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漢軍來啦,青天就有啦!
“賈無忌又要造反??”
漢軍行往交趾郡的途中,劉恪接到了一封急報。
雖然他早前就給蕭元?;剡^信,說過這種小事,不要麻煩他專門來處理,老是耽誤打仗。
但那時候,只是世家大臣攻訐賈無忌,蕭元常有些擔心,才發來急報。
這次則不同,是蕭元常也覺得,賈無忌有點造反的苗頭。
“不可能啊,最多再有半個月,就能回師瓊州,賈無忌就算真的要造反,他也不可能成,最好的結果就是死?!?
“就算東胡大可汗拖著病體親征了,賈無忌造反呼應,有廉漢升和蕭元常坐鎮瓊州,他根本翻不起風浪?!?
“加上漢軍大勝,不日就能回師瓊州,大捷的消息,足夠穩定人心,就算賈無忌要造反,也沒人響應他?!?
劉恪仔細想了想,估計還是因爲蕭元常,對賈無忌的性格,不太瞭解。
畢竟賈無忌自從投了朝廷之後,就一直待在大牢裡,沒人知道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反倒是顯得手段有些狠毒,又有《治民疏》一冊,得罪了不少人。
讓不少人都對他,有些什麼誤解。
蕭元常畢竟也是世家出身,還是楊仲門生,陳伏甲的半個師兄弟。
“估計又是世家大族造的勢吧,這次直接把蕭元常也造迷糊了?!?
“即使不敢直接天降正義,這羣世家大族,對危害自己利益的人,也是惡意滿滿??!”
劉恪想到此處,便回了封信。
倒也沒多摻和,就說自己正在處理中,讓蕭元常先自己看著辦。
很快,漢軍就抵達了忠誠的交趾郡。
雖說高讓還在心懷鬼胎。
但交趾郡上下的老百姓們,則誠意十足,早就是翹首以盼,就等著漢軍來打豪族,分田地了。
待到漢軍抵達的消息傳來,許多人先是不相信,之前還卡在長山,這也太快了吧?!
直到呂狹率衆迎接,親自告知百姓,漢軍抵達的消息後。
整個交趾郡,都沸騰了!
原本想著,漢軍被堵在了長山,還駐軍一個月,只怕今年都到不了交趾郡,連拿下九真郡都難。
沒成想,直接把交趾國的主力兵馬,給一口吃吞了個乾淨!
連遁入山林就摸不著的南越土著,也全降了!
長驅直入!
平定交趾國之後,最賺的是誰?
當然是大漢天子。
多了一個富庶的州,還俘虜了大量兵馬,收穫了交趾國近些年未有戰事,而慢慢累積出來的金銀糧秣。
第二賺的是誰?
當然是漢軍。
立下功勳,犒勞賞賜無數。
那第三賺呢?
當然是交趾國的百姓啊!
大喜過望之下,就連往日裡節衣縮食,一頓飯管三天的最底層窮苦百姓,都不由得多吃了幾粒糧食。
因爲漢軍來了之後,他們分得田地。
像以後再想這麼幾粒幾粒的吃糧食,都得被戳脊梁骨,說你摳門,估計都沒機會咯!
身爲既得利益者,必然得歡迎漢軍。
而且正是年關,必須要熱烈歡迎!
再加上交趾的官員,好像也很支持百姓這麼做。
於是乎,便能見得,交趾郡城城門口,涌著一堆翹首以盼,喜迎王師的小老百姓。
“來了來啦!”
當遠方開始,出現一條黑壓壓的長線時,有人就激動地無法剋制,大聲喊了起來。
“漢軍來啦,交趾太平啦!”
“漢軍來啦,青天就有啦!”
最先出現的,正是李景績的先鋒兵馬。
只要不和敵軍幹架,他手底下的兵,還是有模有樣的。
立時,便能讓人感覺到一股窒息的壓力。
“有此等精銳,怪不得能大破賊軍??!”
交趾百姓們,無不是感嘆著。
就是他們將自家兵馬,稱作賊軍,怎麼都顯得有些奇怪。
待得李景績的先鋒軍出現之後,便是漢軍的中軍士卒。
不過人數不多,劉恪留了三千兵馬在長山。
長山的地道很危險,要是被賊寇,或是起事的反賊佔據,將會很麻煩。
所以他乾脆就自己佔了。
這樣一馬平川的交趾國南部,也有了稱得上“險要”的地方。
這時候,開始有百姓們上前。
雖說沒什麼好肉好酒,更多的,是棗子、紫柰等水果。
但也表明了心意。
就算是空著兩手,也會給與漢軍將士們,喝彩與歡呼。
陳伏甲見此,心頭一動。
他看了眼沒啥反應的傅玄策,臉色傲然,上前婉拒著百姓。
“大人,您收下吧,這都是咱們的一些心意?!?
“王師討伐逆賊,平定交趾,又給咱們分田地,咱們心裡都記著呢!”
“你們在前面流血,咱們也得有點表示!”
