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

弘治十七年九月,王守仁改任兵部武選司主事——一個六品的芝麻官,這跟十二歲就中舉的“神童”、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比起來,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但別急,慢慢來! wωw? ттkan? ¢ o

剛到兵部掛號就兵部尚書劉大夏招去論兵務了——這位尚書就是推薦楊一清去陝西養馬的那位。正是由於劉大夏這位國防部長孜孜不倦的努力,危如累卵的大明國防,才變得堅固起來。這位尚書不但會搞國防,而且會物色人選,因此當王守仁被叫去“談心”的時候,同僚們無不羨慕得不知所措——一個尚書找主事談話,就是部長找科長談話,即便不會立即升職,捎帶效應,也不可估量!

王守仁也爲自己捏了一把汗,他不怕站在皇帝面前昂首激辯,卻怕在這個實戰家面前相形見絀——好不容易混進兵部了,稍有不慎,說錯了什麼,被調回工部禮部這樣的部門,那就又要從頭開始了。

出乎王守仁的意料之外,劉大夏溫和而不失威嚴,他問道:“聽說你曾經手批武經七書,對於戰事,頗有韜略?”

王守仁道:“這都是別人謬傳!只是興趣使然!”

劉大夏一聲嘆息:“我朝重文輕武,文臣用兵制,豈能只是興趣使然?!”

王守仁打了個冷戰,好嚴厲的回覆!

劉大夏道:“你認爲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王守仁道:“卑職認爲:戰爭的目的在於安民!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這些都意在說明用兵殺人不是目的,所以要慎重用兵,最好是不戰而勝,也就是‘上善伐謀’!”

劉大夏道:“那你如何看待土匪的‘剿’和‘撫’?”

王守仁道:“卑職倚重‘撫’!能撫就撫,不能撫則剿!”

劉大夏道:“那爲何如此之多的人進言要剿匪呢?”

王守仁道:“守仁以爲,當事之人,之所以主張剿匪,無非出於‘二幸’而避‘四毀’,所謂取二幸是士兵要首級升級,將官要彙報軍功,‘四毀’是原本可以不剿,卻已經請兵;浪費財力,得不償失;聚數萬之衆而無一戰之克,退縮畏避成習;違背士大夫用兵之議,形跡可疑之毀!”

劉大夏稱讚:“你概括的相當全面!他們正是以個人利害來考慮,並不以安民爲務,圖一時之私利,而不顧日後的害處!你還有什麼見解,繼續說下去!”

王守仁道:“守仁還以爲兵以糧餉爲先。孫子云: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沒有充足的糧草,談不上舉師作戰——光看到這一點事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想辦法來解決糧餉的問題,守仁計策有三:一是疏通鹽法,可以把收取鹽稅看做籌措軍餉的重要途徑;二是推行屯田,屯田是中國古代軍事家解決糧餉的傳統措施。漢以後的歷代王朝,爲解決軍隊的糧餉問題,都積極推行屯田;三是簡師省費——兵貴精不貴多。這三條守仁都列在《陳言邊務疏》中,可惜皇上看了只有是個字:上嘉納之!”

劉大夏會意地點點頭,說道:“把那《陳言邊務疏》說來我聽!”

王守仁點都稱是,並朗朗說道:“何謂屯田以給食?臣惟兵以食爲主,無食,是無兵也。邊關轉輸,水陸千里,踣頓捐棄,十而致一。故兵法曰:“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此之謂也。今之軍官既不堪戰陣,又使無事坐食以益邊困,是與敵爲謀也。三邊之戍,方以戰守,不暇耕農。誠使京軍分屯其地,給種授器,待其秋成,使之各食其力。寇至則授甲歸屯,遙爲聲勢,以相犄角;寇去仍復其業,因以其暇,繕完虜所拆毀邊牆、亭堡,以遏衝突。如此,雖未能盡給塞下之食,亦可以少息輸饋矣。此誠持久俟時之道,王師出於萬全之長策也。

何謂簡師以省費?臣聞之兵法曰:“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夫古之善用兵者,取用於國,因糧於敵,猶且“日費千金”;今以中國而御夷虜,非漕輓則無粟,非徵輸則無財,是故固不可以言“因糧於敵”矣。然則今日之師可以輕出乎?臣以公差在外,甫歸旬日,遙聞出師,竊以爲不必然者。何則?北地多寒,今炎暑漸熾,虜性不耐,我得其時,一也;虜恃弓矢,今大雨時行,觔膠解弛,二也;虜逐水草以爲居,射生畜以爲食,今已蜂屯兩月,邊草殆盡,野無所獵,三也。以臣料之,官軍甫至,虜跡遁矣。夫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師旅既行,言已無及,惟有簡師一事,猶可以省虛費而得實用。夫兵貴精不貴多,今速詔諸將,密於萬人之內取精健足用者三分之一,而餘皆歸之京師。萬人之聲既揚矣,今密歸京師,邊關固不知也,是萬人之威猶在也;而其實又可以省無窮之費。豈不爲兩便哉?況今官軍之出,戰則退後,功則爭先,亦非邊將之所喜。彼之請兵,徒以事之不濟,則責有所分焉耳。今誠於邊塞之卒,以其所以養京軍者而養之,以其所以賞京軍者而賞之,旬日之間,數萬之衆可立募於帳下,奚必自京而出哉?”?

