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七章 貴州講學

一年多以後,悟道之後的王守仁更加釋然怡然。

一天,王守仁正在給七、八個當地的青少年講課。王守仁說:“《中庸》的這一段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裡道出了爲學的五個方面。上次我們講過了‘博學和審問’,今天,我們接著講‘慎思、明辨和篤行。’”先給大家講一個我們家鄉的笑話。我們家鄉有一個大戶人家姓張,因爲家裡沒有水井,每天要抽一個壯勞力專門去附近的河裡挑水。後來覺得實在麻煩,就花錢請人打了一口井。一個月後井打好了,這樣就節省下了一個勞力。這件事傳出去以後,不過百里之外,就走樣了,人們紛紛傳說大戶人家張家,打井時從地下挖出了一個活人來,於是有一些好事之徒紛紛跑來看新鮮,想看看井下挖出的人究竟長什麼樣。大家看,這可以叫什麼?”

“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學生們紛紛嚷著。

王守仁說:“對,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墒钦f到底,是那些聽信謠言的人不懂得慎思、明辨,不曉得用自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去判別一下事情的真僞。這種人,在生活中很容易人云亦云,甚至上當受騙。因此,古代先聖纔要求我們學會慎思、明辨?!?

“呵呵呵呵,講得好!”正在此時,一位年近四十、身穿四品官服的士大夫模樣的人走上竹樓來,後面跟著兩個僕役。王守仁愣了一下,然後彬彬有禮地問:“龍場驛丞王守仁這廂有禮了,敢問大人貴姓?”

官員說:“不敢當。在下席書,自號元山,兩個月前調任貴州提學副使。在貴陽城中聽說六十里外的龍場有一位大儒在興學傳道,特地慕名前來拜訪求教。剛纔聽君一番講論,果然非俗儒可比。請先生接著講下去吧?!?

王守仁謙虛地說:“求教二字實不敢當。在下可以讓學生今天改作自習,大人遠道而來,在下應當專門接待纔是?!?

席書說:“哦,不必如此,真的不必。越是這樣半路聽講,越能真實地感受到先生的治學功力。在下原本有一問題,與您今天講課的內容正好有關,就此請教先生,請先生把我當作學生來教誨足矣?!?

王守仁說:“豈敢、豈敢,大人有何問題,且請不吝賜教,卑職但將自己所知的說出來,供大人蔘考而已。”

席書說:“《中庸》裡道出‘篤行’二字,可是《尚書》中也說‘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不知這知行二者,王守仁先生以爲如何處理好其二者的關係呢?”

王守仁正色說道:“席大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下實在感佩。如果說到知與行的關係嘛,在下倒是有過一番考慮,願意說出來請大人賜教。”

席書說:“王守仁先生儘管講?!闭f著,他坐到最後一排的竹椅上,像個學生一樣的聽起講來。兩個僕役自覺地退出了竹樓

席書,弘治三年進士。正嘉之際的風雲人物。

風雲人物咋給扔到這窮鄉僻壤來搞希望工程了呢?

原來,席書同志比較正直,當年在戶部員外郎(財政部副司長)任上時,雲南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災情嚴重,人心惶惶。

朝廷派南京刑部侍郎樊瑩到雲南巡視,樊瑩調研的結果是,當地政府荒於政事,救災不力,導致天災釀成人禍,於是上疏朝廷,請求罷免玩忽職守的地方官員。

對此,席書同志有自己的看法。

他認爲,雲南發生天災,責任不在雲南,而在朝廷。整個國家猶如一個人體,朝廷是元氣,地方是四肢,元氣受到損害必將從四肢散發出來。此刻四肢出了問題,不從元氣上找原因,只把四肢砍掉,是本末倒置。

席書啊席書,人小樊同志才找好替罪羊,你就把臺給人拆了,這不是給領導添亂嗎?一看就是基礎沒打牢,建議回家溫習溫習《左傳》,領會一下什麼叫“多難興邦”。

於是,席書同志帶著一套具有極高收藏價值的精裝版《左傳》向貴州進發。

到了貴州,席書深感當地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後。俗話說,沒文化真可怕,要改變嚴峻的現狀,還是得從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抓起。

問題是貴州這地方一窮二白,哪個老師願意到這來教書?

話說傷害人的東西有三樣:煩惱,爭吵,空錢包。其中最傷人的是空錢包。

席書欲哭無淚:官場不好混,辦學無經費。頓時感到唸了十幾年書,還是幼兒園比較好混!