一個老頭言辭誠懇的說著。
而陳伏甲卻猛地搖頭,義正言辭道:
“東西都拿回去吧?!?
“大漢將士,乃王師,軍規森嚴。”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更不會取百姓一針一線?。 ?
這是有事蹟證明的,敢自我休整的,都被甘文禁噶了。
可百姓們不退反進,更熱情了起來。
你這都說了,不取咱們的東西了,咱們還能不更積極踴躍一點嗎?
既然不會被取用,那咱們做做樣子,也會不心疼?。?
漢軍將士們,臉上已經是脹得通紅,他們只覺得,身上燥熱無比。
其實他們都體驗過類似的一幕。
不過那時候,是在瓊州城。
歡迎他們的,也是自家百姓,自己人。
這次不同,這次可是敵國百姓!
讓敵國的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是多麼大的榮耀?。?
而在軍列隊尾,被俘虜的那些交趾國官軍,見此更是心如死灰。
好傢伙,明明是自家的百姓,卻在歡迎敵國的軍隊。
而他們這些交趾國軍隊,反而成了百姓口中的賊寇。
天理何在?。。?
不過他們很快就振作了起來。
沒事兒,等著被收編,他們也是漢軍將士,也是王師了!
劉恪見此一幕,覺得陳伏甲確實是個搞宣傳的料子。
眼裡有光的將士,和雙目無神的將士,完全是兩個存在。
百姓如此熱情,他也得做做樣子:
“傳令下去,這次可以取用!”
見著漢軍將士們開始取用百姓們送上的東西,那些只爲了做做樣子,多分幾塊田地,有些吝嗇的小民,當即便覺得有幾分心疼。
說好不拿一針一線的呢?
“事後按金銀折算,再還給百姓!”
劉恪是不在乎金銀的,犒勞將士們嘛,不怕花錢。
反正是交趾國出,等會兒就把他國庫給搶了。
畢竟國都滅了,還要國庫幹什麼?
呼——
見著事後還給錢,摳門的傢伙們,又放寬了心。
軍民和諧的一幕,人羣歡呼聲越發地大了起來。
“漢軍萬勝!”
“陛下萬歲!”
聲浪越來越高。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
一直引著漢軍的呂狹,則是發自內心讚了聲。
“嗯?呂大人看來對治國之道,有些心得?”
劉恪強行讓自己多看了眼呂狹。
這傢伙長得比魏季舒還醜。
魏季舒只是因爲一個羊鼻子,讓五官顯得不協調,這呂狹是純粹的五官都很醜,醜的很有特點。
【姓名:呂狹(上士)】
【年齡:39】
【統率:56;武力:65;智略:88;理政:83】
【特性:博聞強識】
不過能力還是可以的,而且對交趾國很熟悉。
之後可以重用一番,拿來治理交趾國,沒什麼問題。
呂狹見此,拱手道:
“下臣只是略懂而已?!?
劉恪點點頭,也不多說,現在交趾國雖然也派人迎接漢軍,但還不算完全投降。
畢竟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還有一堆麻煩事。
降表、國書,這種正規手續,還是要辦的。
也能讓交趾國滅亡得更合法一點,起碼不能讓東胡人鑽著空子。
“就是這裡了,還請陛下先駐軍在此?!?
呂狹引著漢軍抵達城外的一處地方,李景績就在這裡安營紮寨。
劉恪也不急,先讓陳伏甲持節,跟著呂狹,去見見交趾國國君,交換國書,收受降表。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幾天就能結束。
可不出意外的話,就得出意外了。
兩天過後,陳伏甲沒回來,呂狹也沒回來。
反倒是交趾國的相國高讓,親自來到了漢軍軍營。
“朕派遣的使節呢?”
劉恪也是疑惑不解,就陳伏甲那出使必出意外的傢伙,難道連出使一個大軍全軍覆沒的交趾國,還能挨一頓揍?
該不會是因爲自恃身份,和交趾國國君幹起來了吧?
那士亥腦子好像不是挺好使的樣子,未必不會惱羞成怒。
“陳大人偶感風寒,臥病在牀,便沒有隨下臣一同前來?!?
“原來如此?!?
劉恪點了點頭,也沒多做懷疑。
陳伏甲雖然武力還行,但體質一般般。
在長山上,將士們一直冒雨作戰,染上風寒的並不少,夏不具這些天,沒少熬薑湯。
陳伏甲病了,倒也正常。
“伱所來何事,降表和國書呢?”
шшш⊕тт κan⊕C〇
高讓拱手道:
“下臣特來,請陛下赴宴,國君屬意在宴席之上,向陛下獻上降表。”
劉恪頷首,也行,更正式一點。
宴會嘛,他最不怕的就是宴會。
“你們的宴會上,有鼎嗎?”
“特別大的那種。”
高讓一陣摸不著頭腦:
“有是神農鼎?!?
“神農鼎???聽著就知道不會小。”
劉恪很滿意,而後對著典褚道:
“點齊八百侍衛,隨朕去赴宴?!?
