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

沒想到那老鹽工看了看天上陰雲,卻不緊不慢的笑起來:“將軍不必擔心,只需讓人取來雨具遮雨便是,這雨不會下長久,也不會毀壞鹽畦,倒是下得正好及時。”

“長者竟然通曉天象氣候?”張遼一愣。

老鹽工頗有幾分自得的道:“曬鹽者不知天象,是庸人也。”

看著老鹽工一副比名將還要厲害的樣子,張遼不由無語,郭嘉哈哈大笑,連荀彧也不由莞爾。

這時,王邑卻是回過神來,看著老鹽工,喜道:“莫非又是蒼天賜福,可成雨水鹽?”

老鹽工道:“正是如此。”

張遼不由詫異:“何謂雨水鹽?”

王邑忙道:“將軍有所不知,歷經四道鹽畦曬出的鹽,卻並非最上等的好鹽。”

“哦?”張遼一怔:“莫非還有什麼妙法?”

他剛纔便嘗過第四畦裡曬出的鹽,雖是經冬歷夏,但仍是有微微的苦澀,比後世食鹽的質量還是差了許多。

王邑指著天上的雨雲,道:“曬鹽之時,若遇大雨,鹽復解散,曬鹽之功,毀於一旦,若逢小雨,則色愈鮮明,鹽質愈佳,此謂雨水鹽,實爲難得。”

這時老鹽工也開口道:“草民方纔要詢問將軍的正是此事,正如郡丞所說,要出上等好鹽,還要靠這老天下的雨,這雨要是下得大,下得久,不但曬鹽困難,一旦四面發起洪水,鹽畦還會被沖毀,顆粒難收。但這雨要是下得不大不小,落入這第四道鹽畦中,待雨停後滷水曬乾,結出的鹽就是最上等的好鹽,顆顆粒粒,比雪花還要白,沒有一點苦澀,我等鹽工把這種鹽,叫做‘雨水鹽’。”

這時,天空已經落下雨滴,親衛從附近鹽工處借來了蓑衣斗笠,張遼讓他們先給老鹽工和荀彧、郭嘉、王邑等人披了,他則感受著天空落下的雨水,嘴裡唸叨著雨水鹽。

這時,老鹽工嘆了口氣:“只是這合適的雨水著實難得,多半不是大得發洪澇,就是太小不濟事,所以這上等好鹽也要靠老天的恩賜了。”

他期待的看著張遼:“這老天下的雨,爲何能結出上等好鹽,恐怕也只有將軍這樣的奇人才能看得透吧。”

一旁荀彧和郭嘉等人聞言,皆是凝眉苦思,只是他們雖然精通政事和經學,更有大智慧,但對於這些天然之理卻沒那麼精通了,而且受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很難勘透這些奧妙。

想了一會想不出所以然,他們不由都看向張遼。

荀彧如今對張遼的觀感是越來越好了,這個主公不止能征善戰,而且愛護百姓,長於理政,有仁心,又有胸襟氣量,敢想敢作敢爲敢於放權,對事物更是洞察入微,令他們望塵莫及。

而這個雨水鹽要是被張遼勘破了,那河東鹽在質地上必然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從而令河東鹽的名聲甲於天下,更是造福百姓,澤及後代,畢竟發苦的鹽吃了對身體是有損害的。

看事物要看本質,這是張遼一向的觀點,他此時便在思索著雨水鹽的本質。

雨水鹽,是經過雨水淋澆,曬出的鹽粒苦澀消去,這必然是其中的一些雜質再次被分離了。但這這雨水落入滷水,爲何能再一次分離開滷水中的其他成分,讓結晶出的鹽消去最後的那點苦澀?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雨水,那麼雨水的本質是什麼?

張遼一邊走,一邊伸出手,任由冰涼的雨水落在手心,很快手心便積滿了一掬水。

雨水……雨水……也不就是水?

