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2章 問一(四)

若是普通的儒者,半通不通的,那個麻煩了,鄭朗說出來東,他非要拿西來引證,你說你的,他說他的,扯到最後,來一句,老子吃的鹽比你吃得飯還要多,鄭朗怎麼辦呢?畢竟他歲數太小,只好認輸。因此,他心中只挑選了數人,在這數人當中逐一挑選,連太學的博士都不會去打擾,就怕這種現象發生的。

若是一個心地狹隘之輩,縱然有了學問,能細細默想,可嘴皮子就是不承認,那同樣不行。比如馮元若不承認,天下百姓會幫著誰說話?若是字,有可能百姓五五開,可說到了儒學,會有幾人認爲自己是對的?

偏偏馮元二者都不佔。

他不但是一個對經義精通的儒者,還是一個慈善的長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比如他也指出了鄭朗所說的義,過於偏激。可這個禮,在腦海裡仔細的回想,豈不正是如此?

其實許多前世大儒,都在往上面論證,不過多是無意的,實際在他們潛意識裡,也將禮作爲了一種制度。這種制度非是那種空泛性的制度,帶有濃濃的法家意味的,或者就是這個小傢伙說的那種“義”,有很強的治理意味。可是在馮元等人心中,禮也沾著一些治理與約束,但中心卻是仁,是尊敬與友愛。

兩者相差到哪裡去了?

但仔細想一想,這一次鄭家子所說的話,很簡單了,不象仁義那樣說得那麼多。其實儒家每一個重要的字,比如仁義禮樂中庸,都不可能三言兩語就解釋完的。可以說它是包羅萬象。但無論怎麼解釋,都有一個核心所在。似乎禮的核心……真是鄭家子嘴裡的……制度,並且比他所說的仁義更無爭議。

這一下腦子炸開了。

用眼睛盯著鄭朗,鄭朗捏了捏鼻子,不好意思地說:“馮給事,晚生真的很失禮。不過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明知錯了的,還要堅持,晚生認爲更不好。”

後面幾個小婢女沒有走,趴在窗戶上看,有一個小婢女茫然,悄聲問:“不就是一個禮嗎,怎麼說它是制度?”

敢情沒有聽明白,但知道將自家老爺子急壞了,很少看到老爺子這副神情的。

同時她心中不解。所謂禮,不是禮貌客氣嘛,見了面,一施禮,某某好,然後做出一些尊敬的動作。或者往大里說,就是朝廷每一次什麼活動,如何安排的。這就是禮了。小婢所說的也不對。後者是禮儀,是禮的發與節,這一說,不但說到禮是制度,還有禮與儀的區別。甚至延伸到“分”與“中”,每一個都沒有那麼簡單,並且鄭朗每一個的想法,都與現在的儒學不一樣。

前者也不對,其實鄭朗這種種言論一旦普及,儒家將會發生質的變化,至於禮部更不會成爲一個擺飾。但引起的爭議也更大,往大里說。不亞於王安石搞了一個小變法,只不過一個用在國家百姓身上,另一個用在儒學上。

鄭朗隱隱的想了一些。僅只是一些,沒有再敢深想下去。

一句話讓馮元很無言,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如何辨得?要麼抹著良心。憑著自己對經學的熟悉狡辨,可他又不屑去做。

正在此時,外面門房進來,說道:“呂相公與夏相公,還有小晏相公來訪。”

這幾家皆離得不大遠。鄭朗突然來到馮元家,說什麼拜訪儒學。幾人聽到下人稟報後,皆來了興趣。以前是書畫琴,但除了柳玉娘那一次,似乎沒有讓他滿意,鄭家子沒有獻技外,其餘的,都是這小子先寫,或者先畫,先彈,再觀拜。說是觀摩學習,不如說是相互交流。他的十幾次觀摩,是當作了雅事來傳的。

畫沒有看到,字卻看到了,真的讓這小子成功了。

就不知道儒學是怎麼請教的。

還有其他一些官員也住在這附近,不過他們品職太低,別看馮元是給事中,可孫奭一走,他成了皇上最尊敬的老師,那種隱形的地位,不亞於呂夷簡這些大佬的。

一個個高攀不起。因此,只有這三位大佬到來。

“我來出去迎一下,”馮元道。大開中門,是將中門全部打開的。三位宰相,還有一位是首相,除了皇帝外,就是到了八大王家中,也得乖乖將中門全部打開。

相互寒喧,不好意思說來看熱鬧的,夏竦道:“馮給事中,今天我們三人到你府上叼擾頓晚飯吃。”

“好啊,”馮元不能拒絕,但府上還有另外一個人呢。

晏殊奇怪的問道:“馮給事,你怎麼啦?”