天上掉下個王守仁。

席書當年在京城時就知道王守仁,也知道他和湛若水一幫人天天切磋學問,攛掇著怎麼成聖。感覺這幫人弄不好哪天就集體羽化登仙了,因此一直和他們保持著距離。

而且他聽說王守仁一直對官方立爲取材標準的朱子之學頗有微詞,怕請他講學會帶壞小朋友。

可不請王守仁後果更嚴重,與其讓小朋友被當地的小混混帶壞,不如讓王守仁帶壞,至少還能做一個有文化的流氓。

於是,席書帶著疑慮和希望,來到了龍場,見到了王守仁。

二人當年在京城時也是同僚,雖說只是見面打招呼的那種,但在這裡相遇,還是倍感唏噓。

稍事寒暄,席書就直奔主題,請教朱陸異同。

席書知道王守仁推崇陸九淵,反對朱熹,這麼問說明他還是懂一些的。

他望著王守仁,等待他的黃鐘大呂,侃侃而談。

王守仁只有一句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必外求。

席書目瞪口呆:聖人可以不學自成?

邱如白“愛”上梅蘭芳還有一個過程呢,席書一時半會又如何領悟王守仁早已思索了三十年的問題?

於是,似是而非的席書回去消化、反思。

第二天再來,王守仁舉了禹和稷的事例,席書又帶著感悟和迷惘回去琢磨。

如此往復四五次,席書終於豁然通達,成爲王守仁悟道之後第一個受教之人。

對王守仁五體投地的席書從此成了祥林嫂,逢人便激動地說:聖人之道,重見於今!

回到貴陽,席書和毛應奎一道,建立了貴陽書院,廣擇學子,延請王守仁設席講學。

王守仁的時代到了。

當年王守仁在京城講學,風頭完全被李夢陽一幫文藝青年蓋過,門可羅雀。而此刻,自己卻在貴陽重放異彩。人生真是福禍相依,如果不是上疏營救戴銑,便不會貶謫貴州,不貶謫貴州,便不會在這貴陽書院講學,更不可能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千古妙得。

文章憎命達,想贏得最多必須先學會怎麼輸。

如果要撰寫一篇獲獎感言,便是感謝CCTV,感謝MTV,哦不,應該是感謝劉瑾,你打了我三十廷杖;感謝吏部文選司的同僚,你們廢寢忘食,羣策羣力爲我挑了龍場這塊蠻荒之地。沒有你們,我不可能悟道。

誰毀了王守仁的孤單,誰就毀了王守仁。

當然,最應該感謝的還是席書,他的知遇之恩成就了王守仁。

不要被歷史故事所欺騙,伯樂相馬這樣的美談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正是因爲它極少見,事實的真相只有一個——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去讀讀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體會一下他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措辭,你就能明白,一個有才華的人,想要得到大人物的賞識,甚至是接見,都是一件多麼難的事!

從這個意義上說,席書不簡單,功莫大焉!

在貴陽書院的日子裡,王守仁以其貫通儒釋道三家的學識,深刻的思想,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莘莘學子,也使自己的主張和見解在貴州一帶漸行流傳。

王守仁天生就是教育家,他的教學方式是輕鬆活潑的,帶著學生遊山玩水,隨處所得,隨處指教,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但同時,他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

在龍岡書院時,他就要求學生務必做到: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如今,又將這四條帶到了貴陽書院。

王守仁認爲,不立志就不可能勤學,不勤學志也無法成就。爲人處世,不可能無過,但應有過必改。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但你儘量讓更多的人滿意。同時,不僅自己向善,還要幫助他人向善。但責人向善必須注意方法,使人樂於接受,否則便會適得其反。

在龍岡書院和貴陽書院拜王守仁爲師的弟子(包括席書)可以統稱爲“王門一期”。

王守仁的教書育人事業在偏遠之地,搞得是風生水起,另一方面,在龍場已住了一段時間,語言已能溝通,與當地居民建立了友好關係,居民爲他建造了住房,生活條件大有改善,心境大有好轉。就如他當時《龍岡漫興》一詩中所寫:“投荒萬里入炎州,卻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有何陋,身雖吏隱未忘憂……”於是創辦龍岡書院,進行心學的研究與講授。

