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

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 六

王韶還未出兵,西夏就陳兵於武勝軍邊境馬銜山,不是相助,而是另有打算。

鄭朗與趙頊開了一個玩笑:“陛下,西夏於兩府開了一個辦事處。”

不然爲什麼詔書還沒有下到前線,西夏人就提前有了反應。弄得趙頊也鬱悶不已,於是與鄭朗商量一些關於西夏的佈置,都是以召進皇宮侍講名義,暗中詢問。

但在河湟用兵之前,章惇南下了。他南下乃是經營南北江蠻與峽州蠻。南北江乃是指沅水流域,沅水自辰溪以上,包括各條支流統稱爲南江,也就是辰州以西到四川最南部,貴州東北大片區域。北江則是指沅水東北支流酉水一帶的蠻人,狹義的北江就是指彭氏,廣義的北江還包括少量彭氏以北的蠻人地區。南江面積更大更復雜,有舒氏四州,田氏四州,向氏五州,每一州面積皆幾乎與彭氏二十州相等。

峽州蠻也就是三峽一帶的蠻人地區。

雖不是原來的禁梅山,然朝廷一直不能插足,更不能真正管轄。

這倒無所謂,最關健的是一些蠻人傲慢不法,搶掠擄獲販賣漢人,如鄭朗所言,不能瞧不起蠻人與蕃人,既是宋人,大家就是一家人。大漢族主義要不得的,但不能奴化漢人,憑什麼漢人成了南荒地帶的牛馬?

先是趙鼎上書,峽州峒酋刻剝無度,普通蠻衆紛紛要求內附。內附是不可能的,無法安置,就是有法安置,那些蠻酋也不可能讓朝廷將蠻漢奴隸帶出山來。這是委婉地要求借助大好民意,讓朝廷將峽州蠻這一根刺撥掉。

辰州布衣張翹又上書言南北江利害。鄭朗經營梅山,花了很多錢,也殺了很多人,這也是必須的,不殺不能立威。但威是輔。立恩是主,興修道路,教導耕種禮儀,漸漸歸化,又於去年春天大興學校,教其學習,甚至每年科考撥一二名額,對梅山蠻照顧。擇其優者,破例錄取進士。梅山蠻漸漸安定,辰州經營得很早,在宋太祖時代,辰州蠻就入貢了。彭氏卻一直首鼠兩端,鄭朗南下時。還發生了一系列戰爭。後來張亢與種諤擊敗,讓其分化。然而對朝廷卻不是那麼忠心。

宋朝對荊湖南路大開發,湘水一帶刀耕火種現象幾乎絕跡了,諸多道路與兩廣、江南西路相連,商業氣氛也漸漸濃厚起來。因此一些蠻民都有了成爲宋民的意願,張翹上書刻意寫了這個民願二字,以前經營南北江很難,蠻民會不服,強行征服。必然發生慘戰,但現在可以經營了。

兩份書奏先後到了朝廷。

諸多官員不約而同看著鄭朗。

夔峽路乃是鄭朗未完成的心願,而且他有經營南方經驗。

鄭朗說道:“可以派一重臣下去察訪,準備經制。”

這一次居然沒有任何反對聲音,鄭朗不由地看著馮京等人,最後一笑。與經營河湟不同,那是開邊,這些蠻區是宋境,一直不臣服朝廷。時叛時歸。又有諸多不好的現象,而且力量弱小。還有,若經營南方,朝廷很有可能無法分心河湟,因此大家一個個沒有反對。

但皆想錯了,經營南方就不能同時經營河湟嗎?

下詔讓章惇察訪湖北路,暫時不可能南北江與夔峽蠻一口氣全部吃下的,先是準備經制峽蠻。

鄭朗推薦的人選。

諸人一起狐疑地看著章惇,非是開玩笑的,你南下能成麼?難道你與你堂兄弟一樣,也是一個軍事家?

