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

八百十五章 一時一世

因爲富足,宋朝喜花,喜香,喜一切美好的事物,也喜一些……昂貴的事物。

三月裡,東京城籠著一層層粉香。

宮牆外便是千家萬戶,看著外面無數人家,趙頊有些嚮往地說:“母后,我很想出去看一看。”

“不可胡來。”

“母后,昔日我隨鄭公,四處走動,鄭公教了孩兒許多知識學問。”

“他是不錯的,想用,就下詔書吧,未必非要等他一年丁憂期滿,多下幾道詔書,也是全大臣謙讓之美。”高滔滔道。對鄭朗教學生的本領,高滔滔十分相信的,兒子經鄭朗手中過了一遍後,前後截然不同。還有一些毛躁的地方,也不要緊,馬上鄭朗赴京,一邊執政,偶爾抽空進宮來侍講,就能使兒子變得日漸圓融。

“母后,孩兒倒不是爲這件事擔心,國家如此,他不會隱居於山野的。”

“頊兒,他那地方也不能稱爲山野了。”高滔滔樂道。但轉眼間眉宇深鎖,至少眼下高滔滔十分焦急,若是過上幾年或者十幾年,財政危機過去,又沒有了現在這種心情。

“母后,放心吧,”趙頊強顏安慰,又說道:“孩兒在這裡看外面,心中在想兩件事,第一件事孩兒前幾年到地方去,看了很多,那時百姓安居樂業,就不知此時百姓又會有什麼樣表情?”

高滔滔也茫然。

一進後宮似深海,很難再出去。想了想說道:“無妨,可以問一問宮中的內侍。”

“母后,他們是看著人主說話的。”

“還能問人,這事交給我吧,”高滔滔道。能問人,自己的表妹,趙念奴。鄭朗將趙念奴母子一直帶到鄭州自己身邊,看似不避嫌的過分愛護。實際高滔滔清楚,這纔是最大的避嫌。腦袋轉不開的丈夫死了,是要到將這對母子召回來的時候。

趙頊又問道:“母后,你說仁宗有沒有出過宮。”

“出過。”

“就是到民間真正的走一走。”

“這不可以……倒是有一回。”

趙頊不由悠然嚮往,說道:“孩兒現在困於宮闈,倒是明白鄭公有心。”

“有心,那也是不對的,”高滔滔打斷了他的話。心裡面卻道。鄭朗與自己姑父之間的感情,豈是你能想明白的。說著話,趙頊漸漸進入便殿。看著他離開背影,高滔滔皺眉,爲鄭朗皺眉頭的,非是對鄭朗反感。而是想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鄭朗一旦回來,可以說是衆望所歸。若是姑父問題不要緊的,關健是丈夫做了那些,對這個重臣會不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趙頊進了便殿。

許多大臣早就到了,問題山一般大海一般深,也不能指望鄭朗一個人來解決。

非是對鄭朗不相信,與制度不合,就象後世的足球隊一人。一個成功的足球隊是一個整體,不能靠一兩個超級球星支撐,那樣,那支球隊永遠是不可能成功的。國家也是如此,這是最淺層的治國道理。

這一點趙禎做得最好,即便他與鄭朗友誼天長地久,也從未將國家完全託負於他一人手中。鄭朗也不怪責,若怪責,他就當不起這副重擔。連這個心胸都沒有了。如何挑起這副擔子?有了挑這副擔子能力,也不會責怪。相反就能理解。

不算太難的一道辨證題。

但未必有人會想得開,想不開的人大有人在。

來的是兩府兩制臺諫三司大佬,趙頊讓大家坐下來,面對眼下的危機,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司馬光慎重地看著趙頊。

師徒二人有書信來往,但鄭朗沒有表態,一直未說,不是不說,而是怕自己思想影響司馬光與王安石,然後從兩個學生信中,看能不能借鑑到什麼。然而分析過幾個皇帝的心路。

趙匡胤不用說了,親眼看到戰亂帶來的危害,他家是一箇中小官宦世家,都朝不保夕,自己從軍過程中更是吃了無數辛苦。因此成爲一個長者。趙匡義不同,老大離家出走,他在家中就是老大,養成了一種獨立的精神,當然,還有暗中的控制慾望。大哥莫明其妙死了,開始對兒子控制。趙恆十分悲催,生生培養成一個乖寶寶,這使宋真宗以後變得寬厚溫和。但趙匡義還不及劉娥,這纔是一個暴力媽媽。

趙曙是備胎,一直生活在陰暗中,於是心理猥瑣,但趙頊不同,上位時間太年青,高滔滔還沒有培養出總掌後宮的氣質,老子是神經病,兒子更教不好。因此少了溫和,多了一份銳氣。

