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

一聽王師中來給折允武說親,而女方居然是趙橘兒,楊應麒不由得吃驚得張大了嘴巴。折彥衝卻彷彿毫不意外,冷笑道:“這個王師中,想的好事!”

完顏虎問:“怎麼,你反對?”

折彥衝沉吟道:“這件事,其實也未必不可行……”

楊應麒忽然叫了起來:“怎麼會可行?不可!萬萬不可!”

完顏虎愕然問:“爲何不可?”

楊應麒道:“他們倆不般配。”

完顏虎問:“怎麼不般配法?”

楊應麒道:“年齡上不般配啊!”

完顏虎笑道:“你剛纔又說還好的。”

楊應麒道:“總之就不般配!”

完顏虎道:“可那王師中派來的人卻說了這趙橘兒的諸般好處,又說什麼兩家聯姻,國事家事均好。而且我想,這趙橘兒不像她哥哥,也確實是個好女孩兒,有孝心,有膽量。除了年紀大了點之外,倒也配得允武。”

楊應麒驀然聽見國事二字,心中一驚,默默不樂道:“或許吧。”

折彥衝見他言語有異,說道:“這個趙橘兒,當初好像是從漢部逃回去的,還是你經的手。應麒你老實說,她不會是你安排的假公主吧?”

“怎麼會是假公主!”楊應麒苦笑道:“她不但是我放走的,而且在燕京的時候是由大哥你幫忙才脫困的啊!你忘了?”

“那個我自然知道。”折彥衝道:“可我畢竟沒見過她。再說從燕京到塘沽,再到津門、登州,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就沒你清楚了。”

楊應麒嘆了一口氣道:“中間也沒發生什麼事情。她到津門後過得還算平靜,後來我派人將她送到登州去,一路也沒出什麼事情。”

折彥衝聽他口氣有些奇怪,問道:“這麼說來你是見過她了?”

楊應麒嘆道:“見過一次。”

折彥衝聽了這話若有所思,問道:“應麒,你不會是看上她了吧?”

完顏虎一聽睜大了眼睛,楊應麒也不回答,也不否認,說道:“我當初見到她時,並不知道她是趙佶的女兒。”

折彥衝略一沉吟,問道:“她回中原後,你們還有聯繫麼?”

楊應麒猶豫了許久,才道:“之前沒有,不過我昨天剛收到她一封信。”

折彥衝一聽,忽然冷笑起來,問道:“這次你要去淮子口,不會是想去見她吧?”

楊應麒點頭道:“是。她在信裡說最近越來越難過,所以我想過去寬慰寬慰她……”

聽到這裡,連完顏虎也明白了過來,喜道:“這麼說來,你們倆是都有意了?”

折彥衝冷笑道:“那還用說,一個多情,一個掛懷,不是有意是什麼?這小子爲了人家連國事也不顧了,我一開始還以爲他是要去見的是個高士,沒想到卻是要去見一個美人!”

楊應麒頗爲尷尬,完顏虎卻喜道:“去見一個美人不好麼?你是怎麼做人大哥的?兄弟的終身大事也不關心關心?照我說你就該放他個假,讓他去登州散散心。”

折彥衝皺眉道:“你懂什麼!”

楊應麒也道:“嫂子,王師中來說的是允武的婚事啊,不是來替我說的。”

完顏虎忙道:“管他什麼王師中的胡說!論婚事,自然是你要緊!叔叔都還沒成親,侄兒著什麼急?再說允武還是個孩子,不忙。”說著展顏笑了起來:“這趙橘兒要配允武,那就是年齡上不對。要是配咱們應麒,那是全部剛剛好。”問折彥衝道:“你看如何?”

折彥衝搖頭道:“不好,不好。”

完顏虎奇道:“怎麼不好?哪裡不好?”

“確實有些不好的。”楊應麒道:“若她只是個普通女子,那還好些。唉,早知道當初不該那麼幫她!”

完顏虎問道:“爲什麼不該幫她?”

楊應麒嘆道:“我當初若不幫她,或許她便不會發展得像現在這般順利。如果她只是一個落魄公主,那……那事情便好辦多了。但現在……唉,現在她的地位未免有些特殊。”

完顏虎看看他們兄弟倆個,問道:“你們到底在擔心什麼?是國事上的羈絆麼?”

折彥衝猶豫了好久,才說道:“是。應麒若娶了她,以後我們兄弟倆也許會出些齷齪也未可知。”問楊應麒道:“你現在對她想得有多深了?”

