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過冬

在訓練之餘,幾百號人也被楊應麒組織起來參加各種工作,大體而言分爲三類:製造兵器、搭建草棚和尋找燃料。

讓楊應麒欣慰的是,他們找到的煤不但能供應鍛鐵,還足以保證這個冬天的取暖問題。楊應麒和一個叫王大輝的陶匠研究了半天,終於造出了一種可以用於取暖的爐子,同時還製成了蜂窩煤。當折彥衝帶領人把草棚都搭建完畢以後,蜂窩煤的儲備也差不多了。

入冬後的第一場嚴寒並沒有對谷內康健的人構成任何威脅,卻送走了剩下幾個茍延殘喘的疫病患者——其實這些人的疫病也已經消退了,但在和疫病的對抗中,他們的身體機能卻受到嚴重的破壞。在小雪中葬下那個同胞之後,楊應麒知道:除非契丹人使壞心眼,否則這將是他們埋葬的最後一人。

製成蜂窩煤之後,谷內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那些婦女利用最簡單的爐具和陶鍋,把那些雜糧儘量做得美味。歐陽適貢獻出自己貼身收藏的兩顆北珠,通過契丹士兵換到了一批麻布。二十幾個婦女中有一半以上懂得裁衣,其中一位顧大嫂更是精通此道。他們把谷中所有多餘的衣物收集起來,連同那些麻布製成了一批新衣。有了這批新衣服以後,幾百個人在天氣好的情況下就能出草棚活動了,若遇到惡劣天氣就躲起來挨著爐子取暖。

折彥衝的武藝越來越精了,本已具備相當實力的歐陽適和阿魯蠻也有進步。楊開遠武功基礎最差,所以進步也最快,練了幾個月以後,搏鬥和射箭的本領已經在水準之上了。

而楊應麒才“十二三歲”,他又沒有像阿魯蠻那樣的天生蠻力,因此只是練了一些扎基的功夫。不過張老餘給他造了一支輕弩之後他也來了興致,在狄喻的指導下把眼力練得很不錯。

這幾個月下來,在狄喻折彥衝對五百人進行武訓的同時,楊應麒也對這些人進行文訓。

這五百人中粗識文字的有六十幾個,數量超過一成。其中甚至有一個叫胡茂的考過遼國的科舉。楊應麒從中挑出五十個較爲伶俐的,每天武訓與工作之餘都把他們叫來,教他們一些簡單的算術和文字——其實這些人本來識字知算,楊應麒一來是幫他們整理一遍,同時教會他們一些新的東西,比如1234的印度記數方法,二來則是教他們怎麼樣去教別人。這些人本來就有些基礎,楊應麒教的東西又不難,因此接受得很快。

然後,他又讓折彥衝把這五十個人安插進各個小隊裡去。幾個月下來,谷裡幾百號人基本上都認得簡單的文字和一些計算方法。

空閒的時候,折彥衝還會把大家都召集起來聽楊應麒講故事——這可是谷中最好的娛樂了。楊應麒講得最多的是漢族英雄們威震四海的故事,他還讓所有不同姓氏的人都報上名來,而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曾經有過了不起的祖宗!許多人聽著聽著都激動起來,臉上的麻木也一天少似一天。

看著這一切,狄喻等人心中對楊應麒的評價越來越高,連歐陽適也頗爲服氣,因爲楊應麒年紀雖然比他小,但學問就是比他高——兩人說起一些海外見聞,楊應麒講的一些東西歐陽適連聽都沒聽過。谷內的一干人等也都敬重起這個“神童”來,不再把他當作一般的孩子看待。

春節之前半個月天氣變得很好,有一個叫陳阿猴的副隊長竟然爬上了山谷最高的那座峰頂——這個峰頂雖然最高,但面向山谷這面反而是最平緩的,所以陳阿猴才能爬上去。他在峰頂找一塊石頭棱角繫好草繩,把折彥沖和歐陽適和狄喻接了上來。這時候狄喻的身體已經基本復原了,武功膂力也恢復了六七成。他在峰頂四處眺望,看完後卻不禁搖頭,樣子十分失望,原來他所在的這個峰頂,在另一面卻是一片懸崖峭壁,根本就沒法下去。

歐陽適指著西南面那座山道:“那座山面向谷外的一面似乎很平緩,如果能登上那座山,出去的可能性很大!”