若沒有鄭朗,情況更糟。

雖說人是要有一些進取精神,但要怎麼看的。

水看似柔弱,認真分析,它不剛嗎?這纔是真正的剛,一些表面看起來剛的東西,反而易折。故易經裡陰主內,陽主外,多認爲是吉。也許有道理,也許沒有道理,可與鄭朗性格相符,他是謙謙君子,不喜歡太過霸道。是進取的,但不同於王安石那種進取。也不是司馬光那種保守,兩者兼之。

信上不會這樣說的,說得比較委婉。

又分析幾個親近的人心路過程,王安石雖生活在中小官宦家庭,父親作風比較正直,子女諸多,因此家境不大好,又多在底層磨練,使得王安石思想多親近法家。

司馬光家境好,多在京城活動,貴氣凜然,因此名爲儒,實多喜名家。

張方平看似喜兵家,實際不是,他喜歡的是雜家,對兵事重視是假重視,倒是對經營之道頗有興趣。

老蘇復古,多談兵,實際非是喜兵家,而是喜縱橫學說。

至於朝中的大臣,有富弼這樣的儒者,也有許多是假儒真墨,也就是西漢以來的僞冒儒家,內斂與保守怯弱。

司馬光一開始看到信後,不大服氣,我怎麼能喜歡名家呢?名家講究名與實。喜詭辨,可細細一想,似乎真有那麼一點。一邊回信訴冤,一邊感到好笑。因爲鄭朗也在信中袒然寫了自己,說自己雖修儒學,但也包容衆長,即便是他反感的墨家與陰陽家,也吸納了他們長處。農家不用說了,鄭朗十分重視。還有小說家,小說家沒有聖人出,多是裨官所寫的野史,唐宋後小說漸漸多了起來。但不能說沒有影響,例如莊子與孟子文章恣意龐博。就是因爲裡面有許多小說故事寓言。鄭朗修儒學時,也用許多類似小說的手段引證,但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歷史做爲例證。這也是借鑑了小說家的手段。

說出來,讓師徒三人進行自我分析與思考,以便取得進步。

至少司馬光與王安石皆在反思。

沒有辦法,鄭朗不可能一輩子從政,要幫手,還要後面的繼承人。

得將這一脈傳遞下去。

此時司馬光就緊張地關注著皇上。

皇上有作爲是好的。可司馬光擔心如鄭朗所分析的那樣,有銳氣雖好,就怕皇上過於剛硬與躁進。

趙頊先看著張方平,鄭朗曾經議論過的,對理財張方平很有一手,在宋朝能排進前五位。又於密奏裡刻意推薦二人理財,一是王安石,二是張方平。

張方平答道:“一爲節減,自山陵起減裁費用。以爲天下表率。二爲裁兵。兵費一直是國家頭等開支,若兵費不節省。冗費便不可少。三爲減官,自仁宗末年,官員增加幾乎一倍有餘,若官員不裁減下去,冗費也不得少。國家費用降至皇祐至和之時,一年用度不滿一億三千萬。再小心經營,數年之內,必將天下欠負一一償還,國家會再度大治。”

“張卿,山陵賞賜已削了三分之一,能否再削?”

“官吏已冗,先後晏崩不久,用何手段削去一半官吏,使天下仍不得騷亂?”

“諒祚野心勃勃,又與契丹漸漸茍和,一旦裁兵,能否保證西北不失,契丹不會侵犯北疆?”

趙頊來了一個三反問,不是對張方平不滿,這是事實,山陵與賞賜確實削去三分之一,而且趙頊屢下詔書一省再省,不能給老子來一個黃土亂墳吧。

官員膨脹起來容易,但削減卻是最讓人頭痛。鄭朗以前不敢碰,龐籍碰了,碰得頭破血流。

西夏是好幾月沒有動兵,但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再度用兵,誰又敢保證契丹不會乘火打劫?慶曆戰爭之時,契丹未出兵,勒索得還少嗎?

張方平無言以對,若虧了幾千萬,不用鄭朗,他都有辦法將這幾千萬虧空彌補起來。但虧空這麼大,自己能有什麼好辦法?

文彥博說道:“陛下,裁兵一事倒也不難。稚圭用斷榷與斷賜威脅,西夏派使認錯,再派使訓斥一番後,重開榷場,給其歲賜,稍給其優撫,西北自安。西北一安,北方便不會有警。”

“文公,今年三十萬,明年五十萬,後年八十萬,人心不足,何有了時!”趙頊斷然說道。

與富弼一樣,只知道加,加,越加越多,越加對方實力越強大,這是解決辦法嗎?但看了一眼韓琦,說道:“若非韓公,西北戰亂不休,國家會更加敗壞。”

“陛下,不敢,國家如此,臣也有罪也,”韓琦十分老實地回答。

吳奎說道:“陛下,如今之計,當用正人,去奸邪,國家乃安也。”

