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三章 定音

“楊公多慮了,”張遼看了一眼瞪著眼睛氣勢洶洶的楊彪:“行科舉,何須廢察舉,二者並行。”

楊彪氣勢爲之一挫,他這纔想起,張遼說行科舉,卻並沒說廢察舉,他的反駁立論一下子站不住了。

這時,又一個朝臣開口道:“察舉徵辟孝廉,乃我朝祖制,豈可違背,將軍雖未廢察舉,然而獨以科舉取士,吾恐大批有才無德之徒涌入朝堂,充斥州郡,如此天下大亂矣。”

張遼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一旁皇甫酈站了出來,高聲駁斥道:“此言差矣,科舉難考德行,察舉便能行之乎?豈不聞今有歌雲,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察舉乃人爲也,人有好惡,情有遠近,名有虛實,豈如科舉公平,酈以爲,科舉勝於察舉,當速行之!”

張遼暗自點頭,如今他身居高位,也就是名高德重的老臣楊彪開口,他纔回了一句,其他朝臣質問,根本用不著他出手,自有皇甫酈等一干親信打前鋒。

隨著楊彪和皇甫酈的開火,朝堂上一反剛纔寂靜的局面,開始激烈的爭辯起來,張遼這個始倡導者反而在一旁靜觀了。

作爲旁觀者,張遼反而對形勢看的更加分明,在這場辯駁中,反對大多都是關東朝臣,出身名門,而贊同的大多都是張遼的嫡系和關西朝臣。

說到底,行科舉制度,衝擊的是關東世家,對於關西世家而言,近百年被排斥在朝堂之外,行不行科舉制度對他們影響並不大。

張遼推行的科舉制度是完善的,幾乎無懈可擊,因而那些反對者持的論點基本都與楊彪一樣,察舉可考德行,而科舉不行。

對這一點張遼嗤之以鼻,這傢伙雖然立論看似高遠,實則不堪一擊,正如皇甫酈所言,如果是公平公正的察舉,自然能考察德行,但那不過是最理想的狀況,人誰沒有喜好和偏愛的,尤其是當察舉爲世家把持後,更是無公平可言了,所謂的考德行不過是粉飾而已。

當然,科舉同樣無法考德行,德行是需要合理的制度來約束的,用人四則,廣攬、慎用、勤教、嚴繩,科舉是廣攬,科舉之後還有引導、教化、風氣樹立和制度約束,但這些的前提就是先通過科舉廣攬人才,否則沒有人才一切都是虛談。

而且張遼在科舉中加重了時務和策論的比重,將理論偏向實際中的國事、農事和民間疾苦,如果能在這幾點上面能得高分,只要監察約束得當,爲官行政、造福一方是沒有問題的。

張遼是科舉的發起者,對於這些細節和後續事宜遠比那些反駁的朝臣考慮的多,隨著辯論,一些朝臣被說服,但仍有許多朝臣面紅耳赤,極力反對。

張遼目光看過他們,大多都是出身世家,而且有不少與袁氏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科舉一旦實行,便會衝擊他們的利益,徹底打破他們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壟斷地位,難怪他們反駁。

張遼自然不會因爲他們的反對就放棄,事實上張遼本可以在河東、幷州之地先行推行科舉,那樣阻力會小很多,但他沒有這麼做,反而將其拿到朝堂上來議,通過朝廷來推行,這樣做阻力會很大,當卻真正能達到張遼的目的。

他推行科舉,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招攬人才,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或者說是比招攬人才還要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世家在政治上越來越強大的壟斷地位,改變歷史上後來魏晉南北朝世家門閥執政的悲劇。

歷史上,三國之後,晉國一統天下,如果延續漢朝的統治方式,對北方遊牧民族並非沒有抵抗之力,然而晉國選擇的是世家政治,門閥執政,有家無國,各方利益衝突糾葛,內耗無窮,耗盡了漢人的元氣,乃至大禍接連數百年。

如今張遼推行科舉,那些世家代表持德行論反對,想要力挽狂瀾,卻不知張遼的根本目的就在於打壓他們,他們再反對也沒用。

朝堂上辯論了近一個時辰,從來都是理越辨越明,在這個辯論過程中,大家對於科舉制反而越來越瞭解,張遼看火候已到,便將目光轉向了曹操。

曹操看到張遼示意,起身向天子一禮:“臣以爲,當行科舉之制。”

那些反對的不由色變,包括董承,曹操是他召開制衡張遼的,如今贊同,那些反對的底氣登時弱了許多。

曹操之後,劉備起身:“治天下以人爲本,當行科舉之制。”