就是鄭家小子去問你儒學,也不至於愁眉苦臉如此吧?或者將你難住了?可這也不相信,鄭家小子是聰明,但能用儒學將馮元難住?自己自付一下,也沒有這個本領。

還真讓他猜中了。馮元嘆了一口氣說:“你們三位相公,你們皆才氣過人,也來替我想一想,鄭家子說對了,或者是說錯了。”

再度地將鄭朗的話複述了一遍。不象仁義,講了幾千字,記不下來,今天晚上核心的東西,也只不過說了幾百字,能記得。幾乎是一字不漏的複述出來。

三位大佬對視一眼,這一下好玩了。晏殊雖早認爲鄭朗喜歡鯨吞,還是忍不住說道:“此子胃口太好,是想給儒學來場徹底的革命哪!”

用了革命二字。

馮元苦著臉道:“可不是。”

夏竦說:“我們進去看一看。”

四人走到裡面客廳,這一次全認識了,鄭朗站起來,一一施禮,道:“見過呂相公、晏相公、夏相公。”

“你坐吧,”呂夷簡說道。

重新落坐,兩個小丫頭腿又發起抖來,見了太后很緊張,終隔了簾子。可現在面對面坐著,整三個宰相啊。鄭朗安慰道:“不用怕,三位宰相都是好人。”

恰恰相反,按照清流的標準,這三位宰相就沒有一個是好人的。可鄭朗也犯不著,與這三位大拿頂牛。

如今鄭朗也有些小地位了。特別是那個解元,不僅是解元,這個解元中得可沒有半點爭議的,所以說話有些小份量的。三位大佬額首一笑,略有些受用。

江杏兒與四兒還是有些緊張。

夏竦看著她們說:“你們不用怕,以後你們家的小郎前程同樣不可限量。”

反正自那次在宮中鄭朗說了那番話後,夏竦就對鄭朗很順眼,又向鄭朗問道:“爲何想起來問禮?”

“是晚生心中不解,讀的書多,就往上面想了。不知道對與錯,所以刻意請教馮給事。”已有了仁義之爭,再推出一個禮,麻煩更多,說了,我對儒學有些造詣了,而且很堅持很用心,用意也就達到。

“你可知道。一旦這個禮再度引起爭議,省試將如何進行?”

仁義不敢出題了,禮再不敢出題,別的不說,科舉馬上麻煩就大了。

“夏相公。若是晚生說錯了,敬請各個前輩指正,若是晚生說對了,也不能繼續堅持。況且晚生隱隱的感到若真如晚生所言,儒家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是什麼作用?”

“實用!若是將儒家真義重新詮釋出來,返回上古諸賢的意旨,而不是稟程漢朝遺留下來的儒學,國家從制度到道德到律法。都可以用儒學來清晰的詮釋。而不會再象從前那樣,似是而非,雜以道法。畢竟儒家本義是實用,不象道家虛闊,法家苛薄。並且儒家無論去詮註義或者禮,它的本質還是以仁爲本,仁。愛人也。對輔助帝王治理國家,教化百姓都有莫大的幫助。不然一直道法存在下去,以後萬一出了不好的人君,枉信道教而不撥,沉迷於煉丹修仙之中。或者出一暴君。苛薄百姓。國家也會瓦解於數旦之間。就是臣子想進諫,本身制度雜以道法。辨解不清,進諫也起不了多少效果,至使國家興亡全在人君一念之間。”

不是不可能的,宋明出了多少修道的皇帝?或者象宋徽宗弄了一個花綱石,殘害了多少百姓?

休要說生辰綱了,就是眼下的小皇帝,還用了道家的法言,修改了年號。

“你……”呂夷簡也蒙了,遲疑了一下繼續說:“你不僅想重新詮註儒學,還想用儒學重新替國家制訂一套準則?”

問完後,四人對視一眼,都想到鄭朗在牢中說過的那幾句話:爲天地立志,爲生民立道,爲去聖繼絕學,爲萬開太平。但想到了,四個人嘴中皆抽了一口冷氣。

說說可以,別這麼玩。

換呂夷簡都不敢這麼去想,好大的志氣!

