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8章 驗收

京察的大棒最終在兩天後落到了京官們的腦殼上,罷黜、貶謫、勒令致仕共四十八人的結果,直接把所有沉睡的心靈都敲醒了。

而隨後發生的不同尋常的事情,以及《明報》上耐人尋味的風向,更是讓人意識到,隨著經濟改革的初見成效,變法在政治上的深入,也愈發不可阻擋了。

洗滌舊塵,萬物革新。

“新年新氣象,總該梳洗一番,不該是塵滿面、鬢如霜嘛!”

看著衙門裡來回搬傢俱、運文件的雜吏差役們,姜星火一邊自己擦拭著桌子,一邊也是難得調笑道。

爲了跟各部作區分,總裁變法事務衙門裡的內設部門的長官,用的依舊是帶有臨時差遣性質的“提舉”前綴,而這種東西,屬於比較含糊的概念,既可以讓你長長久久地待下去,到了後來甚至就演變成了常規官職,比如明代的總兵、巡撫、總督也可以就是個臨時差遣,權力雖然很大,但哪天撤了也就撤了,官面上誰也說不出來什麼。

但不管如何,事情還是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著。

總裁變法事務衙門的兩個副總裁官,定國公徐景昌、榮國公姚廣孝,分別提舉工業司和商業司,而市舶司則是原來的浙江參政趙羾轉任,銀行司便是大明銀行的朱恆負責提舉。

除此以外,明報所的大使(正八品)由郭璡升任,負責《明報》相關事宜,柴車則繼續留在姜星火身邊負責文書機密。

四個司裡,除了銀行司整體規模比較小、業務尚且處於起步階段,其他的司規模就相對較大了。

例如工業司,下面就合併了原屬於工部的兵器局和鑄炮所(下轄冶鐵場),以及內廷的兵仗局,除此以外還有一衆礦山、工坊、製造所等。

市舶司就不用說了,重啓的廣州“懷遠市舶司”,泉州“來遠市舶司”,寧波“安遠市舶司”都直接歸屬到了這裡,趙羾對海貿頗有心得,用起來倒也得心應手,除此以外,便是遠洋商品保險、期貨等業務監管,也在市舶司的職責下面。

至於趙羾本人的提拔,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自己給皇帝一個被人攻擊的藉口也好,乾脆挑明瞭主政時用人不疑的態度也罷,總之,人是用了,而且姜星火主政的這段時間,還要接著用不少人。

商業司規模大,但相對其他衙門的其他機構而言,可謂是百廢待興洪武朝就是嚴重的“重農抑商”,而如今隨著210萬兩賭約的完成,風口開始悄然轉向“四民皆本”和“開海裕國”,可國內的商業由於基礎本來就差,再加上靖難四年對國內經濟的破壞,基本就是接近零起步了,對姚廣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嗯,不過往好了說,這叫“有足夠的上升空間”。

“三件事。”

老和尚看著擦桌子的姜星火,慢吞吞地說道。

“說唄。”

姜星火擦得愈發勤快了,恨不得把這破桌子擦得鋥亮。

“今年軍費支出很大,修北京城、削藩、北征蒙古,這些都是大頭,所以國內的商貿,尤其是南直隸核心區域的商貿,必須要搞活起來,不然光靠海洋貿易肯定不夠,鹽稅那也得接著動。”

“我曉得,先鋪路嘛,工坊傳來消息了,水泥路大約也就是這兩天,弄好了開春趁著雪化了、天氣轉暖,就趕緊開始鋪。”

一般來說,水泥路通常是夏季開始鋪的,有的選肯定不會選擇春季,因爲開春的時候地面還是會受到低溫的影響,繼而產生皸裂、起砂等情況,而且水泥地面在受凍以後,也影響使用壽命,夏季則沒有這麼問題。

但考慮到江南夏季的梅雨期是沒法鋪路的,而鋪路又是個大工程,所以肯定要在開春之後到梅雨來臨之前,把這件事辦好。

要想富先修路,想讓國內的商貿往來流傳順暢,那麼在最繁華富庶的江南,是一定要構建起點對點商道網絡的,大路在主要府縣之間貫通,如此商業才能重新恢復。

“這麼規劃如何?”