章惇額首道:“鄭公,我一定不負朝廷重託。”

鄭朗又是一笑,這乃是一個猛人,鄭朗十分欣賞的,那怕他就是一個小人。章惇很快騎馬南下,不是去荊湖北路,而是去了四川,先來到南川縣,峽州蠻包括的就是四川東南部、重慶與湖北西部的廣大地區,對此章惇也不熟悉,因此要找一名熟悉,有能力的官員進行指導,孫構!前面章惇到了南川,後面就象朝廷推薦一人,張商英。

據說章惇南下後,因爲才情,氣高絕頂,狎侮郡縣,吏無敢與共語,南川知縣張商英負氣倜償,豪禮一世,著道士服,與章惇從容落落,侃侃而談,章惇大奇,以爲能人,延爲上賓,又隨著推薦給了朝廷,乃是一個大才,放在我身邊用都委屈了,朝廷得大用。

看到這個名字,鄭朗有些苦笑。

確實是一個大才,哲宗親政後,第一個召回的就是張商英,張商英對付的第一個人就是蘇東坡。但他一個人還不行,資望太淺了,隨著另一人回來,章惇,範純仁、呂大防等人一聽章惇回來,一個個嚇得寫辭呈,然後率全體羣臣象哈巴狗一樣,跑到城門迎接。紹聖清算開始,蘇東坡子瞻,去嶺南儋州,蘇轍子由,沒有由州,但有一個田字,去雷州,劉摯字莘老,去新州,傳說劉安世一生命好,那麼再往南去,昭州,罩死你這個命好的。還有呂大防、樑燾等等。

而這一切的一切,卻是由司馬光開始的。

不顧一切瘋狂地將所有新法推翻,不顧一切將佔領的西夏城池一一交還,不顧一切的打壓,甚至讓蔡確生生病死在嶺南也不赦。

其實自這時起,黨爭已經很瘋狂了,高滔滔盼望兒子趙頊早死早投胎,小趙煦盼望著親奶奶早點見冤羅王,甚至高滔滔坐視大臣抹黑兒子,趙煦坐視大臣抹黑奶奶。

但拋開這一切之外,章惇與張商英這兩人,那一個不是棟樑之材?

而且纔開始也非是這樣的,張商英到了朝堂,第一件事就是上疏,說: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改造者數十百事,其最大者三事:一曰免役,二曰保甲,三曰市易。三者,得其人,緩而講之,則爲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則爲害。願陛下與大臣安靜休息,擇人而行之。茍一事未已,一事復興,雖使裨諶適野而謀,墨翟持籌而算,終莫見其成也。

直接就說出王安石變法最關健的兩條,一是沒有得人,二是未得人。反而興之急,因此有諸多爭議,許多改革未得利反爲害。

王安石還有機會的,對王安石變法,史書多寫富弼是反對者,其實是不對的。富弼不是反對,而是反對太急了,讓王安石穩重一點,由是讓王安石打壓下去。這是擋在王安石前面的棵參天大樹,可以爲王安石趙頊,可以爲改革遮風蔽雨。富弼一去,所有溫和派一起失望,王安石只能用“小人”了。

而這一切,現在與自己有著莫大的關連。章惇非是王安石提撥上來的,是自己一手親自提撥上去的,再看司馬光、王安石、大小蘇、呂公著、範純仁,皆是自己的學生。

現在章惇又將張商英弄上來,這一大夥兒,想想就頭痛了。

俺沒有免役保甲市易,看看這一回張商英說什麼。還真說了,張商英一來到朝堂,就上疏說隱田之事。朝廷大肆清查隱田。規模與祖宗相當也,操之甚急。民得益怨也多,當徐而圖之。

一下子說到問題的重心。

這個民指兩種民,前者爲普通百姓,後者爲豪強。

原來史上宋朝耕地面積在戶冊上只有兩億來畝,拋去官田與免稅田,真正交納兩稅的不足兩億畝,卻要完成四千餘萬的兩稅,再加上各種雜稅與附加稅,一畝地相當於要交五斗糧。原來產量只有兩石多一點兒。五斗糧交上去,還能餘下什麼?

現在產量增加,漸漸超出兩石半,大肆清查隱田,使戶冊耕地面積達到六億四千多萬畝,張商英說與祖宗相當,就是指宋真宗時的五億兩千五百萬畝,雖增加了一億兩千萬畝,然而這些年南方與江東圩開發,農田水利法帶來的耕地,幾乎也達到一億兩千萬畝,因此與祖宗相當。並未高出,僅是持平。但其進步意義非同小可。兩稅今年很高,整整達到五千四百萬,然而完稅的卻是六億多畝耕地,拋去官田與隱田,當然豪強的田查出來,多半不指望他們分攤附加稅,但兩稅必須交納的,等於是四億畝分攤,再加上附加稅,老百姓一畝地平均起來,完稅僅需不足三鬥。但從今年冬末蝗災過後,每年都在徐降,大旱過後,朝廷兩稅也沒有增加多少,漸漸僅維持在四千五百萬,實際最後百姓畝攤稅務只有兩鬥多一點。從這時,理論上的十交一已經達到。老百姓生活負擔輕鬆了一半。若是一個擁有四十畝耕地的四等戶人家,原來勉強維持溫飽,現在能積餘十幾石糧食,就能實現真正溫飽了。

