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

阿魯蠻聽楊應麒問起自己在曷蘇館部的事情,說道:“我在曷蘇館的家早破了,就剩下我一條光棍。”

楊應麒道:“不是說族長鬍十門對你還不錯麼?”

“他是對我不錯啦。”阿魯蠻說:“不過那總歸只是堂親,還是攀上的堂親,我也不能蹭在他家裡。老幺,你別給我繞彎子,你是想讓我回曷蘇館部辦事麼?”

楊應麒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阿魯蠻道:“幹什麼事情你就說吧。我的傷已經好了,立刻上陣也行。”

楊應麒道:“最近南邊高永昌反遼,這件事情想必你已經知道了。我估計他勢不能久。曷蘇館部在東京近側,高永昌必要去拉攏,若拉攏上了,曷蘇館等若搭上一條破船!若拉攏不成,只怕高永昌就要對曷蘇館不利了。”

阿魯蠻哼了一聲道:“他敢!”

楊應麒道:“所以我想要你回部裡去,一來不要讓族人走錯方向跟錯人,二來告訴他們有我們大援在後,不必怕高永昌,三來如果高永昌要使壞,你也好盡一分力氣。”

阿魯蠻點頭道:“要不要我把族人帶到漢部來?我部的人有許多都會說漢話。”

楊應麒微笑不斷,心想五哥只是外表粗野,心裡其實明白得很,說道:“能這樣最好,不過也不用著急。曷蘇館部對漢部還不是很瞭解,等他們瞭解了若願意加入,那我們自然十分歡迎。你這次去,只要能讓族人傾向於我們就好。真正要解決問題,待我軍揮師南下時再說吧。這件事情你一個人去我們不放心,人太多了又太張揚。因此我想五哥你挑選十幾個精銳,帶上楊樸,讓劉從偷偷把你們送過去。”

Wшw ★ttKan ★Сo

阿魯蠻斜了楊樸一眼道:“我帶些弟兄去就是了。楊先生就不必去了。”

楊樸雖是書生,卻不氣餒,抗言道:“五將軍,你看不起楊樸麼?”

阿魯蠻直截了當道:“是!”

楊樸冷笑道:“這次五將軍在遼軍中衝鋒陷陣,威名遠揚,可將軍你雖有百人之力,楊樸胸中卻也有十萬精兵!”

阿魯蠻笑道:“你這十萬精兵,我兩個手指頭就捏碎了。”

兩人鬥雞眼對蛤蟆瞪,一起怒視對方,折彥衝眉頭微皺,楊應麒道:“大哥,五哥沒有容人之量,楊樸沒有輔佐之才,這次去了只怕要壞事。還是讓我和二哥去吧。”

阿魯蠻大怒道:“老幺!你說什麼!”

楊應麒卻不看他,只是等折彥衝回話。阿魯蠻叫道:“老幺!我告訴你!你不跟我說這件事也就算了,既然讓我知道,這件事無論如何不能再交給別人!”

楊應麒道:“這次南下非尋常可比,沒有大軍爲援,所有一切只能是你們兩人商量著小心應付。你這樣魯莽,怎麼去得?”

阿魯蠻道:“最多我不魯莽就是。”

楊應麒道:“你和楊樸一個是主將,一個是參謀,主將和謀士懷著心病,非壞事不可。”

阿魯蠻瞪著楊樸,怪他壞事。

楊樸開始也是不忿,但轉念一想,這次南下是要作阿魯蠻的副手,結果在折彥衝面前也這樣頂撞阿魯蠻,到了曷蘇館部如何能夠成事?忙行禮道:“大將軍,五將軍,七將軍,樸之錯了。五將軍義勇兼備,這次南下可以撤換楊樸,五將軍卻萬萬換不得。”

阿魯蠻一聽楊樸這話氣也平了,說道:“這姓楊的其實也不賴。漢村這麼多人口事情,老幺交到他手裡之後他也理得井井有條,可見是有本事的,我願和他一起去。”

折彥衝道:“楊先生是我部重員,什麼叫姓楊的!”

阿魯蠻忙改口道:“楊先生。”見楊應麒卻還不肯開口答應,說道:“老幺,你還要我怎麼樣?要我立軍令狀麼?”

楊應麒道:“立軍令狀有什麼用!我們幾個兄弟一體,你就是事情沒辦好,我們還能殺了你不成?”

