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八十七章 荒謬推演

樑儲飛快地扭過頭去,當看見身後站著的恰是笑瞇瞇的張壽,他想到自己剛剛聽講聽得入了神,竟然沒注意到人站在自己身後,這下登時大爲不好意思。

而在講臺上講課的那位林先生,卻是因爲視線的關係,最初就注意到了張壽的悄然來臨,此時聽到人誇自己講學精到,雖說他還不至於露出喜形於色的表情,但實質上卻是心花怒放。畢竟,張壽這是支持自己那不同其他史家的觀點,和一般的恭維自然不一樣。

張壽原本是不打算出聲的,但剛剛樑儲說話,他突然心有所感,最終就開口了。

此時,見樑儲和那位林先生全都在看他,滿堂學生也全都興致勃勃地回過頭來,彷彿都很好奇他會怎麼繼續說,他就真的煞有介事繼續了。

“宋太祖是從後周孤兒寡婦的手中奪得了天下,宋太宗更是有燭影斧聲的傳說,所以太宗對宗室的防範,其實也和防賊差不多。結果,初唐盛唐時,宗室可以根據才能出任地方刺史乃至於各級官制這種好的宗室制度沒學到,宋朝卻把晚唐十六王宅養豬這一套學了。”

“宋時宗室王位傳承,不是父子相繼,而是兄弟相承,宗室又不能科舉,又不能經商,當然不是當閒人,就是當‘賢人’。兩漢之交,有光武中興,兩宋之間,宋高宗雖說是宋徽宗嫡親兒子,可於國於民,別說明君賢主,甚至在元人的《宋史》都被大加撻伐。”

“可是,他在被人擁立爲帝之前,年輕時難道不也是當成‘賢王’培養的?”

“今人之中,大多數都只知道風波亭,又有幾個人知道宋高宗趙構的《瀚墨志》?雖說他及不上他的父親道君皇帝宋徽宗書畫雙絕,可縱觀南宋,在書法一道上超越他這位天子的,還真是挑不出來幾個。此父子若只是宗室,那當時人絕不會說他們昏聵,而只會稱之爲賢。”

“宋徽宗絕頂聰明,書畫樂器,花鳥魚蟲,蹴鞠博戲,從藝術到玩樂,他無一不精,當時宋哲宗怎會不覺得這樣的弟弟是很讓人放心的賢王?而宋高宗不但醉心書法,而且大敵當前時,曾經慷慨激昂主動請赴金營爲人質,如果事情到此爲止,怎麼就不是賢王?”

“可壞就壞在他們最終卻成了天子,那本該放在書畫雅事的絕頂聰明卻放在了權謀爭鬥上,那慷慨激昂被權位消磨殆盡,在位時間又長。於是當父親的將北宋大好河山葬送了一半,當兒子的把本來有可能恢復的大好局面也完全葬送,由此留下了千古罵名。”

“既然一個葬送半壁江山,一個葬送自家大將,誰還在乎他們在其他方面賢不賢?”

“可天下敗壞至此,也不完全是他們這父子兩任天子的責任。宋時的軍制是因爲吸取殘唐五代藩鎮作亂,兵馬動輒逐走主將擁立新主的教訓而設定的,國家養兵雖多,能戰的卻少。到了宋徽宗的時候,就連西北兵馬也已經遠不如從前,所謂的將門也是爛了根子。”

“而自宋神宗之後,新舊黨爭就是朝中主旋律,神宗時如此,哲宗時如此,到了徽宗時,其實還是如此。哪怕向太后選擇了哲宗皇帝一母同胞的另一個宗室,那也好不到哪去。哪怕宋哲宗在世,一旦看到金國崛起,圖謀遼國,他又會如何?”

“絕對的利益面前,朝中縱有有識之士覺得脣亡齒寒,可哪一代皇帝真的能夠放下宋遼幾代世仇,燕雲十六州的誘惑?沒有海上之盟,也會有這裡那裡之盟。就算看穿了,不去發兵助金國,可金國破遼,真的缺了宋軍之力就不行了嗎?不打了嗎?”

