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九八章 蕭帥的大意

折允武和盧彥倫雙方卻都是認得的,兩人見面後,折允武行了軍禮,盧彥倫命左右都出去,這才噗的跪下道:“太子爺,微臣該死,請太子爺責罰!”

折允武吃了一驚道:“盧大人,你這是幹什麼!快起來!”

盧彥倫道:“太子爺若不見諒,微臣不敢起來。”

折允武忙道:“你先起來說說什麼事情!”

盧彥倫垂淚道:“自陛下命微臣安排太子爺下軍隊歷練的事情後,可將微臣難爲死了。微臣既要體念陛下的心意,給太子爺有個歷練的機會,又怕太子爺在軍中沒有照應,出了個什麼事情。而陛下又叮囑,不得將此事告知下面的將官,微臣左思右想,無奈之下,只好安排了犬子進軍,就近照顧太子爺的起居——微臣本以爲這麼做這一來無損陛下的美意,二來也可以保證太子爺的安全,誰知道犬子不肖,到頭來竟鬧出這等事情來,這豈不都是微臣的過錯?”

折允武道:“原來如此,那盧璣就是你的兒子了?”

“是。”盧彥倫道:“微臣本來也沒告訴他太子爺的身份,只是讓他就近照顧,若出了什麼大事趕緊回報。沒想到一來二往,竟然這不肖子猜出了太子爺的身份。如今又鬧出這等事情來,這……這豈非陷微臣於欺君之罪麼?”

折允武嘆了一口氣道:“罷了,盧大人,這件事情也不怪你,也不怪盧璣。這種事情,我從小見得多了,我知道,事情只要和我扯上了都難辦。你起來吧,我不怪你。”

盧彥倫大喜,這才爬了起來。折允武又道:“只是張端那件事情……”

盧彥倫道:“太子爺,這件事情,我已聽說。知道之後,不禁感嘆太子爺不但心存仁念,而且正直無雙。不過,事有經、權之分,太子爺所爲,本是堂堂正正。若是平時,這件事情大可秉公處理,只是眼下有件大事要發生,若魯莽行事……微臣等受處罰都是小事,但因此而壞了國事,卻是大大不妥。”

折允武驚道:“什麼大事?”

盧彥倫道:“這……不是微臣敢瞞太子,只是此事乃是絕密,眼下只有陛下、三將軍、七將軍以及微臣等少數幾個臣工將領知道。微臣不敢擅自告訴太子,若太子執意要知道……”說著目視折允武,作詢問之意。

折允武好奇心大起,但想想軍律以及楊應麒的教誨,終於忍住道:“罷了。我不問便是。”

盧彥倫道:“太子爺英明!”又道:“此事微臣雖然不敢說,但微臣料想,不數日間,要麼是陛下有召,要麼是塘沽來人,到時候太子自然會知曉。”

折允武微微皺眉道:“這麼說來,倒也真是件大事了。”又問:“那麼張端這件事情,你打算怎麼處理?”

盧彥倫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折允武有些過意不去道:“這……不大好吧。”

盧彥倫道:“此事唯一受害者,乃是張端,待微臣作些安排,讓他有個好出路,也便是了。至於此事作惡之人,乃是犬子,等事情寧定,微臣便將他綁了,送太子爺處責罰。”

折允武道:“好,這事就這麼辦了。不過若你剛纔所言的那大事其實烏有,或者並沒你說的嚴重……哼!”

盧彥倫趕緊道:“微臣哪裡敢欺騙太子爺?只需過得幾日,太子爺便知道微臣的苦心。”

折允武又道:“你兒子你自己管教便是了。至於張端……你可得好好安置,回頭我會派人問他著落的。”

盧彥倫忙道:“是,是。”

兩人談得妥當,折允武便要回軍中去,卻聽侍衛來報:“兵部尚書郭大人來了。”折允武一聽,便知道是樞密院副使兼兵部尚書郭浩。

盧彥倫驚道:“來得好快。”便命快請。

郭浩進來,見到折允武,愕道:“太子也在這裡。”

盧彥倫道:“太子方纔有些事情,來與我說。可巧郭大人就來了。”

郭浩道:“漠北的事情,你告訴太子了麼?”

盧彥倫還沒回答,折允武已驚道:“漠北出什麼事情了?”

郭浩嘆道:“漠北之事,此時尚撲簌迷離,聽說蕭帥被圍可敦城,形勢大大不利。”

折允武驚道:“那可如何是好!”