歐陽修去了,還有一個大奸臣在朝堂上,就是韓琦。

當真如此簡單?趙頊想打哈哈。這都不是答案,趙頊又將眼睛看著司馬光。

司馬光答道:“官人,信賞,必罰。”

趙頊坐直了身體,道:“請詳說。”

太簡單了,反而聽不懂。

司馬光沒有直接回答,說道:“國家非是無錢,這種說法乃是錯誤的。”

富弼直搖頭,談到現在就是一個字,錢。看樣子,得給鄭朗寫一個封信,說明事情的嚴重性。

司馬光不知道富弼的想法,繼續道:“何爲國家,有君有臣有民,有朝廷錢帛,權貴們的私人財產。普通百姓的財產。國庫雖空,不代表著國家虧空。民間財政並沒有過於敗壞。之所以如此緊張,乃是朝廷財政敗壞也。爲什麼敗壞?非是財政不足,雖多處州府賦稅未收齊,特別是河北之地,兩稅僅收上來三分之一。但兩稅僅是國家的一部分,有專營,有各個作監。有商稅,各個礦藏收益,還有其他的一些額外魚肉百姓的措施。”

趙頊哭笑不得,不知道他說的是好話還是歹話。

“其實總體收入雖不及嘉祐年間,並沒有減去多少。主要就是亂用了,若沒有這些亂用。按照皇祐年間的支出費用,國庫每年還能產生一些積餘。辦法很簡單,將兩個時間段的收入與支出羅列出來,進行對比,那些是減少的,那些是多出的,一目瞭然,再進行商議,如何削減這些多出的開支。冗費省下來。若小心治理,每年朝廷都會產生大量積餘,又沒有類似河工這樣的大型工程,就能對天下欠負進行慢慢償還,百姓也就心安了。欲速則不達,即便是聖人在世,也不可能讓朝廷一年將如此巨大的欠負償還得清,請陛下三思。”

“陛下,君實之言乃是忠臣言也。”富弼說道。聽來聽去。只有司馬光的話最入富弼法耳。

“好,朕讓你與滕制誥同查賬目。”趙頊說道。滕制浩非是滕子京。乃是滕元發,此人科舉十分傳奇,幼年曾得范仲淹賞識,師從胡瑗,與範純仁一道同舉進士,小宋奇其文,位於探花。趙禎審卷,認爲其中的詩不合程式,將滕元發罷黜,沒想到八年後再度來考,又中得探花。趙曙對此人十分器重,曾將他名字寫下來,放在身邊備用,趙頊繼位,爲了培養親信,立即將此人提爲知制誥。此人確實也算是一名良吏,也在鄭朗法眼之內,當然,還是不能說出來的。

趙頊剛要宣佈大家散去,韓琦站了起來說道:“臣有兩件事要稟報。”

“韓公,說吧。”對韓琦,趙頊心情十分複雜。承認他有輔佐之功,但心中一直不痛快,雖有功,可過遠大於功。心中痛恨防範,也有那麼一點兒哀憐。

“陛下,時局如此,臣多有錯也。按照前朝故事,山陵使功成,宰執必辭呈。因此臣準山陵竣工之時,請臣辭職歸鄉養老。”

但韓琦的話沒有說服力。

現在國家讓你整成爛攤子,想逃啊。若有這個規矩,先帝時你爲山陵使,何爲辭職?

趙頊默默不語。

辭就辭吧,大家好聚好散,不亦樂乎?

韓琦看到趙頊默認,心中也產生一種悲涼,又道:“國家雖財政敗壞,乃是這幾年發生太多的事。但陛下勿用擔心,論經營之道,無人能及鄭行知也。將行知召回中書,五年之內,欠負必會解決。”

“五年?”

“陛下,欠負的事臣有失也。但這個欠負並沒有包納銀行監的收益,否則不足兩億緡,五年對於行知足矣了。請陛下下詔奪情吧,拖得越久,弊端越多。”

司馬光想反駁,五年啊,你以爲鄭朗會變魔術!

但趙頊看著韓琦蒼白的頭髮,心中也有一份慘然。在鄆州時鄭朗含蓄地點評過韓琦,說此人非是奸邪之輩,但一生有一個最大缺點,那就是剛強自用,權利心重。爲邊臣時輕慢武將,爲朝臣時,凌上欺下,慶曆新政之時,爲爭君子黨之首,與范仲淹鬧得頭破血流。爲西府首相與東府次相之時,欺凌富弼,傲視下屬。

趙頊自己還能找出更多的例子,例如對太皇太后曹太后不敬,與父親多次較真。但與李林甫不同,這個人驕傲到骨子裡了。此次逼得傲傲的韓琦居然低下頭去。

治平敗政,韓琦有錯,但父親錯也不小。想到這裡,趙頊說道:“韓公,你有兩次顧命之功,請安心替朕處理政務吧。”

