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xué)

這日林翼回校,先來拜見李階。李階慰問了一下林翼“兄長病情安否”,林翼也請教老師這幾個月來管寧學(xué)舍各方面有什麼進展,在看到李階所撰的各個科目的新提要後,說道:“這提要比七將軍寫的詳盡多了。先生,七將軍他最喜歡有學(xué)問的人,見到先生一定高興得緊!”

李階道:“咱們現(xiàn)在整理的這些書籍資料,當初都是七將軍下命蒐集的吧?”

林翼點頭道:“是啊。不過我們都是邊做邊學(xué),連七將軍也是如此。先生,你在大宋時學(xué)的就是這個吧?要不怎麼能把學(xué)問做得這麼好?”

李階道:“不是。我也是邊做邊學(xué)?!?

林翼奇道:“那爲什麼我們都覺得先生你對這些學(xué)問十分精通呢?許多我們看不出來的問題,你一句話就說到點子上了!”

李階微微一笑道:“我有一良師,經(jīng)學(xué)文章得於明道先生,史學(xué)識見私淑涑水先生,《皇極》精要入康節(jié)先生堂室。我忝列其門牆之內(nèi),所學(xué)雖淺,卻也打下了不錯的底子。現(xiàn)在我們在處理的這些學(xué)問雖新,但根基尚淺,尚處於整理階段,我轉(zhuǎn)過來並不困難。不過將來再要深入就難了,還得依賴你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了?!?

林翼聽得半懂不懂,問道:“明道先生便是洛陽程顥先生嗎?涑水、康節(jié)又是誰?”

李階嘆道:“你列我門牆,也算得諸位先生沾潤,稱呼祖師們卻不當如此無禮。將來若到中原被士林同道聽見,莫的笑話你粗鄙。涑水先生便是司馬溫公諱光,康節(jié)先生姓邵諱雍?!?

林翼心中把李階的話轉(zhuǎn)一轉(zhuǎn),這才知道李階說的正是司馬光、程顥、邵雍,那都是名震天下的大學(xué)者,一時間不由得心頭聳動。

李階摸了一下他的額頭道:“你天資是很聰明的,可惜接觸正學(xué)卻晚了些,這些學(xué)術(shù)淵源,我以後慢慢跟你說吧?!鳖D了頓道:“這半年來我將七將軍留在朱虛山的手跡都讀遍了,他所學(xué)甚新,大逾我往昔所知。只是根底似乎不深??捎渺稌r務(wù),卻略不足以論學(xué)。可笑北國無人,竟稱之爲‘第一才子’云云?!?

林翼對楊應(yīng)麒佩服還在李階之上,聽李階言下有看不起楊應(yīng)麒的意思,不服道:“先生是說七將軍也不及你麼?”

李階道:“話不能這麼講。應(yīng)該說他是極精明能幹的人,若論世務(wù)我望塵莫及,至於學(xué)問則不夠精純……”說到這裡對林翼道:“你這一腦子鬼主意都是學(xué)他的吧?嘿嘿,那也不錯,將來也是個用世的人才。”

林翼見自己的長短被李階一語道破,心想:“他們二位的學(xué)問我都沒摸到邊呢,沒法評斷的高下,卻等七哥來了看他對李先生如何評價!”

女真建國初期,楊應(yīng)麒號稱“大金第一才子”,等吞併了東京道,張玄素、楊樸、張浩、王政等渤海士子相繼加入,其經(jīng)史功底都不在楊應(yīng)麒之下,但論到知識的廣博則遠不如他,因此這個稱號得以延續(xù)。

管寧學(xué)舍開學(xué)以來,聚集了遼河流域的斯文雋秀,衆(zhòng)人在楊應(yīng)麒的領(lǐng)導(dǎo)下孜孜不倦,講學(xué)讀書,學(xué)問日進,彼此唱和談?wù)?,都覺朱虛山學(xué)風(fēng)甚盛,遼南士子的學(xué)問就是大宋名儒也不能過。

及李階北來,初時鋒芒不露,但來了不到半年便將楊應(yīng)麒所引新學(xué)全部貫通。不但津門的教師見到他多行半師之禮,就連渤海一等一的士子遇到他也無不相形見絀。楊樸、張浩等人本來倨傲,但和李階有過深談後便紛紛避席。

楊應(yīng)麒在遼口曹廣弼處從十一月初呆到十二月中,期間披閱了楊樸從津門轉(zhuǎn)來的《漢部新禮議》《漢部新律議》兩篇小文,作者李階卻是一個頗陌生的名字,掩卷大驚,對曹廣弼道:“咱們漢部什麼時候來了這樣的高人!”