楊應麒呆了許多,說道:“若是沒收到她給我的信,也許甩一甩手就不想了。但現在……現在我不想讓別的男人碰她。”

折彥衝一聽這話,嘆了一口氣,道:“那沒辦法了,這件婚事……就依了你吧。”

楊應麒道:“可是……”

“我相信你。也相信我自己!”折彥衝道:“一個小女孩兒,誤不了我們的大事!”

楊應麒忽然道:“大哥,我想先去見見她。”

折彥衝問道:“現在?”

“嗯,”楊應麒道:“我準備準備就去。”

折彥衝沉吟道:“好吧,反正大會議也會在登州那邊開,你便到清陽港巡視巡視。順便見見山東那邊的人物!”

他們兄弟倆最後幾句話完顏虎便聽不大懂了,楊應麒走後問丈夫道:“你說應麒若娶了這位橘兒,你們兄弟倆會有些齷齪,這是怎麼回事?還有,爲什麼你又忽然肯放他去山東了?”

折彥衝道:“眼下這位大宋公主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她若嫁給應麒,有可能會讓一些人對應麒有過份的期望。”

完顏虎問:“什麼人?什麼期望?”

折彥衝嘆道:“自然是那些故宋的士人,至於期望……”

完顏虎忽然明白過來道:“你是說他們會慫恿應麒取代你?”

折彥衝點了點頭。

完顏虎哼了一聲道:“應麒不是這樣的人。”

“有些事情,事到臨頭就由不得他了。”折彥衝道:“應麒雖然多智,但身上自有許多缺點,許多不足。但正因爲他有這些不足,所以我才能更加信任他。我和應麒能有現在這等關係是很不容易的,這裡面可不僅僅因爲我們兄弟情深——這一點我們倆都心知肚明。可是如果有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情把應麒的這種不足給補上去,那不但對我不利,對他也不是好事。”

完顏虎問道:“我聽得不是很懂,但你的意思是不是說,應麒去了趙橘兒的話,可能會把他的這些不足給補上?”

折彥衝點了點頭道:“有可能,不過也不一定就會。這也是我讓他去山東看看的原因。”

完顏虎道:“那要橘兒是個什麼樣的人,纔不會妨礙到你們?”

折彥衝道:“只要這位公主不要過份聰明、過份多欲就可以了。”

完顏虎仍然聽得不是很懂,問道:“林當家沒和應麒走到一起,就是因爲她太聰明麼?”

“那倒不是。”折彥衝道:“以她的身份,聰明不聰明倒也無所謂。不過她太過複雜,兩人剛剛遇到時也許還會動心,但要長久相處就難了。”

完顏虎嘆道:“這麼說來,他們倆當初根本就不該相遇。如今卻是彼此都負了對方了。”

折彥衝哈哈一笑道:“他們相遇不相遇,那是他們能決定的麼?既見了面,那該怎麼發展便由不得他們了。有些事情,聰明人明知道沒有結果也會一頭栽下去的。”

完顏虎望著丈夫,問道:“我是不是聰明人?”

折彥衝笑道:“你當然不是。”

完顏虎又問:“你呢?”

折彥衝笑道:“我當然是。”

完顏虎慍道:“弄到最後,這麼多人裡頭原來就我一個傻瓜!”

折彥衝笑道:“誰說你是傻瓜了?”

完顏虎道:“我不是傻瓜?那我是什麼?”

折彥衝笑道:“你啊,你是我老婆!”

華元一六八零年四月,漢部臨時行政中樞跟著楊應麒移到了清陽港,張浩和部分官僚留在津門繼續處理遼東半島的政務,而其它地方的公文則直接轉到清陽港。楊應麒的到來是漢部正式掌控山東半島的標誌,漢部此時已經實際控制了京東東路以及河北東路的大部分地區,由於天氣漸熱,燕雲胡馬非但不敢趁機南下,反而有北退的跡象。不過駐守北線的劉錡、趙立由於恪守“停戰檄文”的規定並不過份進逼,所以雙方的和平才得以繼續維持。

在南方,趙構的耐性卻已經達到了臨界點。漢部在山東的活動讓趙構感受到了不亞於金人的威脅,朝中的強硬人物已經分爲兩派,一派主張聯合漢部趁機北伐,另一派竟然主張聯合金人打擊漢部!這時漢部面對趙宋的這半邊臉上還掛著溫情默默的面紗,大部分南宋士人對之也很有好感,所以聯金滅漢之論一出便舉朝譁然,主此論者都被視爲奸臣!和漢部比起來,金人畢竟是蠻夷政權,聯蠻攻漢,對一個文明政權來說實是一種恥辱!

