衆(zhòng),”拔格昂然說道,“但除此之外,皆烏合之衆(zhòng)也!楊帥只要想辦法將龍津橋南側(cè)的賊衆(zhòng)擊退,抵達(dá)南薰門內(nèi)側(cè),餘者不過都是楊帥的首級功罷了!”

“賊衆(zhòng)進(jìn)攻如此犀利,還是小心爲(wèi)上我看還是速遣信騎趕往陳州、鄭州、太原請援要緊!”有人建議道。

赤扈立李汲爲(wèi)帝,在汴梁建立大楚王國,但實際軍政主要還是受到鎮(zhèn)南宗王府節(jié)制。

拔格所部兵馬有限,但代表鎮(zhèn)南宗王府駐守汴梁,意義非凡。

此外,嶽海樓、楊景臣以及蕭幹諸部降附兵馬,名義

上都劃爲(wèi)楚軍序列;曹師雄、陰超、孟平等部除目前歸鎮(zhèn)南宗王府直轄外,其部主要還在黃河以北的蒲州等地。

因此汴梁遇到變故,守軍不能解決,第一時間理所當(dāng)然要遣人趕往太原鎮(zhèn)南宗王府以及前往鄭州、陳州見蕭幹、嶽海樓請援。

拔格眉頭微微一蹙,目光更沉著的盯向南薰門城樓方向,無意與楊景臣身邊的人爭論什麼,似也無意干涉楊景臣做什麼決定。

“通稟宗王府、知會鄭州、陳州,是要第一時間安排人前往的,”楊景臣打了個哈哈,說道,“不過還是要先將敵情摸清楚……”

楊景臣作爲(wèi)宿將,還是相信拔格的判斷沒有錯。

雖說賊軍藏有戰(zhàn)鬥力很強(qiáng)的精銳戰(zhàn)力,輕而易舉就突襲攻下南薰門,又很快控制南薰門內(nèi)側(cè)數(shù)裡縱深的區(qū)域,但賊軍計劃如此周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後續(xù)賊軍竟然還是都從南薰門進(jìn)來,這事就值得琢磨了。

這無疑說明襲入汴梁城的大部分賊軍,戰(zhàn)鬥力是非常有限的,並無把握直接從外側(cè)突襲其他城門要不然的話,汴梁城此時的混亂就不會僅侷限於南外城區(qū)域。

不過,問題是賊軍所藏的精銳,到底來自哪部分?

“前面是怎麼回事?”楊景臣看有龍津橋南側(cè)有數(shù)騎敵衆(zhòng)攜信幡從南薰門方向馳往,在他們兵馬陣列往來馳奔,不知道滿嘴在嚷嚷著什麼,卻叫他們列陣龍津橋前的兵馬明顯出現(xiàn)一陣擾動。

“楊公、拔格將軍、少將軍!”

楊景臣沒有疑惑多久,就有一騎從千餘步外的龍津橋馳到朱雀門城樓下,揚(yáng)聲稟道:

“率部襲汴梁者,乃南朝靖勝侯、御虜將軍徐懷,剛遣人將戰(zhàn)書送上!”

“什麼?靖勝侯徐懷!”楊景臣心裡一驚,這一刻幾乎懷疑是自己聽岔了。

徐懷雖然在南薰門升起白虎帥旗,但朱雀門這邊距離到底是遠(yuǎn)了一些,沒有人趕到城樓下稟報,他們還沒有察覺到異常。

這時候楊景臣忙不迭的吩咐人,將徐懷所送戰(zhàn)書送到城樓上來。

“楊老狗叛臣逆子也,事敵有辱你親孃,該殺,洗乾淨(jìng)頸項且待我徐懷來取!”

戰(zhàn)書寥寥數(shù)語數(shù)十字,看得楊景臣額頭青筋暴跳。

徐懷在戰(zhàn)書最後用了靖勝侯與御虜將軍兩枚印章,以示身份。

城樓上的皇城司諸將吏看到這戰(zhàn)書,沒有人想著去評價戰(zhàn)書用詞粗俗、字跡稚嫩,心裡都是一涼,直覺有寒氣從尾椎骨竄上來。

楊景臣於雄州投降之後,雖說其部主要在河北路境內(nèi),與燕薊降附軍一起協(xié)助赤扈人攻城拔寨,但河?xùn)|及雲(yún)朔諸降附軍,這些年在徐懷手裡吃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虧,楊景臣、楊從宗及雄州將吏還是知道的。

此外,朱雀門城樓之上,除了雄州追隨楊景臣、楊從宗父子南下的將吏外,還有很多原京畿禁軍的投降將吏;也有奉李汲、王戚庸等命令趕來觀戰(zhàn)的投降士臣。

他們對徐懷的出身及這些年折騰的事,就更清楚了。

此前雖說南薰門在驟然間失陷,普濟(jì)、廣利兩門也有可能不保,但汴梁東西兩翼並沒有賊軍逼近的跡象,派出城刺探軍情的斥候,這時候也差不多摸清楚南薰門內(nèi)外聚集的賊軍也就萬餘人而已。

之前拔格也判斷賊軍之中的精銳戰(zhàn)力很有限,也就兩三千左右。

至少在楊景臣登上朱雀門城樓之時,大多數(shù)人的心裡還是相當(dāng)安定的。

最悲觀的想法也不過是堅守裡城、皇城等候援軍過來就好,汴梁外城再被戰(zhàn)火摧殘一次,又有什麼妨礙呢?