曹廣弼道:“我打聽過,這個李階來津門雖有一段時間了,但直到近來才顯露頭角。只是你向來消息靈通,怎麼反來問我?”

楊應(yīng)麒道:“二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這半年多來被大嫂壓著不讓理事,日常關(guān)注也只在幾處最要緊處,但畢竟沒法像以前那樣面面俱到,許多事情都生疏了?!?

曹廣弼點頭道:“那你如今身子大好沒?”

楊應(yīng)麒道:“沒什麼事了,閒了這半年多,腦子倒是比以前靈光了不少!”

曹廣弼道:“那就好。這段日子宋遼使者往來馳聘,我觀國主意願,伐遼之事就在眼前。這次和上次不一樣。這場仗一開打,在大宋、大金聯(lián)手夾擊之下,大遼便有滅國之禍!此戰(zhàn)必然曠持日久,不是一年兩年就會結(jié)束的。到時我們幾個去了前方,遼南千頭萬緒的事務(wù)便都壓在你頭上,咱們漢部若沒有你居中策應(yīng),只怕局勢難以控制!”

楊應(yīng)麒嘆道:“其實我早就感到局勢難以控制了。漢村還在會寧我們的事業(yè)還小,所以我纔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覺,但我們的事業(yè)越大,再想全面掌控便越難。顧得了東邊,顧不了西邊……”

曹廣弼接著笑道:“顧得了漢部事,顧不了房中事!”

楊應(yīng)麒臉尷尬一笑道道:“二哥你別笑話我了?,F(xiàn)在遼金持衡的局面即將打破,接下來就是一場接一場的大變!你放心,我會拋開雜念,全心理會軍政要務(wù)的?!?

“這纔好?!辈軓V弼道:“大宋使團的事情怎麼樣了?最近有沒有跟他們接觸?”

楊應(yīng)麒不悅道:“最近好幾次事情,比如讓王政回宋、兩國國書往來等完顏希尹都不讓我與會。和大宋朝廷通問的文書,完顏希尹連副本也不肯給我看!我們牽好了線,他們卻想就這樣把我們晾起來!真是豈有此理!”他哼了一聲又道:“我當初也沒想到國主這麼精明啊,只是他不讓我們再插手,我們也拿他沒辦法。話說回來,我們要的好處差不多都已經(jīng)到手了,接下來的事情,就看宋使怎麼周旋了?!?

曹廣弼道:“國主的態(tài)度,我始終不是很放心?!?

北國的文明程度進化未深,至今仍然是一個強者爲王的時代。從天山至於大海,部族之多不下百計。自阿骨打這個強者挾勝遼之威,將無數(shù)原本各有自家名稱的部族整合到“女真”這面大旗下,一時間縱橫千里,所向無敵。

這個年代正是世界性的低溫期,雖然漢部先進的耕作方式和新作物的投入讓東北大地的糧食產(chǎn)量大大提高,使北國民族有可能不通過南下掠奪也能生存。但女真人的野心業(yè)已形成,而大遼的政治又極爲腐爛,就像一窩才吃得半飽的豺狼面前匍匐著一隻又肥又病的羚羊,如何不流口水?

不過曹廣弼的擔憂,卻不是爲這隻羚羊,而是爲躺在這羚羊後面的那頭更肥、更病的大象!