然而漢部的威脅無論趙構還是朝中文武都是看得到的,可在折彥衝的威望下連宗翰、宗輔一時間也不敢動彈,何況此時正極爲疲弱的趙構?只是漢部如今正在山東、河北開展對南宋政權影響極爲惡劣的行政改革和社會改革,如果趙構什麼也不做,那他如何維繫在江南的統制?

就在這種情況下,楊應麒的使者來到了趙構的行在江寧,這位使者在南宋朝堂上遞上國書,一來是楊應麒代折彥衝向大宋皇帝趙構問好,二來是希望大宋能和漢部進一步開放商貿,三是表達了漢部聯宋抗胡的意願。至於雙方如何聯手,楊應麒提出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形式:南宋政權也不需要出兵出人出錢出糧,只要把山東地面借給漢部練兵就可以了,等漢部收復了兩河,自然會把山東還給宋室,等漢部收回了燕雲,再把兩河交還趙家,而作爲這兩個地方的“租金”,漢部應承如果救回趙佶和趙桓會“按照趙構的意思”全力“保護”!

這時金國的使者已經繞道河南到達趙構的行在,同樣也提出了聯宋攻漢的主張,但金宋乃是大仇,趙構畢竟還不敢相信無信無義的女真,就是他想聯合也沒法向士林交待。何況楊應麒的使者在朝堂上正式出現之前早跟趙構私下打過招呼,這個暗中打過的招呼可就沒有朝廷上那樣客氣了,甚至可以說是裸的威脅:漢部的水師已經停泊在長江口和舟山羣島了,要漢部先北上還是先南下你自己選吧!

楊應麒對趙構的心理和作派把握得極準,私下的威脅不留半分情面,甚至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但公開場合的表態則極盡禮貌,給足了趙構面子。

趙構乃是個極聰明的人,就長遠來說,漢部的威脅可能比女真還要大,這一點他也曾想到,但不答應漢部的條件這危險便一觸即發,答應了漢部卻可以讓戰爭延緩幾年,何況漢部在北方與女真相爭,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呢,南宋朝廷正好藉著漢部作爲屏障,先穩住腳跟再說。

雙方眉來眼去了幾回之後便達成了五項重要協議:第一項,折彥衝與趙構兄弟相稱,虎公主與楚國公主姐妹相稱;第二項,徐州以北疆土,凡漢部所能規復,大宋均借給漢部作練兵拒胡之用,胡馬逐出塞外後便陸續歸還;第三項,開放徐州、明州、泉州等十二處海陸通商口岸、榷場,關稅由雙方協商擬定;第四,在漢部爲官的宋籍士人的家屬,宋廷不得無故迫害,反之,漢部士人如果到宋廷爲官漢部也不得無故迫害其家人;第五,漢部兵馬不得過徐州、應天府、襄陽以南,在驅逐胡馬出關以前,宋廷兵馬如無漢部邀請亦不得過此線以北,免得雙方發生誤會。此外尚有小事十餘項,不一而足。

這個條約簽訂以後,趙構便覺大安!雖然他並不相信漢部將來真會將山東、兩河交還,但能保住東南半壁他早已心滿意足,何況只要一日女真未滅,他趙構便能安安樂樂在江南過他的好日子,真是何樂而不爲啊!尤其楊應麒私下應允即使得到他老爹和老哥也不會輕易送回江南,更是讓趙構大嘆這位七將軍會做人,這幾項條約簽訂以後,楊應麒所在的清陽港便正式成爲北部中國的臨時行政中心,折彥衝表楊應麒爲政務總理大臣,總領新政權政務,陳顯、陳正匯、楊樸、張浩、韓昉五人爲副總理大臣,各自分管下屬部門事務,一系列正式的官吏任命文件陸續簽發,王師中、李應古、虞琪爲三大地方大員,分別領銜山東、河北和河東——當然,這三人實際上並沒有專斷此路的權力,王、李二人爵高俸厚而權力近於虛無,虞琪雖有實權,但也僅限於隆德一府。滄州、登州、萊州以外的州縣,庶政官員大多由舊宋士人擔任,但律法裁判權已由原來地方官手裡切割出來,歸漢部最高法院獨力統轄。

在軍事上,新漢政權又在大陸進行了一次徵兵、練兵行動,山東、河北的義軍通過考覈的歸入正規軍整頓,不能通過考覈的則轉入後勤或者直接解甲歸田,同時又確立了七大軍區:中央軍區第一,折彥衝自領軍區元帥銜。