姚廣孝把一張堪輿圖遞給了姜星火,上面用炭筆勾勒著一條線。

南京-龍潭-丹徒(鎮江府城)-丹陽-武進(常州府城)-無錫-望亭-滸墅關-長洲(蘇州府城)-崑山-嘉定-上海-華亭(松江府城)

後面的虛線則畫著嘉興、湖州、錢塘、紹興、寧波等地。

“今年半年肯定鋪不完。”

姜星火只看了一眼,就很篤定地說道。

原因無他,這條路他自己用腿腳丈量過,地圖上看著是平原沒錯,但裡面有不少丘陵湖澤,雖然是大明的南方核心經濟區域的最優商道線路,但想要上半年鋪出來這麼長的路,那是不可能的。

“沒指望今年一口氣幹完,規劃一年半乾完就不錯了,分段鋪,今年先把南京-龍潭-丹徒(鎮江府城)-丹陽-武進(常州府城)這一段鋪好,武進是大運河南北交點,這樣就相當於把南京和南京以西的商貿,都匯入到京杭大運河這個‘大動脈’裡了。”

“其實我覺得”

姜星火終於放下抹布,仔細端詳了一下地圖,沉吟半晌方纔說道:“光是從經濟交流的角度,西段的意義不大。”

“原因也簡單,西段從南京到丹徒這段,其實有長江水道作爲航線,雖然從南京開始鋪路匯入京杭大運河的運輸網,政績看起來好看,可實際上細細深究,真不如從東段開始鋪,甚至從浙江的寧波、紹興、錢塘、嘉興、湖州,一直鋪到松江府的華亭、上海,這樣帶來的經濟意義都比鋪西段要大得多。”

姜星火說的是實話,西段本來就有長江航運可以代替,陸路運輸的作用並不明顯,但在環太湖區域和杭州灣沿線,如果陸地上有點對點的高速商道,那麼物資流轉的速度將顯著增加。

這裡面還有另外一重意義,那就是寧波“安遠市舶司”承擔著對日本、朝鮮、琉球等地的主要貿易額,不管是進口還是出口,如果能把東段的陸上商道先建設好,那麼都將極大地增加效率、提高收益。

與之相比,西段從南京出發的商道,反倒是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如果執意從南京開始鋪,有些本末倒置。

“那就從浙江開始,讓趙羾跟安遠市舶司也打好招呼。”姚廣孝微微頷首道。

“其實也有私心作祟。”

姜星火坦誠道:“浙江和江南,現在好做事。”

這是實話,不管是剛提進來的趙羾,還是前浙江布政司左參政、現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辛彥博,都是在江南治水平亂中配合度比較高的官員,也是支持變法的,因爲他們屬於天然從變法中獲益,而除了浙江這幾個府的官員,譬如揚州府知府王世傑、常州府知府張玉麟、松江知府張守約,這些和姜星火打過很多交道並且被提拔起來的江南地方大員,面對變法舉措的時候,基本不會出現陽奉陰違的情況,而是會竭力配合,這樣變法的政策在浙江和江南就都比較好落實。

“鹽稅改制的事情,等審法寺出臺了新鹽法纔好改動.水泥混凝土的事情,過兩天咱們一起去工坊看,除此以外,想要快速創收,那恐怕就得等香水工坊大規模投產了,就這幾天的事情,到時候一起去看吧。”

老和尚繼續道:“吏治的事情也有眉目了。”

“喔?”

姜星火有些詫異地看著他,消息這麼靈通?反正姜星火還沒收到風聲。

“都察院和錦衣衛聯合行動。”

這就不奇怪了,看來這次是鷹犬們傾巢而出,那應該沒他什麼事。

“不過我們也要配合一下。”

“行,那等陳瑛他們動起來了的,再跟著一起動,他們不動我們也不動。”

“還有最後一件事。”

姚廣孝的白眉抖了抖,難得有些躊躇。

“現在太常寺卿是空著的,按國朝舊例,袁珙是最合適的人選.可一想到丘玄清,便多少有些讓人膈應。”

“怎麼扯到袁珙身上了?”

