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

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

鄭朗爲天災在謀備,河湟戰役在繼續。

王韶掃蕩定熙州南邊的山地,斬首七百人,諸部一一降服,又奪踏白城。羌人爲了支援木徵,謀伏兵於熙州南山,勝可進斷宋軍歸路,敗則可保摩宗城。王韶又引兵撥摩宗雄關,羌人於是一轟而散。用兵雖少,打蛇卻打到七寸上。一系列的軍事行動,讓木徵惶惶不可終日。過了很久,纔回過神,於是分三路召兵。

一路進攻踏白城,不能真讓宋軍形成圍攻之勢,踏白城在河州西側,屬於孤軍,集結大軍前去討伐。又讓諸羌聚集三萬人屯於敦巴城,準備攻打康樂寨。康樂寨一旦攻破,等於切斷香子城宋軍與熙州的聯繫,其意義非同小可。還有一路就是攻打臨江寨。

戰略計劃是不錯的,不過他指揮能力有限,沒有調整好,又沒有做好保密措施,讓王韶得知,親率大軍前往踏白城,與吐蕃人交戰,又斬首三千餘人,餘衆逃散。這是吐蕃人極其兇悍,若換成西夏人,殺到這份上,早就沒有戰鬥的勇氣。繼續建設踏白城,這一回木徵再也沒有勇氣來騷擾,眼看踏白城一天天高大,漸漸有了自保之力,王韶返回熙州。

此時張守約又戰於敦巴城。

爲蔡延慶所逼,張守約不得不抽出三千人馬,硬著頭皮殺向熙州。但鄭朗琢磨著,估計張守約已經聽到王韶大捷的風聲,這纔有膽量率軍向西的。鄭朗也不怪。

王韶一系列的軍事行動,讓蘇轍以爲是薛仁貴復生,雖過了,可並不比薛仁貴遜色多少,至少也達到霍去病三分之一的水準。這樣的名將,整個宋朝史上也不過十餘人而己。不可能指望所有人皆有王韶膽略與軍事才能的。張守約雖不及,也能算是一個名將。王韶安全消息傳出,蔡延慶不知道怎麼辦。是讓張守約撤回,還是讓張守約繼續西進。對王韶支援。

再者,還發生一件事。西夏樑乙埋聞聽木徵攻打河州,認爲沿邊寡備,點集人馬渡過黃河,駐紮於天都山南側蘆子川。約合馬銜山與龕谷諸吐蕃人。聲稱援助木徵。聞聽王韶大敗木徵,拿下河州,還未等香子城惡戰消息傳出,樑乙埋心中害怕了。將諸兵撤退。

消息傳到蔡延慶耳朵裡,他在軍事上肯定不及王韶,但知道西夏同樣不會有膽量進攻甘谷通渭二堡。張守約回來沒有多大作用,因此張守約很尷尬的留在熙州城。

朝廷爲他發生爭議不會知道的,但知道肯定給朝堂大佬們留下一些不好的應象。正好聞聽王韶踏白城再次大捷。膽氣略壯,想建功立業。非但他,朝廷用兵西北,也防契丹入侵,於是將勇將楊文廣調到河北。楊文廣在河北從報紙上看到一幕幕大捷的消息,也按捺不住,獻陣圖方策,俺老啦,也想留名史冊。但在河北怎麼辦呢。只有朝廷用兵契丹,才能立功。在史上蕭注同樣激動之下,與交趾爲惡,不過這一回沒有了。交趾一直不老實,用間諒山。但鄭朗也一再戒告南方官員勿得生事。以使朝廷集中力量,用拳頭對準一個地方打。

張守約就是這種心理,正好諸羌聽從木徵召喚,三萬兵馬聚於敦巴城。張守約率領三千部下,不顧以一對十。抄小道渡過洮河,先用最勇猛的甲士正面作戰,將其銳氣打了下去,然後揮旗,左右伏兵蜂擁而出,三萬羌兵再次大敗。許多人來不及只好投降。取其地窖糧食爲軍糧,又取其帳舍木材,支援康樂寨建寨之用,同時編招弓箭手一千五百人。

