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聲大漲

“無妨,小傷而已。”張遼呵呵笑道:“惹毛了董太師,不受點傷哪能輕易退走?”

蔡邕急聲道:“汝因何與太師決裂?”

張遼嘆了口氣,說起了情由,說到馬氏之事時,蔡邕、蔡琰皆是露出贊同之色,說到董卓要董璜強娶蔡琰時,父女二人不由色變。

蔡琰慚然道:“不想還是蔡琰連累了你?!?

張遼不悅的道:“這是什麼話?你我之間何須說這些,你當(dāng)初不惜自毀名節(jié)爲(wèi)我出頭,我便不能爲(wèi)你遮風(fēng)擋雨乎?誰敢欺負你,我便翻臉,董卓也不行!”

蔡琰眼裡露出感動之色,蔡邕卻看不得他們這副卿卿我我的樣子,哼道:“汝既與太師決裂,怎的竟來了長安?太師可曾回了長安?”

“消息要傳來的快一些,估計今天下午長安朝堂便會知道,至於老董,估計還有一日功夫才能趕來長安,我在途中使了個詐死之計,一時半會是不會出什麼問題的?!睆堖|道:“我來長安,卻是來接你們離開的?!?

“不成!”蔡琰還沒說話,蔡邕便道:“汝既已詐死,便不能引起太師懷疑,蔡氏滿門七八口,若是舉家逃離長安,太師必然會派重兵追索,更會懷疑於汝,到時候誰也逃不了?!?

他說到這裡,看向張遼:“汝只需將阿行帶走,汝與太師決裂,董璜必會趁機弄出是非,何況太師已然同意,阿行留在府中恐怕會……”

蔡琰神情堅定的道:“要走一起走!女兒若隨文遠離開,董卓便會懷疑阿翁,女兒不能只顧自己,而拋下阿翁、妹妹和家人?!?

“糊塗!”蔡邕急聲道:“太師信重於爲(wèi)父,爲(wèi)父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

看到父女二人起爭執(zhí),張遼微微一沉吟,道:“叔父,昭姬,大家暫時留在長安也罷,董璜已被我?guī)С龀峭?,一刀了結(jié),昭姬留在長安暫時無虞?!?

“董璜被汝殺了?”蔡邕不由面色再變:“如此只恐太師會更加震怒!”

張遼搖頭道:“無妨,我使了個小計,取了董璜的符令,讓他僞作董璜帶兵出城去追殺我,幾日不回,董卓也不會懷疑什麼,更不會知道董璜已死。再過半日,長安城便會到處傳播我被董卓騎兵殺死的消息,到時候昭姬只需裝病,躲在府中便可,我也會暗中留在長安,就在不遠處一個宅子裡,若有變故,隨時可以保護你們?!?

他當(dāng)初從河?xùn)|來長安時,暗中還有三百擊剎士跟隨,這些人隨後分批進入長安,早就在長安中置辦了幾處院子,隱蔽在城中。他做司隸校尉時,未雨綢繆,又從典韋處調(diào)來了四百猛虎士,也是僞裝百姓分批進入長安居住,除此之外,皇甫酈也隱藏在暗中,在關(guān)鍵時候會設(shè)法策動執(zhí)金吾衙署的緹騎和持戟,一旦有變故,足以應(yīng)對。

如今司隸校尉府下荀攸、杜畿、射援、張既、傅幹、王粲皆已暗中撤走,唯獨留下了伏均、士孫萌幾人,只因爲(wèi)伏均和士孫萌父親都在朝中爲(wèi)官,而且身份不一般,董卓也不會爲(wèi)難,估計見他們留下來,還會嘉獎。

張遼又命暗影到處傳揚他被董卓胡騎殺死的消息,正要搞的以假亂真,令董卓也深信不疑,減少自己的壓力。

他原本打算將蔡氏一門也帶走,但聽到蔡邕所說,便改變了注意,的確,蔡邕一家留在長安比退走要更安全,也讓自己隱藏的更好,更能穩(wěn)固局面。左右自己留在長安,隨時也能保護他們。

蔡邕聽到張遼還要留在長安,皺眉道:“而今如此兇險,汝還留在長安作甚?當(dāng)速速離去!”