姜星火一怔,雖然大明立國只有三十來年,但已經有很多廟堂上的陳年往事頗爲值得玩味了,而這些都是姜星火幾乎不瞭解的,經過姚廣孝解釋,他才明白過來。

太常寺卿是正三品,管國家祭祀禮樂。

從品級上,在洪武朝袁珙就是吏部侍郎了,也是正三品,重新出仕的話,品級沒問題,而且袁珙於朱棣乃至一衆靖難勳貴心中威望都不低,助力很多,阻力不會很大。

問題就在於,這裡還有個典故。

洪武朝有一位歷經了十餘年腥風血雨,全程目睹過洪武末年廟堂劇變而不倒的太常寺卿。

這位太常寺卿很受朱元璋信任,同時巧的是,也是個道士。

他就是丘玄清。

其人自幼從全真道士黃德楨出家,讀書學習道法,洪武初年遊覽武當山,面見了傳說級人物張三豐,並且繼承了張三豐的道統,被張三豐親點爲五龍宮主持。

而丘玄清第一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上是“聖皇基唐虞雍熙之治,宵旰凝思,詔天下凡山林遺逸之士,俾有司訪求其人,遣赴京師,以登顯用,恩至渥也。洪武十四年春,襄陽均之武當乃拔一人焉,曰丘君玄清”,翻譯過來就是老朱想求個高人,而這個高人就是丘玄清。

作爲張三豐的徒弟,丘玄清的水平肯定不必多說,而且其人不僅道法精深,還主持五龍宮多年,行政能力也沒問題,老朱就直接把他安排到了太常寺卿的崗位上。

一個道士,去當太常寺卿,合適嗎?

太合適了,太常寺就是負責禮儀祭祀的,作爲道士,最合適他們的工作就是主持祭祀活動,史書記載“問以晴雨之事,玄清奏對立有應驗”,也就是說對於晴雨陰陽,是豐年還是災年,丘玄清總能預測一下,朱元璋在祭祀天地之時,也常常會詢問丘玄清,丘玄清也總能給出讓朱元璋滿意的答覆。

丘玄清在太常寺卿這個崗位上幹了十多年,直到洪武二十六年,自覺大限將至,丘玄清對徒弟蒲善淵、馬善寧等人說“我當謝天恩棄塵去也”,隨後沐浴更衣,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七歲,老朱專門下聖旨,派遣禮部右侍郎張智“諭祭於太常卿丘玄清之靈”,屬於對道士最高規格的待遇了。

只不過讓人膈應的是,長春真人丘處機曾爲了修道而自宮,丘玄清追隨丘處機的腳步,也毅然自宮了,朝野間有傳言,與老朱強行賜丘玄清以宮女有關.至於真假,就無從考證了。

所以袁珙老頭都這把歲數了,早就致仕在家多年,要不要讓他重新出仕,尤其是要不要接太常寺卿這個對道士來說很玄學的職位,就很難說。

姜星火應道:“我去問問他吧,若是不願意也沒辦法。”

受禮部指導的三個寺,鴻臚寺、光祿寺、太常寺,鴻臚寺卿是解縉,光祿寺卿是前松江知府黃子威,如果能把袁珙弄到太常寺卿的位置上,那麼在六寺的層面上,就能佔據半壁江山了。

就在兩人交談之際,房門忽然被叩響。

柴車在外面木木地說道:“國師,定國公說水泥工坊那邊傳來消息了。”

姜星火聞言頓時一喜,把抹布往窗臺石頭上一扔,旋即拉著老和尚往外走。

“讓王斌備馬備車。”

這時姜星火似乎又想起了什麼,復又說道。

“對了,你再跟郭璡說一下,讓《明報》約一個對光祿寺丞高致的專訪,讓他講講荀子思想。”