阿魯蠻道:“說來說去,你就是信不過我!好吧,讓這姓……讓楊先生作主,我給他當副手,這總行了吧?”

楊應麒這才展顏笑道:“那倒不用。我只希望你們倆遇事能有商有量就好。”

阿魯蠻道:“放心,那是關係我曷蘇館部生死存亡的大事,我不會輕率的。”

楊應麒道:“那就好。曷蘇館部也不甚強,這次若順利則安寨自守,若有不順就避入深山。等我和大哥說服國主興師來救。”

阿魯蠻答應了,楊應麒又對楊樸道:“四哥在遼南海邊,或許可以引爲呼應。若局勢提早安定,你也不用急著回來,先到四哥處參謀海外事務。漢村這邊我自有安排。”

第二日楊應麒醒來,身體又見沉重。完顏虎把他罵了一頓,不分日夜地看管得死緊,再不肯讓他管事。這時候楊樸已隨阿魯蠻南下,漢村庶務便由楊開遠主理。楊應麒所建立的漢村庶政體系本來就十分完善,楊開遠兼通文武,料理起來綽綽有餘。

楊應麒又躺了三天這才大好。這天晨起在漢村走了一圈,人人見到他都來和他打招呼,楊應麒心道:“分明只是一場小病,卻搞得像一場大事。”

他生病的幾日裡漢部一切都井井有條,楊應麒心道:“若漢部永遠都這麼小,那已足以自治了,不用我來理會。”

他來到政務堂問楊開遠關於高永昌的事情,才知道這幾天裡又有了新的消息到來:遼人在高永昌佔據東京後發兵鎮壓,竟然打他不下。在楊應麒看來,高永昌不過是倉促成軍,軍備必然不齊,民心又不穩,而遼兵居然連他也對付不了,可見其之程度。此後遼廷改鎮壓爲招降,高永昌也不理會。

說到這裡楊開遠給楊應麒打啞謎:“你猜這姓高的幹了什麼事情?”

楊應麒道:“佔據一個四戰之城,兵員新附,民心惶惶,他還能幹什麼!”

楊開遠道:“他稱帝了!”

楊應麒一聽又是吃驚又是好笑:“他……哈哈,稱帝?哈哈……這不是狂妄,而是可笑了!”

楊開遠道:“不錯,他高永昌要是龜縮在一個偏僻角落也便算了,現在身處危地而不知韜晦,那是自取滅亡!”

楊應麒點頭稱是,忽見村口一騎飛入,心道:“看樣子是會寧來的,莫非是國主要見大哥!”便別了楊開遠來尋折彥衝,楊應麒到時那使者卻已經上馬離開了,折彥衝正要出門,楊應麒一問,果然是阿骨打相召。他見屋內無人,問道:“國主召你有什麼事情?”

折彥衝道:“似乎高永昌有使者來。”

楊應麒心中一動道:“大哥,若高永昌請求內附,你一定要請命前去東京監督。若高永昌不遜,那就建議國主發兵打他!”

折彥衝沉吟道:“你對戰事可很少這麼主動的,今天怎麼轉性了?”

楊應麒道:“遼陽府的戰略位置太過重要,我不敢想。遼南卻是個好地方。要不然何必讓五哥和楊樸他們南下!”

折彥衝聞言點了點頭說:“我知道了。”

此時會寧這個“皇帝寨”早已不是當初那般寒磣的模樣,但比起漢村來,奢華過之,條理不及。會寧外圍的野地在漢部數千農戶的努力下,變成了一片又一片的良田,女真貴族每每見到這等繁庶景觀都十分歡喜,然而想到這些都是漢部所有,豔羨中又帶著幾分嫉妒。

折彥衝入寨下馬,完顏虎的哥哥完顏宗雄把他接了進去。阿骨打雖然稱帝,但平居時沒什麼繁縟的禮節。當初楊開遠收繳到遼帝的鑾輿,阿骨打竟然把它當作普通財物般賞給了阿魯蠻,楊開遠見到連忙代爲推辭,又告訴阿骨打這是不能賞人的,阿骨打這才醒悟,收回來後又嫌它麻煩,不如騎馬便捷,沒多久就把這鑾輿拆了。女真君臣之蠻樸大抵如此,所以折彥衝、宗翰等人來見阿骨打也只是對坐議事。

吳乞買見折彥衝進門,問道:“應麒的病怎麼樣了?”

