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是 19 世紀中葉法國社會階級矛盾和民族危機不可調和的產物。路易·波拿巴於
1852 年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到 60 年代後期社會矛盾與階級鬥爭加劇。波拿巴**爲轉移國
內視線,延長法蘭西第二帝國壽命,同時企圖阻止德意志統一,防止出現一個新的強大的德
國,遂於 1870 年 7 月 19 日對普魯士宣戰,普法戰爭爆發,然而法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9
月 2 日,在色當戰敗的路易·波拿巴率軍向普魯士投降。巴黎人民忍無可忍,掀起 9 月 4 日
革命,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成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由特羅胥將軍爲首組成的“國防
60
**”執掌政權。
“國防**”奉行對外投降,對內鎮壓的政策。9 月 18 日,德軍包圍巴黎?!皣?*”
不戰而降。1871 年 1 月 18 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稱帝,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1
月 17 日,梯也爾出任**首腦,繼續執行特羅胥**的內外政策。1 月 28 日法德兩國簽訂停
戰協定規定:在巴黎的法國軍隊,除一個師外,其餘一律交出武器成爲戰俘。2 月 26 日,梯
也爾與俾斯麥簽訂了預備合約,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大片領土,三年內賠款 50 億法郎。
3 月 1 日,德軍侵入巴黎。梯也爾**的喪權辱國政策激起巴黎人民的極大憤慨。
自從普法戰爭開始,巴黎勞動羣衆備受屈辱,飽受飢餓與失業的威脅。1870 年 10 月 31
日和 1871 年 1 月 22 日巴黎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兩次舉行武裝起義均遭**鎮壓而失敗。巴
黎羣衆一開始對 9 月 4 日革命充滿幻想,表示支持“國防**”,挽救祖國危亡、然而隨著
資產階級政權日益暴露其反動實質,羣衆要求建立公社的呼聲逐步加強。1871 年 3 月 15 日,
國民自衛軍選出了中央委員會,成爲領導羣衆的組織。梯也爾**簽訂合約後加緊準備內戰,
不斷向巴黎增兵。3 月 18 日清晨,梯也爾**出動軍隊偷襲蒙馬特爾高地,企圖奪取巴黎國
民自衛軍的 417 門大炮,逮捕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成員,從而觸發巴黎武裝起義,當晚國
民自衛軍控制了所有**機關,梯也爾**成員及其軍隊,警察和管史倉惶出逃凡爾賽。
以工人爲主體的國民自衛軍是巴黎武裝起義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它的中央委員會成爲事
實上的臨時革命**,卓有成效地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它的主要失誤在於沒有抓住有利時機
乘勝進軍凡爾賽和堅決鎮壓反革命,而是急於把權利移交給剛剛產生的公社委員會。
3 月 26 日,巴黎公社進行了普選,一大批工人,社會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參加了巴黎公
社領導機構,一個嶄新的無產階級國家政權誕生了。
巴黎公社一開始就認識到,工人階級一旦取得政權,就不能繼續運用舊的國家機器來進
行管理。他們一方面剷除全部舊的,一直被用來反對工人階級的壓迫機器;另一方面爲了防
範社會公僕變爲社會主人,採取了兩個可靠的辦法。第一,公社把行政,司法和教育方面的
一切職位交給由普選出的人擔任,而且規定選舉者可以毫無例外地隨著時撒換被選舉者。第
二,公社對所有公務員,不論職位高低,都只付給跟其他工人同樣的工資。
巴黎公社雖然存在的時間很短,但確實做到了“人民作了主”,“ 公僕都姓公?!惫?