他人或許認爲雨水天降,乃神秘之物,無法勘破其中奧秘,但張遼卻知道,雨水就是水而已。

在衆人的注目下,他將手中那一掬雨水放到嘴邊,嚐了嚐。

雨水味道清涼,而且沖淡了口中剛纔品嚐鹽粒的苦澀。

他心中一動,低下身子,伸出另一隻手從鹽畦中掬了些滷水,嚐了嚐。

滷水稍有些溫熱,苦鹹。

一個清淡,一個苦鹹。一個冰涼,一個溫熱。

想到化學反應中的一些影響因素,張遼若有所思。

這雨水與池中滷水的區別只在於,一個是淡水,一個是鹹水,一個溫度低,一個溫度高。

這其中或許涉及到溶解度和溫度的問題,他那些化學知識早就忘到爪窪國去了,不過他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化學反應原理,但他卻知道,有東西可以代替雨水。

同樣的條件,淡水、溫度低,河水、溪水、泉水都行!

他擡頭透過雨幕,看向鹽池北面,他來的途中看到那裡就有一處甘泉,味道甘洌,只是被鹽工引入了鹽池之中,並不在鹽畦,而南面的中條山中,西面的解縣之中,也有數道甘泉清溪,這些無疑都可以替代雨水。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測,看成不成。

六日之後,辰時,明媚的陽光照射大地,南風徐徐吹來。

鹽池之畔,張遼、荀彧、郭嘉和數百名鹽工都聚集在這裡,看著一道淙淙清水順著一條水渠流淌。

這條水渠是這幾日剛開鑿而成,渠底是全新的水泥,源頭正是鹽池北部不遠處的甘泉,流向的則是一處鹽畦,這是來驗證張遼對於“雨水鹽”奧秘的猜測。

這處鹽畦屬於第四鹽畦,裡面是滷水,而且在陽光的照射下,滷水已經開始泛出鹽花,正處在結晶生鹽的時機。

水渠並不是直接流入鹽畦,而是與鹽畦之間以三條小渠相連,正好對應鹽畦三個入水口,開闢三條小渠和三個入水口是爲了淡水和滷水的均勻交匯。

因爲下雨時,雨水與滷水屬於最均勻的交匯,如今張遼只能極力模仿這種形式了,爲了驗證這個奧秘,他可謂將一些都考慮周全了。

而且在小渠中有乾淨的石子和布團,是爲了過濾溪水中的雜質,保證淡水的潔淨。

“引水!”

隨著張遼一聲令下,水渠南側的三個出水口同時打開,渠中泉水順著三條小渠淙淙流向鹽畦。

那個經驗豐富的老鹽工帶著四五個鹽工,拿著木尺測著鹽畦中的水深,緊張又期待的看著泉水緩緩流來。

這也是張遼的吩咐,他認爲滷水和淡水混合出鹽,必定有一個最適合的比例,多了或少了都達不到效果,正如老鹽工所說的,歷來的“雨水鹽”也要正好適量的雨水才能生出,暴雨和微雨都不行。

張遼無法測量淡水和滷水的比例,但他用了一個妙法,在當日下雨之時,他令人先用木尺測了一個鹽畦中雨前滷水的深度,又測了雨後水的深度,約莫的算出了雨水與滷水的混合比例,而幸運的是那日的降水果然生出了雨水鹽,張遼便採用這個比例來驗證了。

他的測比例辦法,令衆人稱絕,荀彧更是道,這種方法在很多農業、術算等很多方面都能用到,完全可以推廣。

隨著泉水流入鹽畦,畦中滷水本來結出的鹽花又慢慢消失了,畦底本來結晶出的粗鹽也再次溶解了。

在無數人的注目下,時間慢慢過去,水面達到木尺一個刻度,幾個鹽工同時呼喊“停水”,鹽畦口上幾個鹽工急忙將入水口堵上。

老鹽工上了岸,看了看頭頂的太陽,向張遼禮道:“將軍,且回去休息吧,午時日光暴烈,不宜多留,今日午後,便能開始生鹽。”

張遼搖了搖頭,笑道:“恐怕諸位都沒心情休息,我等便在這裡等候罷。”

