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局部優勢
漢軍成功在高州與交州交界的港口登陸。
海上根本沒有任何阻攔。
“東胡在普六茹部水師覆滅之後,對漢軍的水師毫無辦法?!?
劉恪望著波瀾不驚的海岸線,一時間有些出神。
整個大漢,能比東胡強的地方,應該只有水師了。
而且就是水師,強也強的有限。
東胡如今,只是缺少熟悉水戰,且能在艦船上往來入如的將士。
並不缺少艦船。
這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和一些湍急的江河中,是個大問題。
但在一些水勢不那麼急的江河中,影響不算太大。
南渡江就是如此,因而其中還有不少東胡艦船。
漢軍登陸後,甘文禁率領水師繼續往瓊州,運輸物資。
而狄邯則率領漢軍將士們,開始紮營,稍作休整。
讓將士們在陸地上緩一緩。
李景績提議不要休整,兵貴神速,要快速支援高州各郡縣。
但被狄邯否決了。
李景績只能熄了心思,畢竟他現在是狄邯的副將。
也別說什麼入仕先後,是否是降將。
漢軍在交趾打了兩個多月,你李景績就跟打醬油似的,愣是沒贏過一場仗,就這還想升官啊?
不過李景績也沒有太多情緒,很謙虛。
狄邯的行軍佈陣,確實有值得他學習的地方。
即使是稍作休整,劉恪與漢軍衆將,也沒有放鬆警惕,不斷派出探馬,打探消息。
“報?。 ?
“前線戰事如何了?”
聽著有情報回來,劉恪趕忙召集衆將議事。
比之出征交趾時,現在營中有著傅玄策、狄邯、雷蘭、李景績、巴尼漢等人,都可以商議。
雖說比不得東胡那般人才濟濟,但也算是大貓小貓兩三隻。
“嶽少保率兵救援逐溪縣,被東胡圍城,如今已是岌岌可危?!?
“這”
衆將聽了,眉頭緊鎖。
李景績悄悄地嘆息了一聲,他敗的多了,這就是大敗之相。
而巴尼漢這種,沒怎麼經歷過戰陣的小年輕,更是不自覺地,咬緊了牙關。
嶽少謙在大漢軍中,威望僅在皇帝之下。
無論是在瓊州城時的固守,還是騷擾東胡南軍,配合皇帝取下瓊州三軍,又或是當機立斷在東胡水師覆滅後,兵進高州,取下康海郡。
都算上毫無破綻,已是名聲在外。
和皇帝配合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可以說,大漢能有如今的版圖,嶽少謙功不可沒。
這麼一個名將,能力與決策,都沒問題。
逐溪縣就在南渡江以南。
不單單只是一個縣城,也是南渡江上,極爲重要的軍事據點。
此城如果丟了,南渡江防線就相當於全線失守。
整個康??ぃ紝⒅苯颖┞对跀耻娭隆?
簡單來說,丟了逐溪,在東胡二十萬大軍之下,高州幾乎等於是丟了。
而且更讓衆將心亂的是,饒是以嶽少謙的能力,作出了最正確的決策,依然是在東胡兵鋒之下,顧此失彼,舉步維艱。
甚至沒人覺得,逐溪能守太久。
很可能,城破就在明天。
劉恪雖說有那麼一點點把握,但從大局上來看,漢軍完全處於劣勢之中,並不樂觀。
“如今東胡兵分三路,東胡大可汗親自領軍十萬,繼續圍攻逐溪。”
“另外遣派乞顏金瀚、乞顏大顯,各領五萬兵馬,分兵來攻。”
帳中頓時禁聲。
不愧是南征北戰數十年的大可汗,就盯死了大漢兵力不足這一個點,衝著這一個點,往死裡打。
“不妙啊”
傅玄策唏噓一聲,盯著地圖,思考片刻,率先開口:
“以這兩路兵馬的行軍方向來看,目標應該是康海和徐聞。”
“康海是康??たぶ?,乃屯糧之地,徐聞則距離瓊州最近,乃糧道?!?
“拿下康海,便可打擊我軍軍心,盡取高州存糧?!?
“拿下徐聞,則可斷絕高州與瓊州的聯繫,從而讓我軍運糧困難?!?
衆將士聞之一肅,劉恪也連連點頭。
東胡看似分兵,但卻在戰略上,更具有壓迫感了。
看似攻城略地,實際上還帶著斷糧的意圖。
湛江港已經被東胡拿下,南渡江的逐溪,又危在旦夕。
想讓水師走水路運糧,必須繞路。
等到糧秣抵達高州,依然還得通過陸路運輸。
而這時候,東胡人便可以發揮騎兵優勢。
只需要小股輕騎,不斷騷擾,就能讓漢軍苦不堪言。
若是漢軍爲了糧秣,特意讓大部隊兵馬護送,又正中敵軍下懷。
東胡人大可同樣調集大部兵馬,與漢軍決戰。
九萬對二十萬,還有三千名聲赫赫的鐵浮屠重騎兵。
要是在野外遭遇戰,怎麼想怎麼都打不過。
而要不是不管不顧,只要等東胡斷了高州之中漢軍的糧食,漢軍也是沒得打。
不僅在逐溪的嶽少謙,只能被困死,劉恪這一邊的九萬大軍,也只能退走。
“陛下,不如讓我帶領族人,從山路運糧?”
