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本官只有一個要求,聲音洪亮
“我還以爲能抽到時間線最晚的皇帝是天照神犬呢,這種年代的也有???”
劉恪覺得自己的心情很快就要不好了。
他見著一個人形剪影被拷走了。
對,拷走。
他可以確定那玩意是手銬,現代手銬,銀鐲子。
【忽悠:你的忽悠水平極高,極具蠱惑力】
劉恪:.
真刑,這天命可獄不可囚,手氣好到家了。
玩不起你可以不給君威的,反正咱也不知道具體怎麼計算。
忽尼瑪啊!
一個皇帝,不是說相聲,有這樣的皇帝嗎?!
“朕已知曉,繼續(xù)走。”
“老翁,雉兒在此謝過了。”
李二殺了倆兄弟,我也殺了倆兄弟,沒什麼不同,他迎駕我也迎駕。
像典褚這樣的地方官員將領,最多也就是想著把治所百姓安置好,保護好,求一地安穩(wěn),而不是給大漢殉葬。
後宮妃子五十五個!比劉小雞多!
【統(tǒng)率:25武力:48智略:90理政:98】
人就喜歡跟風,而且氣氛都到這兒了,很快官軍連同百姓,無論男女老少,全都喊上了。
但這位少年天子讓他開拓了眼界。
他憋足了氣,大聲道:
“陛下就要回城了,知道該怎麼做嗎?”
【年齡:28】
百姓的感激,他們手中揮舞的三瓜兩棗,甚至比真金白銀的封賞還來得讓人愜意。
劉恪看向人羣中維持秩序的簫元常,簫元常一襲青袍,動作很慢,但極有章法。
【特性:慧眼、供饋、調配、能吏】
但再沒有人能越過民兵,靠近驢車。
但簫元常出現了,接嶽少謙軍令,“抽調糧草,隨時支援,儲備後勤”。
後面的將領也不敢騎馬,三軍一同步行。
本來是用作儲備兵給前線補員,但漢軍大勝根本用不上,他便將民兵分散到各個坊市維穩(wěn),現在看來,效果不錯。
很耽誤時間,但沒人有怨言,甚至都在享受著。
就在幾天前,這些百姓還想著城破身死,聽著城外的喊殺聲,都是害怕的。
大多數人對中央朝廷並沒有多少感情。
沿街百姓異口同聲。
這是也是簫元常按照嶽少謙軍令,所召集的民兵。
“知道!”
“陛下萬歲,大漢萬年!”
【叮!有的!】
大軍就這麼一步步,緩緩走著。
看來是簫元常安排的託,這小子很清楚現在最關鍵的是什麼啊!
簫元常虛空比劃著,看著好像在練字,又像是讓自己平復心情。
稱帝十年!比劉小雞多!
舉行四次登基儀式!比劉小雞多!
半晌後才道:“不乘車了,隨朕走一走吧。”
劉恪見此,下了車,在原地站了一會兒,那麼一小會兒,世界彷彿卡了幀。
用得好,也足夠依託瓊州城守上一陣子。
但得分對象。
劉恪波瀾不驚,強自鎮(zhèn)定,百姓迎駕而已,李二就有過這待遇,還留下了“迎駕山”的傳說。
不多時,凱旋的大軍便入了城。
瓊州城中,簫元常以及大量文武,正在組織百姓迎駕。
跑路二十年,連戰(zhàn)連敗,丟城失地。
但茍延殘喘從來都不是他的目的,任重而道遠啊!
每個人都從身上各處掏出東西來,紛紛往外遞,有的送酒有的送糧食,雜亂之中,甚至還能看見送肚兜的。
劉恪雙目無神,他被科普(打擊)了。
“聲音洪亮!”
守在車駕前的典褚,也有幾分動容,他寧受刑辱不降東胡,只是不想當蠻夷的打手,並不是對大漢有多少感情。
簫元常望著大軍到了城外,又叮囑了一句:
“按照吩咐,各自在安排好的位置,不要互相推擠,時刻注意御駕。”
真有??
不可思議小百科開始了。
於是通過嘴遁,蠱惑妃子、大將軍等五十五人,後稱帝。
他從懷裡掏出一罈子酒,哽咽道:
“這是老朽釀的酒,陛..陛下可以喝上一點,暖暖身子”
有士卒情難自禁,大聲高喊:
【姓名:簫元常(國士)】
這丫還是個盲人!
“百家號盤點滅國名將,不把這幾個公安算上我是不服的。”
劉恪夠著腦袋從一側伸出,差點沒掩飾住心中那份小激動小期待,道:
劉恪接過酒罈,絲毫不嫌棄老漢那雙滿是皺紋,還帶著黑泥的手,鄭重一握,聲情並茂:
“好酒!”
可以見到,有許多胳膊上纏著紅綢的男子,正在維持秩序。
街邊一個老漢在原地搓著手躊躇一會兒,一跺腳,竟是突然越過了民兵,湊到了車駕前。
某種意義上他並不介意別人喊他劉小雞,甚至都不會強迫臣子山呼陛下。
最後被公安發(fā)現,亡國了。
典褚那一丈高的鐵塔身軀,唰一下就遮蔽了劉恪視野:
“陛下,前方有許多百姓。”
一罈酒,瞬間引爆了百姓的情緒。
皇帝一下車,嶽少謙最先下了那匹咯得大腿發(fā)麻的駑馬,衝鋒一時爽,次日下不來牀。
不過劉恪一眼就認出這老漢不是普通人,雖然滿手皺紋還有黑泥,但皮膚順滑,必是富貴之人。
不再是一城一地,而是一個全新的大漢。
眼神與簫元常對上,讀懂暗示,劉恪直接打開酒罈封泥,一口灌下。
“陛下萬歲,大漢萬年!”
“陛下,陛下……都是百姓,一直延伸到城內,全是來迎駕的百姓!”
而且乾的極爲出色,無論是出言安撫,還是施粥贈糧,都做的有模有樣,保證了即使大軍兵敗,也能有一定力量守城。
劉恪心中盤算著,現在手上基本能信任的人,有嶽少謙,典褚,簫元常,一個帶兵,一個砍人,一個後勤,基本框架倒是有了。
毫無疑問王佐之才,還是後勤內政型的人才,大漢小朝廷有用之人不少,可惜要麼藏拙,要麼有異心,要麼沒被髮掘。
有個叫丁興來的男人,誤入組織,入獄五年,出獄後覺醒了,覺得當個小弟不太行,得當老大,這樣入獄才劃算。
城門口聚集了數萬百姓,很容易發(fā)生踩踏事件,鬧出亂子,但這些百姓不同。
“本官只有一個要求。”
“陛下萬歲,大漢萬年!”
聲勢愈加猛烈,幾乎衝破雲霄。
一盞,兩盞
不知是誰放飛的長明燈。
清晨不算太亮,長明燈升空照出的人影綽綽,就和街道一樣漫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