折彥衝道:“全好了。其實只是小病而已,惹這麼多人擔心。”

吳乞買笑道:“他是漢部的財神,是女真人的書庫,大家自然要關心的。”頓了頓轉入正題:“高永昌派人過來,你知道了麼?”

折彥衝道:“他派人來幹什麼?要歸順大金麼?”

吳乞買哼了一聲道:“歸順?狗養的!他小子說要和我們聯盟抗遼!也不想想他有什麼資格和我們聯手!”

折彥衝微微一笑,阿骨打問他道:“你怎麼看?”

折彥衝見阿骨打問起便答道:“正如四叔所言,高永昌他沒資格和我們聯手。而且我軍氣勢正雄,獨力與契丹爭霸也不會輸,也沒必要讓外人來分這杯羹!”

國相撒改道:“我完顏部以數千之衆起兵,如今得二三千里之地,已略嫌廣。遼東遼南離會寧太遠,必須用羈縻之法才能統治得了。羈縻之法,一爲移民,以會寧之衆南遷鎮之;一爲分封,以渤海人治渤海人,以漢人治漢人,作爲我大金之後院藩籬。若高永昌肯依附,可以封他王侯,爲我大金運糧徵兵,然後我們纔可集中氣力攻打大遼!”

阿骨打點了點頭,折彥衝道:“國相所言甚是。遼河流域和我們已佔的土地大有不同。我們已佔之地女真多,渤海、契丹等族少。遼河流域卻遍地是渤海種。因此若高永昌肯降自然最好,以渤海人治渤海人,以遼河之水飲女真之馬,以渤海之糧供大金之軍,然後背靠東京,揮師向西,契丹計年可平。不過遼陽府要地,不得不爭。高永昌就算投降,也要他退守遼南,叔叔另遣宗族重臣前往坐鎮。遼南的戰略地位並非十分重要,而且沒有天險可守。萬一將來分封后高永昌膽敢作亂也掀不起風浪來。”

阿骨打頷首道:“說得好!就這麼辦吧。”

吳乞買道:“但高永昌這廝腳跟還沒戰穩就敢稱帝,我怕他不識好歹!”

折彥衝道:“我也覺得讓他投降並退守遼南機會不大,不過他若不識好歹,那我們就只好開打了!渤海兵不算強勁,而遼人經上次一戰元氣大傷,想來無法出動精銳大軍介入此事。克東京不需叔叔親征,一支偏師就夠了。”

阿骨打道:“好。就讓國相一部去吧。彥衝你也準備一下,南邊渤海人行事比較像漢人,這些事情漢部懂得比女真多。若高永昌不肯投降,你也一併南下,爲我奪取遼陽。”

這幾個月裡,曹廣弼等除了把原來隊伍的兵員補足,又新練了五百新軍。折彥衝傳達了阿骨打的意思後自曹廣弼以下個個都抹兵餵馬——這也是常事,然而讓蕭鐵奴奇怪的是,一直閒逸的楊應麒竟然表現得比所有人都忙,只是沒人知道他到底在忙些什麼!

蕭鐵奴問他:“仗我們沒少打,每一次你都愛理不理的,怎麼這次這麼積極?”

楊應麒道:“不同的!這次不同的!”便不再說。

蕭鐵奴卻不放過他,壓低了聲音問:“是不是要那樣了?”

楊應麒道:“什麼那樣?”

蕭鐵奴道:“南下!”

楊應麒道:“別急!別急!慢慢來。你管好打仗就是了。其它事情我自有道理。”便掙脫走了。

他口裡沒說,但蕭鐵奴還是看出了些端倪:鍛造屋、琉璃屋和造紙屋有一批人被打入楊開遠的工兵隊伍中,倉庫裡的糧食也悄悄包裹起來,所有的醫生藥童都被告知將會隨軍南下……然而這些都是外人瞧不見的暗流。在女真人看來,漢部的繁忙和以前也沒什麼兩樣,只有蕭鐵奴這種內部的有心人才看得心中暗喜。

不久消息傳來,高永昌拒絕降金。阿骨打正式命國相撒改的弟弟斡魯爲帥,折彥衝爲副,統領一萬大軍南征。

這次南征漢部在人數佔了很大的比例,除了兵部三千人爲前鋒以外,還有幾千工兵押運糧草,安扎營寨。

南征的統帥完顏斡魯是撒改之弟,算來和阿骨打同輩,折彥衝跟完顏虎都得叫他叔叔。斡魯爲人貪婪勇猛,粗野不遜,不過他得過楊應麒不少好處,因此跟漢部相處也不見外,這日渡過拉林河後對摺彥衝道:“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沒一次像這次這麼舒服的。彥衝你帶的好兵!”

