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七章 狡政與黠商

就在津門市面糧食將斷未斷之時,有一批大米被放了出來,只是價格高得出奇。來津門做生意的商販無不痛罵那個趁火打劫的林翎,卻是誰也不得不買!商人雖然吝嗇,卻還沒到不要命的地步,難道要爲了省一點錢餓死在這裡不成!

眼見市面糧價越來越高,盧克忠有意干預,便來見楊應麒道:“眼下有奸商擾亂米價,這是關乎民生大計的事情,不可不慎。”

楊應麒問道:“你認爲當如何?”

盧克忠道:“需雙管齊下,一邊戒飭奸商,讓他收斂,否則就要重罰;一邊開備用倉入市,平抑米價!”

楊應麒搖頭道:“不行。備用倉不能動。”

盧克忠道:“七將軍,咱們每年收入備荒、備戰兩倉的糧食未免也太多了!今年年景不錯!我去看過莊稼,應該可以豐收。等糧食收成起來之後再加倍收購歸倉就好了。”

楊應麒仍是搖頭,問盧克忠道:“來津門作生意的人不說,復州在籍軍民可能吃上飯?”

盧克忠道:“在籍軍民家中儲糧不多,眼見糧荒,都捂著糧缸不肯賣。不過自家吃飯應該還沒問題。”

楊應麒道:“那就好。只要在籍軍民吃得上飯就行。那些商販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

盧克忠聽得瞪眼翹鬍子,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本已讓他感到楊應麒是一個相當有遠見的上司,怎麼這次變得如此短視?當下大聲說道:“七將軍!津門不開港便罷,既然開港,這些商販便是津門的財源!你可知道我們這兩個月光是地租和關稅就收了多少?是去年整整半年的五倍啊!”

楊應麒故作糊塗道:“那又怎麼樣?”

盧克忠幾乎是嚷嚷起來了:“這些人爲什麼要來津門?還不是因爲這裡生意好做?要是今年我們餓了他們,明年他們還會來嗎?”

楊應麒點頭道:“盧大人,在津門幹了半年你大有長進了啊,也不怕銅臭了!那我再問你,如果今年他們都覺得好賺,明年來的人是不是會更多?”

盧克忠道:“多半會。”

楊應麒點頭道:“那就是了。今年商人們買完東西走了,但有許多人總會留下,比如傭僕,比如搬工,甚至有人會留下些掌櫃夥計。此外還有許多來找機會闖世界的遊民。等明年季風北來,除了更多的商賈之外,又會有更多的傭人、搬工、船工、遊民。如此年復一年,津門的人口便會越積越多——這些人都是不種田等吃飯的!今年我們的備用倉給他們吃光了,明年再拿什麼給他們?就算明年我們還是能應付,那後年、大後年又怎麼辦?復州有多少農夫田畝?能養多少不田之人?萬一遇上一個荒年又該怎麼辦?”

楊應麒這一席話便如一盆冷水,澆得盧克忠當場便靜了下來,過了好一會才嘆道:“克忠糊塗了!農爲國本,工商爲末。這半年來我捨本逐末,豈不殆哉!七將軍你說的對,對津門的商販走卒,我們當嚴格限制他們流入的數量纔是。”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錯了錯了!你怎麼就這麼走極端啊,一會要替商人出頭,一會又不要他們來做生意!‘執其兩端,取其中者而行’——這纔是爲政應有的態度啊。農是養國之本,工是富強之本,商是便民之本——都是本,不是末。來津門的商人多多益善,怎麼能限制呢?”

盧克忠皺眉道:“七將軍,你這可把我說糊塗了。既然你重工重商,爲何卻放任米價如此之高卻不理會?你不知道這樣會讓他們折錢虧本的麼?若從長遠考慮,又怎麼能不限制外來商人的數量?正如你方纔所言,我們不能拿復州極有限的糧食去養源源而來的閒人啊!復州有多少田畝農夫我知道的!就算年年豐收,三年五載之後,我們便負擔不起了啊。”

“我們自然養不起啊,可誰說一定要我們來養?”楊應麒道:“林家的大海船,不是剛剛運了許多大米過來了麼?那兩船米,夠應付一陣子了。”

盧克忠道:“那不是長遠之計,再說,那大米成色平平,價格卻奇貴無比!七將軍,你到市面上去看看!現在外面一斤米能換一斤茶了!”