狄喻道:“但那座山面向谷內的這一面卻很陡峭,普通人只怕上不去。”說著目視陳阿猴。

陳阿猴會意,說道:“那座山我爬過,只能上到一半,中間有一段特別陡!光滑得像鏡子,直得像城牆,過不去。”

歐陽適聽了陳阿猴的描述,指了指道:“是那個地方嗎?”

陳阿猴道:“沒錯。”

歐陽適道:“那片峭壁的下手,似乎有一個平臺可以著腳,嗯,也許可以在那個地方想想辦法。”

幾個人下來之後把情況跟楊應麒說了,楊應麒跑到西南面那座山下打量了很久,又讓陳阿猴爬上那個平臺,再用繩子把自己拉上去。他近距離觀看那片大概有十丈左右的峭壁,心道:“這個平臺有人幫忙連我都上得來,那其他人就更沒問題了。至於這片峭壁,看土質也並不是很硬……”問陳阿猴道:“若有幾個支點,你能爬上去嗎?”

陳阿猴道:“那要看支點結不結實。”

楊應麒和張老餘商量了好久,花了整整九天造出了一張腰開弩。腰開弩是單人彈射力極大的一種步兵弩種,發射時弩手坐於地上,兩腳向前蹬弓,用扣系在腰間的拴鉤之繩拉弦張弓,由於利用了腰部和兩腿的合力,所以彈射力極強。

折彥衝練習了幾次之後,便帶著腰開弩爬上那個平臺,朝著峭壁發射特製的鐵箭,但入壁卻不夠深。把繩子拋上去纏住扯了兩扯,發現根本不可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

春節越來越近了,天氣忽又轉冷,開始下雪。一個叫周勝的農奴擅長看天斷氣候,跑來對摺彥衝說天氣可能會變得很冷,而且很可能會下大雪,最好做些準備。

楊應麒在旁聽說之後靈機一動,搜刮了谷中僅有的相關材料,製成了十幾個不大漏水的水袋,又另外製成若干特製的鐵箭——這些箭都有薄薄的兩翼,便如一把把的扇子一般。

折彥衝把這些箭瞄準了射上去,釘在那片峭壁上,釘成豎直的一行。那薄薄的兩翼有些招風,因此這些箭釘入的深度比上次又淺了一些。折彥衝又按照楊應麒的主意,把那些連著水袋的箭也射了上去,釘在每支帶翼鐵箭之上。那些水袋剛好垂在鐵箭的翼上。只不過,這些箭由於帶著水袋,入壁就更淺了,在風中有些搖晃,不知道有什麼作用。

陳阿猴站在旁邊心道:“這些帶著水袋的箭只怕一扯就掉下來了,要是讓我攀著這些箭上去,我說什麼也不幹!”

幸好折彥衝並無此意,也沒對陳阿猴解釋,幹完這件事情之後就下去了。

大年初一,楊應麒在一塊山壁上寫下四個大字,一邊是“天地”,一邊是“祖宗”。然後由折彥沖和狄喻領著五百多人一起行禮祭拜。五百多人分成五十二個小隊,分別站在狄喻、折彥衝、歐陽適、阿魯蠻和楊開遠身後,行列齊整,半點不亂。

這個春節裡,五百來人就這樣在谷中度過。各種生活材料依然匱乏,甚至能不能活著出谷也大有問題,但大多數人卻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歸屬感,都隱約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自己都有所依靠了。

衆人煮了熱水當酒,互相慶祝彼此能在這場大劫中活了下來,同時也一起祈禱春天快點到來。

“啊!好大的雪啊!”有人叫道。

對種田情有獨鍾的周勝嘆息道:“可惜啊!若我在外面,有幾畝田地,今年一定豐收!”

雪越下越大,也越來越冷,大家都分別躲進棚裡去了。靠著蜂窩煤爐產生的熱量對抗風雪的嚴寒。

大年初三領過新年第一次口糧後,歐陽適探聽到了契丹人對他們的處置:契丹人竟然打算把病好了的人賣了。

聽了幾句楊應麒就驚道:“你說什麼?”