郭浩道:“漠北之事,陛下與楊帥,楊相他們幾位正在商議,我本在塘沽辦事,楊相得到消息後便派了我來燕京見陛下,陛下已經下令,要太子暫停歷練,且回塘沽。”

折允武隱隱猜到了折彥衝等的安排,點頭道:“好。”又道:“我想先去見爹爹。”

郭浩道:“陛下已到居庸關巡視去了,眼下未必能見到。太子,不如先隨我回塘沽吧。不管陛下如何決定,總要來塘沽一趟的,到時便見到了。”

折允武心中一黯,盧彥倫看出了點端倪,說道:“太子爺,眼下烽火連天,陛下也是以國事爲重啊。望太子爺能體諒陛下的苦處。”

折允武輕輕嘆了一口氣道:“我知道,我知道的。”對郭浩道:“郭大人,我們這便出發麼?”

郭浩道:“是。陛下已經安排了一支驍騎,護送太子前往塘沽。”

折允武忽然想起一件事情來,問道:“對了,可敦城被圍,那麼……那麼阿駿他怎麼樣了?”

郭浩道:“阿駿?”

盧彥倫反應過來道:“六將軍的公子駿少爺麼?”

折允武道:“是啊。”

盧彥倫道:“這個,軍報上沒說。”看了看郭浩,郭浩也搖了搖頭。

蕭駿此時身份還甚低微,漠北的戰報連一些重要的細節也沒來得及傳到,哪裡會說到蕭駿的事情?

折允武搓手道:“他……他不會出什麼事情吧。”

盧彥倫安慰道:“太子爺放心,駿少爺是六將軍的親生骨肉啊,只要六將軍沒事,想必他也沒事。嗯,有件事情,不知太子聽說沒。”

折允武便問什麼事情,盧彥倫道:“聽說駿少爺好像在漠北成親了。”

折允武又驚又喜,罵道:“這……這小子!這麼大的事情,也不知會一聲!”

盧彥倫含笑道:“駿少爺在漠北做親事,不可能有在中原這麼隆重的。不過聽說這件親事有些先斬後奏,那女子能否成爲駿少爺的正室,還得看陛下如何定奪。”

當初聽說合不勒來會師,蕭鐵奴便派剌察爾去接應。他自己的隊伍漸漸接近土兀剌河流域,又得到了種去病的實訊,穆沁派了使者來報:種去病前軍已經奪取了可敦城,如今正在維州與耶律鐵哥相持,可敦城有糧草無數,現由穆沁鎮守,只等蕭鐵奴去會師。

進入鎮州地界,穆沁來接,蕭鐵奴便問:“城內真有那麼多積糧?”

穆沁道:“這鎮州是舊遼西北招討司所在地,也是西北諸族朝覲、通商之所,貨物集聚甚多,尤其鎮州附近,不但水草豐美,而且有舊遼歷代屯軍開墾出來農田,所以不但牛羊極多,而且穀物堆積如山。蕭帥進城一看就知道了。”

蕭鐵奴大喜,即命大軍開進可敦城。一路行進,果見沿路皆有頗成規模之農田,看那些灌溉系統,顯然是不知經營了多少年纔有的成果,心想:“漠北地方有這麼大片的農田,確實不易。”

大軍進城,城內尚有數萬軍馬眷屬,種去病卻不在城中。原來種去病統領了主力去追耶律鐵哥了。城內軍馬中有三千漢軍,已經升爲都尉蕭駿也在其中。

蕭鐵奴召了兒子來問種去病攻打可敦城以及出發的詳情,蕭駿道:“當初我們進逼至此處,是穆沁將軍先到達攻城,耶律鐵哥本在城內,見種去病將軍領大軍合圍,連夜撤走,他們只來得及帶走牛馬,卻來不及帶走穀物食糧。種將軍派人檢查了城內的糧草水源後,便留下穆沁將軍守城,等候蕭帥,自己領了大軍去追耶律鐵哥了。”蕭駿說這些話時沒帶半點情感,好似蕭鐵奴真的只是他的主帥。

蕭鐵奴點了點頭,不問別的,先派人去點算糧草丁口。

當初種去病出長城舊址,原有漢軍一萬人,穆沁等胡漢諸將率大定府六萬軍馬前來回合,其中兩萬爲蕭字旗舊部,剩下四萬爲不想留在大定府的漠北諸族,這四萬人裡,男女老幼都有,戰鬥隊伍約爲一萬五千。這次種去病北來,一路或戰鬥或者招降,兵丁人口有所損益,到了可敦城,連同城內人口共得七萬人。

而蕭鐵奴和託普嘉分手後,除直系一萬大軍外,還有臨潢府來會合的兵馬一萬多人,他清點可敦城內丁口,知道種去病此去共帶走了胡漢軍馬三萬五千餘人,留下的漢軍只有三千,穆沁所統胡族戰士不到一萬,此外便多是家眷牧民。這番清點之後,蕭鐵奴便知種去病的意思,對穆沁道:“鎮州水草豐美,和你們老家水土又近,不如你們便在此牧馬,我表你爲此地各族之首,永爲大漢鎮守北疆,如何?”