也不代表著他會繼續重用韓琦,僅是側隱之心安撫一句,但聽在大臣耳朵裡,難免會產生一些想法。

司馬光與滕元發在查賬。

趙頊下詔奪情。

鄭朗回奏,頗出趙頊意外。

鄭朗不喜矯情,想做官就出來做了,何必一讓再讓,況且隱居了四年多時間,清名也爭夠了。因此回奏,忠孝兩全最好,可二選一時,家爲小,國爲大,忠在前,孝在後。

做人子必須丁憂滿期,即便國家有事,最少也要丁憂一年有餘,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盡人子孝道。然國家出現這等大事,即便臣一年孝期未滿,也要替陛下與國家效勞。

丁憂不是主要的,關健是陛下你自己。

若陛下想一時治,臣馬上就可以披孝服入京,十年之內,只要陛下聽從臣的意見,臣保證天下欠負會償還得清,重新還一個健康的國家財政。但這只是一時,若換一個稍稍不好的宰執從政,舊弊會迅速復發。

若陛下想一世治,請深思,如何一世治,連臣都沒有想好,不但臣要想好,陛下,以及所有臣工,天下百姓都要認真反思。沒有反思好,臣進京非是正確時間。

回奏到了趙頊手中,很簡單的話,但趙頊看不懂,將兩府大臣召來,遞給他們看,也看不懂。

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85章 白蛇傳(上)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148章 銅錢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128章 中(中)第283章 狐威(上)第65章 對眼第81章 四君子(上)第277章 無敵(上)第273章 進攻八百零三章 道心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九百零八章 殿下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九百十五章 賣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218章 找朋友(下)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170章 走鋼絲(上)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194章 送(下)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204章 老匹夫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85章 第一觀(上)第308章 雞鳴山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第333章 西風烈(上)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第137章 明道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264章 悲絲(下)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第159章 撫琴(下)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五百七十七章 窗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313章 瘦身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五百零九章 前兆八百十二章 秋後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27章 中(上)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307章 鄭體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341章 新時代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十一章 天命第260章 天網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293章 點將(中)第183章 美人(上)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
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三百九十九章 大戲·救世主第285章 白蛇傳(上)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百五十八章 三個臭皮匠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六百九十六章 三關三四百六十八章 河上浪上第148章 銅錢四百六十四章 大計劃六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上第128章 中(中)第283章 狐威(上)第65章 對眼第81章 四君子(上)第277章 無敵(上)第273章 進攻八百零三章 道心八百十四章 恩欲歸己怨使誰當第367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四)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九百零八章 殿下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九百十五章 賣九百二十五章 雪大結局一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五百七十一章 包黑子七百五十章 治國或平天下第15章 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中)第218章 找朋友(下)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五百八十七章 跳坑的七百零二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中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第245章 衆志成城,成!第16章 山外的山 人外的人(下)第170章 走鋼絲(上)八百八十二章 高原雄風四六百八十九章 烽煙五百九十八章 科學的力量中第194章 送(下)八百二十八章 笑第204章 老匹夫五百六十八章 岳陽樓記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三百九十八章 大戲·聯手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85章 第一觀(上)第308章 雞鳴山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七百六十九章 春華五百四十六章 選的人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第333章 西風烈(上)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五百八十六章 良策第343章 目標定川砦(上)第137章 明道七百十章 親事一第264章 悲絲(下)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第159章 撫琴(下)四百七十四章 父子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五百七十七章 窗四百零三章 呂夷簡的心思下七百四十章 權利一第353章 從瞎氈開始(一)第313章 瘦身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四百二十一章 定川寨上五百九十二章 奇貨五百零九章 前兆八百十二章 秋後七百五十七章 拜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32章 三變小妻子(上)第127章 中(上)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六百十七章 遠方中第307章 鄭體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七百三十九章 種籽五百八十四章 最缺的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341章 新時代四百八十一章 站隊下六百十一章 天命第260章 天網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六百三十二章 皇佑之治四第104章 第一次非親密接觸(上)第293章 點將(中)第183章 美人(上)第168章 最牛的學生(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名山县| 光山县| 临漳县| 体育| 贞丰县| 通海县| 旬邑县| 敖汉旗| 安乡县| 东山县| 泗阳县| 齐河县| 探索| 三明市| 德格县| 固安县| 桦甸市| 清涧县| 华安县| 江源县| 五华县| 肃宁县| 古浪县| 紫云| 阳朔县| 鹤峰县| 马边| 根河市| 阿拉善右旗| 泰顺县| 富锦市| 阆中市| 连城县| 汾西县| 岳阳县| 德钦县| 嵊泗县| 文安县| 彩票| 资源县|