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

步騭也看向青年,不過他的神情卻頗是鎮定。

青年抱拳爲禮,微微笑道:“在下張遼,久聞淮陰步子山有大才,特來相見。”

“張遼?”步騭和衛旌先是一怔,隨即立時想到了張遼何人,皆是一驚,衛旌失聲道:“徵東將軍、青州牧?”

步騭也看向了張遼,沉穩的他眼裡也露出震驚之色。

張遼依舊是面帶微笑:“正是在下。”

步騭和衛旌二人確認了張遼的身份,當即躬身見禮,張遼今爲徵東將軍、青州牧,位在九卿之上,統攝一州之事,而他們二人只是貧寒布衣,面對張遼不敢怠慢。

張遼親自上前扶起二人,開門見山的道:“子山、子旗不必客氣,此番張遼前來是邀請二位出山相助,方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我志在與天下仁人志士一道平定戰亂,匡扶社稷,安定百姓,還望二位不棄鄙陋,相助於我。”

步騭和衛旌又是一怔,他們沒想到堂堂徵東將軍、青州牧竟然親自來邀請他們,如此重視,可比尋常的徵辟要強出百倍!

二人一時心中激盪,步騭還算鎮定,衛旌卻是喜形於色,忙拉著步騭一同行禮道:“我二人何敢當將軍如此看重,實是惶恐,願隨將軍建功立業。”

“哈哈哈哈!”張遼躬身一禮,大笑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從今往後,同舟共濟,休慼與共,請二位上車!”

他一揮手,立時有親衛駕過來兩輛馬車,將步騭和衛旌迎上了馬車,二人暈暈乎乎就跟著馬車一路向北。

……

東城縣位於徐州下邳國西南角與揚州交界之處,整個縣的地形猶如一根犄角,突進揚州九江郡之中,此縣距離睢陵足有上百里,曹操大軍屠城之時並未抵達此處。

在東城縣,有一少年俊傑,姓魯名肅字子敬,年方弱冠,體貌魁偉,性格豪爽,有壯節、喜讀書、好騎射、通謀略。

魯肅隨無祖輩爲官,但家境富庶,他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自董卓之亂以來,他早早察覺天下大勢,不僅不治家事,相反大量施捨錢財,賣出土地,以賙濟窮困,結交賢者,深得鄉人敬慕,時常召集鄉里少年往來南山中射獵,練兵習武,弱冠之年便聲名遠播。

曹操屠戮下邳之時,魯肅曾聚攏鄉里少年準備應對,幸得曹操被張遼擊敗退去,東城縣未收到波及,但經此一事,魯肅便開始思考未來該何去何從。

正是上午之時,東城縣南,魯肅正帶著數百鄉里青年操練習武,突然有人急忙來報:“子敬,有客人登門來訪。”

魯肅頗是詫異,急忙趕回家中,卻見家門外不遠處栓了十幾匹戰馬,族中一個少年正在看護著,他一眼看出那十餘匹戰馬皆是上等好馬,尤其是其中一匹雄駿非常,縱千萬錢未必能買到。

他不由心中一凜,問那少年:“魯小四,這是何人之馬?他們可是去了府中?”

那少年看到魯肅,忙恭敬的道:“兄長,是救了徐州的張遼來訪,已在府中。”

“張遼?徵東將軍、青州牧?”

魯肅不由一驚,他如何不知道張遼的名字,此番正是張遼將曹操趕出了徐州,解救了無數百姓,早被徐州人四處傳贊。

如此大人物來自己府中做什麼?

魯肅深吸了口氣,大步回府,到了府中,家僕迎上來,道:“少主,客人正與老夫人說話。”

魯肅點了點頭,他已經看到十多個護衛肅立在院中堂門兩側,目不斜視,屋裡傳來笑語。

“老夫人莫說什麼使君,張遼只是一個後輩,一個想要結束亂世,讓百姓過太平好日子的有志青年而已,與子敬一般無二,老夫人只把張遼當後輩看待就是,若是太過客氣,張遼反而要手足無措了,怕是一口水也喝不下去了。”屋裡傳來的聲音溫和,讓魯肅立時知道了來人的身份。

“呵呵呵呵……”緊跟著是祖母的聲音:“也好,老身就託大,喊張使君一聲文遠了,看到文遠這般使君,老身才知道爲何人人稱道了,若是子敬那紈絝子能有文遠一分本事,老身死也瞑目了。”

“哈哈哈哈,家有美玉,卻被說成頑石,子敬如此大才,竟被老夫人謙虛的說成紈絝子,常言說謙虛是美德,則老夫人之德猶如浩瀚長江,亙古不息也。”

“呵呵呵……”

魯肅在祖母的笑聲中進屋,只見屋裡一個青年正與祖母談笑風生,他心中極是詫異,他自幼與祖母相依爲命,感情極深,但十幾年來他還從沒見祖母如此開懷暢笑,心中登時對這來訪的青州牧大生好感,再細看青州牧,大約二十五六,相貌英武,雙目有神,笑容真切。

這就是青州牧張遼嗎?守牧一方的大吏,竟如此年輕,恐是古之未有吧!