運糧河。

沿著河岸的青石板路,姜星火緩緩策馬前行。

剛過完年,河上冰凌依稀可見尚未消融,岸邊的商鋪推開門,屋檐角上還掛著半截紅綢子,甚至細細觀察,還能看到石板縫裡的爆竹殘渣。

運糧河旁的這條街上住戶不多,但卻是左近十里八村最繁榮之所,因爲繼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以後,水泥工坊和香水工坊,也都在此地毗鄰落成。

原因也很簡單,突出一個區位優勢。

運糧河有水運,可以直達南京城繼而匯入長江,而在此地周圍有湯山煤礦,除此以外,周圍還有大量富有專業技能的勞動人口,挖礦的、製陶的、編筐的,什麼都有。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年少時那樣意氣風發,幻想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主角,至少姜星火騎著小灰馬從路邊策馬走過的時候,看著坐在街邊臺階上等著招工衣衫襤褸的年輕人時,沒在他們的眼眸中看到多少光.大抵是已經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光了。

姜星火驀然想到一句話。

——“教育具有長期性和滯後性,很多年前在地理試卷上寫下,此地的區位優勢在於擁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資源,直到多年以後,才發現那個廉價勞動力就是自己,至此,教育完成了閉環。”

姜星火勒住馬,跳下來問道。

“小兄弟,你們是哪裡人?”

幾個年輕人肩頭扛著扁擔,目光垂落下來,看著姜星火腳上被粘上了泥點的牛皮靴子不吭聲,只是瑟縮著、依偎著,又往裡面自覺地拱了拱身子,姜星火又重複了一遍,纔有人操著他不太聽得懂的話回答。

“我們是蕪湖人。”

江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蕪湖雖然離著南京並不遠,坐船順江而下甚至半天不到就能抵達,但風俗習慣與口音與南京本地差異卻是不小,尤其是這幾個年輕人,大約是來自蕪湖比較偏遠的鄉下。

經過一番交談,姜星火才得知,這些人是聽同村的遠親說南京這邊正在招工,尋思著在老家也混得不好,便大著膽子背井離鄉來南京討口飯吃。

同村的遠親大約是沒騙他們的,就是消息的時效性有點問題.等他們趕到這裡來的時候,工坊早就招滿人了。

盤纏用盡,流落街頭,回是回不去了,只能想著在運糧河附近的小鎮上找點事情做,可惜沒什麼專業技能,力工、縴夫又都自成體系,哪怕是想要賣一膀子力氣都沒人要。而且最麻煩的是,在大明現在的“雙冊”和“路引”制度下,這些人的流動,其實是不合法的。

之所以要在江南建立手工工場區,就是因爲江南的本地勞動力多,能夠熟練進行棉紡織的女工多,而這些女工在松江府無論是聚集還是勞動,都不會對現有的社會結構造成嚴重破壞。

在運糧河這邊弄的工坊區也是一個道理,都是十里八鄉來做工的,一是知根知底,二是整體可控。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像是這些來自蕪湖的年輕人一樣的外來勞動力,一定會越來越多,高度商業化、工業化的核心城池,將會呈現出明顯的虹吸效應。

到了那時候,想要跟現在一樣掩耳盜鈴,儘量不破壞舊有的核心制度,恐怕就是不可能的了。

“跟上吧,到時候尋橋畔的管事說說。”

姜星火暗歎一聲,現在他已經不想著完全兼濟天下每一個人了,只能秉持著能管一件是一件的原則,盡力而爲。

到了工坊門前的那座大橋,姜星火讓身邊的護衛跟負責的管事說了一聲,算是給這幾個小夥子一個賣力氣的機會,旋即進了工坊區的大門。

而提舉工業司的定國公徐景昌,以及負責這片工坊區的張宇初,此時就站在其中一間大工坊前,水泥工坊就位於此地。

此刻,在這間大工坊的院牆外停放著三四輛牛車。

在衆人的迎接下,姜星火和姚廣孝等人一併走進了工坊,隨行的除了護衛,還有不少衙門裡的官員。

這次是內部驗收,主要驗收的是水泥路和混凝土牆兩項,而且水泥路面是商用爲主,軍用並不急需,只有混凝土牆纔會應用到棱堡裡,就沒叫五軍都督府方面的人一起來。

“很早就聽聞伱們在做的事情了,沒想到竟然這麼快就能親自過來看看,甚爲欣慰啊!”