折彥衝笑道:“我部工兵打野仗不行,說到安營紮寨,行軍運糧,乃至助守攻城,卻都是上上之選。”

斡魯笑道:“漢部精銳不在完顏部之下,說起這些工兵,打野戰比起女真勇士自然是不如的。不過依我看來仍然要比那些軟腳的契丹人好得多了。”

折彥衝微微一笑,斡魯把馬扯近一些,兩人並頭而行,低聲對摺彥衝道:“這次打下遼陽府,我請皇上把東京封給你讓漢部生息如何?”

折彥衝驚道:“這怎麼可以!”

斡魯道:“你嫌那個地方太偏遠麼?怕什麼,反正漢部有楊應麒那小子在,這小子,走到哪裡哪裡就冒油!他踩過的地方,連沼澤都會長金子。以前我們完顏部不要的那些荒地,給他們這麼一整,就都變成好田了!”完顏部自然而然地以會寧爲中心,遼陽府這時對他們來說已算頗遠。

折彥衝笑了笑道:“不是嫌那裡偏遠。只是遼陽府乃是東京道要衝,西接燕雲,南控高麗,爲國家計,這座堅城只能作大金副都,不可封人。別說是我,就算是國主要封給的兄弟子侄,我也一定要反對的!”

斡魯點頭道:“彥衝你果然忠直,怪不得都勃極烈這麼倚重你!”大金立國未久,禮儀疏闊,像斡魯等人一會國主,一會皇上,一會都勃極烈,一會甚至是稱兄道弟,阿骨打聽見都不以爲忤。他頓了頓說:“不過漢部的人口越來越多,將來總得分家自立。你還是先打定主意,看好了地方,覺得哪裡好先跟我說,我定全力支持你。”

折彥衝道:“這些都得看國主如何安排。不過彥衝還是先謝過叔叔了。”

斡魯又道:“上次我和應麒聊天時他偶爾提到說,若漢部別遷,在會寧開出來的上萬井良田會一一分贈各親友。此事若成,你別忘了給我留幾井就好。”

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百一章 雖知君乃豪傑第三四五章 輾轉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三二八章 胡虜會第三四五章 輾轉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三四三章 罷相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一七七章 勢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十五章 誓約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七五章 間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九章 塞外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六章 邊關第一七八章 會第一六九章 飢亂尾聲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一八二章 諾第六十三章 登州的新榷場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機心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
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九九章 老臣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第三零六章 南宋的君臣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一一八章 進退重思量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二十三章 整軍備第一百一章 雖知君乃豪傑第三四五章 輾轉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三二八章 胡虜會第三四五章 輾轉第一五一章 夕下論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第十九章 議婚姻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三四三章 罷相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一三四章 特設新軍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三一六章 塘沽民心第四十五章 東海新霸主第七十八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第一七七章 勢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二七一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第十五章 誓約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七五章 間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九章 塞外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六章 邊關第一七八章 會第一六九章 飢亂尾聲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二四八章 佳期喜藏兇第一八二章 諾第六十三章 登州的新榷場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二一八章 悼忠臣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八十六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六十五章 維吾爾族來客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二一五章 演兵法第二八八章 乃合燕京之圍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機心第二六六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第二六一章 何謂善守之帥第九十二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三十七章 一村之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广饶县| 甘南县| 喀喇| 普安县| 都昌县| 二连浩特市| 衡水市| 青岛市| 红河县| 资溪县| 海晏县| 孙吴县| 龙门县| 仙桃市| 富宁县| 盱眙县| 汉川市| 鲁甸县| 博客| 枣阳市| 黔西县| 城固县| 元氏县| 上栗县| 临江市| 乌拉特中旗| 昌都县| 措美县| 安国市| 卢龙县| 玛纳斯县| 瓦房店市| 宁晋县| 岳池县| 池州市| 河津市| 惠水县| 保康县| 中西区| 汉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