魯肅心中震驚,幾乎在他打量張遼的同時,張遼的目光也看向了他,雙目如星,笑容燦爛,聲音溫和:“可是魯兄弟回來了,在下張遼,冒昧來訪,還望不要見怪。”

魯肅行了一禮,還沒說話,他的祖母陳老夫人就斥道:“子敬,磨磨蹭蹭做什麼,還不快來拜見張使君?”

魯肅心中苦笑一聲,當即不再遲疑,忙拜道:“鄉野小民魯肅拜見張將軍。”

“子敬快請起,無需如此客氣。”張遼一把扶起魯肅,笑道:“我此番來徐州,聽聞東城有一豪傑,姓魯名肅字子敬,忠烈壯節,行事豪爽,急公好義,文武雙全,思度弘遠,故而特來相見。”

魯肅被張遼這一番話誇得有些發懵,還沒開口,他的祖母便道:“文遠過譽了,這小猴兒哪有那麼好。”

不過老人家嘴上雖然這說,但聽到張遼誇讚孫子,臉上早已笑成了花。

魯肅回過神來,也忙道:“將軍過譽了,小子萬不敢當此之譽。”

“當得。”張遼神情篤定:“我平生沒其他本事,自認最擅識人,子敬雖然年輕,但有謀略遠見,罕有人及,老夫人,此番前來,還望您老人家能割愛,將子敬派來助我,則張遼感激不盡,亦在此爲誓,同甘共苦,絕不相負,否則天人誅之。”

陳老夫人忙阻止道:“文遠這是作甚,發什麼誓?只當童言無忌,老天莫記,老身自認看人也不差,老身也相信將軍,子敬就交給將軍了,日後還望將軍多提攜照看。”

她說罷看向魯肅,神情嚴肅:“子敬,汝常說天下大亂,無以爲靠,老身以爲,張使君便是可靠之人,汝日後便跟隨著他,不圖什麼光大門楣,但要竭心盡力,就如張使君說的那樣,結束這亂世,讓百姓過太平日子!”

魯肅看到祖母嚴肅的神情,不敢違背,忙躬身道:“孫兒聽祖母的。”

老夫人呵呵笑道:“如此,汝便陪著張使君,老身先退下了。”

她說罷起身就走,張遼急忙起身攙扶,比魯肅還快了一步,讓魯肅心中一暖,看了一眼張遼,暗自心服。

老夫人退下後,張遼朝魯肅抱了抱拳:“子敬,如何?可願跟隨於我,建功立業?”

魯肅苦笑道:“將軍好手段,祖母大人已經做了主,魯肅哪敢有違背之處。”

張遼呵呵一笑,旋即正色道:“子敬以爲當今天下形勢如何?徐州又如何?”

魯肅沉吟道:“自董卓入京,車駕西遷,漢室失去權柄,地方州郡割據自立,諸侯並起,寇賊橫暴,一時難以收拾,徐州位於淮泗之間,四戰之地,數十年不能安定,非遺種之地。”

張遼問道:“子敬以爲何處可安?”

魯肅看了一眼張遼,沉吟道:“吾聞江東沃野萬里,有大江阻隔中原,可以避害,將軍意欲取江東乎?”

張遼搖搖頭:“我自河東而起,又取關中左馮翊,而今佔據幷州之地,掃平匈奴南庭,盡收其民,又得青州一郡,有兵馬近十萬,意欲連幽並而圍冀州,據河東而取關涼,而後南下中原,平定天下。”

魯肅沒想到張遼如今竟然已經有如此強大的實力,遠遠不是一個徵東將軍、青州牧所能表現的,他心中震驚之餘又復驚喜,他原本還覺得張遼佔據青州一隅之地,難圖中原,難有前途,但如果張遼已然佔據河東、幷州和關中一半的土地,那他已經完全有了平定天下的資本。

魯肅忍不住起身徘徊了兩步,突然問了一句:“將軍意欲匡扶漢室乎?”