委員會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它制定法律,又負責執行法律;它既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權
利機關,又是效率極高的工作機關。在公社委員會內部實行民主集中制,一切重大決策和法
令都有集體討論決定,在充分展開討論和爭論的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形成決議,
公社委員和各區工作人員以身作則,廢寢忘食地爲人民服務。他們在最困難,最複雜的情況
下,公開地樸實地,光明正大地進行工作,不自以爲是,不埋頭在文牘主義的辦公室裡,不
以承認錯誤爲恥而勇於改正。
巴黎公社成立後的兩個月裡施行了許多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措施:宣佈公社委員會是取
61
代舊**的唯一政權,新建 10 個委員會議取代過去**的各部;取消徵兵制和常備軍,宣佈
以工人爲主體的國民自衛軍是唯一的武裝力量;實行民主選舉與羣衆監督相結合的民主制度;
廢除高新,實行兼職不兼薪的制度。公社還頒佈了一系列保護勞工的法令。這些措施爲無產
階級政權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這時,逃往凡爾賽的梯也爾**並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對付巴黎公社。但公社卻沒有乘勝
追擊,直搗反革命巢穴。爲了奪回巴黎,梯也爾不惜與民族仇敵勾結,與普魯士簽訂了《法
蘭克福合約》。普魯士答應放回十萬名法國戰俘,並同意凡爾賽軍可通過普軍陣地去進攻巴
黎。梯也爾將軍隊整編爲 2 個軍,加上普軍後來解放回的戰俘,約 11 萬人,與東面和北面的
普軍對巴黎形成包圍。
公社方面僅有 1.6 萬作戰部隊和 4.5 萬預備部隊。雖然擁有 1200 門大炮,但由於組織不
善,能夠配置使用的只有 200 門,且缺少熟練炮手。但爲了保衛革命成果,公社戰士與敵人
浴血奮戰。4 月 7 日,凡爾賽軍隊依仗優勢的炮火攻佔了訥伊橋和附近據點。巴黎城防司令東
布羅夫斯基率領西線 5000 名裝備很差的部隊,同 9 倍於已的敵人激戰。17 日,250 名公社戰
士在貝康城堡抗擊 5000 名敵軍進攻達 6 個小時。21 日,在訥伊方向堅守的公社戰士日夜作戰,
與敵人展開肉搏,擊退了強渡賽納河之敵。在南線,凡爾賽軍爲奪取伊西和旺夫炮臺,不惜
用數百門重炮轟擊炮臺,公社戰士爲守衛炮臺頑強戰鬥。
到 4 月底,公社守住了巴黎西線和南線,給凡爾賽軍以大量消耗。5 月初公社調整了巴黎
防禦部署,東布羅夫斯基指揮第一軍在西線抗擊敵 6 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隊的猛攻,公社戰
士充分利用 5 輛裝甲車和賽納河上的 10 艘炮艇與敵廝殺,不僅以少量兵力頂住了敵軍主力的
進攻,而且支援了南線作戰。5 月 3 日夜,防守木蘭一薩克多面堡的第五十五營軍官叛變,敵
人突然佔領了南線這個主要據點,數百名公社戰士陣亡或被俘。接著凡爾賽發起全線總攻,8
日伊西炮臺失守。公社雖在此時加強了軍事指揮,但大局已難挽回。13 日旺夫炮臺被攻克。
在西線,8000 名連續作戰疲憊不堪的公社戰士與 8 萬名裝備精良的敵人作戰,有時還主動出
擊。但從 5 月 17 日起,凡爾賽軍集中重炮開始猛轟巴黎,並集中了 13 萬人準備進攻巴黎。
5 月 21 日下午,凡爾賽軍從聖·克盧門進入巴黎,一場震撼世界的流血大巷戰開始了。
爲保衛公社政權。巴黎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羣衆奮起抗敵,他們在街道和廣場築起街壘,不
論男女老少,人人拿起武器同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22 日拂曉,敵軍 12 個師約 10 萬人進佔
了巴黎大部分市區。25 日,公社戰士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鬥。在塞納河左岸,公社戰士同敵
人進行白刃戰,直到被敵人包圍,才撤過賽納河。27 日,敵人開始圍攻最後兩個工人區在拉
雪茲神甫墓地 200 名公社戰士與 5000 名凡爾賽士兵展開肉搏,戰至傍晚,大部分公社戰士壯
烈犧牲,被俘的戰士全部被槍殺在墓地的一堵牆前。這堵牆就是永爲世界無產階級紀念的“公
社社員牆”。28 日 16 時,公社戰士堅守的最後一個街壘被攻克。
梯也爾**對公社社員進行了血腥鎮壓,大屠殺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月,2 萬人未經審訊就
62
被槍殺,加上在戰鬥中犧牲的,總計死難了 3 萬多人,逮捕,監禁,流放,驅逐的人達 10 萬
以上。
巴黎公社革命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當時法國資本主義社會形態還有容納生產力
發展的廣闊餘地,以社會主義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客觀歷史條件遠未成熟,時機未到,
提前革命。而在法德議和後,力量對比於公社十分不利。公社革命未能取得外省革命運動有
力配合,亦未爭取到廣大農民的支持,只能孤軍奮戰以致最後失敗。公社自身由於歷史的局
限性,出現了嚴重失誤,也是導致革命失敗的原因。公社委員會內部在作戰緊要關頭出現重
大分歧,在 5 月中旬甚至一度瀕於分裂。而沒有一個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堅決領導,
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無產階級革命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巴黎公社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是無產階級創建新社會的帶頭嘗試。巴黎
公社標誌著 19 世紀無產階級解放運動達到新的高峰。巴黎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無論從革命行動
的自覺性,革命內容的深刻性,革命組織的嚴密性,還是在革命的羣衆性方面,都遠遠超過
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運動。它宣告了無產階級革命世界歷史進程開始,爲無產階級革命積累了
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公社戰士高昂的革命鬥志永遠激勵著世界無產階級起來進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