老百姓開心了,可是豪強一直不開心,就是不交附加稅,兩稅要交的,若是擁有幾千畝的耕地,往往一年損失幾百石糧食。無論朝廷做多大的謙讓,天下仍然因爲這次大清查,而洶涌澎湃。大肆清查隱田所帶來的爭議聲,不亞於史上王安石青苗法,若沒有諸監誘惑,此時鄭朗僅是因爲清查隱田,就開始衆叛親離。

鄭朗做得太狠也太急了。

看到書奏後,鄭朗苦笑,是狠了,也是急了,可逼不得己啊。馬上大災到來,誰敢動?只能搶在前面,藉著銀行帶來的利好消息,將隱田落實。事實春天清查後,鄭朗以後也不準備大尋清查隱田,查,也不過查一個三四州,不會象現在這樣,一查幾十州府。

趙頊看到後十分滿意,立授監察御史。

張商英也立即上書:“判刑部王庭筠立法,凡蝗蝻爲害,須捕盡乃得聞奏。今大名府,祁、保、邢、莫州、順安、保定軍所奏,凡四十九狀,而三十九狀除捕未盡,進奏院以不應法,不敢通奏。夫蝗蝻幾遍河朔,而邸吏拘文,封還奏牘,必俟其撲盡方許上聞。陛下即欲於此時恐懼修省,以上答天戒而下恤民隱,亦晚矣。”

趙頊御批,進奏院遍指揮諸路轉運、安撫司,今後有災傷,令所在畫時奏聞。

王安石發出懷疑:“陛下,雖有蝗災,仍不重,諸路安撫司事務繁重,又有何空暇管句輕微災狀?”

趙頊笑而不答。

蝗災年底真的來了,不過鄭朗也沒有辦法。不是在宋境興起的,乃是從遼國飛過來的,鄭朗難道有權利命令遼國百姓去殺蝗?這才真正的是鬱悶。

諸相通過,可是文彥博在洛陽帶頭,又讓朝廷爲是否出兵河湟產生爭執。

鄭朗氣不過,說了一個故事:“牛李二人黨爭,李德裕貶到四川,川西維州悉怛謀仰慕李德裕。舉族連同維州城一道來投,牛僧孺不顧一切後果,爲不讓李德裕有功績,在文宗面前蠱惑,爲一城池與吐蕃人交惡,小心對方出兵。從前茹川直入平涼孤,不到三天就可以到達咸陽城下。三天從前茹川到咸陽城?吐蕃難道是天兵神將?文宗居然相信,將悉怛謀交還給吐蕃人,維州也重新還給吐蕃,結果悉怛謀全家在邊境被斬,自此以後,再沒有吐蕃人敢向唐朝投降。貽害唐朝,甚至還貽害了我們大宋!”

趙頊誤會,道:“朕雖下詔。準西夏被俘之人返回西夏,乃是自願者才讓他們返回,非自願者一律收留,山遇惟亮慘案,朕絕不會讓它發生在朕手中。”

“陛下,臣不是指這個,而是指河湟。前方將士馬上爲了我們大宋安全浴血奮戰,後方卻多有掣肘,情形類似牛李黨爭。爲了反對而反對。顛倒是非黑白,豈不是前線將士心寒乎?”

這個問題可嚴重了。

經鄭朗反覆講。趙頊對黨爭憤恨情緒越來越重,多次在朝會都堂會上說諸臣工不得結黨。

僅一句,馮京、呂大防等人一個個皆不敢作聲。

這也是鄭朗第二次用惡劣的語言評價文彥博了。對改革指手畫腳沒有事,可以慢慢來,但前方馬上就要開打,後面在抽梯子,那可是致命的。

戰爭開始。

王韶先是將古渭城重新修葺擴大,這裡纔是唐朝的原來渭州城址,地勢十分重要。十幾年前,範祥爲奪古渭城,與當地蕃人發生了衝突,犧牲慘重,遭到丟官貶職的下場。

如今古渭城終於發揮了重要作用,然後王韶一邊上書朝廷,在古渭城建軍,這裡的軍非是軍隊的軍,乃是州軍的軍,與懷德軍那個軍性質一樣,也就是自此以後,朝廷正式以古渭州爲中心,開始經營。包括包順,直接變成了宋朝真正的子民。