張遼沉吟道:“而今我與董卓決裂,長安多半會發(fā)生變故,我要留在長安,以應(yīng)對局面。”

“變故?”蔡邕皺起眉頭,有些不解。

張遼沒有多說,事實上,張遼並不低估自己在董卓手下的分量,如今自己與董卓決裂,是一件大事,定然會造成董卓手下人心不安,尤其是呂布,這正是一個誅殺董卓的天賜良機,他相信做夢都想著誅殺董卓的王允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

如果抓不住……張遼瞇起了眼睛,腦海中閃過郿塢前董卓那森冷、兇狠、暴虐的眼神,心中一聲暗歎,或許董卓從來都沒把自己當(dāng)成心腹,每一次賞賜和擢拔,都伴隨著疑心和掣肘,只是把自己當(dāng)作最好用的爪牙。

而當(dāng)初自己投靠董卓之時,何嘗不是想背靠大樹好乘涼,趁機發(fā)展實力,對董卓從來都沒有過什麼忠心,更不論對他殘暴行事的認可了。

那一箭,結(jié)束了二人之間的附從關(guān)係,從此就是敵人了。

……

發(fā)放臘賜的第三天下午,從郿塢快馬傳來的一個消息,震驚了整個長安城。

司隸校尉張遼叛變,正在追剿,著長安禁軍小心防範(fàn),並控制司隸,防範(fàn)作亂,等候太師趕回長安處置。

與此同時,又一個消息傳開了,司隸校尉張遼在逃跑途中,被董卓麾下胡騎埋伏,亂箭射殺。

整個長安登時一片譁然,滿朝大臣聽到這個消息時也是驚愕難言,董卓最信重的司隸校尉張遼叛變被殺?

究竟是張遼叛變,還是董卓自毀長城?

很快,又傳來一個消息,董卓強娶皇甫嵩嬸母馬氏不成,行兇打殺,司隸校尉張遼出面阻止,卻被董卓視爲(wèi)叛逆,又射了他一箭,才導(dǎo)致他在後面行動不便,被伏擊殺死。

長安城中傳揚著各種消息,人心浮動。

令衆(zhòng)人吃驚的是,在消息傳開的當(dāng)天黃昏,董卓便快馬兼程趕回長安了。這個時間也超乎了張遼的估計,足見董卓對此事的看重,否則不會這麼急趕回長安。

而董卓趕回長安的第二天,便奪去了御史中丞皇甫嵩和太尉馬日磾?shù)穆殑?wù),並將他們下獄。

滿朝大臣和長安百姓登時知道,傳言沒錯,張遼的叛變果然是因爲(wèi)董卓強娶馬氏一事,隨後董卓在槐裡下重聘的事也傳開了,更令衆(zhòng)人確認了這一點。

至此,滿朝大臣無論曾經(jīng)怎麼看待張遼,但此時無不爲(wèi)他感到惋惜,對他不畏董卓、敢於出頭的義氣更是敬佩,尤其是那些關(guān)中世家,同仇敵愾之下,對董卓逼迫馬氏的行徑感到憤怒,對張遼的大義之舉則暗自感激。

兩漢以來,無論世家還是百姓,最重豪傑義氣之行,是以有世家之遊俠,如袁紹、曹操、張邈、王允等人,他們憑著豪傑之行,名揚州郡,有民間之遊俠,如典韋。

在這種社會風(fēng)氣下,往往一個普普通通爲(wèi)友報仇的行爲(wèi)都會得到鄉(xiāng)里稱道,何況是張遼身在董卓麾下,卻敢於對抗當(dāng)今天下最強勢的董卓,只爲(wèi)仗義救人,衆(zhòng)人又如何不稱道!

曾受過張遼恩惠的百姓、司隸和緹騎、持戟,不少人暗自落淚,尤其是當(dāng)初從雒陽遷來的百姓,傳揚著張遼的仁義之名,更是有不少人在家中立了張遼的牌位,每日長拜。