張遼同樣起身,徘徊兩步:“我志在平定戰亂,掃平外虜,安定社稷,開科舉,聚人才,開創一個文化與武略兼備的盛世,若漢室可匡扶,便匡扶之,若不可,我自爲之。”

魯肅問出這句話,也沒想到張遼竟會如此坦白的回答,他臉上露出笑容,當即下拜於地:“魯肅拜見主公,願任主公驅馳。”

張遼不由大喜,他知道魯肅算是歸心了。

事實上,魯肅本就是個有遠略、敢作敢爲之人,絕不是演義中的憨厚軟弱性格,在歷史上正是他向孫權提出榻上策,料定漢室不可興,提出讓孫權建號帝王以圖天下,足見其非迂腐之人,更有遠見。

同樣,魯肅的大局觀很強,在曹操強大之後,他斷定孫吳不能獨自抗曹,就及時轉變戰略,提出聯劉抗曹之策,並且一輩子都在爲此竭盡全力。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魯肅死後,孫權與呂蒙偷襲關羽,雖然得了荊州,但卻破了鼎足之勢,蜀國失去元氣,再也難以聯吳抗曹,最終皆亡。

張遼不缺乏謀劃全局的謀士,賈詡、二荀、郭嘉、沮授皆擅長這一點,但他需要一個能平衡全局、又擅長外交的大才,而魯肅無疑最擅長這一點。

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十八章 風物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五十一章 踩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六十章 賈狐貍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六十四章 分歧
第五百一十六章 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暴打第二十四章 回到西園第六十九章 尹氏第二百一十一章 酸棗大戰(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霆之勢第一百三十章 恨之入骨第三十八章 怨恨第五百四十二章 抉擇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第七百三十九章 隆中第五百四十六章 曹操出兵第十八章 風物第三百六十六章 粗蠻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胡騎下潁川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雲長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一百七十八章 好!第三百六十三章 巡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韓馥的狡猾第三百六十七章 嫁禍第四百六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五十一章 踩第四百四十章 匈奴、鮮卑第七百零七章 汝乃天驕第四百二十二章 長安亂(十五)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四百五十九章 以一挑十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宮之中第五百六十九章 天子東歸第七百一十章 惆悵第六百六十二章 善戰無名第三百六十章 再抱一個?第四百五十七章 貴人庭會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圖之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五章 唐突第五百五十八章 文和第八十一章 坑了誰來?第七十章 朦朧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五百四十一章 子敬第二百四十二章 胡騎下潁川(二)第二十七章 拉攏第五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變第三百一十九章 意外之喜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回朝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一百五十三章 背後第二十章 路中悍鬼第五百五十二章 出手第二百九十章 陰險的郭嘉第七百一十四章 張遼論袁紹第二百九十一章 休沐之日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百六十三章 教導和佈局第四百零九章 長安亂(二)第五百零九章 鼓舞第六百一十九章 不入流第四百五十二章 定幷州之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二百四十七章 佈局潁川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快朵頤第一百四十章 司馬朗第二百三十五章 二次討伐董卓第四百零一章 郿塢救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血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發難第四百零六章 牛輔遭劫第五百四十九章 鮑信之難第六百八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九章 潰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衝鋒!第四百六十章 離間第九十七章 中興第三百六十五章 棒殺第四百二十三章 長安亂(十六)第六百零二章 曹家第六十章 賈狐貍第三百七十二章 荀攸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見蔡琰第四百六十九章 趙雲色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四十一章 械鬥第二百二十章 無題第一百七十九章 高順歸,八營成!第一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打大舅子?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驚蛇第二百二十四章 韓卻與陌刀第二十八章 訓兵第六百六十六章 虛虛實實第二百八十五章 擢拔第一百五十一章 辯駁第九十一章 謀臣之助(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偏見入髓第一百三十九章 相府司馬第六十四章 分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岭县| 普宁市| 年辖:市辖区| 嘉峪关市| 文水县| 兖州市| 台南县| 陵川县| 额尔古纳市| 泗阳县| 宁化县| 阳江市| 武胜县| 宜宾市| 刚察县| 内江市| 颍上县| 竹山县| 禹城市| 周宁县| 大同县| 昌宁县| 无锡市| 汾阳市| 清新县| 凤城市| 白银市| 内江市| 晋州市| 安陆市| 阿鲁科尔沁旗| 西宁市| 容城县| 宁津县| 山阳县| 延寿县| 冷水江市| 平定县| 濮阳市| 西宁市|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