河東郡是個低窪的盆地,此時雖是初夏,天氣卻已極熱,但張遼等人還真沒心思回去休息,那些鹽工同樣如此。

在衆人的期待中,時間慢慢到了午後,鹽畦中水位慢慢下降,水面開始生出鹽花。

又過了近一個時辰,水底也有越來越多的鹽粒結出。

張遼還沒有發話,一旁的老鹽工就忍不住跳進了鹽畦,從水底撈出一把鹽粒,在衆人矚目中,放進嘴裡一嘗。

老鹽工的眼淚頓時流了下來。

“莫非不成?”衆人見此情況,正自失望,卻見老鹽工在畦水中朝張遼跪下,嘶聲大叫:“成了!成了!雨水鹽成了!真蒼天有眼,賜賢人於我等哪。”

成了!鹽池四周數百人齊聲歡呼。

雨水鹽的成功,對他們而言很重要!

要知道,在三皇五帝之時,百姓便從這河東鹽池撈鹽,加上焚水煮鹽,這兩種古老而笨拙的方法持續了數千年,直到戰國末期,人們才探索出了鹽畦曬鹽之法。

而從鹽畦曬鹽之法,到四畦之法曬鹽,又經歷了數百年,才達到如今的情況,但仍是雜亂不一,鹽質不齊,依靠天時,限制太大,產量不高。

但這個發展過程,已經是經歷了數千年時間,更是有無數人的探索,可謂漫長而艱難。

如今,在張遼的嘗試下,竟然通過人工手段,製作出了雨水鹽,上等精鹽,衆人如何不喜?

齊魯之地有海水煮鹽,但過程極爲複雜,成本極高,關涼之地有井鹽,但產量低,成本高。河東鹽雖好,卻有瑕疵,更依靠天時。

而雨水鹽試製成功,河東鹽從此不必再依靠天時,這標誌著河東鹽真正成爲天下第一鹽,無論產量、質地,還是成本!

當此之時,連一向穩重的荀彧也是滿面狂喜,至於郭嘉,更是呼喝著一衆人將張遼拋起來歡呼。

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二百四十六章 謀職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四百一十一章 長安亂(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
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入潁川第五百九十四章 商議第七百零一章 錦上添花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五百一十五章 呂布來投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五百七十章 張遼的擔憂第二百七十五章 戰關羽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章 袁術的快意第六百八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二章 胡姬酒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七百零八章 衆女至第二百六十九章 鬥將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一百零八章 登場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臨馬邑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七百二十八章 汝阿母的鴻門宴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一百八十四章 虎嘯!第三百四十三章 五內俱焚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第二百六十二章 戰孫堅(三)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二百四十六章 謀職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九章 呂布到來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爲幷州牧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六百九十七章 終見第七十三章 兵出小平津第二百零四章 謀劃,亂營,入城第一百六十章 天子劉協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操的狡詐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八十八章 狠毒第一百八十五章 搏虎!第四十七章 精絕舞第二百八十三章 兩箭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三百六十一章 目標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儒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意人爲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六百九十六章 誤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危機過第六十七章 推手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第二百八十六章 得償第三百七十四章 獄外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難中郎將第六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八章 戰前謀劃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三百九十五章 直取董璜第八十三章 找茬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二十六章 震懾第一百七十七章 挖皇陵的呂布第五百九十二章 北渡第六百三十六章 兩面受阻第二十九章 救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損策詐敵第一百九十三章 坑鮑信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三十六章 突變第五百六十五章 目標長安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四百一十一章 長安亂(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劉協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六百六十五章 橋瑁第十四章 被算計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洱| 德安县| 肥西县| 泰宁县| 利川市| 瑞丽市| 建德市| 上饶县| 西乌珠穆沁旗| 额敏县| 石楼县| 民丰县| 南木林县| 高碑店市| 澄城县| 凭祥市| 青阳县| 城口县| 缙云县| 拜城县| 扎鲁特旗| 桃园县| 武隆县| 平谷区| 大冶市| 辉南县| 甘洛县| 乌拉特后旗| 自贡市| 曲阳县| 阿城市| 防城港市| 改则县| 江山市| 余江县| 济南市| 德安县| 黄山市| 云阳县| 平邑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