“只要不能在金國破遼期間厲兵秣馬,隨時備戰,金國打下遼國之後,遲早會輪到宋。而一個沉痾已深的宋,就猶如步履蹣跚的老者,哪裡是說勵精圖治就能勵精圖治的?上上下下多少盤根錯節的關係?”

“所以,也許宋金大戰能拖延一下,但勝負如何,卻也很難說。畢竟,金國新生猛虎,銳意進取,而宋朝呢?別看金太祖阿骨打死了之後,吳乞買在位後期金國內鬥……”

“就算再內鬥,那些金國兵馬也足夠把北宋那些所謂的名門強將和精兵虐一遍又一遍。最重要的是嶽武穆這種將軍,宋朝的那些皇帝和文官容得下一時,容不下一世,哪怕換成宋高宗和秦檜之外的其他君臣也不行。這是體制,是上百年以來的傳統,除非……”

張壽說到這裡,卻是笑呵呵地手指往一個個學生頭上點了點:“除非你們覺得,就在宋徽宗末期,金國滅遼,而後率軍南侵之際,你們自己突然附身在了宋徽宗,又或者後來的宋高宗身上,提早知道金國厲害的你們,能夠竭盡全力把局面扳了回來。”

這最後一個話題,張壽乾脆毫不掩飾地流露出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惡趣味。而他這麼一說,就只見這一大堆貴介子弟先是驚愕,隨即人人都露出了興趣盎然的表情。張大塊頭更是拍著桌子說道:“這倒有趣!如果換成我,那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重用嶽武穆就完了!”

只有講臺上的林先生有些呆若木雞。張壽前頭這番話,他至少贊同七八分——世人多嘆徽欽二帝如何如何,好像換了誰誰,北宋那局面就一定能扳過來似的,但他卻完全不以爲然。

可張壽最後這番話是什麼鬼?

假設自己重回徽宗末年,化身爲那位道君皇帝,然後在金兵南侵之際力挽狂瀾?

這簡直是癡心妄想吧,兵馬遠遠不如,朝中還一大堆奸臣當道,更重要的是,據他這些年來研究考證,北宋和南宋之交,那些武將其實也真心不怎麼樣!

一個個都是缺點比優點多,能打的更是個個一大堆毛病!除卻赫赫有名的嶽武穆……可嶽武穆仍然是有毛病的,而且人在某些方面固執得簡直如同一塊頑石,功高蓋主的同時,更是犯了宋高宗的兩個絕大忌諱。自古以來,身爲皇帝的無不自私,怎麼容得下?

不對不對,最重要的是,張壽怎麼能夠讓學生這樣假設,這實在是太荒謬了!這不是顛覆了君臣之道嗎?還有這學生,那個大塊頭齋長還真敢說,你以爲你重用嶽武穆就能天下大吉嗎?你當那時候的其他文臣武將都是木頭不成,能由得皇帝單單重用嶽武穆?

林先生正覺得驚怒,但隱隱之中甚至有一種衝動,那就是自己也回去推演推演的時候,卻不防張壽竟是笑瞇瞇地說:“林先生剛剛這堂課非常精到,而你們既然挺感興趣的,那不如這樣,嗯,不說玩笑話了,這就當成是半山堂一道集體作業。”

“你們可以分成四組,一組研究宋徽宗,一組研究宋高宗,至於另外兩組,那自然是從金國入手,就照著徽宗和高宗時期,當時宋金的軍力人力。如此兩兩捉對廝殺,誰要是想盡辦法贏倒了對方,那麼就是勝者。”

“條件很寬鬆,自由組隊,人數多寡不限。這要是誰贏了……嗯,回頭把這推演辯論的過程寫出來,我請陸三郎結集出書,請老師親自去寫個序!”

說到這裡,張壽又笑瞇瞇地看向了不知所措的林先生:“林先生精研宋史,不妨來當一個評判,如何?”