一邊又將大量武器物資糧食一起運向古渭城,鄭朗開出一張大清單,八百萬緡錢與一千萬緡錢之間,王韶,你自己看著要。但王韶要的很少,最感興趣一是盔甲,二是神臂弓。

原來宋朝盔甲很悲催,標準盔甲重量能超過五十斤,槍手甲若是按照標準打造,能重達五十三斤,弓箭手甲重四十七斤,輕重的弩手甲重量還達到了三十七斤。不過還有更笨重的,中世紀歐洲的板甲,能重達九十斤,雖然塊頭大,穿著這個盔甲,成吉思汗一來,只能等著送死。

造成這結果,主要還是冶煉技術跟不上去,到了清朝,技術跟上去了,卻換成綿甲,也就是鐵葉甲。歐洲那邊技術上去,熱武器漸漸興起,盔甲先是發展爲全身甲,隨後也消失在歷史長河,變成局部的鋼製胸甲與頭盔。總之,因爲鄭朗出現,整個技術進化一起亂了套。

冶煉技術提高,也不能再用原來的盔甲,經過匠師試驗,加上鄭朗那些格物學的指導,宋甲的樣子也隨著材料不同,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鎧甲出現大量棱角狀設計,這種設計可以改變箭石的彈道,避免直接撞擊。但非是歐洲那種笨重的全身板甲,更類似於軟甲,防禦力沒有加強,但重量減輕了十斤有餘,成本也進一步下降,成本多少王韶不關心,他關心的是重量下降後,兵士的速度能得到提高。

其實技術還能提高,鄭朗只記得十七世紀歐洲盔甲漸漸消失時,意大利全身板甲重量僅有四十五磅,遠比宋明盔甲輕,但防禦力量能抵消原始火槍子彈的攻擊。

那麼按照現在宋軍盔甲的要求,與防禦強度,盔甲重量能下降到三十磅以下,不足十四公斤。

與盔甲設計無關,乃是冶煉技術還沒有達到十七世紀歐洲的水平。

這是他的想法,但對於宋朝來說,簡直是一個天大的驚喜。

至少種種事物出現,讓學格物學的學生漸漸增加到近千人。不但朝廷越來越重視,一些豪強也重視起來。過程王韶不知道。他只知道新盔甲的作用,並且纔出來不久,要求鄭朗給他幫助,要求換裝。

鄭朗答應了。

隨後又提供大量的神臂弓。

其他的,王韶只不過要求調動幾員大將,從涇原路稍稍調幾千兵士過來,然後再沒有了。要錢,如今秦州有錢。要糧,八十多萬畝營田,還差糧食嗎?不過要求一旦收復河湟後,朝廷出一部分錢帛,替河湟興修道路。只有道路通達,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鄭朗一一答應。

但在一開始,王韶與諸將發生了爭執,王韶非是出兵武勝軍,而是攻打武勝軍東南方向的羌人蒙羅角、抹耳水巴等族,景思立不解,道:“王撫使,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爲什麼不進軍武勝軍。而去進攻羌人,而且山多林茂……”

“景將軍,若是攻打武勝軍城,羌人作爲吐蕃的走狗,會不會前去營救?若是進攻羌人,能有幾個主人會爲狗拼命?說不定他們還要看一看我軍的真正實力,不斷其手足,如何拿下武勝軍城?”

景思立與諸將忽信忽疑,宋軍出發。折向武勝軍城東南洮水一帶的抹邦山(狄道縣東南)。這一帶地勢險惡,山不但高大險嵬。而且因爲臨近洮水,水氣充沛,林子也十分茂盛。

聞聽宋軍前來,諸羌聚集在抹邦山一處險惡所在,竹牛嶺,居高臨下,嚴陣以待。

宋軍到了。

看到山上的羌兵,宋朝將士再次猶豫,苗授說道:“王將軍,當時應多向朝廷討要火炮。”

王韶冷哼道:“羌敵伏於巖石後,火炮能擊碎巖石嗎?如今敵人佔據險惡所在不出,我們只能徒勞而回,大軍已入險地,就要攻取險要。”

說完命令所有大軍翻過抹邦山,來到竹牛嶺下。站在嶺上,看著嶺上,王韶說道:“兵置死地,敢言退者斬。”

宋朝兵士穿著沉重的盔甲,向嶺上攀登,一開始羌人沒有動靜,直到爬到嶺中間,讓嶺上形成了陡度,羌人這才檑石箭雨一起落了下來。頓時宋軍隊伍響起一片片慘叫聲。沒辦法進攻了,宋軍只好撤了下來。