不用兩月功夫,木徵三路人馬,敗其兩路,只有臨江寨那一路人馬沒有解決,詔王韶分兵援救,王韶奏道:“今言修築康樂城,賊欲牽制,故攻圍臨江,若輟兵以往,則藏計得行,不如委臨江而攻不求,萬一有敗事,等康樂城畢工,回兵蕩除未晚。”

朝廷發生爭議聲。

鄭朗嗤笑一聲,道:“諸位,王韶若南下,又要殺人多矣。”

王韶屢屢大捷,然而朝堂大臣們卻說蕃人愚昧無知,王韶殺人太多了,有違天和。

戰爭最是殘酷,非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居然說有違天和。

鄭朗的事很多的,明年大災之年,糧草準備得很多了,應當能順利渡過難關,但這個大災,卻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能做很多以前一直不能做的事。正在爲這件事小心的佈置謀劃。聽到這種白癡的說法,也懶得羅嗦,可這個白癡說法,居然附和大臣們還有不少人。

趙頊一樂。

鄭朗又說道:“王韶手中雖有兵兩萬多人,駐守與修葺各寨,能動用的人馬只有數千人。現在圍困河州,又要修諸寨堡,能否有兵力抽向臨江寨?”

這不是摩宗城,乃是古渭城的南邊,它還在摩宗城的南邊,岷州的最南方向,在後世宕昌南邊十幾裡處,離摩宗城近三百里路,離香子城足足有七八百里。

而且許多地區沒有真正的大道,崎嶇難行,王韶手中就這麼一點兒兵力,根本沒有辦法側顧。

鄭朗解釋後,大家一起默然。

時光如梭,到了七月,整個宋朝已經在空氣裡嗅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氛。去年河北蝗災,經朝廷種種措施處理,危脅消解於無形之中。但自去年起,整個北方都少雨,有的地方連雪也看不到。但在七月未至之時,莊稼還能勉強生成的,朝廷賑濟及時,不至於讓老百姓連種籽都沒有。到七月開始,秋收還能勉強收上來一點兒。

四月末,華山崩,文彥博上書認爲改革損國體,斂民怨,至華嶽山崩。關於這個問題,高滔滔與鄭朗密談過,不管怎麼說,趙曙乃是趙頊的父親,先帝,所用無非四大重臣,富弼、韓琦、曾公亮、文彥博,至於歐陽修不能算。他未做過首相。因此朝廷處置四大重臣,也要適度地照顧一下在永厚陵的先帝,否則會讓後人認爲皇上不孝。

至少現在的鄭朗改革,所引起的矛盾不及史上尖銳,高滔滔也想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和諧朝堂。然後苦勸鄭朗。鄭朗不再說辭去宰相之職了。無論是誰授使的,只能處理幾個替死鬼,不能往裡追究。而且所找的這個人,也十分巧妙。張茂則,一旦公開處理,趙禎發瘋時喊張茂則與曹太后謀反,又會牽連到曹太后,讓老姓對曹太后會產生很多誤會。況且又能怎麼處理。還不是貶官。

確實腦子很好使的,鄭朗無語後也深深的嘆息。

文彥博沉默許久後,突然上書,有人附和,但是趙頊卻惱怒了,朝廷雖然收入增加,多是開源之舉,要麼是節流,種種節約之道。這才使得朝廷有錢帛還債,軍事行動與種種利政,實際非但沒有苛民,相反的這幾年一直在惠民。因此,下詔將文彥博貶到揚州去了。揚州是一個好地方。沒有虐待文彥博,但主要的是讓文彥博清靜。離京城遙遠,大約不會再羅嗦。

但自這時起,就已料到今年北方欠收。然而一個個想著鄭朗這兩年來準備的儲糧,也沒有人在意。除了正常儲糧。各種倉庫裡額外又準備了近七千萬石糧食。還能害怕嗎?

不過到了七月,北方滴雨不落,這個北方不是指河北,而是包括河北河東陝西京東京西,以及淮南路,而且到了七月末,契丹那邊蝗蟲又往河北河東飛,這纔是讓人氣憤不過的地方。蝗蟲在契丹那邊生,卻跑到宋境來“就食”,兩年皆是如此,氣人不氣人?

