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

何郯依然不服氣地問:“難道天下間只有方平一人有才能?”

鄭朗總算聽出來了,何郯彈劾朝廷處罰張方平太輕,不僅是圍魏救趙之策,張方平行事孤立,沒有在御史臺結下什麼人緣,溫和的進諫方式,也讓何郯不喜。故何郯咬住張方平不放。

既然如此,今天索性將問題一起解決。道:“天下間人才濟濟,然而各有各的長處,何御史,你可見到誰是全能之才?從進諫到軍事、水利、農業、工商、稅務、專營、經營、律法、捕盜?剛纔我所說的僅是一個大綱,所選十七個州府皆是國家商業最發達的地區,資金週轉快,流動大,資金供大於求。但只要稍稍推廣,便會出現一種現象,有的地方資金轉行緩慢,存大於貸,有的地方資金週轉快,貸大於存。必然進行全國性的調整,如何調整?爲何存款利息有浮動,定期存款,銀行便能明確的用其資金放貸。然而到時必有一半以上乃是活期存錢,這些錢要償付利息,不利用或少利用可惜,利用得多,百姓前來取款,銀行卻無錢發放,影響其威信。威信一失,誰來存款?這僅是一州,如今最遠的乃是廣州,有大道與京城來往,推廣後會有更遠的地方,道路又不便,即便快馬通達,來回也有一個多月時間,做爲主事官員,必須及時調整。耽擱一個多月時間,處理難度會有多大?何御史,它是新事物。你認爲誰能稱職的將這些事務處理得當?再者,它以賺錢爲目標,一旦實施。必須會出現一些償還不清的債務,查沒便賣其抵押資產,會產生許多不好的事。如何面對?我說的這些,僅是部分綱領,還有更多的細節問題,利率的浮動調動、投資的風險,貨幣的政策,貨幣的傳導機制,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基礎貨幣,貨幣流通速度,貨幣層次,通貨,貨幣乘數,再貼現,存款準備金。超額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備付金,現金業務,轉賬業務。匯兌業務,委託收款,發放貸款,貸款收回,貸款展期,匯票,收息,託收等等。何御史,你懂嗎?”

鄭朗也不大懂,略知一些皮毛,至少比在座的懂。

何郯讓這一串術語弄得張口結舌。

“何御史,祖宗家法,擴設言臣,天聖時又增置知諫院,監督文武百官,允其風聞言臣。最好也要講究實事求是,顧全大局。水土破壞嚴重,不但今年,若不治理,或治理不當,以後雨水一多,黃河就會有事,與陛下無關,與大臣無關,這是我們後人爲前人的過度耕牧買單。君說宰執不當,引起天災。但君捫心自問,自陛下登基以來,有多少時間兩府乃比時今兩府大臣之吏治能力?前面決堤,第二天物資、救援的人員,救災的策略全部一一落實。可是你說兩府宰執失誤,尤其執中與我,執中用錯了數人,作爲宰執一年要使用提撥多少人才,便是恣意妄爲,我無論再做努力,歲數不及,資歷不足。但我問你,將兩府大臣一起罷去,君會名揚天下,可你認爲誰能比現在兩府宰執做得更好……何郯無語以對,但趙禎卻很欣賞。

如今兩府,鄭朗的才能,宋庠的忠厚,陳執中的孤芳自賞不結交,皆讓他欣賞。

事實這個兩府在趙禎一代算是最好的時候,東府有鄭朗、龐籍與文彥博,陳執中略差,也比其他大臣好得多。西府略遜色一籌,還有王堯臣,對軍旅之長,王堯臣不亞於韓範,可能還在龐籍之上,歲數也合理,數人三十幾歲,四十幾歲,長者不過五十幾歲,正是人一生當中智慧成熟,精力旺盛的時候。

三司與兩制官員同樣配置頗佳,葉清臣、丁度、曾公亮等等,皆是一代名臣。

這是一套做實事的班底。

何郯挑刺兒,是過了一些。

“何御史,它是新物事,新政,新法,又多涉及到經營之道,我可以大膽說一句,懂的人僅有二,一是我,二是張方平。我們不是天下最會經營的大臣,可此法由我們而創,而議,而完善,對它最熟悉,至少在這五年之內,情況不會改變。五年後運轉正常,懂的人多了,才能找到替代的人選。不用張方平,難道用我?何御史不怕將我活活累死?”