“呃……”

林先生頓時大爲糾結。這竟然是把荒謬的假設變成貨真價實的推演辯論!按照他素來的性格,那是絕對不肯答應的。可科場也是考到舉人就彷彿到頂,卻特別酷愛宋史,所以最終答應下來到半山堂教史的他,卻隱隱之中覺得,答應做這個評判彷彿會很有意思。

而他還沒有做出決定,卻只見張壽身旁那個來看熱鬧的白沙先生高足竟是突然開口說道:“張學士,我從前看史書,別的史家寫到兩宋之交,都是或扼腕嘆息,或憤然指責,彷彿只要宋徽宗宋高宗振作,就能力挽狂瀾。難道不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要知道,後人重看前史的時候,嘴上放馬後炮當然很容易。就如同如今很多人指點江山時,常常大罵朝中誰誰誰是奸佞,誰誰誰庸碌無能,彷彿換了他們在位,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可事實上,他們如果在罵無能貪婪的人那位子上坐著,只會更貪更無能。”

張壽說著就聳了聳肩:“其實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看史書時難免把自己代入,然後大罵某某是禍國殃民之輩。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但旁觀者有時候也是自以爲清。等到大了,我才知道,很多時候自己挺想當然的。”

你現在好像也沒多大吧?就比我大那麼一丁點。樑儲心下嘀咕,連忙又問道:“回頭要是他們推演辯論的時候,我能不能也來聽聽?兩宋的那段歷史,我也一向很感興趣。”

“與其旁聽,你何妨隨便選一方加入,也來推演推演?”

張壽呵呵一笑,沒等樑儲答應或拒絕,他卻看向了林先生:“這就是我爲什麼要林先生來做評判的原因了。半山堂這些人沒有讀過足夠的史料,做過足夠的研究,對於那些人物的瞭解,不過是道聽途說和戲文裡的那點故事,回頭最大的可能是推演出一個四不像的結果。”

“別說他們,就連編撰史書的某些人,感慨其人忠奸,卻往往春秋筆法,又或者爲尊者諱,甚至爲自己喜歡的人物遮掩,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某些看似鐵骨板蕩的忠臣,很可能在武略上完全無能,某些陷害忠良的奸臣,年輕時卻也曾鐵骨錚錚。”

“所以,回頭他們這推演和辯論中,關於那個時期的各種人物,那自然是林先生你來把握,德行優劣才能高低,這都得靠你。否則,就靠他們這些人對宋史那點貧乏的認識,怕不是除了皇帝之外,只知道就嶽武穆和韓世忠兩個能打的。”

“上次我給他們說史的時候,曾經和他們推演過前秦的勝機,結果這幫傢伙,倒是知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但東晉和前秦這段,他們也就知道謝安謝玄,知道前秦苻堅,餘下的人物完全一抹黑,還要靠我畫圖表列人物給他們解說,到最後卻是推演不下去了。”

“他們倒好,還振振有詞地說在半山堂這段日子只修習過兩宋史,卻不包括兩晉史,如果是宋史,他們絕對能把握好。既如此,今天我就借林先生看看他們是不是說大話。”

此話一出,張大塊頭等人頓時全都訕笑,而林先生也是暗自凜然。就算是他確實研究過宋時各種名人,可要說不帶任何感情色彩……那怎麼可能!

於是,他想了想就開口試探道:“這評判我一個人來當,恐怕有些不公平。我也有幾個好友,能否讓他們也來聽一聽?”

“那敢情好。”張壽雖說只是旁聽了一陣子後,發現樑儲這小子對宋史挺感興趣的,再加上有人在他面前告狀,說是如今半山堂這幫小子們閒極無聊常常出幺蛾子,他就心中一動,拋出了一個課題,意圖是讓半山堂這些的學生們有事可做,不至於閒著。

但林先生打算拉其他人蔘與,他自然樂見其成。雖然這年頭做戰局推演,大概率做不出什麼結果,就算有結果也不可能準確,就如同他從前寫些自娛自樂的短篇段子,也就是自我滿足一下而已。就當這是閒人說史也好,總比遊手好閒強!

至於陸三郎出書的花費……那無利不起早的小胖子如果在得知這麼一件事後,恐怕立刻會舉雙手雙腳全力支持,然後派一大堆人去滿大街地宣揚造勢,趁機把自己的書坊給推介一波,然後再替公學吸引一波關注。

樑儲已經完全忘了自己來公學參觀,那是爲了老師在葛府遇到當今天子說的那番話,見林先生的提議被張壽答應,他就毫不遲疑地也答應了下來。可他委實不客氣地進了半山堂坐下,卻是做出了一個別人都驚異的選擇。

樑小舉人竟然打算從金國的立場來推演!