巴尼漢到底是年輕氣盛,對東胡不怎麼畏懼。
“倒也是個辦法。”
劉恪敲著地圖,南越土著們在山地之中,如履平地。
即使徐聞縣被攻破了,也能從瓊州走山路到高州,然後依著山路運糧。
山地是南越土著的主場,反觀東胡人的精銳騎兵,則難以發揮。
“但這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東胡人三路齊出,我軍顧此失彼,該何去何從?”
糧秣問題是東胡謀算的一方面,但尚屬次要。
現在康??づc逐溪縣、徐聞縣三地,陷落在即,漢軍卻完全不知道往哪兒走。
“不如.分兵吧?”
李景績提議道:
“兵法有言,一女乘城,可敵十夫?!?
“乞顏金瀚與乞顏大顯,雖然手中兵馬有五萬之數,但想要攻下康??づc徐聞縣,也並不容易?!?
“而且東胡人最爲強大的騎兵,在攻城戰之中,並無太大優勢?!?
“我軍可趁機分兵,救援康海、徐聞兩地,趁著東胡兵馬攻城疲憊之際,偷襲掩殺。”
他也是有所考慮的,兩萬水師被甘文禁帶走之後,漢軍現在只有七萬兵馬。
七萬兵馬不容易調動,而且其中派系鮮明。
倒不如直接分兵,讓雷蘭領著交趾舊兵,去支援徐聞縣,再讓狄邯領著刑徒軍,去支援康???。
這也能讓軍中和諧一些,而且能配合城中守軍進行夾擊。
縱然兵馬少一些,看起來也不是太大問題。
雷蘭比較激進行險,覺著李景績說的沒什麼毛病,便贊同道:
“末將以爲,李將軍說的不錯,雖然有些冒險,但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
【姓名:雷蘭(上士)】
【年齡:33】
【統率:78武力:85智略:63理政:51】
【特性:行險】
雷蘭能力還行,就是容易被李景績帶偏。
劉恪心裡已經有數,先排除錯誤答案,分兵是下下之策。
一邊的狄邯,聽著李景績諫言,若有所思:
“乞顏金瀚與乞顏大顯的兩路兵馬,應當是佯攻?!?
“若是能拿下兩地,再斷絕我軍糧道,對東胡人而言,自然有利。”
“但即使一時間未能破城,只是佔據各處要道,也足以影響到我軍糧秣運輸?!?
“同時,還可以讓我軍首尾不得相顧,進一步擴大東胡的兵馬優勢?!?
“末將認爲,此時不應該冒險分兵?!?
“找準最薄弱的一地救援,其餘兩地,不需要另派兵馬?!?
傅玄策見此,也進一步分析道:
“我軍既然兵力不足,那就收縮防線,採取守勢,以最低的損耗,來堆積出局部優勢?!?
“那東胡大可汗,雖然親征高州,勢如破竹,但終究年事已高。”
“舟車勞頓連日征戰,只會令其身體更加不堪?!?
“待其一死,東胡八部必然內亂?!?
“如今特意分兵,露出攻城略地,乃至斷絕糧道的意圖,只怕也是想要逼迫我軍決戰?!?
“敵人想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越不能做什麼?!?
“不錯,傅愛卿說的在理?!?
劉恪沉吟片刻:
“那麼現在要考慮的是,我軍主力若是不分兵,只爲佔據局部優勢,應該往哪一路打?!?
衆將商討一番,紛紛道:
“陛下應當發兵救援逐溪縣?!?
“康海乃郡城,不僅堅固難打,兵源還足,又是屯糧之所,縱然那乞顏金瀚,乃天下名將,一時半會兒,肯定啃不下來?!?
“徐聞縣雖然並非大城,但與瓊州連通,且屬於高州腹地。”
“乞顏大顯縱然能兵圍徐聞,但還須防備瓊州增兵,以及被我軍主力包圍,必然不敢全力攻城?!?
“唯有逐溪縣這一路兵馬,足有十萬之數,且有東胡大可汗親自率領,危在旦夕,不得不救?!?
劉恪躊躇一二,沒有急著做決定,而是再三問道:
“若是嶽少保能守住逐溪縣,我軍能否兵進徐聞,將乞顏大顯這一路兵馬吃下?”
“這乞顏大顯深入腹地,孤立無援,若是我軍大軍壓上,確實有可能敗敵?!?