茶在關外價格昂貴。當初歐陽適替折彥衝下聘禮娶完顏虎,禮單末端便是“黃金五百兩,茶十斤”——竟是將茶和黃金珠寶並列了。津門在宋船陸續南來以後茶價逐步下跌,但仍然維持在一個甚高的水平上,因此一斤茶換一斤米,則糧價之貴已經達到一種駭人聽聞的地步了。

楊應麒卻不爲所動,說道:“人家把糧食大老遠地運來,自然是要貴一些的。這也沒什麼不妥。總之,只要保證今年來貿易的商販不餓死就行。”

盧克忠哼了一聲道:“大海兇險,這些商人千辛萬苦渡海來津門,賺的是生死錢。可這米價一擡,只怕馬上就要把他們之前賺來的全吐出來!”

楊應麒聞言笑道:“那些被榨乾的商販自然要恨得林家牙癢癢的,但這關盧大人你什麼事情?”見盧克忠仍然未悟,楊應麒又道:“盧大人,你聽過千金買骨的故事麼?”

盧克忠道:“自然聽過!”

楊應麒道:“我卻記不全了,你說來給我聽聽。”

盧克忠又瞪了他一眼,心想你學識比我只高不低,這種淺顯的典故哪裡會不知道?卻不好回絕,回答道:“千金買骨是戰國時的故事。當年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求賢者,他的大臣郭隗給燕昭王講了個故事,說古代有個國君以千金求千里馬,三年而不可得,後有人爲國君以五百金買已死千里馬之骨回報,國君大怒,要殺買馬骨者,此人對國君道:‘死馬之骨尚值五百金,何況生馬?此事傳聞開去以後,天下人都會知道您豪爽愛馬之名,無需多久,自然會有人帶真正的千里馬前來。’果然不到一年時間,便有人帶千里馬陸續來到。”

楊應麒一拍手掌道:“照啊!現在這個林家!就是我們的死馬骨!”

盧克忠一聽若有所悟,只是腦筋一下子轉不過來。

楊應麒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錢趨貨其性如水,貨趨錢其性類人。哪裡的貨物價格低,錢就會往那裡流過去買。那裡的貨物價格高,就會有人拉貨來賣。這是千古不易之理——一千多年前管仲就是用此富國!今年林家拉米來賺了個盆滿鉢滿,明年不用你說,自然會有人會拉糧食過來賣!只要我們在津門維持住一個較高的糧價,讓運糧到這裡的商人有賺頭,天下各地的糧食就會源源不絕地流進來。到時候我們不但不用動用軍備倉的儲糧,說不定還能從市面上買一些回來備荒呢。”

盧克忠聽得出神,只聽楊應麒繼續道:“至於如何調節糧價物價,既讓商人願意運糧來賣,又確保國庫財力不竭,民間民力不困,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一時也說清楚。大家一邊做,一邊學吧。”

盧克忠聽到這裡長嘆一聲道:“七將軍用謀有若鬼神,非克忠所能測!”頓了頓又道:“不過糧米是國家根本,商人們願意買賣,只怕各國朝廷會多加限制。”

楊應麒點頭道:“現在我們地方小,人口少,以天下餘糧供漢部數萬人絕無問題。但從長久來說,則得另行規劃。這是後話,我另有安排。”

盧克忠這時對楊應麒已經佩服得五體投地,行禮道:“克忠愚魯,願爲七將軍執鞭驅馬,以盡綿力。”

楊應麒微笑道:“津門這麼混亂的局面也給你處理得井井有條,怎麼會是愚魯!”