“如今聯(lián)宋攻遼之議將成,大戰(zhàn)在即,漢部的糧草供應(yīng)沒問題吧?我聽克忠來信說今年復(fù)州的移民特別多,民間的糧食十分吃緊,去年新增收的糧食全被新移民耗光了。”

楊應(yīng)麒道:“民間糧草吃緊,一方面確實是由於移民大增,另一方面也是我對遼南備荒、備戰(zhàn)之糧控制甚嚴所致。至於移民大增,就長遠來說這可是大大的好事。咱們漢部畜力充足,農(nóng)具精良,而新流入的破產(chǎn)農(nóng)民又大多是種田的好手,分到土地後個個振奮。如今我們漢部治下的農(nóng)民,上農(nóng)上田一人可以產(chǎn)五六人之食,中農(nóng)中田一人可產(chǎn)三四人之用。貧瘠的灘塗以及江源附近的林地、草地我都讓盧克忠他們荒著,以護水土?,F(xiàn)在復(fù)州的農(nóng)地已經(jīng)開發(fā)得差不多了,如果接下來幾年裡還有這麼多的移民,那不用兩三年辰州、開州的荒地也會被墾完。而且咱們倡導(dǎo)的是精耕細作,單位畝產(chǎn)甚高,到時候或許能‘遼域熟、大金足’也未可知?!?

曹廣弼道:“近來從大宋來的移民越來越多,連帶著遼口也漢風(fēng)大盛,我甚是喜歡。只是這樣下去,如果三州荒地開發(fā)殆盡而移民仍然滾滾而來,那可如何是好?”

楊應(yīng)麒道:“把三州荒地開發(fā)完應(yīng)該還需要過幾年吧。再說我們還有個大流求島呢,那裡能容納的農(nóng)業(yè)人口比遼南大得多。若大流求島開發(fā)起來了,那我們漢部的糧草就再也不愁了?!?

曹廣弼道:“要是大流求也開發(fā)完了呢?”

楊應(yīng)麒笑道:“那怕要十年、十幾年後了吧。那時候天下大勢都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

“十年二十年後?那個島有這麼大?”

楊應(yīng)麒道:“一來那個島確實不小,尤其可以開墾成良田的土地甚多。二來我估計流求在四哥的主持下發(fā)展不會那麼快。四哥料理內(nèi)政的本事有限得很,他能把航路保持住並在大流求站住腳跟已經(jīng)很不錯了!等在遼東的事情漸漸穩(wěn)了,我還得物色一個利害的內(nèi)政好手過去幫忙!”

曹廣弼聽到這裡搖頭道:“這件事情,你可就錯了!”

“我錯了?”

“嗯,今年六七月間的元部民會議你沒來,但主持書記的胡茂是你的老部下,這些事情他去會寧時沒跟你說麼?”

楊應(yīng)麒道:“沒有。大嫂壓著呢。我問胡茂有沒有出現(xiàn)什麼麻煩事,他說沒有,我就不再問了?!?

曹廣弼笑道:“是了,大嫂讓我們‘報憂不報喜’,如果部內(nèi)一切順利便暫時不要去煩擾你了?!?

楊應(yīng)麒見曹廣弼這兩句話來得突兀,問道:“元部民會議上捅出什麼大事了麼?”

曹廣弼道:“在流求的元部民,帶來了很重要的消息?;亟蜷T後最好看看記錄大事的檔案?!?

元,就是第一,曹廣弼說的“元部民”,就是漢部的第一代部民。漢部在會寧立村設(shè)籍,這第一代部民的名字,都登記在漢部的第一本籍貫簿上,開頭幾個人,即是:狄喻、折彥衝、曹廣弼、楊開遠、歐陽適、阿魯蠻、蕭鐵奴和楊應(yīng)麒。

之後漢部通過聯(lián)姻、戰(zhàn)爭漸漸擴大,新加入的部民越來越多,慢慢就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籍貫簿。根據(jù)加入漢部的早晚,漢部內(nèi)部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部民、第四代部民的說法,不過出於團結(jié)全部的考慮,折彥衝等人都力圖淡化代與代之間的鴻溝——這是一件至今尚未完成的工作。

第一代部民共有三百六十一人,如今還活著的只有二百九十二人,但登記在“元籍”的元部民,卻已經(jīng)擴大到約三千人。爲什麼元部民會越來越多呢?