有的人看著王韶,不敢說話,否則會怨懟王韶,王大人,不能這樣硬攻,犧牲會很重的。這時候王韶看了一眼東方,說道:“陛下對臣萬分信任,臣死有何足惜。”

他想到的更多,一旦河湟慘敗,不僅是他,包括皇上會爲難,鄭朗以及改革都會受到牽連,甚至撬動整個國家大勢皆去。然後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將官服脫下,露出鄭朗贈送給他的那副盔甲,拿著一桿長槍,第一個帶著向竹牛嶺衝上去。

王韶是什麼人,乃是進士,國家的文臣,又有葫蘆川大捷之功,前途無限的光亮,作爲一個文人,居然帶頭往上衝,幾乎剎那間,所有將士熱血沸騰,血往腦門子上翻涌了,不要命的往嶺上衝去。

儘管不時地有將士中箭倒下,也有將士將檑石砸中,捲到山腳,慘叫連連,宋軍沒有停下腳步,一個個發瘋似的向嶺上攀援。有的羌人看到宋軍如此兇猛,都嚇傻了。

田瓊第一個冒死衝上嶺頭,手中大刀揮舞,後面的人還沒有上來呢,一個田瓊就將所有羌人嚇呆了,看到田瓊一刀下去,人頭飛起,羌人放下手中武器,不要命地向嶺後逃竄。

宋軍隨後追趕,斃敵無數,此戰獲得無數首領,以及器甲,焚其族帳,整個洮西大震。真正的敵人來了,一來還是兩個。河州方向的木徵聞聽宋朝出兵,讓手下大首領瞎夔出兵援助,帶著武勝軍城首領瞎藥以及大首領曲撒四王阿珂出兵抹邦山,準備利用地形熟悉偷襲宋軍。

另一個敵人則是很隱蔽,?西夏人。宋朝得到古渭城,吐蕃堅守武勝軍城,西夏南下之路阻斷,漢奸景詢獻策,讓梁氏謀取其地。正好王韶平戎策傳到西夏,西夏派斥候潛入秦州關注。當宋朝準備出兵時,西夏聚集軍隊於夏蕃邊境處,不是援助西夏的,同樣也沒有安好心。宋軍出兵,夏兵潛師於東谷,準備乘兩國交戰之時,乘虛拿下武勝軍城。

眼下王韶僅知道木徵的人馬,還不知道西夏的軍馬。

王韶聽到斥候來報,思考片刻,令景思立、王存率領涇原路支援的兵馬,在竹牛嶺虛張聲勢,示其不疑。王韶本人也從東谷路小道直趨武勝城,兩股軍隊皆在東谷,不過西夏軍隊此時在東谷路北邊的遠方,纔出馬銜山,並不相知曉。

行軍未十里,遇到瞎夔大軍,這一戰很險,第一吐蕃皆是勁騎,那是讓西夏人都害怕的剽悍騎兵,第二若是截不到,吐蕃抵到竹牛嶺下,景思立少量張聲勢的宋軍必滅,整個大軍會崩塌性的失敗,第三後方就有武勝軍城,若是行動不詭秘,兩相夾攻,宋軍必敗。

結果是兩軍相遇,宋軍突然殺出,先是弓弩兵將神臂弓撥出,勁弩如雨下,隨後宋軍跟上,兵騎夾擊。在王韶親自帶領下,宋軍一個個不要命似的。若是西夏人不要命,軍紀鬆散,威力還小一點,關健這是軍紀嚴明的宋軍,交戰了一會兒,吐蕃大軍迅速被殺得落花流水。

瞎夔見勢不妙,不顧手下了,撥馬向河州方向逃去。瞎藥匆匆忙忙想逃向武勝軍城,曲撒四王阿南珂在大敗之下更是六神無主,不逃向他的族帳地(在武勝軍城東面)。同樣隨著瞎藥向武勝軍城中奔去,族帳地無牆可守,不安全,大約就是他的想法。可沒有想到宋軍騎兵生猛無比,瞎藥進了城,宋朝騎兵也跟隨著他進了城。連帶著城中的吐蕃人四散逃跑,還不知道有多少宋軍殺了進來。