盧克忠道:“一來有七將軍培養的那一大批精通數算人事的幹吏,二來有七將軍定下的律法規條,否則克忠便是有十雙眼睛十隻手、十個腦袋十張嘴,也幹不完這麼多事情。”

楊應麒笑道:“好了好了。咱們是自己人,以後就少拍馬匹了。其實說到定規章,立法度,統籌謀劃,你不如我。若是具體到行政庶務,我跟你可沒得比!你做的那些瑣碎事情,我現在是很難耐下心去處理的。”頓了頓道:“說起來外面現在的糧價也漲得差不多了,該消停消停了。你想辦法安排一下,我想見見林家的頭面人物。”

盧克忠知道這個七將軍多半又有計策,這時他對楊應麒做事的風格已經頗爲明瞭,他也是個聰明人,默契地笑了笑便出去辦事了。傍晚時召見黃旌,暗示他七將軍對林家哄擡米價十分不滿,最好讓林家趕緊去走走門路,否則不但林家禍患不淺,連他黃家也要受到牽連。

黃旌吃了一驚,連夜來見林翎,林翎聽見後卻只是微笑,黃旌訝異道:“林大少!你這是什麼態度!”

林翎淡淡一笑道:“放心,林翎便是出什麼事情也不會連累黃叔叔你的。只是能否麻煩黃叔叔再奔波一趟,我想求這位七將軍賜見一面。”

黃旌道:“當然得去求見他!否則這事如何能了?”

經黃旌一番奔走,第三日楊應麒才答應和林翎見面,卻要林翎獨自前來。黃旌交待了楊應麒方面的言語後又連連囑咐:“這位七將軍非等閒之輩,在大金權勢又極大,萬萬得罪不得!”

林翎笑著答應了,整理好衣冠來朱虛山後山見楊應麒,由童子引進門,只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正和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和尚下棋。林翎一怔,目視引自己進來的那個童子,那童子目不斜視,竟不迴應。

林翎不知那七將軍在哪裡,走上前來,只見棋盤上勝負已定,那少年的黑子左支右絀,只等那和尚作最後一擊便要全軍潰退。林翎頗通此道,看了兩眼便了然,心道:“這少年棋力甚是一般!看這局勢,這和尚的棋力倒是不低,完全是在指導這少年。難道這和尚便是七將軍?和尚做將軍,外族的政制真是亂來!”

忽然那個少年敲了嘆道:“不行了不行了!這圍棋怎麼這麼難!”

那和尚笑道:“天生奇才必然有缺,想蘇學士以百年不遇之豔,也在這黑白道上無所建樹。便是學棋無成,七將軍也不必太過懊惱。”

林翎一聽這話吃了一驚,心道:“難道這少年就是那個七將軍?天下哪有這種奇事?”如果這個七將軍的官位是世襲而來那是毫不奇怪,但從種種傳言看來他分明是以才能上位的人,年紀怎麼可能這麼小?

卻聽那少年道:“我哪裡敢去比東坡先生?不過聽說他是中年學奕,所以難成。我今年卻還不滿十七歲,爲何進境也如此緩慢遲滯?”

那和尚沉吟道:“說起來證因也甚是奇怪。七將軍年紀不大,但看這棋路,心力卻全然不像少年人。”

那少年愣了一下,丟了手中棋子道:“我知道了。罷了,罷了……”一擡頭望見林翎,目詢童子,童子忙道:“這位便是林翎林公子。”

林翎尚未施禮,那和尚已經站起來,施禮道:“既然七將軍有客人到,證因先告辭了。”

楊應麒點頭道:“和尚慢走,應麒不送了。”

林翎聽了兩人的對答後心裡終於確定這個少年就是七將軍,忽而想起黃旌曾和他說過這位七將軍很年輕,當時還以爲再年輕至少也要二三十歲,哪知竟是二十也不到!原來黃旌說了許多“七將軍”的言語,偏偏忘了交代楊應麒具體的年紀!林翎雖然在坊間聽說這個七將軍年紀輕,卻也沒想到他會小到這個地步。

和尚出門以後,楊應麒換上一副臉孔,掃了林翎一眼,眼睛亮了一下,隨即藏起,冷冷道:“你就是林翎?哼!臉長得還像斯文人,怎麼膽子卻比豹子還大!哄擡物價,擾亂民生,你可知罪?”