一些大臣發出竊笑聲。

“鄭相公所言說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能否明言?”何郯依然不依不饒。

然而鄭朗喜歡,今天索性將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說出來,省得以後羅嗦,道:“我第一句便點明它的性質,替朝廷謀財之舉,凡事必有利弊。一是懂的人不多,二是機構龐大,必會良莠不齊,發放貸款時,甄別的對象會出現一些失誤,收款方式也會出現失誤,傾家蕩產、懸樑自殺的人還會有之。但對比一下高利貸,它會導致更多的人傾家蕩產,自殺,會有一些不好的事,但這種輕利息,會給更多的人生機。如果僅盯著極少數自殺的人言事,即便它推廣到全國後,獲利必超過國家眼下所有各項財政,甚至會超過兩稅收益,但在言臣彈劾之下而罷去。想一想,一個兩稅,因爲小吏執行不得法,就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是謂必然,一執行,必會出現。

可與宋朝高達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三百的利息,或者利滾利,不知好了多少倍。然而要說清楚,有些大臣言事不管輕重的。

龐籍敏銳的問道:“行知,你說懂的人僅有方平,各州府怎麼辦?”

“醇之,一旦落實,各個管事必須分配得當,朝廷需設監。正副兩使與數位巡查使,度支官員,至於下面小吏與主賬文書可以由各契股提供。這是總領大局。至於地方。各州府的主事與副主事必須讓朝廷官員主持,總領大局。至於各職員與小吏,乃由契股提供。至於縣以下者,則交給各契股。一是朝廷用官花費太大了,”鄭朗嘆了一口氣說道,推廣到全國,全部用國家官員,得多少官員?必須將這一數字控制在三位數,而不是四位數、五位數。繼續說道:“朝廷官員總領大局,下面執行的人員必須靈活機動。例如剛纔所說的收貸種種,再者,它的經營主要收入方式是用百姓的存款放貸,賺取其中的利息差,職員必須有靈活手段,鼓勵百姓將錢存入銀行,銀行纔有足夠的本金將貸款放出去。朝廷官員來處理未免會有風議之論。故必須用私人契股提供的人員、賬房來主持,大局他們不懂,但細節的經營之術,他們還在官員之上。三就是讓契股東放心,收入公開。不會擔心朝廷侵吞。上面又有朝廷官員監督,這些吏員便不敢胡作非爲。至於大臣皆不懂,無妨,即便十七州府,出售平安監契股、銀行契股,本金到位,交子印刷成功,僅是籌備的時間最少會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張方平可以對這些官員進行指導,我也不妨偶爾抽出空,去指導一二。成立之時,這些官員就可以勝任了。”

“此使相當於何職?”

“相當於三司副使,”鄭朗又看了一眼言臣們,張方平前爲御史中丞,三司使,皇上又讓他爲知制誥翰林學士,準備重點培養,而現在僅是一個三司副使的職位,也等於是貶職處理,這一回你們心滿意足了吧。

“歸於內藏庫,還是歸於三司?”

“一旦運行,資金龐大,自古罕見,歸於內藏庫不適合了。即便歸於三司也不大適合。必須將它歸於中書省管理,正好我也在中書,可以抽空配合,逐步將它完善。”

趙禎忽然說道:“其實高利貸最好不要出現。”

這便是宋朝最有意思的一幕。

作爲皇帝本人,希望天下財政爲國家所有,所有百姓衣食無憂,那麼國家乃安。但作爲大臣,多爲權貴代表,往往不顧國家,拼命地維護權貴利益。所以熙寧變法後,產生了兩黨,王安石維護皇帝與國家利益,司馬光維護權貴利益,有可能他們身在局中卻不自覺,但在潛意識裡使他們定位了方向,導致政策見解不同,產生爭執。

真相卻是這些權貴在侵奪著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在維護著帝王的統治。對權貴不能做得太過份,但也不能太縱容。

又是中庸之道!

趙禎略縱容,趙頊逼得略緊,皆沒有把握好法度。

但做爲皇帝的本身,只要有智慧的,都不想權貴們做得太過份。何謂過份,大肆兼併隱田,偷稅漏稅,霸佔國家資源,最反感的便是高利貸,這玩意兒太狠了。不要說百分之三百的超高利息與利滾利變態的計算方式,就是沾到百分之六十的利息,又有幾個人能還得起?