“有機會,也讓你舉舉鼎?!?
“是。”
典褚憨厚的一笑,就去提人了。
不多時,劉恪就和典褚以及侍衛們,一同抵達了王宮。
初一見,他還有些心動。
標準的秦式宮廷,比州府改建,還被他燒了一次,不得不重建的宮殿好得多。
“要不直接遷都到交趾吧?”
劉恪多看了幾眼,他這輩子還真沒見過,比交趾王宮更氣派的宮殿。
雖說他一直說著,要和軍中老卒一同還於舊都,還說要帶著老太師的骨灰,看一看未央宮。
但他是真的沒見過。
高讓帶著劉恪,進入了王宮。
路上經過了庫府,劉恪特意要求進去看了眼。
只一眼,他就舒服了。
交趾國庫府裡的東西,夠他再打下一兩個州了。
再苦一苦世家大族,只怕打到長安,也夠了。
“見了這麼些錢,突然連那一成的利,都不想給出去了是怎麼回事”
“也不知道賈無忌,能不能想想辦法。”
“世家大族已經開始攻訐你了,你得學會反擊??!”
劉恪搖了搖頭,手上錢多了,應該會更大方纔是。
真奇怪。
很快,劉恪就來到了王宮正殿。
不得不說,交趾國曆代國君,是會享受的人。
正殿裡,居然還有一處人工水景,內有石構水池、疊石柱、八棱石柱、石欄桿、磚瓦等大量建築構件。
還踏馬有一條曲流石渠,通往水池,當中築有渠破、石板平橋、水閘,還接連一架古琴,更添幾分雅興。
一派嶺南水鄉,園林風光。
過分了?。。?
“這是何人所造?”
劉恪望見了士亥,這小子和自己一般年輕,看容貌,也長得不錯。
比能力,肯定也不如自己,但偏偏這小日子,過得比自己好。
士亥一臉諂媚之色,國君的姿態看不出半分,就像是個瘦身版何坤:
“是十來年前,國中大匠所造,據說是承襲先秦時的墨家所學。”
劉恪點點頭,中原沒有的,都能在交趾國裡頭找到。
畢竟這裡原本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什麼三教九流都有。
士亥忽然坐在了古琴前,彈奏起來。
士不故不撤琴瑟。
他縱然能力不行,還是硬是被逼著學了點琴棋書畫的。
因而這一彈奏,倒也有幾分水平。
就是味兒不對,怎麼彈著彈著,還能傳出肉香味呢?
只見士亥從古琴底下,取出了一根烤串。
這要是把琴面拆去,就像是劉恪上輩子,燒烤攤的燒烤架一樣。
“.”
到底是什麼樣的腦回路,纔會在人工水景旁邊,接連一架古琴,而古琴連著一個燒烤架?
交趾的確是什麼三教九流都有。
就是可能路子走的有點偏,華佗的後人,都種起地了。
這個墨家所學,不太正經,倒也能理解。
“行了行了,別彈了。”
劉恪制止了士亥,士亥立時便停了,一陣小跑,將烤串獻了上來。
“陛下請用!”
“.”
劉恪看了眼,沒接,也別耽誤事了。
他當仁不讓,直接坐到殿中主位,偶然又發現一旁的石像。
“這是.”
“神農氏?”
“正是!”
士亥又剛忙上前,臉上仍是諂媚的笑容,道:
“交趾國承南越國之後,而南越人的第一個君王,乃雄王。”
“而這雄王,在史冊之中,便是神農氏之後?!?
“無論是以往的南越國,還是現在的交趾國,一直都有供奉三皇五帝?!?
“以神農氏爲首,其他南越諸宗,如涇陽王、貉龍君、雄王、士王、丁先皇等,甚至只能屈居於偏室之中。”
士亥又湊近幾分,重重一禮,道:
“下臣聽聞陛下君臨交趾時,就曾爲了將士,親自嘗百草?!?
“無異於神農氏在世!”
“興許是從那一日起,就註定了陛下是交趾國的王!”
士亥一通結合著史料、傳說以及南越傳承的馬屁,確實讓劉恪聽著挺開心。
他也想起了孝懷皇帝。
當年士燮遁逃入交趾,立國割據。
當時的孝懷皇帝,雖然因爲國內諸事,不得不認可了交趾國作爲大漢邦國,但強硬拒絕了士燮以南越國爲國號。
這算得上是孝懷皇帝,在位期間,做的善政。
要知道南越國的法理疆土,不僅僅只有交趾,還有高州、瓊州。
要是真讓士燮以南越國爲國號,只怕士家早就趁著近幾十年來的大漢動盪,佔據了三州之地。
大漢也不會有瓊州,作爲最後的立足之地。
很快,劉恪就收起了思緒,道:
“不要多做耽擱,共飲一場便可?!?
一旁低頭不語的高讓,卻是不以爲意。
不多做耽擱?
要的就是耽擱!
甚至是你的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