姚廣孝笑呵呵問道:“不知你們對這次試驗有幾成把握?”

他口中所指的試驗自然便是水泥合格率和可靠性的當面測試。

畢竟水泥這種東西,也不單單是製造出來就完事了,之前廢了那麼多工夫和時間,就是爲了試驗出最佳的配比。

除此以外,用水泥製造出的混凝土,也承擔著更重要的棱堡材料的工作,這是涉及到軍國重事的,絲毫馬虎不得。

聽見姚廣孝發話,徐景昌當然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連忙恭敬回答道:“您且寬心,咱們工坊這些天都是按照交代的,日夜趕工,再加上工匠們的共同努力之下,這纔將工程進度快速推進.時間上提前了,質量肯定沒問題。”

顯然,國公之間地位亦有差距。

聽完徐景昌的話後,姚廣孝微微點頭表示滿意:“不錯,看樣子的確是下了功夫,那就拭目以待了!”

姜星火說道:“先看看水泥路面吧,再去看混凝土牆。”

徐景昌示意張宇初最前面帶路,帶著衆人向旁邊的小路走去,姜星火等人跟在他身後。

在工坊的主要通道路段,已經修好了一條水泥路面,直通運糧河碼頭,從而能夠讓運輸船舶順利卸貨,但這條水泥路卻不是今天接受檢驗的,要檢驗的在前頭。

“這條水泥路倒是不錯啊,比以往的路都要堅實得多。”

姚廣孝走在路面,讚歎道。

姜星火用力跺了跺腳,靴子的硬底踩在上面毫無反應。

等過了這片區域,就是一小片廣場,這裡纔是真正的場地。

廣場上面用水泥鋪了好幾條路,看起來都是剛剛鋪好的,而徐景昌示意他們看旁邊。

作爲對比組,在幾條水泥路旁邊,還有青石板路、磚石路、碎石路、黃土路等幾種大明國內的常見路面。

前頭有一個房間,在哪兒有專門的工匠們對水泥的質量和粘合劑效果做著評估,並且給出相應的數據。

見衆人過來,立馬有一名工匠迎上來道:“定國公,這就是水泥的測試報告!您請看。”

說著,幾個工匠捧出了幾摞文書,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不少數字和文字。

而這些都是工程進展狀況的詳細記錄,包括了水泥材料、粘合劑的效果和凝固時間等等。

徐景昌點點頭,將文書分給衆人,姜星火也拿起了一份紙細細閱讀起來。

“不錯,你們做得很好!”

姚廣孝看完之後,點頭讚揚道:“看樣子是上心了,而這條路面,也比預想的要強多了!”

工匠聞言頓時喜形於色,徐景昌更是激動無比,這件事是他主抓的事情,自然想要讓衆人對工程的表現能夠滿意。

不過,這些東西光是看數據是沒用的,還要眼見爲實才行。

“把錘子拿過來。”姜星火忽然道。

不多時,旁邊就有人遞給了他一把錘子。

姜星火掂量了下手裡的小錘,隨後他掄動了起來,只聽哐當聲響起,鐵錘狠狠砸在水泥地上,只是瞬息之間,原本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就出現了一個極淺的凹槽。

姜星火如法炮製,將幾條水泥路面挨個錘了一遍,又測試了一下青石板路面的硬度,隨後收回了手臂,將鐵錘扔到地上。

而他身旁的工匠們則是驚訝的看著姜星火,沒想到國師竟然擁有如此強悍的臂力,完全不像是一個瘦弱文人。

姜星火臉色平靜地說道:“看樣子這水泥質量的確還行。”

確實還行,震得他胳膊都疼了。

接下來,就是各種滿載甚至超載的馬車和牛車經過路面,甚至還測試了路面被火燒雨淋後的效果。

“可惜沒有壓路機。”姜星火心頭嘀咕道。

見衆人沒有意見,張宇初樂呵呵地說道:“那接下來我們就去混凝土的場地吧。”

而在工坊區的另一端,還有不少的混凝土牆體已經施工完畢。

但姚廣孝仔細檢查一番外牆後,臉色頓時變得嚴肅起來:“這般觀察,你們施工的混凝土牆厚度似乎普遍比尋常牆體還厚了一籌,這是何故?”