鄭朗答道:“陛下,不大可能,即便銀行成立,下面的職員爲了謀利,多半不會向四等戶以下者發放,他們想貸款,還是去找高利貸,一些不肖子弟非常用度也借不到款項,依然去找高利貸,資金不夠,用資焦急,還會找高利貸。無法杜絕。可是強迫他們向貧困人家發放,又會出現大量呆賬與死賬,嚴重虧損。青苗糧貸亦是如此,有多少小吏將糧食貸給應急的百姓?臣卻不敢強迫他們貸糧。一旦強迫,或者做爲政績考覈,依然不會貸給貧困戶,而是強行攤派於三四等戶,使民間騷擾。”

“可以來京城聞鼓院訴之,”高若訥說道。

“高相公,不可能的,若人人能來聞鼓院訴之,就不會有張海被逼得輪爲盜賊之事發生了,”鄭朗搖頭道,後來王安石在這件事上犯了嚴重錯誤,也爲保守黨找到最重的攻擊把柄,鄭朗可不想重蹈覆軌,不過青苗糧與銀行性質不同,青苗糧針對對象是貧困百姓,故很難盈利,而銀行鍼對對象多是商人,所以能盈利。又說道:“青苗糧不提,朝廷立國以來,實施了多少善政。到了下面如何?又有幾個百姓因此來到聞鼓院申訴?銀行不同,它設立之初便是謀利,能幫助一下貧困百姓儘量幫助。不能幫助諸位也不必強求,以免產生不好的後果。想拯救百姓,真正的辦法只有兩途,國家減少兩稅,降低百姓稅務,控制大戶兼併,再雜以一些其他的仁政,貧困百姓才能得到一份生機。”

說到這裡。又面向趙禎說道:“臣還有一請,一旦銀行成立,最大的困憂便是錢幣問題,故臣懇請陛下下詔,讓平安監所得之銅全部用來鑄幣,最少讓朝廷所得的部分鑄幣,使鑄幣量一年能提高到一千五百萬緡以上。連續執行五年時間,國家貨幣便會更加充足。”

只能說好一點,就是執行五年時間,也不過增加三千緡貨幣量,實際增加三億緡錢。也不能滿足宋朝貨幣的需求。貨幣依然成爲問題,銀行在很長時間內依然是局部執行,不能向全國推廣。除非以一年鑄幣一千五百萬緡的速度持續一百年,大約才能滿足宋朝貨幣的需求,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其他方面著手,交子的威信,金銀流入宋朝的速度,兩者情況良好,見效也最少需要五十年時間,那時,鄭朗還能活在人間?

但這不用急,鄭朗的治國之道便是及時改良調整之道,十年前的良政,十年後有可能就會發展成弊政,需要及時的調整,國家才能健康的發展,不僅是財政,民事,軍事亦是如此。

繼續商議,其實就是大臣們在問,鄭朗回答。

到了中午,趙禎心情興奮,國家難就難在一錢二糧,似乎錢解決了,心頭落下一塊大石,又留下諸臣工在皇帝午餐。

諸臣隨趙禎來到宴殿,飯菜未端上來,還要等一會兒,有的在觀魚觀花,有的在聊天,宮婢沏茶,來回穿逡,有的大臣老了,要照顧的。

鄭朗來到外面,看著水池裡的魚兒遊動,趙禎走過來。鄭朗施禮,趙禎擺了擺手說道:“不必。”

然後看著鄭朗,只是微笑,問:“朕再調富弼入京如何?”

無論鄭朗說得天花亂綴,趙禎知道鄭朗有私心的。可能張方平確實善長經營之術,但用人還是用熟悉的人,用親近的人,趙禎自己也在用這個方式用人,這個私心是爲了國家,趙禎並不怪。富弼與鄭朗私交很好,前有平叛之功,這次河北大水,受災百姓頗多,有的縣受災嚴重,全縣一片汪洋,導致朝廷不能及時一一安頓,部分百姓逃向附近的青州,或者其他州府。唯有富弼安頓災民最善,再次立功,更有資格將他調回京城,故有此問。

“臣認爲極妥,如今兩府東府人才濟濟,西府人才略有欠缺,宋庠忠厚,變通不足,王貽永過於安靜,高若訥耿直敢言,對軍旅不善長,僅有王堯臣一人可以重用也。若是富弼進入西府,便將西府不足補充了。”鄭朗大大方方地答道。是有私心,但這份私心能擺到桌面上,俺不是爲了我個人權利謀私的,乃是爲國家謀私,有何不可?

“蔡襄呢?”

“蔡襄可以讓他出知泉州。”

“爲何?”趙禎不解,此時蔡襄爲福建路轉運使,擔任泉州知州,是不升反降了。

“泉州城東郊有一洛陽江,下游出海處江面寬五里,渡口乃名萬安渡,每風潮交作,數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無算。可以讓蔡襄知泉州,加館職官彌補其貶職之屈,於此建橋,去舟而步,給百姓福利。”蔡襄一生多在福建爲官,有許多善政,洛陽橋乃是最大的善政,不但需要精通建造之學,還要懂得潮水之性,只要蔡襄將此橋建造成功,便有功績,有了功績,便可以將他調回京城,擔任要職。

趙禎踱了幾步,不知準與不準,又問道:“那麼王素呢?”