這個仗沒法打了,瞎藥與曲撒四王阿南珂不顧手下,飛速打開西城門,想向河州逃去,然而宋軍還在後面拼命地追趕。這時候西夏人殺到,聽到城中的喊殺聲,一個個莫明奇妙。

王韶也接到這個消息,下令宋軍停止追趕,突然調過頭來,向城東撲去。他手中只有數千宋騎,而西夏人兵馬達到好七八千人,是宋軍的兩倍。

就是這幾千名秦鳳路官兵,兇悍地以少對多,衝了上去。

不知是王韶的生猛,還是西夏軍隊素質真不怎麼樣,西夏軍隊僅堅持了一會兒,敗得比吐蕃人還要快。王韶留下少量兵馬,守護武勝軍城,其餘軍馬一路追殺,直追到一百里外的馬銜山,這才停下腳步。這一戰真將西夏人殺慘了,宋軍停下追殺,西夏人還在亡命逃跑,直到翻過馬銜山,來到康古,方纔定下來神,一個個欲哭無淚。

阿南珂與瞎藥兩人呆在武勝軍城西,瞎藥的大本營在武勝軍城,阿南珂的大本營在武勝軍城東,僅剩下幾百個光桿司令,怎麼辦呢?很快手下就傳出西夏人又被宋朝擊敗的消息。

兩人也想哭了,敢情我們是大魚大肉,宋朝想吃,西夏也想吃。

現在只有兩條道路可選擇,一條逃向河州投奔木徵,失去族人,他們手中還能有什麼讓木徵看中的,要麼投降宋朝,不可能是西夏的,沒有族人,到了西夏更慘。

商量了一會兒,得,不跑了,騎著馬帶著散兵敗卒,來到武勝軍城下,有氣無力的喊道:“城上的宋軍聽好了,我們是瞎藥,曲撒四王阿南珂,我們投降啦。”

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43章 號角第175章 興趣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337章 窟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8章 詩社(一)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230章 大中庸(下)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10章 小鳥小飛(中)第70章 香閨第91章 爲官大道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17章 大人物(上)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202章 捉女婿(中)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第142章 問一(四)第204章 老匹夫第332章 拉手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222章 處女地(四)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第125章 笑場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第41章 花會(中)第155章 冤(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0章 詩社(三)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140章 問一(二)第2章 修剪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第106章 求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五百七十五章 理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四百七十一章 怒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48章 銅錢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八百十二章 秋後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125章 笑場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60章 道(四)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267章 草棉子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四百九十章 文臣
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第243章 號角第175章 興趣六百零三章 首相一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六百二十五章 大票上第286章 白蛇傳(下)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七百九十一章 太傅五百二十七章 包養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七百九十章 強橫第337章 窟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第18章 詩社(一)九百零九章 拜將第230章 大中庸(下)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五百七十三章 雙喜第10章 小鳥小飛(中)第70章 香閨第91章 爲官大道六百三十六章 爲誰戰四百四十七章 地獄之門下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四百四十四章 深奧第117章 大人物(上)八百十二章 秋後第202章 捉女婿(中)七百四十四章 權利五六百二十一章 御史的榮耀四百七十六章 放中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第142章 問一(四)第204章 老匹夫第332章 拉手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第222章 處女地(四)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八百三十三章 數據化第125章 笑場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第41章 花會(中)第155章 冤(下)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第20章 詩社(三)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上)八百九十八章 大會戰十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第140章 問一(二)第2章 修剪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第106章 求四百五十八章 天長之戰下七百四十三章 權利四七百四十九章 瑣碎二年下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四百二十章 兩封信五百五十二章 亂戰六百十三章 賢相下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五百七十五章 理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九百二十九章 雪大結局五八百十章 鱷魚的眼淚下四百七十一章 怒五百七十七章 窗第24章 三疊陽春第148章 銅錢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八百十二章 秋後六百五十九章 刀第125章 笑場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六百二十八章 報答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八百七十二章 河湟五七百五十五章 罰與賞四百十九章 鳳凰下四百七十二章 爬山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四百七十一章 怒第47章 花之戰·筆筒第60章 道(四)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八百六十三章 第三者上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267章 草棉子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四百九十章 文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义市| 昌平区| 休宁县| 娱乐| 侯马市| 扎兰屯市| 浦东新区| 杭锦旗| 库伦旗| 海淀区| 宣武区| 重庆市| 醴陵市| 余姚市| 溧水县| 定安县| 蓬莱市| 昭觉县| 平和县| 淳安县| 波密县| 衡南县| 龙胜| 监利县| 台北市| 绥宁县| 彝良县| 绍兴市| 柯坪县| 闽清县| 彰化县| 望城县| 保定市| 汝州市| 安龙县| 嘉义县| 北辰区| 仙居县| 锡林浩特市| 邛崃市| 康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