現(xiàn)在他們還敢有如此樂觀的想法嗎?

來人可以率三千騎兵千里迢迢奔襲太原,在十?dāng)?shù)倍敵軍之中斬殺曹師利、李處林等大將,最後全身將十萬太原軍民救走的靖勝侯徐懷啊!

誰敢保證徐懷不會殺入裡城、皇城?

有些心志不堅者,都想悄悄離開朱雀門,這一刻卻是沒有人懷疑是不是徐懷親至汴梁。

事前是沒有人想到徐懷位及一鎮(zhèn)藩帥,竟然還會親率人馬突襲河淮腹心之地,但事情真正發(fā)生了,卻又不容人質(zhì)疑。

畢竟徐懷敢率領(lǐng)三千騎兵,跑到更爲(wèi)遙遠(yuǎn)的太原,攪一個天翻地覆,此次率部突襲汴梁,又有什麼不可能?

至少在路程上,從楚山到汴梁,要比當(dāng)初從蒲州到太原近太多了。

從汴梁到楚山軍控制的召陵殘城,僅有三百里路程而已;從汴梁到嶽海樓所部剛剛放棄、新落入楚山軍手裡的新蔡城,也就五百里路程,距離都要比世人想象中近多了。

“狂妄小兒,竟然妄想取老夫頭顱!”楊景臣看左右將吏神色惶然,暴喝一聲,將戰(zhàn)書撕得粉碎,沉色看向左右,問道,“諸君,難不成真被這小兒狂妄之言嚇住了吧?”

“父帥,孩兒這就親自雲(yún)會一會靖勝侯,看看楚山精銳真有傳說中這麼恐怖!”楊從宗沒想到徐懷僅僅是表明身份,竟然就能直接壓制他們這邊的士氣,主動請戰(zhàn)道。

他可不想被徐懷的名頭嚇住,選擇困守裡城,坐看徐懷率領(lǐng)這點賊軍在外城肆意妄爲(wèi)真要這樣,他楊家還有什麼資格得王帳器重?

“我與少帥一併出戰(zhàn)!”拔格沉聲說道,“南下以來我部所過之處,守軍皆望風(fēng)披靡,雖說二十?dāng)?shù)戰(zhàn)皆大捷,我一桿長槍斬下首級也有百餘數(shù),但實在差了一點意思我也想會一會這個靖勝侯,是否真如傳說中那麼厲害!”

“拔格將軍願與從宗一併上陣,老夫親執(zhí)戰(zhàn)鼓爲(wèi)拔格將軍壯聲勢!”

楊景臣對其部雄州兵馬自視頗高,但不會盲目自信到能與楚山精銳比肩的地步。從他心裡來看,關(guān)鍵還是死守裡城不失,就不怕靖勝軍能折騰出什麼水花來。

不過,外城真被徐懷攪得天翻地覆,再坐看楚山軍離雲(yún),他楊景臣也絕對沒有辦法對宗王府交待。

現(xiàn)在難得拔格說要親自率赤扈精銳與其子楊從宗一併出戰(zhàn),楊景臣怎麼可能還繼續(xù)推三阻四?

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jī)第四十章 統(tǒng)兵之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十一章 天命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八十一章 風(fēng)亂新寇至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七十六章 疑雲(yún)動驚雷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六十三章 戰(zhàn)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五十八章 風(fēng)月交椅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jìn)城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fēng)潛入夜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zhàn)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章 權(quán)當(dāng)不知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quán)宜之論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
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十七章 肅金樓第一百章 死士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jī)第四十章 統(tǒng)兵之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十一章 天命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四十五章 鐵索橫江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一百八十八章 歲旦第九十九章 交談第二百零六章 晉家老小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頭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八十一章 風(fēng)亂新寇至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一百五十三章 敗局已定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七十六章 疑雲(yún)動驚雷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六十三章 戰(zhàn)書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目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五十三章 偏師第五十八章 風(fēng)月交椅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潰兵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八十一章 離去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陽攻略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一百八十二章 盤龍寨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jìn)城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二十七章 將變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四十二章 隨風(fēng)潛入夜第二百七十五章 禪讓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五十一章 借刀殺人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zhàn)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章 權(quán)當(dāng)不知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一十八章 權(quán)宜之論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六十八章 劃清界線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一百六十五章 淪陷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塗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宜兰市| 奎屯市| 金平| 海盐县| 增城市| 湘西| 玛纳斯县| 丰顺县| 青浦区| 西盟| 韶关市| 瓦房店市| 海盐县| 闵行区| 茌平县| 通渭县| 临泉县| 鄯善县| 石柱| 荔浦县| 托里县| 肃南| 长子县| 天台县| 蓬溪县| 凤城市| 新绛县| 常宁市| 银川市| 天门市| 小金县| 页游| 寿光市| 富民县| 舟曲县| 龙南县| 清水县| 应用必备| 乐清市|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