歐陽適道:“開春過後,我們中沒病的人會被分批賣給高麗和蒙古的王公貴人。就是這樣。”

楊應麒怒道:“這消息準確嗎?”

歐陽適道:“準不準確不知道,但可能性應該很高。畢竟,我們這羣人大多數本來就是頭下戶,或者乾脆就是奴婢或俘虜,契丹人這麼做很正常,難道你還希望他們會給我們自由、再分些田地給我們種不成?”

狄喻點頭道:“我覺得這個消息應該是真的,即使不中,亦不遠矣。把我們賣到蒙古和高麗,一來可以賺點小錢,二來萬一我們中還有人有疫病,也可以嫁禍給遠邦。”

阿魯蠻道:“那我們還是殺出去吧。”

楊開遠道:“我也不願再做奴隸,寧可戰死!”家破人亡兩年多來,這個斯文的少年臉上已有風霜之色。

楊應麒道:“守在谷口的契丹人不知有多少,再說他們佔據了地形上的優勢,殺出去可不是最好的選擇,嗯,最好……”他忽然跑了出去,狄喻等人愣了一下也跟了過去,來到那片釘著鐵箭的峭壁下面。

“看!”楊應麒有些興奮地叫道:“也許我成功了!”

那些水袋的隔水功能很一般,因此早滲出了一小半,流在下面鐵箭張開的兩翼上,天氣一轉冷便都結成堅硬的冰塊,黏附著飄雪,被寒風吹著凍在崖壁上,便如一個個冰做的階梯一般。

折彥衝道:“不知道夠不夠結實。冰很滑,只怕不好攀登。”

楊應麒道:“那些箭的末梢我都留有一個孔可以穿繩子。再說,只要有人能爬上去找到一個支點結好繩子,就能把我們一個個吊上去。”

折彥衝道:“好,我這就去找陳阿猴試試。”

狄喻道:“等雪停了再說,雪中登山,你們不要命了?”

初五大雪稍停,但天氣依然寒冷。一行人登上那個平臺——這個地方一直有繩子垂著,因此雖有積雪,上來不費多少力氣。

最下面那支鐵箭只有一人來高,伸手就能碰到,陳阿猴搖了搖大喜道:“好啊,堅固得很!小楊公子真是厲害!這種辦法也能想出來,一定是諸葛亮轉世!”說著帶著繩子攀了上去,一邊上去一邊把繩子扣在每一支箭末梢的孔上。他上去之後,又找到一塊巖石的棱角,用早就預備好的長繩子綁好了垂下去。

上邊風大,但狄喻等人一上來卻幾乎就要歡呼起來:這座山的另一面果然是個緩坡!

歐陽適笑道:“行了行了!這山坡緩得很!一定可以下去的!”

狄喻道:“用眼睛看似乎沒有問題,但一切還有待勘查。這樣吧,彥衝、歐陽你們先下去,把情況和應麒說說,商量一下,看接下來該怎麼辦,我和阿魯蠻、阿猴去探探路。”

下了山,歐陽適把上面的情況跟楊應麒說了,楊應麒沉吟了片刻道:“這路多半能走通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對大夥進行動員了。”。

狄喻等三人直到第二天才回來,他們出去的時候沒帶口糧,但在路上打了一隻野兔充飢,回來的時候只是疲憊——他們在外面不敢睡覺,在這大冷的天,沒有爐火的話只怕一覺睡下就醒不來了。

狄喻喝了幾口熱水,說道:“我知道大家很急,不過我現在真的很累,等我睡上一覺再說。別擔心,是好消息。”

這個草棚中有一塊向上部分十分平坦的石頭,兩個月前狄喻發現後特地找人搬進來的。他醒來之後,便拿起炭條在石頭上畫了一個簡略的地形圖:“我們已經找到出路了,而且沿途作了標識。”

楊應麒在狄喻睡前聽他說是“好消息”已經猜到一些端倪了,但聽到這句話還是忍不住歡呼。

狄喻道:“燕雲一帶我往來得多了,大路小路都很熟悉。因此一走出到這個地方……”他在地圖上一點:“我就確定了我們的位置。”

楊應麒道:“具體的路我不懂,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我們能去什麼地方。”

狄喻道:“你想去什麼地方?”