第三十七章 蕓玉獻計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第四十二章 重尋無處第九十六章 龍場悟道第三十七章 蕓玉獻計第九十九章 廬陵赴任第一零七章 真相大白第一二三章 蕩清土匪第十八章 怒火街頭第十五章 明朝達人第四十八章 絕版休書第二十九章 異界催眠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一二三章 蕩清土匪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一二零章 俐頭山寨第一零一章 假面舞會第一零一章 假面舞會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四十八章 絕版休書第九十五章 落地生根第二十九章 異界催眠第八十二章 念起念滅第三十九章 三路人馬第一二九章 上下異心第八十七章 宮廷內外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五十一章 駙馬有請第二十三章 齊聚婁府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五十五章 踏歌而行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第二十章 狹路冤家第九十三章 繼續上路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十九章 少年寧王第一二零章 俐頭山寨第一零二章 廬山真面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第一零八章 治理瘟疫第四十五章 轉身天涯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第六十六章 重逢故友第八十三章 創立心學第八十二章 念起念滅第六十一章 霸陵蒼蒼第六十五章 回京備試第一一九章 驚堂木響第四十一章 天各一方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二十三章 齊聚婁府第五十四章 陝西放馬第三十七章 蕓玉獻計第八十五章 夢陽出獄第一零六章 真假安娜第四十章 打道回府第八十一章 尋找機會第一零九章 南贛四區第一三零章 至誠如神第二章 初見端倪第六十八章 生死迷底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八十八章 臨終託孤第六章 另類穿越第一一七章 緊鑼密鼓第四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十七章 衆皆一望第一一九章 驚堂木響第一二七章 密謀造反第一二四章 蠢蠢欲動第一二七章 密謀造反第七章 同一輪月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十一章 只如初見第一二六章 後會有期第六十四章 不堪回首第二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九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二十二章 設計脫身第一一八章 橫水寨子第一零二章 廬山真面第十三章 江南相親第六十章 西北馬政第九十六章 龍場悟道第九十二章 死裡逃生第二章 初見端倪第九十三章 繼續上路第二十一章 十隻兔子第五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四章 一宴知秋第八十章 絕密暗道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七十九章 寧王宮墓第六十七章 尋找蕓玉第九十四章 初到龍場
第三十七章 蕓玉獻計第六十九章 八股取士第四十二章 重尋無處第九十六章 龍場悟道第三十七章 蕓玉獻計第九十九章 廬陵赴任第一零七章 真相大白第一二三章 蕩清土匪第十八章 怒火街頭第十五章 明朝達人第四十八章 絕版休書第二十九章 異界催眠第一一零章 外剿內安第一二三章 蕩清土匪第一一二章 鹽政軍餉第一二零章 俐頭山寨第一零一章 假面舞會第一零一章 假面舞會第七十八章 假山玄機第四十八章 絕版休書第九十五章 落地生根第二十九章 異界催眠第八十二章 念起念滅第三十九章 三路人馬第一二九章 上下異心第八十七章 宮廷內外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五十一章 駙馬有請第二十三章 齊聚婁府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五十五章 踏歌而行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第二十章 狹路冤家第九十三章 繼續上路第一百章 廬陵縣令第十九章 少年寧王第一二零章 俐頭山寨第一零二章 廬山真面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第一零八章 治理瘟疫第四十五章 轉身天涯第八十六章 談論兵務第六十六章 重逢故友第八十三章 創立心學第八十二章 念起念滅第六十一章 霸陵蒼蒼第六十五章 回京備試第一一九章 驚堂木響第四十一章 天各一方第六十二章 乾州馬場第二十三章 齊聚婁府第五十四章 陝西放馬第三十七章 蕓玉獻計第八十五章 夢陽出獄第一零六章 真假安娜第四十章 打道回府第八十一章 尋找機會第一零九章 南贛四區第一三零章 至誠如神第二章 初見端倪第六十八章 生死迷底第五十二章 垂簾聽辯第八十八章 臨終託孤第六章 另類穿越第一一七章 緊鑼密鼓第四十四章 情何以堪第十七章 衆皆一望第一一九章 驚堂木響第一二七章 密謀造反第一二四章 蠢蠢欲動第一二七章 密謀造反第七章 同一輪月第五十七章 智鬥馬販第十一章 只如初見第一二六章 後會有期第六十四章 不堪回首第二十四章 一語成讖第九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一三二章 機密軍務第二十二章 設計脫身第一一八章 橫水寨子第一零二章 廬山真面第十三章 江南相親第六十章 西北馬政第九十六章 龍場悟道第九十二章 死裡逃生第二章 初見端倪第九十三章 繼續上路第二十一章 十隻兔子第五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三十四章 一宴知秋第八十章 絕密暗道第一零四章 分別之後第七十九章 寧王宮墓第六十七章 尋找蕓玉第九十四章 初到龍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苗栗市| 资溪县| 彭州市| 张家川| 团风县| 观塘区| 木兰县| 呼玛县| 莒南县| 金寨县| 封丘县| 兰考县| 霞浦县| 芮城县| 邢台市| 江油市| 宁阳县| 讷河市| 济阳县| 依安县| 澄江县| 襄城县| 马公市| 鹰潭市| 阿坝县| 和平区| 淮南市| 潼关县| 滨海县| 钦州市| 策勒县| 乾安县| 祁门县| 四平市| 怀化市| 略阳县| 舟曲县| 恭城| 台州市|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