穆沁連忙磕頭謝恩。蕭鐵奴又道:“城內城外的牛羊似乎少了些。”

蕭駿道:“牛羊多被種將軍帶走了,穀物卻多留下,帶走的不多。再說,城內穀物實在太多,也帶不去多少。”

蕭鐵奴點了點頭,知道漠北行軍,驅牛羊易,運穀物卻麻煩,所以種去病自己帶走牛羊以攻,留下穀物給自己以守。便對穆沁等道:“走,我先看看你們說的如山谷物去。”

到了第一座糧倉,穆沁親自打開倉門,裡面果然都是糧食,穆沁道:“這座糧倉我們才進城時都還沒動,種將軍除了帶走大批牛羊外,也帶著許多麥子、穀子,不過他就算把所有牛背都馱滿了,最多也只能帶走這座糧倉的兩成積蓄。”

蕭鐵奴進倉看了又看,忍不住大笑起來,問蕭駿:“城內像這樣的糧倉,還有幾座?”

這時蕭駿還沒意識到蕭鐵奴在一些很關鍵的問題上都會問自己,只是老老實實地回答道:“還有四座。”

蕭鐵奴又問:“你都看了嗎?穀物堆的可滿?”

蕭駿道:“我都看了,其中三座穀物都沒怎麼動過。有一座也只剷下了一小角陳谷。”

蕭鐵奴大笑道:“耶律鐵哥這蠢豬!他臨走之前,就該一把火燒了纔對,如今留下來給我做軍資,這漠北我是要定了!”

出了糧倉,侍衛來報:可敦城的州府已經換了牌匾,房屋各處也已檢查清理過,請大帥入住。蕭鐵奴便領諸將進了帥府,下令擺酒賀勝。

第二日穆沁來請,說道:“種將軍去了多日,勝敗未知。如今大帥已經入城,我守城的任務便已完成。末將請領一支人馬,去接應種將軍。”

蕭鐵奴許了他,讓他帶一萬兵馬前往增援。穆沁走後,蕭鐵奴命文書擬信,向中樞報捷。

左右道:“現在便報捷,太早了吧?”

蕭鐵奴笑道:“你們不懂!漠北爭戰,戰局之所以變幻莫測,只在兩件事情上。一是道路,二是糧草。不知道路,這仗便沒法打;沒有糧草,這仗便打不長。這可敦城是漠北的心臟。通往各方都極方便。如今漠北諸族分崩離析,我放著幾萬大軍在此,四處征討諸族,不愁不勝。我和去病的軍隊加起來,更足以縱橫草原!萬一戰況不利,還可以隨時退回可敦城嚴防密守!我原本還顧慮著沒有糧草。要知此地離燕京需經數處沙漠,數處草原,一百萬擔的糧草運到這裡,路上先吃了五十萬擔——更別說一路都無人煙,強盜叢出,真要將糧食運到這裡,一百萬擔出發,能到這裡的恐怕剩下不到十萬擔!所以漢地的軍隊若是來得少了,征服不了漠北;來得多了,在這裡又呆不長。漠北諸族見我們勢大,也不用和我們打,只要找個地方一躲,過個幾個月,我們就得乖乖退回漠南去,這裡便仍然是他們的天下。但如今放著許多穀物在此,我們幾萬人也夠吃得一二年。一年之後,什麼大事都定了!”

諸將聞言無不欽服。

蕭鐵奴說到這裡忍不住哈哈大笑,對文書道:“擬信!擬信!有多好的詞都給用上!就告訴大哥:漠北大勢已定!大哥若要打雲中河南,儘管打去!不用顧忌北邊了!等我將這邊收拾乾淨,就領兵南下,把西夏也給滅了。哈哈,到時候胡漢萬里河山,都歸我們兄弟所有了!”

蕭鐵奴正要擺慶功宴,忽然城外傳來急報,卻是蕭鐵奴派去監視剌察爾的副將遣來的信使。這信使形狀極爲狼狽,倒像打了敗仗回來一般。

蕭鐵奴見到,先有三分不喜,問道:“出什麼事了?”

那信使滿臉灰土,也來不及去抹,沙啞著聲音道:“蒙古……蒙古部!他們不是來會師的,是來打我們的!”

蕭鐵奴一呆,哼道:“那剌察爾呢?他也背叛了麼?”