可似乎鄭家子在一步一個腳印往上走了。晏殊心裡想到,幸好,幸好,奶奶的,他還分了一些心,在別的事物上,不然讓我們怎麼活啊。

鄭朗看著幾個大拿的表情,知道這樣玩,有些過了,畢竟自己歲數小,於是說:“這個倒不敢,也想過,可自己膽量不夠,才學不足,聲望與閱歷也淺薄。並且不知道對與錯,就包括去年在太學講仁義,晚生都不敢深講,怕惹起更多非議。因此,刻意今天來到馮府,拜訪馮給事,想請馮給事替晚生解答一些難題,以釋晚生心中之惑。”

“那個仁義你沒有深講?”夏竦有些暈,問。

“若要細講,要講很多的,必然會引起更多爭議。晚生想到了許多,甚至可以著幾萬字的文章論述。終是小了,唯恐才華不夠,同樣貽害無窮,所以略略一講。不知道以後敢不敢將心中的想法,完美的演繹出來。”

說得很委婉,可四人全部聽明白了,不敢講的原因,是後面還有更大的話題,所以才說了,必然會引起更多爭議。

又對視了一眼,那意思很明顯,這不是革命,是什麼?

晏殊抹了一把汗,問:“那麼你還有什麼疑問的?”

雖然他們三人在儒學上的造詣不及馮元,可皆是很有才華的人。但鄭朗卻不是這樣想的,若問晏殊詩詞可以,若問呂夷簡權謀可以,若問夏竦厚黑學可以,儒學只能找馮元。

這是站在整個歷史角度看人的,就象他對待文章一樣,要求未免太高。實際今天若是將這四人難住,天下一大半的人也就難倒了。

沒敢說出來,拱了一下手道:“謝過夏相公賜教,也請呂相公與晏相公,以及馮給事賜教。夫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何謂一?”

前面一問完,後面四位大拿眉頭全部皺起來。夏竦嚅嚅道:“果然……是……疑問。”

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149章 算計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351章 在路上(七)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191章 橄欖枝第255章 鬥法(五)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72章 走鋼絲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225章 割(三)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197章 省試(上)第3章 選書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109章 懸壁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52章 鳴天下(一)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8章 危機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69章 王老虎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p八百四十章不劃算的生意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280章 依(上)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11章 大三元(七)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146章 恭賀第192章 仙子第274章 老貪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46章 嫁衣神功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130章 解元(上)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第64章 天堂(下)第288章 狐威(中)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119章 解試第175章 興趣第304章 殺雞(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293章 點將(中)第273章 進攻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40章 問一(二)第32章 岳父的糊塗第43章 花之戰·納蘭第268章 戲法第17章 好兄弟第123章 去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八百十八章 燦爛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114章 粉琴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265章 大星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
四百六十二章 大計劃四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149章 算計第189章 第二抓·詩第351章 在路上(七)六百二十六章 大票下第118章 大人物(下)第191章 橄欖枝第255章 鬥法(五)九百零八章 殿下第172章 走鋼絲七百十八章 相會下第225章 割(三)七百零九章 上樹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七百三十章 姓李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第197章 省試(上)第3章 選書五百二十一章 生與死一線間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109章 懸壁七百五十四章 趙禎的綠帽子九百二十四章 踏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66章 最牛的學生(二)第52章 鳴天下(一)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第8章 危機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第69章 王老虎七百十六章 反方向第105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下)p八百四十章不劃算的生意四百章 大戲·成上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三百八十三章 帥才第280章 依(上)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211章 大三元(七)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第146章 恭賀第192章 仙子第274章 老貪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246章 嫁衣神功七百七十二章 太子二第130章 解元(上)三百九十五章 提醒八百五十二章 星光上第220章 處女地(二)八百零七章 倒計時四第64章 天堂(下)第288章 狐威(中)三百八十一章 太子絞肉機十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八百四十三章 撞車七百七十六章 純潔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352章 在路上(八)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六百九十七章 三關四第119章 解試第175章 興趣第304章 殺雞(下)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六百五十三章 崑崙關下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293章 點將(中)第273章 進攻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第140章 問一(二)第32章 岳父的糊塗第43章 花之戰·納蘭第268章 戲法第17章 好兄弟第123章 去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344章 目標定川砦(下)第46章 花之戰·雅詞八百十八章 燦爛八百二十九章 收官六百四十九章 萊公詩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第114章 粉琴五百五十一章 三顆星星第265章 大星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高雄市| 河东区| 正镶白旗| 棋牌| 淮南市| 太原市| 香港 | 南漳县| 阿坝县| 莒南县| 广汉市| 琼海市| 镇康县| 濮阳县| 海林市| 平江县| 井冈山市| 诏安县| 会昌县| 四子王旗| 宝鸡市| 启东市| 浑源县| 武穴市| 措美县| 宜兴市| 新化县| 中超| 阿克苏市| 丹东市| 舟山市| 鹿邑县| 弋阳县| 林州市| 墨江| 吉木乃县| 顺平县| 陈巴尔虎旗| 莆田市|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