而這些卻是張遼始料未及的。他救馬氏,一爲(wèi)皇甫酈之請,二來也看不慣董卓逼迫女子的行爲(wèi),不想自己反倒會名望大漲。

董卓身在高位,自然不會知道這些,更不會知道自己手下的李儒、田儀、呂布,或輕或重,都對他心生不滿,心灰意冷。

而在軍中,段煨、樊稠、徐榮也有痛惜之心,便是董卓的女婿牛輔也暗自嘆息,認爲(wèi)董卓殺張遼之事做的太過了。

不過董卓在免去張遼司隸校尉、皇甫嵩御史中丞、馬日磾太尉之職的同時,爲(wèi)了防範(fàn)河?xùn)|郡發(fā)生變故,也免去了賈詡的河?xùn)|太守之職,令他繼續(xù)擔(dān)任中郎將,領(lǐng)兵去關(guān)東掃蕩,又委任董越擔(dān)任河?xùn)|太守,帶兵駐守河?xùn)|,並拿張遼家眷。

與此同時,董卓派出兵馬在暗中繼續(xù)尋找張遼,在紛紛揚揚的傳言下,雖然他也有七分相信張遼被亂箭射殺,但仍是死要見屍才能安心。

至於蔡氏一家,董卓根本沒有理會,畢竟他們一家都留在長安,與張遼之事更無牽連。

事實上,董卓在逼得張遼決裂後,內(nèi)心未嘗不有過那麼一絲後悔,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反正張遼已死,更是索性做個徹底,連他的家眷也一併處理了。

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nèi)使節(jié)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zhuǎn)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nèi)使節(jié)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zhàn)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nèi)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zhàn)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三百零五章 衛(wèi)固入彀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nèi)外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xùn)|歸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五百一十九章 瑯琊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五十章 不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zāi)來襲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十五章 厚黑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zhàn)(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東路諸侯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zhǔn)備離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術(shù)大回軍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zhàn)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zhàn)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zāi)來襲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
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nèi)使節(jié)第一百七十四章 陡轉(zhuǎn)第六百一十章 短歌行第四百一十三章 長安亂(六)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六百六十四章 河內(nèi)使節(jié)第一百八十二章 病來如山倒第二百八十九章 地方郡吏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第六百六十八章 曹操的強勢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zhàn)第五百八十九章 兇險第四百四十五章 詐敵於內(nèi)第四百零五章 荀攸之言第二百零六章 你知道的太多了第六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九章 暗助劉璋第六十八章 託付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激戰(zhàn)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郭追至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六十一章 想法第三百一十八章 盛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好!好!第四百一十五章 長安亂(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什麼是屠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鹽池製鹽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三百九十八章 董卓伏誅(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一百五十八章 惡虎來襲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五十章 劉表下荊州第九十五章 此謂大丈夫!第五百九十章 救駕第三百零五章 衛(wèi)固入彀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nèi)外第九十六章 威望第六百六十七章 曹操之疑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五百二十七章 屠殺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xùn)|歸第四百零七章 界橋第五百九十六章 奏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巨弩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四百八十八章 青州黃巾第三百八十一章 蛛絲第一百九十六章 驟聞第五百一十九章 瑯琊第四百三十七章 門前第六百七十五章 鵲佔鳩巢第二百一十四章 先消敵意第三百三十八章 追趕第三百八十章 徵辟與查察第一百零四章 百鼓雷動!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圍第五十章 不平第二百一十五章 無心插柳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第四百三十三章 妙法破天機第三百四十二章 離間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zāi)來襲第七百三十五章 全面追擊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三百九十一章 四箭第二百零八章 回馬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十五章 厚黑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二百一十章 酸棗大戰(zhàn)(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東路諸侯第一百二十五章 徒勞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興而回第二百零二章 俘虜與兵符第六百六十一章 城頭吐血第七百零三章 重臣齊至第五百七十七章 霸水慘禍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一百三十六章 準(zhǔn)備離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畔望月第六百五十九章 袁術(shù)大回軍第五百三十章 對戰(zhàn)第五百三十一章 陣戰(zhàn)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五百七十八章 疫病再起第二百二十七章 潁川大搶劫第六百一十四章 壽春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終見第五百五十六章 蝗災(zāi)來襲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新河县| 会泽县| 神木县| 乌拉特中旗| 石首市| 五峰| 达日县| 怀安县| 阜新| 天峻县| 中超| 绿春县| 贵定县| 昭通市| 章丘市| 无为县| 长白| 临桂县| 乐平市| 阜平县| 元谋县| 徐汇区| 太白县| 万盛区| 江永县| 辽阳县| 南江县| 虹口区| 大荔县| 黄骅市| 莱州市| 商水县| 伊吾县| 逊克县| 惠水县| 蓝田县| 巴林右旗| 沁水县| 南澳县|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