“王素耿直,進諫又不過份激烈,出使返回後可以讓他權知諫院。”鄭朗道。沒有辦法,得讓部分言臣偏向自己,才能做事情,否則這樣下去,一個個雞蛋裡挑骨頭,很難受的。

趙禎又走了幾步,降低聲音問:“鄭卿,你見到那個沒移氏沒有?”

鄭朗愕然地看著趙禎。

趙禎心虛地說:“朕僅是好奇。”

不知道真假,鄭朗答道:“極其明豔。”

等於沒說,鄭朗又補充道:“長相也出於臣的意外,美麗動人,又有一份西夏女子的颯爽英姿之氣。”

颯爽英姿未必有多少,其女長相併不妖,也不媚,只是漂亮,有那麼一份西夏女子的氣息,但肯定不是趙禎的菜。趙禎喜歡的是小家碧玉,倒是蕭觀音類型的合乎趙禎口胃。

趙禎一聽,立即失去興趣,內宮中一個颯爽英姿的曹氏難道,已經讓他受夠了。RQ

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350章 在路上(六)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42章 問一(四)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九百零七章 抽薪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九百十五章 賣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350章 在路上(六)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83章 拜大神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第4章 第一米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82章 潮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第267章 草棉子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五百十三章 衣服五百五十章 射虎四百二十九章 召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66章 淨第340章 難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202章 捉女婿(中)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46章 嫁衣神功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38章 出手(上)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23章 三疊陽春(中)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第91章 爲官大道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p八百四十章不劃算的生意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79章 擋箭牌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357章 撫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06章 大三元(二)第254章 鬥法(四)第96章 講仁(四)第225章 法輪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83章 宋詩七百六十章 凝望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93章 點將(中)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80章 較勁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12章 逃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58章 道(二)
第701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四百九十三章 包拯出場上第350章 在路上(六)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42章 問一(四)八百二十章 治平改制中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九百零七章 抽薪八百八十八章 攻心戰九百十五章 賣八百零一章 反擊第350章 在路上(六)八百六十四章 第三者下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83章 拜大神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八十六章 風聲八百五十三章 星光中八百七十六章 河湟九第4章 第一米第73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上)第282章 潮第181章 兩小鬥中丞·講歪理第267章 草棉子三百八十二章 收割八百十九章 治平改制上五百二十九章 救駕來遲二四百六十章 大計劃二七百九十四章 春草五百十三章 衣服五百五十章 射虎四百二十九章 召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49章 花之戰·普庵咒第266章 淨第340章 難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六百十五章 古風下四百十章 國書的背後五百七十六章 刑關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202章 捉女婿(中)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場下七百四十六章 三蘇第246章 嫁衣神功七百六十章 凝望五百三十六章 金龍第612章 賢相(上)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38章 出手(上)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七百八十一章 皇子中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23章 三疊陽春(中)四百零八章 在風中四第91章 爲官大道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p八百四十章不劃算的生意六百三十四章 皇佑之治六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八百八十七章 琉璃珠下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366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三)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五百七十四章 007第79章 擋箭牌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357章 撫第215章 古怪的婚禮(下)四百三十八章 眼睛第285章 白蛇傳(上)第206章 大三元(二)第254章 鬥法(四)第96章 講仁(四)第225章 法輪七百三十一章 心第283章 宋詩七百六十章 凝望六百二十九章 皇佑之治一七百三十五章 其實不重要上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93章 點將(中)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六百九十章 動員令上第80章 較勁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第180章 兩小鬥中丞·指槐罵桑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12章 逃六百八十五章 魅影第58章 道(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蓝山县| 麻栗坡县| 金乡县| 鹤峰县| 余江县| 东台市| 嘉兴市| 阿城市| 玉屏| 神木县| 宣汉县| 武穴市| 灵丘县| 含山县| 万荣县| 邛崃市| 抚宁县| 庆云县| 洪洞县| 正安县| 广汉市| 航空| 竹山县| 南宁市| 安康市| 新竹市| 济宁市| 崇仁县| 雅安市| 涞源县| 泸水县| 香港 | 嘉黎县| 宁陵县| 宜兰县| 松阳县| 长武县| 扶沟县| 陆河县| 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