但今年蝗蟲的規模遠比去年龐大,黑壓壓的遮天蔽日。遼國那邊開心了,幽州南京向耶律洪基進奏,遼南京奏歸義、淶水兩縣蝗飛入宋境,餘爲蜂所食。皇上,你放心吧,蝗蟲問題不大,危害宋人去了。可是宋朝君臣終於擔心起來。自此以後,一場在史上都能排到前十的長達兩年之年的曠世大旱災正式降臨。迫於旱災威脅,整個北宋史上由皇帝下詔公開的祈雨活動只有一百一十三次,一年只有零點八次,但熙寧六年達到四次,七年達到十次,八年達到五次。

還不包括密禱,密禱的說法就是避免給百姓留下崇飾虛名的應象,公開祈雨多是讓太史對雨水情況進行分析,估計有雨水降落這才舉行公開祈雨,密禱其實不是害怕崇飾虛名,而是害怕每次祈禱皆不落雨,有損皇帝的權威。不但趙頊,包括韓琦等重臣,多次祀墳,並念及乾旱與農桑。所以鄭朗並沒有將許多大臣一棍子打死,就是文彥博到了這地步,也有可取一面。到了揚州後,多有政績,特別是籌備糧食,替朝廷立下赫赫大功。這纔是真實的朝爭。

商人,逐利而行。

北方的變化,東南的糧商馬上就敏銳的察覺到了,前面契丹蝗蟲拼命地往宋朝飛,後面糧價應聲而起。

糧價是必漲無疑的。

整個北方有多少人口,六路近七百萬戶,四千萬百姓,一年需要糧食近一億石,兩年旱災,糧食有可能收成不足原來的一半,那麼最少缺乏一億多石的糧食。

不過任誰都沒有想到會旱到那份上。

暫時的秋收,鄭朗不想使糧價就擡了上去,不但影響秋收的備糧,而且接下來也不大好辦了。因此下達詔書,放出兩千萬石糧食,送到各州縣平價出售。

所有奸商聽到後,一個個瞠目結舌,兩千萬石糧,是何等龐大的數字?用大車拉,得準備四百萬個車子,才能拉走,詔書一下,迫不得己,只好再次將糧價調了下去。

不過有少數商人想賭一把,開始囤積居奇。這個問題也不要緊,第二道詔書下達,兩千石平糧銷售的糧款除外,朝廷再撥一千萬緡錢,於兩荊江南西路收購糧食,運向丹水。同時詔書陝西旱災嚴重地區百姓,前來丹水就食,糧食運到丹水成本不高,但運到了陝西成本又不知變成幾何,不但減少成本,同時大量百姓到來,朝廷又撥出兩百萬款子,興修丹水道,將丹水中游到長安三百多裡道路打通拓寬拓平整,讓它成爲陽關大道。還有。大批受災百姓涌向丹水,就緩解了陝西糧食壓力。

三道詔書,大旱到來,糧價每鬥上漲不足十文,這簡直是一個奇蹟。接著第四道詔書下達。朝廷撥款三百萬。於各地讓發運司徵購畜牲草料,就近向各州縣百姓平價銷售,每匹馬牛驢騾駱,朝廷先行資助一貫錢。協助百姓繼續飼養牲畜,旱災過後,若能保護好不宰殺者,再獎勵一貫錢。這可是一項了不得的善政,北方這些年牲畜增加迅速。大牲畜至少有五百萬匹以上,再加上一些官吏做手腳,朝廷得支付一千五百萬錢,才能使旱災過後,這些大牲畜平安保住。

許多大臣反對,太浪費了。

他們不知道想保住有多難,兩年旱災過後,許多地面都幹得龜裂,兩貫錢都不夠的。這是爲了旱災過後。全國能迅速恢復生產的利民之舉。鄭朗未多做解釋,只說了一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不知道會旱多久,北方是國家中心所在。卻因爲收成不及南方,漸漸落後,權當是維護國家核心,做的善政吧。不然旱災一旦持續。百姓糧食危機,飼養牲畜更加困難。必然大肆宰割牲畜。就急了,頂多吃幾百斤幾十斤的肉,但災後,一匹馬要十幾貫錢,一頭牛也得要三四貫錢,關健是我朝一直缺乏耕地與拉貨的大牲畜,到時想花錢買,人家契丹與西夏都未必會賣。”

富弼嘆息一聲:“行知,善政是善政,國家錢帛會更緊張,欠負何年才能償還清?”