一行人也是皺眉看著這些混凝土牆,有些疑惑。

徐景昌連忙解釋道:“這是按棱堡的標準來鑄造的,還請到裡面來看。”

果然,在混凝土牆後面,每隔一段距離就會豎立著一根粗壯的混凝土柱,整體呈橢圓形。

“這裡面都是鋼筋承重柱,用來做支撐的。”

而另一段混凝土牆上,更是堆積著厚厚的頂蓋,看樣子應該是預備用於抵禦敵方火炮或者是配重式投石機的攻擊的。

但是即便如此,這些青灰色的混凝土牆,顯然並沒有給參觀者帶來任何的安全感。

對於不瞭解這一切的人來說,總是讓人覺得,如果這混凝土牆遭遇到攻擊,恐怕會直接崩塌,遠遠不如傳統的磚石結構看著讓人心安。

“試試吧。”

多說無益,這時候就到見真章的時候了。

緊接著,對於混凝土牆和旁邊的對比組,也就是夯土牆、青石糯米漿牆,開始了同樣的測試。

先是大錘敲擊,隨後是大錘敲鐵錐,這些秦朝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傳統測試方法,顯然沒有得到什麼結果,無論是混凝土牆還是夯土牆、青石糯米漿牆,都不是鐵錐敲兩下能攻破的這裡面的夯土牆,別看是土做的,可真壓實了,就連鐵器也奈何不了分毫。

隨後的測試,就開始逐漸上強度了。

從攻城車到撞門錘,甚至是野戰炮轟擊,只要是戰爭中能夠用得到的對牆體的摧毀方法,都進行了使用。

最終得出的結論卻很讓人振奮。

“這種材料,就算是把現在所有的進攻手段都用上,都未必能打穿啊!”

姚廣孝自然是懂戰爭的,他是打過大仗的軍事家,軍事上眼光毒辣,之前尚且有著耳聽爲虛的不確定,但如今眼見爲實,一下就判斷出了這種混凝土牆在戰爭中的作用。

“這麼厲害嗎!”

聽到姚廣孝的話,周圍其他的官員都有些震驚,不說倒吸一口冷氣吧,反正也都有些不解。

之前他們倒是也聽說過混凝土這玩意,可是誰都沒想到,在地上還是一灘爛泥一樣的青灰色物質,凝固以後,竟然真的能起到金剛不壞的效果。

最關鍵的是,這青灰色的牆壁,怎麼看,也只是一面普通的土牆啊!

最終結果卻出乎衆人的預料。

這些牆體哪怕是面對火炮的實心彈,都能保持主體結構完好,這些重型器械不能對其造成太大的損傷,只能留下一個淺坑。

所以,常規手段幾乎無法將其徹底打穿。

怎麼辦?這牆太硬了,根本就沒辦法啊!

“疏散開來吧,要上大傢伙了。”

確實是大傢伙。

只有當測試的量級繼續提升,使用了最重的配重式投石機,也就是蒙古人進攻襄陽同款的那種,扔出來的石頭都快跟臉盆差不多大的時候,纔對混凝土牆造成了明顯的毀傷。

而配重式投石機也能對鋼筋混凝土承重柱造成毀傷,但效果不明顯,承重柱依然能起到結構效果。

最後,則是直接上了火藥。

面對大當量的火藥掘地爆破,所有牆體都無法倖免。

看著眼前倒塌的牆體,徐景昌苦笑道:“現在唯一希望的事情就是,敵人沒有我們這麼多的火藥。”

“帖木兒的火藥肯定不多,但重型投石機就未必了。”

“所以混凝土雖然堅固,但絕非堅不可摧,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構建棱堡還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混凝土築得足夠厚,想來重型投石機也沒什麼辦法。”

這時有衙門裡工業司的官員好奇問道:“西北多沙塵風暴,而且天氣忽冷忽熱,在這種天氣條件下,這樣的混凝士能扛住侵襲嗎?”