劉大夏戎馬一生,仔細領略過王守仁的這道疏不免讚歎道:“真乃將才素質也!爲將者必須有高尚的志守,清高的氣節,聰明才智和用兵謀略,而這些你皆具備,假以時日,定是大明將才!”

王守仁被尚書劉大夏說得熱血澎湃,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哪知劉大夏雖然見識過人,比皇上還賞識他的軍事才能,但只淡淡說了一句話——你回去吧!

王守仁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期待著尚書大人,能給他一次實踐的軍事韜略的機會,但一天天過去了,他始終沒有再找過王守仁!

第五章 生死彌留第十二章 邊塞考察第五十章 淳安公主第九十三章 繼續上路第五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五章 人擇原理第六章 另類穿越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引子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九十二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第三十九章 三路人馬第八十一章 尋找機會第二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一二八章 寧王造反第九十一章 跳江脫險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三十五章 人擇原理第四十五章 轉身天涯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一二五章 人心不足第六十一章 霸陵蒼蒼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一二二章 用兵以奇第七十四章 求佛問道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八十八章 臨終託孤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八十章 絕密暗道第九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十五章 明朝達人第七十九章 寧王宮墓第一二零章 俐頭山寨第十八章 怒火街頭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一零九章 南贛四區第八章 一米月光第一二九章 上下異心第九十章 貶官龍場第八十章 絕密暗道第一零一章 假面舞會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二十章 狹路冤家第一一九章 驚堂木響第三章 案中之案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五十八章 坐等收網第一二九章 上下異心第三十二章 深入匪巢第八十二章 念起念滅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九十七章 貴州講學第五十章 淳安公主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三十二章 深入匪巢第二十五章 心學之端第九十二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五章 轉身天涯第八十三章 創立心學第五十九章 滿載而歸引子第二十八章 真假綁架第一二八章 寧王造反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八十四章 得道而歸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三章 案中之案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八十七章 宮廷內外第一二二章 用兵以奇第六十七章 尋找蕓玉第六十章 西北馬政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八十四章 得道而歸第二十章 狹路冤家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一一三章 象湖山上第六十三章 樂不思蜀第九十一章 跳江脫險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二十六章 對酒當歌第七十五章 暗流涌動第四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一三一章 王者之師第十四章 天才唐寅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十五章 明朝達人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一二三章 蕩清土匪第一一六章 各回各寨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
第五章 生死彌留第十二章 邊塞考察第五十章 淳安公主第九十三章 繼續上路第五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五章 人擇原理第六章 另類穿越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引子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九十二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第三十九章 三路人馬第八十一章 尋找機會第二十七章 平地驚雷第一二八章 寧王造反第九十一章 跳江脫險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三十五章 人擇原理第四十五章 轉身天涯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一二五章 人心不足第六十一章 霸陵蒼蒼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一二二章 用兵以奇第七十四章 求佛問道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八十八章 臨終託孤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八十章 絕密暗道第九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十五章 明朝達人第七十九章 寧王宮墓第一二零章 俐頭山寨第十八章 怒火街頭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一零九章 南贛四區第八章 一米月光第一二九章 上下異心第九十章 貶官龍場第八十章 絕密暗道第一零一章 假面舞會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二十章 狹路冤家第一一九章 驚堂木響第三章 案中之案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五十八章 坐等收網第一二九章 上下異心第三十二章 深入匪巢第八十二章 念起念滅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九十七章 貴州講學第五十章 淳安公主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三十二章 深入匪巢第二十五章 心學之端第九十二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五章 轉身天涯第八十三章 創立心學第五十九章 滿載而歸引子第二十八章 真假綁架第一二八章 寧王造反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八十四章 得道而歸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三章 案中之案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八十七章 宮廷內外第一二二章 用兵以奇第六十七章 尋找蕓玉第六十章 西北馬政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八十四章 得道而歸第二十章 狹路冤家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一一三章 象湖山上第六十三章 樂不思蜀第九十一章 跳江脫險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二十六章 對酒當歌第七十五章 暗流涌動第四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一三一章 王者之師第十四章 天才唐寅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十五章 明朝達人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一二三章 蕩清土匪第一一六章 各回各寨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大埔区| 桐梓县| 维西| 峨山| 崇信县| 洞口县| 米泉市| 门头沟区| 岫岩| 霍城县| 蓬溪县| 洛阳市| 青田县| 永城市| 黄浦区| 合川市| 吉木乃县| 四平市| 历史| 雷山县| 博白县| 北辰区| 泰安市| 颍上县| 辉南县| 泾阳县| 永德县| 镇平县| 洛扎县| 宁明县| 理塘县| 虞城县| 保靖县| 台安县| 友谊县| 临颍县| 武穴市| 德清县| 宁海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