“慢慢來吧,今京東路大約能償還清的,欠負越來越少了。”

反對的人還有,雖然善待百姓,浪費確實也太嚴重了。然而這些措施實施下去,旱情一天天加重,卻沒有一個百姓感到慌亂。這將是一場最偉大的奇蹟,只是現在還沒有人想到……

大旱到來,河州戰役也到來。

先是朝廷收到前線邸報,說王韶率軍自露骨山過,一日至七八下馬步行,也就是一天行軍不到十個時辰,因爲道路難走,七八時辰不得不下馬,牽著馬爬山越嶺。趙頊根本不知道露骨山在哪兒,心中擔心,問鄭朗,鄭朗做了詳細的解釋。

露骨山在熙州、河州與洮州三州交界處,山勢高大蒼莽,最高山峰接近四千米,比太白山還要高,加上地處西北,終年積雪不得融化,山峰堆滿了皚皚白雪。還有許多地方皆是凍土氣候。故當地老百姓說,露骨山,比天還高三尺三。冷與呼吸困難不提,還有幾個難度,第一個這裡沒有一條象樣的道路,第二個上了露骨山,許多地區十分寒冷,然一下露骨山,去了洮州,天氣又變得炎熱起來,會對將士產生很大的氣溫反差影響。

爲什麼這樣做,乃是瞎氈的幾個兒子。

唃廝囉三個兒子鬧分家,老三董氈還活著,呆在湟州。老二磨氈角去了其父輩經營多年的尊哥城,十幾年前磨氈角去世,其子薩廝丁不能自立,諸部不服,基本退出河湟的舞臺。

董氈仍是現在最大的力量,其子藺逋比英年早逝,董氈讓湟州勇將阿里骨爲養子,爲什麼要選擇此人爲養子,有兩個原因,董氈有三個妻子,一個是契丹公主凌結摩,這個公主無所謂了。還有他母家的表妹喬氏,在河州西南方向。另外就是心牟氏,心牟一族在吐蕃頗有聲望,又與河南廝那、隴逋部以及諸羌關係皆是很友好,掌握了心牟族,就等於拉到廝那、隴逋以及河南諸羌的幫助。喬氏乃是董氈所愛,心牟氏則是一樁正規的政治聯親。另外還有一個于闐小妾,長相十分美豔,讓董氈收攏帳下,小妾未嫁給董氈之前,帶著兩個拖油瓶,一個叫阿里骨,一個叫蘇南黨徵,長大後,不僅阿里骨英勇善戰,蘇南黨徵同樣英勇善戰,蘇南黨徵部下大將籛羅結亦智勇雙全。

因此董氈準備將未來湟州基業交給阿里骨管理。

然沒有血緣關係,未必會有多少人承認。這個暫時無關,鄭朗又說到瞎氈。相比於其他兩人人丁單薄,瞎氈這一脈十分龐大,有六個兒子,木徵、董谷、結吳延徵、瞎吳叱、巴氈角、巴氈抹。大多數跟在木徵後面,還有一些兄弟散於河岷洮一帶,巴氈角此時就在經營著洮州。

王韶計劃就是先滅其黨羽,否則前面圍攻河州,巴氈角在洮州。可以反攻宋朝熙州、古渭城、岷州與秦州,拖著宋軍後腿,或者又能隨時支援。即便巴氈角不動,木徵若失敗,又可以撤向洮州。再逼。兄弟二人西可以退回吐蕃腹深之處逃避,以後還能東山再起。最怕的就是兄弟倆人不撤向青海,而是南下川下,與當地的蕃人羌人聯成一線。那麼整個四川都亂了。有可能演變成宋朝第二個黃巢。這非是不可能的,前段時間吐蕃攻打臨江寨,就是巴氈角授使。