張壽從慈慶宮出來時,已經從毫不掩飾消息靈通的楚寬那兒,得知了皇帝去葛雍那兒鬧出來的那件事,所以回到公學門口得知樑儲來找自己,他就猜到了人的來意。此時見人竟是完全忘卻了正事,他當然沒有去提醒人的意思,而是悄然轉身去了九章堂。

進去隨手板書了幾塊黑板,他拍拍手把新題目佈置下去,就把陸三郎給叫了出來,繼而將剛剛自己那臨時起意的課題說了。見陸三郎那小眼睛瞇瞪著,顯然在迅速盤算,他就笑呵呵地說:“從古至今,宋朝以養士著稱,所以常有人說我朝太祖以來就對士人太苛刻。皇上挑了那麼一個話題,那我們不妨借勢開一個話題。宋到底亡於什麼?”

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三百三十章 無恥的境界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樣第兩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七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過關?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強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難自禁第八百五十四章 餿主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萬個爲什麼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鎮的背後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樓上吃飯不要錢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臨陣換將第七百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將死亦可從容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打誤撞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貓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四十二章 裝睡原是裝糊塗第四百三十六章 廢后大贏家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一百九十章 杜撰第二十三章 拿錢砸懵你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八百三十章 高麗留學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光詞話第六百四十七章 萬鈞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三十八章 最美麗的誤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弄璋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八百章 證明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六百二十九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羣臭皮匠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點進司禮監和領袖潛質第七百五十二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八百四十八章 請君出馬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頭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夾道看張郎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郎舅(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
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三百三十章 無恥的境界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三百四十三章 揍成想要的模樣第兩百二十四章 硬的不行來軟的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王心術第二百三十九章 女生外相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七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五十六章 演技不過關?第八百一十九章 淡然強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難自禁第八百五十四章 餿主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三百七十九章 猶如陽光第六百三十七章 十萬個爲什麼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七十三章 誰誤人子弟?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八百六十八章 分家第三百一十四章 公子落難記第六百一十四章 三堂會審,著書立說第三百七十三章 移鎮的背後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樓上吃飯不要錢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四百二十三章 奇妙的木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臨陣換將第七百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九十七章 求救訊號110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五百四十章 禮未行而行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八百八十二章 餘韻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三百章 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將死亦可從容第三十六章 狗眼看人低!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洋人?第三百三十章 和你一起變老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四百五十六章 跌了一地眼珠子第八百二十章 學習使人進步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打誤撞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貓第九十章 皇帝駕到!第八百一十章 交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能翻幾層浪?第四十二章 裝睡原是裝糊塗第四百三十六章 廢后大贏家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第一百九十章 杜撰第二十三章 拿錢砸懵你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八百三十章 高麗留學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光詞話第六百四十七章 萬鈞第八百零四章 侃侃而談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四百五十七章 道不同第六百六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三十八章 最美麗的誤會第八百一十五章 弄璋第七百二十一章 人小鬼大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八百章 證明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六百二十九章 今非昔比第二百五十五章 一羣臭皮匠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八百四十七章 第二隻落地的靴子第六百一十二章 這個位子,你來坐第五十章 反派死於話多第五百零九章 不避嫌疑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點進司禮監和領袖潛質第七百五十二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八百四十八章 請君出馬第八百零五章 千般滋味在心頭第八百四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四百二十一章 只講規矩,不講人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夾道看張郎第五百七十三章 經筵開場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五十二章 難得糊塗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二百八十二章 郎舅(下)第七百五十一章 花言巧語的境界第五百三十四章 賞秋遭遇熊孩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乌恰县| 禹州市| 洛扎县| 资源县| 贵州省| 溆浦县| 策勒县| 安平县| 寿阳县| 道孚县| 清远市| 滨海县| 长顺县| 秦皇岛市| 洞口县| 隆子县| 麦盖提县| 桂东县| 罗源县| 江门市| 新郑市| 南宁市| 辽阳市| 会泽县| 桐柏县| 额济纳旗| 久治县| 房产| 红原县| 台安县| 廉江市| 威远县| 无极县| 沭阳县| 永泰县| 莆田市| 灵石县| 上思县| 军事|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