林翎卻沒被嚇倒,微笑道:“林翎北來,也讀過黃家所宣傳的《津門律法禁令》。請問七將軍,林翎卻是犯了哪一條法禁?還是說津門另有律法?”

楊應麒道:“便是你讀的這冊律法中也有平抑糧價之法:凡在荒年、瘟疫、戰亂或糧米短缺時,糧價不得高於時價三成以上。如犯法者,公家有權以時價強購此商家所有存糧。且犯法之人要視情節輕重處以金錢、流配之罰。”

林翎問道:“那請問七將軍,林翎到來之前,津門大米的時價是多少?”

楊應麒不由得語塞,復州不產米,東北雖然有產米處,但那是極爲珍貴的“溫水田”,所產稻米大部分都流向會寧、遼京的皇親貴戚處。真正運大宗稻米進入津門的,林氏卻是第一家。之前市面沒有大米,哪裡來的米價?

林翎道:“這本《津門律法禁令》第一章便道:先有法,後有罪,法不回溯,罪不妄罰。不過聽說這本法令是出自七將軍之手,既然七將軍能立,便也能改!如果七將軍真要變著法子處罰林翎,那林翎也無計可施。”

楊應麒斥道:“胡說八道!自己定下的規章,誰都改得,就是自己改不得。否則以後何以取信於人。”

林翎緊跟著道:“林翎於法無罪,於理有過。若七將軍真要見罰,林某甘願承受。”

楊應麒哈哈一笑,示意童子出去,對林翎道:“你這傢伙!是算定我不會爲難你麼?”

林翎道:“我做的,其實正是七將軍希望我做的事情。既然如此,七將軍爲何還要爲難我?”

楊應麒嘿了一聲說道:“我要你做什麼事情?說來聽聽!”

林翎道:“黃旅黃旌並非心胸廣大之輩,這次津門有如此好機會,他不排擠我林家也就算了,竟然還主動邀我們北來。林翎雖然年輕,但既不瞎也不傻,自然猜到這並非他的本心。若這不是他的本心,那指使他的又會是誰呢?如果林翎猜得不錯的話,真正要我們林家北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七將軍!”

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五一章 囚君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九十一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二三二章 秦檜南行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七二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第二九九章 穀物與泥沙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二九一章 漠北漢地孰先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三一章 兵謀再定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十三章 狼羣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八三章 臨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尾聲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章 瘟疫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一五零章 國之樑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楔子 終極遊戲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第一九八章 五論第二零八章 陳家貨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三二六章 克雲中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一九五章 李綱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
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一七九章 亂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二四二章 南北孰爲先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二一零章 困猛虎第三五一章 囚君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九十一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二三二章 秦檜南行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一二三章 王侯無家事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九十四章 將軍跨海南巡第一九零章 名妓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七二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第二九九章 穀物與泥沙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二三六章 連環計中計第二二九章 公主車駕第一一零章 歡迎丈母孃第一四八章 地之失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一一七章 楚州傳噩耗第二七零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一一九章 棋局大逆轉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二九一章 漠北漢地孰先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三一章 兵謀再定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十三章 狼羣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六二章 講演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八三章 臨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三三八章 洗衣槌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尾聲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章 瘟疫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一五零章 國之樑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楔子 終極遊戲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第一九八章 五論第二零八章 陳家貨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三二六章 克雲中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一九五章 李綱第二八九章 大漢新政新局第二一一章 激蒼鷹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巩县| 无锡市| 万荣县| 武汉市| 南京市| 探索| 衡东县| 朝阳区| 镇坪县| 延寿县| 马鞍山市| 三穗县| 正镶白旗| 沙坪坝区| 开鲁县| 四会市| 博野县| 贵州省| 山西省| 神农架林区| 九江县| 武威市| 绿春县| 武平县| 枝江市| 新蔡县| 广河县| 云南省| 和平县| 垦利县| 荆门市| 郧西县| 准格尔旗| 宁化县| 无为县| 金平| 屯留县| 比如县| 元谋县| 潍坊市|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