隨著二人發聲,意味著辯論已經結束,此時就是表態了。

很快,士孫瑞、周忠、蔡邕、唐瑁、鍾繇、鮑信、張楊、段煨、伏完等大臣紛紛附議,贊同行科舉之制。

楊彪和孔融猶豫了下,沒有反對,董承沒有站出來,種輯幾人站出來反對,隨著他們出聲,登時有一批朝臣附從。

一衆大臣看向了天子劉協,天子劉協神情猶豫了下,看向了張遼,那些大臣也都看向了張遼。

張遼環顧朝堂,肅聲道:“科舉制,乃攬天下人才,德行自可教化……”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聲音變得更加沉緩:“行科舉,是利於社稷,利於天下,無論出身,皆可報國,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勢必稍損世家豪族利益,反對者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可以理解,但身爲朝臣,爲天下表率,不可因私廢公,科舉,勢在必行!”

他一錘定音,而且說得如此直白,讓那些反對者嗔目結舌,尤其是懷著這個心思的更是面紅耳赤,一時竟不知如何反駁。

事實上也是因爲張遼準備的太充分了,突然提出科舉制,打了朝臣一個措手不及,那些反對者一時間根本想不出太好的理由反對,用的都是楊彪第一個提出來的德行論,站不住腳,此時被張遼一錘定音後,他們又靜了下來。

張遼發聲後,劉協沉默了下,環顧朝堂,尤其是看了看董承等人,看到他們沒有反對,又看了眼張遼,開口道:“如此,便依張卿所言,行科舉之制。”

張遼抱拳:“陛下英明。”

他心中鬆了口氣,準備了數年,科舉制終於開始推行,而且是通過朝廷推行,名正言順,比之他當初的計劃要強出百倍。

朝廷推行,地方反對者的立場就弱了大半,不從者張遼可名正言順討之。

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踩第三百九十四章 拐來援軍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六十章 賈狐貍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五百一十九章 瑯琊第二章 左慈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
第五百二十章 再收弟子第六百七十章 高幹吐血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四百八十二章 報復第一百零二章 東進第三百九十二章 脫身第七章 膽大妄爲第一百六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在旦夕第二百八十章 董卓大敗第三百九十四章 射殺第四百五十五章 三十六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欲動第三百三十二章 反對第四百五十四章 武堂祭酒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三百三十五章 招攬田豐第四百八十九章 糧草問題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一百九十四章 釋鮑信第六百二十八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二十章 結果第七十八章 意外大收穫第二百七十一章 明白第七十二章 初平元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坑蒙第三百零四章 玉璽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病因第二百三十九章 軒轅關第二百五十五章 危境第五百二十三章 援救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一百零七章 急援詐取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救難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一百五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六百二十四章 堂皇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五百二十四章 曹嵩第七百二十一章 仙長與書信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化戰略第四百七十九章 援兵至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第一百五十四章 橫生枝節第四百二十一章 長安亂(十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袁紹找事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三百二十九章 借糧第八十七章 王方的報復!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五十一章 踩第三百九十四章 拐來援軍第三百七十章 狠辣的算計第四百四十三章 準備行動第一百六十六章 毒蛇第四百零四章 王允發怒第六百一十六章 袁術稱帝第四百一十九章 長安亂(十二)第四百七十章 郭嘉的敏銳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顯手段第六十六章 局勢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軍第九十九章 董卓的困境第三百零一章 使君上任(十)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五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一十一章 圍困第四百二十八章 賈詡之謀第二百六十六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蔡琰第三百三十九章 魄力第七百三十一章 關東之亂第五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一百七十一章 雨住第三百七十五 王允父子第五百七十五章 愈亂第六十章 賈狐貍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一百二十八章 洞房(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南庭第六百零五章 建安第四百二十七章 離間第一百六十一章 干連第五百一十九章 瑯琊第二章 左慈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三十一章 正主出現第五章 營房外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東風雲第七百二十九章 瘋狂追殺第七百三十八章 荊州亂第四百零二章 先謀郿塢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題第七百三十三章 陳留內外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瘋狂與屠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寿县| 攀枝花市| 涞水县| 松溪县| 关岭| 囊谦县| 若羌县| 镇康县| 蓬安县| 江西省| 和田市| 武穴市| 咸丰县| 邹城市| 柳州市| 寿光市| 孝义市| 大竹县| 江油市| 运城市| 安多县| 哈尔滨市| 习水县| 隆化县| 鹤壁市| 苗栗县| 安丘市| 措美县| 海门市| 武鸣县| 民乐县| 邯郸县| 砀山县| 门源| 沧州市| 怀来县| 万荣县| 和顺县| 长兴县| 奉贤区| 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