“沒有。”那信使道:“但他和合不勒馬上交涉,卻被合不勒一頓痛罵,雙方交鋒,我軍大敗。”

蕭鐵奴怒道:“廢物!”又問:“合不勒有多少人馬?”

那信使道:“約有七八千,不上一萬。”

蕭鐵奴哼了一聲,那信使又道:“有一件事情古怪。”

蕭鐵奴便問什麼事情古怪,那信使道:“合不勒責問剌察爾時,我聽得懂他們的話,好像是剌察爾做了什麼對不起蒙古部的事情。”

蕭鐵奴道:“剌察爾對不起蒙古部?那是他們部族間的恩怨了?”

“不完全是……”那信使道:“其實合不勒不但說剌察爾對不起蒙古部,而且說我們大漢……說我們大漢忘恩負義。”

蕭鐵奴一呆,隨即喝道:“這是什麼話!合不勒幫過我們漢部,這不錯。我們大漢暫時沒報答他們,那也是雙方離得太遠。如今我北上,其中一件大事就是要封合不勒作大官。說我們還沒報答他可以,說我們忘恩負義,哼!哪裡來的說法。”

那信使道:“當時剌察爾說話有些含糊,合不勒又很惱怒,我在隊伍中,聽得不甚明白,只是聽到合不勒不停地怒責剌察爾,其中一件事情合不勒說了好幾次。”

蕭鐵奴問:“哪件事情?”

那信使道:“合不勒說剌察爾不應該把答應嫁到他們蒙古部的女兒,嫁給了我們大漢的將軍。”

蕭鐵奴聽到這裡爲之一愕,忽然想到了什麼,心中隱隱不安起來。

蕭鐵奴直覺地感到此間之事頗爲不妥,便讓那文書且莫擬捷報,派人去尋穆沁和種去病,要他們“如果戰事不利,就且退回,一起議定後再行事”。但派往西邊的人去了好久,卻一直沒聯繫上種去病,不但沒聯繫上種去病,連穆沁也失去了蹤影。

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七章 去向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爾張狂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三四四章 北遊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一六七章 裂變尾聲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十六章 入女真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三四三章 罷相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三四五章 輾轉第一八一章 責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二五章 鄧肅押糧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牆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一四零章 揚帆濟海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十四章 烏古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十章 絕地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污點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二七九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一八五章 變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五七章 新城
第十八章 通商路第七章 去向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二八四章 老成偶爾張狂第三二三章 修羅之戰第三四四章 北遊第二九五章 晉北的財路第一二八章 錦囊妙計第二九七章 太子的良心第二九零章 小輩新人新事第一五九章 針鋒第十七章 建村落第三三一章 七軍沒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一二九章 仁義之師第三百章 堅毅與警覺第六十一章 大宋通問密使第一六七章 裂變尾聲第六十八章 阿骨打的精明第一六三章 表決第十六章 入女真第二六五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第三四三章 罷相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三四五章 輾轉第一八一章 責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二八三章 年少正當磨練第一七六章 詔第一二五章 鄧肅押糧第三十九章 渤海之叛第一三九章 成敗之間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牆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四十二章 貳臣歸附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一零四章 小利中喻大節第一七二章 信任第三五零章 迎敗第三三六章 醉獻妃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六四章 請辭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一六六章 使者第一零七章 何去何從悵惘第二一二章 飼野狼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三五五章 姻幻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二五九章 人心軍心士心第一四零章 揚帆濟海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五十三章 梟雄之異志第一五五章 榻前囑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三二七章 金夏合第一三二章 陰山戰事第十四章 烏古第三十章 新編胡伍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一四一章 陷燕京第一六九章 飢亂第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六十四章 大金的兩扇門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一四五章 新局哉第六十章 報怨軍的去向第二八二章 君臣各自算盤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三四九章 聞逝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一九一章 入汴第七十四章 李師師的邀約第十章 絕地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八十五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第三零八章 華表的污點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二二零章 汴梁一空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二十章 下聘禮第一二七章 子夜問藥第九十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第二二六章 漢部見聞第二七九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二四零章 一檄天下安第一八五章 變第八十九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第一五七章 新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册亨县| 水富县| 阳城县| 中卫市| 鄯善县| 邓州市| 锦州市| 北辰区| 精河县| 眉山市| 南昌市| 勐海县| 交城县| 仁寿县| 斗六市| 蒙城县| 平邑县| 金川县| 寿阳县| 乌兰浩特市| 策勒县| 海原县| 达孜县| 唐山市| 宁国市| 北流市| 理塘县| 沙洋县| 沈丘县| 辉县市| 安义县| 高雄市| 岚皋县| 太白县| 阳西县| 改则县| 筠连县| 宁明县| 安义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