因此欲滅木徵,必滅巴氈角。

解釋清楚了,鄭朗也爲之微微嘆息。

這次軍事行動。長度不超過兩千裡,但難度可以說是幾與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相比。有很多地方是凍土氣候,崔嵬蒼莽的大山雪原,又有很多地方乃是濃密幾乎無法通行,溼悶炎熱的山林,還有一些地方是平坦的草川河谷,又有大峽峭壁,艱難非常人所以能想像。

趙頊也喃喃道:“露骨山,露骨山。”

但王韶這次軍事行動。有很多用意的,因爲香子城東南方向山南各族平滅,各堡也修建完畢,拋去契丹不算,善長攻城的只有宋軍。吐蕃與西夏人皆不善長攻城,後方無憂,於是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向露骨山衝去。

木徵聽聞後,十分著急。洮州不但有他弟弟巴氈角,還有四弟瞎吳叱。並且洮州也是他重要的臂膀,急切之下,留大將結彪守河州,自己率軍親自追趕。

王韶聽聞後,大喜,畢竟河州城高大,強行攻打損失會很慘重,誘了出來,正好,立即分兵兩路,一路繼續攀越露骨山,一路調過頭來,與景思立軍隊南北夾擊,木徵又再度大敗,倉皇之下,敗得很慘,都不知道逃向何處。結彪一開始看到軍隊北來,以及是木徵軍隊,未及提防,及到眼前城門下才知不是,再加上涇原路宋軍從香子城攻向河州,裡外相逼,結彪只好打開城門,向宋朝投降。

景思立受降,王韶又向南方趕去,此次王韶也不大滿意,因爲木徵又逃掉了。而且到了河州,地形越來越複雜,斥候也不知道木徵逃到什麼地方。無奈,鬱悶地越過露骨山。

露骨山幾乎沒有道路,巴氈角在洮州根本不以爲意,宋軍突然出現,洮州城根本沒有防備,巴氈角下令準備守城,可兵士們沒辦法聚集,用什麼守城。看到手下亂成一團,有的人膽子小,都嚇得哭,這個仗是沒法打了,巴氈角開城投降。王韶進攻步伐未停下,再向馬練川,瞎吳叱同樣因爲猝不及防,不得不降。大軍再揮指宕州,撥之,然後開通洮山路,岷州大首領看到宋軍來勢洶洶,自付不敵,主動交出岷州城立功請罪。王韶在築河州諸堡時,正是此人聽從木徵與巴氈角號令,進攻岷州宋朝臨江洮山諸寨。這一回,大家一起成了乖孫子,不但投降,打到這裡,宋軍沒有糧食了,兩人又乖乖地獻大麥萬石、牛五百頭,羊兩千口,讓宋朝軍士就食。王韶上書,趙頊看到大旱來臨,到處要錢用,不認爲它是犒軍物,而是宋朝戰利品,王安石勸說道:“攻而取之,服而有之,既有之,則不宜空受其獻,作償其價,乃所以懷慰新附也。”

未必很管用。

是役,因爲行軍速度快,道路又隔絕,而王韶兵力很少,深入絕域之中,久未通音訊,導致又有傳聞,說王韶全軍覆沒。直到拿下岷州後,捷報才傳向京城。但戰鬥腳步還沒有停下來,洮州大族青龍族仍然不服,王韶再次分兵,讓勇將張玉前去綽羅川(甘肅青海交界處),大破青龍族,此行又斬首三千餘人,獲牛羊馬以數萬計。看到宋軍如此兇悍,疊州欽令徵,與洮州大首領郭廝郭,相繼來到宋軍,獻城聽命。

神一樣的戰鬥。

僅有孤軍數千人,面對幾萬敵人,行軍五十四天,行程幾達近兩千裡,連破強敵,光復河、岷、洮、疊、宕五州,若再上以前的熙州,與通遠軍,一年的戰鬥,共收復了六州一軍!使宋境西直黃河,南通巴蜀,北接皋蘭,連接青唐瑪爾巴山,增幅三千里,斬獲不順蕃部數萬人,招撫大小蕃族三十餘萬帳,順便還搭上巴氈角與瞎吳叱兩個吐蕃王。