原來,由於元部民是漢部的元老部民,所以雖無明文規(guī)定,但這些人在部中的地位實際上都比較高,其他部民在心理上也承認他們的“老資格”,這便讓元部民形成了一種超然的地位和尊貴的自我認知。新部民在立功(特別是戰(zhàn)功)之後,往往便有將自己的姓名登記入元籍的訴求,漢部的首腦們因勢就利,在徵得老部民們同意之後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同時爲了防止元部民的墮落與犯罪,慢慢形成了“入籍”和“除籍”的規(guī)矩?!叭爰焙汀俺钡耐沸纬梢葬?,元部民便實現(xiàn)了人員的流動性和選拔性,從一種籍貫上的資歷,變成一種制度化的地位。由於元部民終身而不世襲,老部民犯錯會被除名,而新部民又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元部民,因此這個規(guī)矩也有助於消除原部民的驕矜和新部民對老部民的牴觸。

一方面,漢部內(nèi)部優(yōu)秀而忠誠的人都被慢慢吸納進來;另一方面,這些人又分佈在各個要害部門,成爲漢部的骨幹。目前元部民並不具有律法上的特權(quán),但他們既是整個漢部的骨架,也是整個漢部的實權(quán)階層。在這個亂世裡,漢部要不斷強大需要不停地吸收新血,所以常常出現(xiàn)後來居上的情況——比如楊樸、盧克忠等人便因爲能力而被迅速提拔。但他們在漢部地位的真正確立,卻仍是在他們也成爲元部民之後。

在會寧漢村時,元部民每逢開春都會聚集在一起,如在死谷中度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隨著漢部的事業(yè)越做越大,這個紀念性質(zhì)的聚會便漸漸成爲一個帶有政治功能的會議。流求開發(fā)以後,部分元部民作爲骨幹跟隨歐陽適南下,爲了配合季風(fēng)北來的時間,以便在流求的元部民北上,元部民會議才從春節(jié)改爲每年的六七月間。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身居要職,元部民會議時誰該來誰不該來都有定製。如身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遼口鞍坡的軍官兩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輪流出席等等。而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後,除了互道各自別來之情,也向大會彙報他們在所在地的見聞,其中重要的事宜都會記錄在案以備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會議楊應(yīng)麒沒有參加,他參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會議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時候,陳正匯還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

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十一章 夜遁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四章 過冬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fēng)沙迷眼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fēng)沙迷眼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十五章 誓約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三四章 特設(shè)新軍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nèi)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十二章 鷹兔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二零三章 鉅變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一九三章 秦檜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zhàn)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zhuǎn)興亡第一七六章 詔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一三四章 特設(shè)新軍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nèi)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三三二章 金蘭折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一八七章 匕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七十七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一六二章 講演
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十一章 夜遁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一三六章 燕京變故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四章 過冬第八十三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fēng)沙迷眼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三四七章 嶽幕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fēng)沙迷眼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二三四章 福禍相倚伏第十五章 誓約第三十六章 大捷之威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五十章 進退之間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一一五章 唐刀無敵陣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三四章 特設(shè)新軍第九十五章 難扶廣廈將傾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nèi)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十二章 鷹兔第二八一章 南北兩種人心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一章 曷蘇館事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零四章 思良將第十二章 鷹兔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六七章 裂變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三二四章 漠北金帳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二二四章 建炎之立第三十三章 虛實反覆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八七章 竟破塘沽之堵第二零三章 鉅變第一八三章 臨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一四二章 入太行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一九三章 秦檜第一五二章 舟中議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zhàn)第一二零章 移運轉(zhuǎn)興亡第一七六章 詔第八十一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一三四章 特設(shè)新軍第九十三章 書生仗劍北遊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nèi)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三三二章 金蘭折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三二五章 破西夏第五十四章 老和尚遠來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一八七章 匕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一三零章 兵敗山倒第七十七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第三五四章 審判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八六章 國亡四方禍至第一二一章 說甚親且貴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一六二章 講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旬阳县| 徐汇区| 鸡泽县| 育儿| 佛坪县| 宽城| 永和县| 红安县| 日照市| 井研县| 策勒县| 建水县| 石泉县| 锦屏县| 从江县| 新乡县| 盖州市| 平乡县| 榆社县| 星子县| 桦南县| 松潘县| 屏边| 福建省| 积石山| 贵定县| 义马市| 中方县| 衡水市| 洛阳市| 丰镇市| 从化市| 武邑县| 比如县| 五家渠市| 蕲春县| 正宁县| 德保县| 丹阳市|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