衆人也陷入沉思,這世界上很多東西看起來牢不可破,但最後都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

混凝土是否是其中之一,衆人不得而知。

事實上,即便是秦始皇築造的萬里長城,到了如今也不過是一堆黃土而已,當年這些牆體,可是服役的民夫用鐵錐都刺不穿的。

“當然,否則這東西又怎麼能拿來築堡呢!”

姜星火肯定地道:“這混凝土可以說是世界上人工能獲得最好用的建築材料了,就是火烤都能耐很久很久,至於西北的氣候,忽冷忽熱肯定會對混凝土牆本身有影響,造成裂紋,但整體結構的影響不會特別大。”

整體來看,這次水泥工坊關於水泥道路和混凝土牆的驗收結果,姜星火是滿意的。

混凝土牆壁和房子你確實不能指望它堅不可摧,但這已經是跨越式的進步了,棱堡完全可以靠堆厚度來彌補防禦力的不足。

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293章 生亂第486章 彙報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458章 假賬第548章 塞北第569章 決戰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6章 糾結的朱棣第317章 黃浦第461章 誤會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419章 射戟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546章 弒君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353章 暴露【7K二合一求票!】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479章 鋼材第539章 傳首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爲華夏?第145章 我被竊聽了?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變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534章 心緒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97章 道衍來信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440章 蛀蟲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383章 辯經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533章 託付第23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八月更新及求票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130章 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477章 煤鐵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545章 建文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第390章 認輸第336章 搖人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210章 聖王【求月票!】第323章 審判第304章 飯否第468章 決心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67章 白銀寶鈔!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459章 財色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114章 收取北美五十州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298章 懾服第555章 佈局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481章 莫愁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96章 暴昭第513章 辯手第472章 留學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387章 溫茶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14章 解縉獻圖第455章 圈套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260章 地租 利差 工酬【求月票!】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第295章 磊落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392章 尋思第339章 火種第345章 誅邪
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293章 生亂第486章 彙報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458章 假賬第548章 塞北第569章 決戰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6章 糾結的朱棣第317章 黃浦第461章 誤會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419章 射戟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546章 弒君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353章 暴露【7K二合一求票!】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479章 鋼材第539章 傳首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爲華夏?第145章 我被竊聽了?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變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534章 心緒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97章 道衍來信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440章 蛀蟲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383章 辯經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533章 託付第23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八月更新及求票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130章 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477章 煤鐵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545章 建文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第390章 認輸第336章 搖人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210章 聖王【求月票!】第323章 審判第304章 飯否第468章 決心第282章 激糞【求月票!】第67章 白銀寶鈔!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459章 財色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114章 收取北美五十州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298章 懾服第555章 佈局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481章 莫愁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96章 暴昭第513章 辯手第472章 留學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387章 溫茶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14章 解縉獻圖第455章 圈套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260章 地租 利差 工酬【求月票!】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第295章 磊落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392章 尋思第339章 火種第345章 誅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改则县| 乌审旗| 长顺县| 高安市| 镇赉县| 乌苏市| 永平县| 青冈县| 马关县| 定州市| 荆门市| 静海县| 潢川县| 廊坊市| 盖州市| 丰城市| 民县| 静海县| 缙云县| 来宾市| 察雅县| 山阴县| 沙河市| 阿拉尔市| 安多县| 丹东市| 乌兰浩特市| 淳化县| 青河县| 嘉禾县| 修文县| 新宁县| 信阳市| 大安市| 翼城县| 汉中市| 古浪县| 清流县| 巫山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