趙頊大喜,自宋朝兵敗高梁河後,節節失守,久未出現這樣暢酣暢淋漓大勝,那怕鄭朗與王韶以前在涇原路也獲得大捷,可並沒有開疆拓土,立授王韶爲端明殿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左諫議大夫,張玉爲宣州觀察使知通遠軍權熙河路總管,高遵裕爲岷州刺史、知岷州,引進副使張守約知通遠軍,勾當御藥院李憲爲遙郡團練使寄資給全俸,王君萬爲皇城使、英州刺史,賜絹五百匹;走馬承受、六宅使李元凱爲禮賓使寄資,大理寺丞汲逢遷兩官。等等。

還是不能表達趙頊內心的喜悅,要給王韶授節鉞。

聽到這一句,大家一起目瞪口呆。

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70章 香閨四百二十九章 召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第303章 殺雞(中)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144章 衣服第232章 割(一)第128章 中(中)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299章 琴瑟第278章 無敵(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297章 走隊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第176章 幸福第191章 橄欖枝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四百三十六章 和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五百六十一章 追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66章 淨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24章 三疊陽春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304章 殺雞(下)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第278章 無敵(下)第72章 糊塗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120章 內定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第241章 黎明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89章 長嘯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99章 講仁(七)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219章 處女地(一)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264章 悲絲(下)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154章 冤(上)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第130章 解元(上)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197章 省試(下)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267章 草棉子第250章 謝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四百九十章 文臣五百十二章 朋黨第236章 割(五)第176章 幸福第246章 嫁衣神功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94章 排陣(上)五百五十四章 救命法寶第281章 依(下)第217章 找朋友(上)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314章 一荷渡湖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09章 大三元(五)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5章 約定(上)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86章 第一觀(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四百二十七章 度第252章 鬥法(二)四百四十章 託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277章 無敵(上)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
八百四十一章 合作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70章 香閨四百二十九章 召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五百二十二章 歐陽修第303章 殺雞(中)第117章 大人物(上)第144章 衣服第232章 割(一)第128章 中(中)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299章 琴瑟第278章 無敵(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297章 走隊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第176章 幸福第191章 橄欖枝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四百三十六章 和七百三十七章 其實不重要下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六百三十一章 皇佑之治三五百六十一章 追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66章 淨六百四十章 首相之淚第24章 三疊陽春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304章 殺雞(下)七百十四章 親事五第278章 無敵(下)第72章 糊塗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120章 內定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第241章 黎明四百二十九章 召第173章 走鋼絲(下)第89章 長嘯六百五十二章 崑崙關中第99章 講仁(七)八百七十一章 河湟四第219章 處女地(一)第113章 可愛貴、賤道寧(下)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43章 花之戰·納蘭六百七十一章 猴子下第264章 悲絲(下)四百八十三章 倒戈第154章 冤(上)四百七十九章 降下第130章 解元(上)第37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197章 省試(下)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267章 草棉子第250章 謝四百四十六章 地獄之門中四百九十章 文臣五百十二章 朋黨第236章 割(五)第176章 幸福第246章 嫁衣神功九百二十六章 雪大結局二第161章 君子黨來了(中)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三百二十八章 平戎策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八百四十九章 三道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第294章 排陣(上)五百五十四章 救命法寶第281章 依(下)第217章 找朋友(上)七百七十章 未了的心願第314章 一荷渡湖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第209章 大三元(五)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5章 約定(上)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86章 第一觀(下)四百八十二章 敲打第165章 最牛的學生(一)五百九十三章 燙手上四百二十七章 度第252章 鬥法(二)四百四十章 託下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74章 老太太的不良嗜好(下)第277章 無敵(上)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长市| 青海省| 玉田县| 台州市| 承德市| 玛曲县| 德惠市| 岚皋县| 建始县| 临汾市| 永仁县| 宿迁市| 临西县| 南部县| 勃利县| 炎陵县| 黄大仙区| 永城市| 民县| 焉耆| 井冈山市| 烟台市| 海城市| 八宿县| 沈丘县| 长海县| 高安市| 封开县| 苗栗县| 台南县| 新郑市| 北海市| 双鸭山市| 德安县| 鸡泽县| 安义县| 益阳市| 孝昌县| 安多县| 阳西县| 克什克腾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