傅玄策面露猶豫之色:
“只是逐溪縣至關重要,敵人若是拿下了逐溪,便徹底沒了後顧之憂?!?
“而我軍丟城失地,又折損一員大將,必會軍心動搖,如此一來,後果就不可估量了。”
劉恪也知道逐溪丟了,會出大事。
而且嶽少謙統兵之能過硬,現在漢軍主力看似有七萬兵馬,但實際上並沒有人有著統帥大軍的能力。
狄邯勉強可以。
但他降將、囚徒的身份,沒有過硬的軍功在手,很難服衆。
唯有嶽少謙。
最好是接應嶽少謙後,令其統帥大軍,任憑東胡怎麼分兵,怎麼多路齊攻,我自巍然不動,在一路打出優勢。
而且現在大敵當前,一旦軍心不穩,只怕瓊州內部,也不會安穩。
可漢軍現在,也需要一場勝仗。
如果直接救援逐溪縣,萬一出了岔子,可就沒有迂迴之地了。
思慮再三,劉恪還是做了決定:
“攻徐聞吧?!?
狄邯不解道:
“陛下打算棄了逐溪縣嗎?”
劉恪搖頭,斷然道:
“逐溪有嶽少保固守,嶽少保既然敢率兵支援,必然也是想過,如何應對東胡大軍圍城?!?
“退一萬步講,即便我軍成功解了逐溪之圍,待另外兩路東胡兵馬回師,也容易陷入重圍,必然守不住?!?
“朕信得過嶽少謙?!?
“等到朕這一路兵馬,在徐聞縣取得優勢之後,再發兵支援也不遲?!?
劉恪現在就是想拖,拖得越久越好。
與在交趾的情況完全相反。
現在東胡成了漢軍的角色,而大漢則是成了交趾的角色。
而且劉恪手中,還有普六茹阿摩這麼一個後招。
等到距離高州最近的普六茹部生變,纔是和東胡主力決戰的時候。
傅玄策起身,再度勸諫:
“縱然嶽少保能固守城池,但城中將士見無人來援,只怕.”
東胡所向披靡,光是那架勢都讓人望風而降。
就算嶽少謙有能力,可如果將士們見著大軍圍城,心生怯意,想要投降呢?
劉恪卻毅然決然道:
“朕信得過嶽少保,信得過將士們?!?
“嶽少保也必然信得過朕,將士們,也應當信得過大漢朝廷?!?
“臣”
見傅玄策還要再勸,劉恪在其耳邊悄聲道了幾句。
要讓普六茹阿摩引爆普六茹部,還得讓傅玄策走一趟,添把火。
這小子拱火有一手的。
傅玄策怔了怔,嘴裡的話卻變了:
“陛下說的是,應當發兵徐聞縣,臣無異議?!?
見皇帝執意要打身在徐聞縣的乞顏大顯,就連頗有智計的傅玄策,也應了下來。
衆將士思索一番,覺得也不是不行。
最壞的結果,也就是逐溪縣告破,嶽少謙殉國。
軍心不穩,士氣大跌,同時相當於直接把康??そo丟了。
但只要他們能守住徐聞縣,扼守後方要道,哪怕後續只能依靠水師封鎖航線,保持守勢,也能拖延很長時間。
而所有人都清楚,東胡大可汗,沒幾年好活頭了。
一旦身死,東湖八部必然分裂。
雖說與皇帝之前那無比激進的作戰方式,完全相反,還顯得有些消極,讓人有點難受。
但也是有跡可循,面對不同的敵人,就得用不同的作戰方式。
不得不說,用拖延來對付東胡大可汗,是最穩妥的方式。
等到東胡大可汗一死,東胡軍中也會亂。
呈守勢的漢軍,就能倒戈一擊,直接北伐。
再加上士亥在高州、荊南埋下的內應,足以成事。
“末將願爲先鋒??!”
見此,衆將士紛紛請戰。
劉恪點了雷蘭做先鋒,大軍向徐聞縣進發,只是並不算順利。
這攻打徐聞縣的乞顏大顯,大營不僅毫無破綻,許是聽著漢軍主力前來的消息,又想著自己深入腹地,甚至還特意修築了土牆。
五萬東胡大軍藉由土牆,與七萬漢軍對峙。
哪怕漢軍佔據兵力優勢,一時間,竟是難以下嘴。
“阿典,點齊八百御前侍衛,隨朕往東胡大營走一趟!”
劉恪急不可耐,現在他選擇暫避鋒芒,但未必就得全面落入守勢。
固然不急著和東胡主力決戰,但對付五萬兵馬的乞顏大顯,還無法短期年取得優勢,不僅是他忍不了,將士們也忍不了。
東胡人想要多路齊出,打一箇中心開花,漢軍的應對,是逐個擊破,佔據局部優勢。
可這要是打著對方孤軍深入的單點,都無法擊破,只能傻眼看著,那也太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