楊應麒道:“這一天我想了很多,雖然我說過不喜歡趙家,但中原畢竟是我們的故鄉。再說我們這一走,在契丹就變成了逃奴,是沒法在北方立足的,因此只好南下了。”

狄喻點了點頭,在地圖上一指,說道:“我們的人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現在遼國防務廢弛,遠不如當年嚴密。我知道有一條小路,如果順利的話,四天內可以到達雄州。”

楊應麒道:“四天是指步行的時間嗎?”

狄喻道:“我把我們氣候以及五百衆的體力都計算在內了。”

楊應麒道:“我們五百個人攀上這峭壁要費半天時間,走到你說的這個路口,怕也要半天時間,那麼一共要五天以上。”

歐陽適道:“契丹人十天發放一次口糧,我們完全可以瞞過他們。不過問題是,雄州的守將會放我們過去嗎?”

楊應麒道:“若雄州不行,別的邊關只怕也一樣。若不能南下,還能往哪裡走?”

歐陽適道:“能否到海邊去?”

狄喻奇道:“海邊?”

歐陽適道:“我有個叔父……”說到這裡忽然搖頭道:“不行,不行,沒人通信息,他如何能來接應!再說,他會不會接納我們也難說得很。”

狄喻道:“除了南下,就只有北上了。仍然是走小路,避開大道,過紫荊嶺,從僻道偷過蔚州,渡過桑乾河,繞過大同府,翻過長城,就可以進入草原了。”

第一八七章 匕第一七四章 逆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三三三章 靈壽墳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一七一章 文詞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懼感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牆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一五三章 空城計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一七九章 亂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二六章 克雲中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第十章 絕地第二九九章 穀物與泥沙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三二二章 刀馬佛經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十五章 誓約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七一章 文詞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二五八章 那幕後的幕後第二五四章 究竟誰控制誰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一七九章 亂楔子 終極遊戲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五五章 威脅下的團結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十四章 烏古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第五章 出谷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八十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一八一章 責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
第一八七章 匕第一七四章 逆第一零二章 相謀亦需道合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第三三三章 靈壽墳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三二九章 羣龍動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一七一章 文詞第三零三章 財神的口袋第二五二章 大變亂之前徵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二五三章 盟友的恐懼感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二四三章 熊魚不可兼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一五六章 帶月歸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牆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第一五三章 空城計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一七九章 亂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二六章 克雲中第五十九章 公主回家了第十章 絕地第二九九章 穀物與泥沙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三二二章 刀馬佛經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二零九章 河套局第三一五章 兵來將擋第三四二章 議戰第十五章 誓約第二三三章 宗澤之逝第二十九章 再破遼師第二零七章 蕭字旗第三十二章 始議封侯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七十一章 麒麟樓大東家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一七一章 文詞第二七八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第一九六章 夜訪第二三五章 輕裝向太原第二五八章 那幕後的幕後第二五四章 究竟誰控制誰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五十一章 南遷吧南遷第八十七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二九二章 兄弟父子難言第一七九章 亂楔子 終極遊戲第三三九章 民之貴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四十六章 保州攻防戰第一一二章 十萬口頭糧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二五五章 威脅下的團結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二五六章 親者痛仇者快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九十六章 亦圖力挽狂瀾第五十五章 打到你求和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十四章 烏古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三三四章 漢皇都第一零五章 大禍常在牆內第五章 出谷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八十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二七三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第二三九章 王者歸故園第一八一章 責第二二五章 暗香浮動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二七四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二四六章 良緣非良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蓝山县| 衢州市| 绍兴市| 德令哈市| 沅江市| 宣化县| 宣威市| 连云港市| 绥江县| 杭锦后旗| 余干县| 谢通门县| 长岭县| 南安市| 琼结县| 周至县| 德安县| 禹州市| 子洲县| 邵阳县| 会昌县| 灵璧县| 仪陇县| 浮山县| 石林| 万全县| 庄河市| 全南县| 晋中市| 新民市| 买车| 岐山县| 浏阳市| 庐江县| 凤城市| 昌平区| 连南| 天全县| 郓城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