河東軍區第二,由曹廣弼領副元帥銜。

燕雲軍區第三,由楊開遠領副元帥銜。

齊魯軍區第四,由宗穎領副元帥銜。

安東軍區第五,由阿魯蠻領副元帥銜。

東海軍區第六,由歐陽適領副元帥銜。

漠南軍區第七,由蕭鐵奴領副元帥銜。

這七個軍區的實力其實頗有區別,而領銜者也未必盡如其名,如阿魯蠻在東北、楊開遠在塘沽都得以專一方之權,但歐陽適在東海的權力便只能指揮漢部三成的水師,日本方面的維和部隊以及率兵府、津門、東津、塘沽、清陽港等北方港口的水軍均歸漢部中樞直轄,而齊魯軍區方面其實權力早分割給了劉錡、趙立、王宣三員重將身上,宗穎本人以軍區首腦身份入中樞參謀軍務,並不直接領兵。至於漠南軍區則完全是名存實無,蕭鐵奴手下的兵馬不過萬人,所在不過一州,論規模比劉錡、趙立也遠遠不如。

楊應麒早在中原還亂成一團的時候就已經對如何經略這片土地作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從地方上的情報到人才上的儲備都極爲用心,所以才能在短短幾個月間便推出這套各方面勢力大都能夠接受的方案來。遊戲規則既定,接下來的實際操作便“名正言順”了。

五月初二,楊應麒在蓬萊學舍主持了胡安國等大儒的一次講學典禮,折彥衝的兒子折允文、楊應麒的義子林輿都在這次典禮之前向胡安國行了拜師之禮。這次講學結束以後,楊應麒便暫時從公衆的視野中消失了。

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二五章 鄧肅押糧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一六一章 民議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八八章 定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百一章 雖知君乃豪傑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十一章 夜遁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牆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十三章 狼羣第一章 瘟疫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八章 伏擊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一八五章 變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楔子 終極遊戲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覆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十四章 烏古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二零八章 陳家貨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三四八章 秦府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機心第六十三章 登州的新榷場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七四章 逆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四四章 北遊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一七五章 間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
第七十二章 大宋第一婊子第二零二章 自辱第一二五章 鄧肅押糧第二二七章 帝子身份第一九二章 密見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二二二章 抗金大旗第二十二章 立法規第二六九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第二一七章 窺九鼎第一六零章 利害第七十九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第二四一章 數語乾坤轉第一六一章 民議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第二十七章 得文吏第七十三章 仙童林翼現身第七十六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第三零四章 制衡與制肘第一五四章 蒙古謠第二八零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第二一四章 說親事第八十二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八八章 定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二一九章 突圍北上第一百一章 雖知君乃豪傑第三四六章 南行第十一章 夜遁第一一六章 契丹有隙牆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二零零章 兵臨第十三章 狼羣第一章 瘟疫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八章 伏擊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九十八章 情義利益分明第一八四章 戰第三十八章 南朝北意第四十章 兵下遼東第一八五章 變第一二四章 道窮思自強第三一一章 主動被動第三零九章 秉公與顧全第三三五章 議封王第二十五章 收俘虜楔子 終極遊戲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三十一章 造船之業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三十五章 襲遼帝鑾第一三七章 危疑反覆第三零二章 漢廷大難題第一三五章 養軍之策第二四五章 竟妨天下全第十四章 烏古第三四一章 聚首第一九四章 正名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三五三章 屠營第二零八章 陳家貨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一七章 小延福園第三四八章 秦府第一零八章 英雄亦無百年第二四九章 兵機順藏變第二七六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一百章 且看各自機心第六十三章 登州的新榷場第一零三章 臨潢風沙迷眼第五十二章 韜晦之方略第一六八章 偶遇第三二一章 當世活佛第二五零章 大勝利的背後第一七四章 逆第二六七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第二十六章 兵滿萬第二六四章 尚未出鞘的刀第三四四章 北遊第二六八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第三一三章 夏使之會第一七五章 間第一七零章 安撫第一一三章 羊圖狐口食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三零七章 理想與現實第二六三章 威逼利誘和解第二九三章 遠族來歸何意第二三零章 中原戰局第二四四章 閨中兒女事第三四零章 君之尊第一三三章 胡部潛流第三五六章 蝶夢第二八五章 牆倒衆人齊推第一一四章 虎迫龍角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台市| 大英县| 肇东市| 通辽市| 西和县| 鱼台县| 怀安县| 原阳县| 琼结县| 平利县| 孝义市| 洪雅县| 城固县| 昌黎县| 多伦县| 土默特右旗| 英超| 平湖市| 兴业县| 洛隆县| 云龙县| 陕西省| 吉隆县| 洞口县| 平远县| 拉萨市| 丰顺县| 蓝山县| 肥东县| 广德县| 徐闻县| 类乌齐县| 仁寿县| 石家庄市| 海安县| 岫岩| 阆中市| 阿勒泰市| 三台县| 鲜城|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